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9|回复: 4

[其它]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No. 259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一

  明二楞庵释通润 述

  体无不遍曰大法。无不备曰方。用无不具曰广。故清凉云。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用则称体而周。具此三义故名圆觉。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故。契经中有了义不了义。如来为人天二乘说不了义教。以器小不能担荷大法。故说唯佛一人独得觉性。为菩萨乘说了义教。以根大能担荷大法。故说一切众生皆得作佛。然对机说教虽各不同。而契理契机实无有二。此经直显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名为圆觉。直截分明毫无隐覆。此则契经中了义契经。非不了义契经也。然圆觉二字义匪一途。故下文约十二义以发明。而义始备。如文殊章云。有大陀罗尼名曰圆觉。又云。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此则直指众生心体如如不动了了常知者为圆觉也。普贤章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此指根身器界及界内界外二种无明并种种幻智皆从圆觉妙心流出。此约出生凡圣染净二法名圆觉也。普眼章中显四大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十力四无所畏悉皆清净遍满不动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者。此约凡圣染净悉皆具足如来平等圆满觉性根根尘尘周遍法界名圆觉也。金刚藏章一切如来妙圆觉性。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者。此约染净圣凡纤尘不立名圆觉也。弥勒章中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者。此约众生皆证圆觉本无差别。由随染缘而有二障故有六凡。由随净缘而证二空故有四圣。于无差别处而现差别。以显不变随缘如摩尼之现五色为圆觉也。清净慧章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劳虑永断得法界净。此名凡夫随顺觉性等者。此约五性差别不等实无差别。以显随缘不变名圆觉也。威德章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名奢摩他。起变化行名三摩提。随顺寂灭名为禅那。乃至辩音章中单复圆修等者。此约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名圆觉也。净诸业障章直显众生觉性本净。皆由耽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生爱生憎为障为碍。不能入清净觉。必须断尽四相一切寂灭觉性始圆名圆觉也。普觉章所问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

  发心者。要须事事明了毫无错谬名圆觉也。圆觉章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者。谓具如上种种深义。方得浑身安住圆觉伽蓝。故名圆觉。贤善首章具上众义证此五名。方称无上法王为贤善首。故名圆觉。故知十二菩萨纶贯一经。圆觉二字通该众义。岂可以一知一见便谓尽圆觉哉。故题中既标圆觉又称了义。正显性相双陈理惑并阐。圆融行布两不相妨。始是如来称性至极之深谈耳。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开元释教目录云。佛陀多罗唐言觉救。北印土罽宾国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道诠法师疏云。三藏法师佛陀多罗。于长寿二年龙集癸巳。持梵本至神都。于白马寺译。译者翻梵语而成华言也。其度语笔授证义润文诸德具如别录。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智论云。婆伽婆有四义。婆伽云德。婆言有。合名有德。又婆伽云分别。婆名巧。巧分别诸法总相别相故。又婆伽云声。婆云有。以名声普闻故。又婆伽云破。婆云能以。能破淫怒痴故。入者谓性相俱泯体同法界入无入相故。神通大光明藏者即如来藏之异名。是凡圣均禀同赋之体也。破业识之墙垣名曰神通。撤无明之封蔀名曰大光明藏。由不定而定故曰正定。不受而受故曰正受也。又大即是体。光明是相。藏即是用。又大即法身。光时是般若。藏是解脱。问大光明藏人人满足。若如来称入而众生岂出此光明藏乎。答众生未尝出此大光明藏。但为四大所局二障所缠。而神不通光明不大。故不言入。非不入也。故下经云。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宗镜问云。博地凡夫位齐诸佛。云何不具诸佛神通。答非是不具。但是众生不知。如有学人问大安禅师云。如何是诸佛神通。师曰汝从何来。答曰江西来。师曰莫不谩语否。答曰终不谬言。学人再问如何是诸佛神通。师曰果然。斯皆可验并是现前日用不知。故庞居士云。心通法亦通。十八断行踪。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故知神之不通是自生障碍耳。一切如来皆以此大光明藏庄严此身住持此土。非若众生以藏识庄严此身住持此土也。然此大光明藏元非他物。即是众生所具无垢无染清净觉地。诸佛证之名法性身。以不见有身心二相故寂灭。无高无下故平等。无崖无岸故曰本际。不违不逆故曰随顺。无彼无此故曰不二。由如来证众生之体用众生之用。故能于清净觉地现清净土。与大菩萨同住一处。所谓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也。问法身无相。真土如空。皆是一心。无别依正。云何即谈身土。答只于自心性相分身土名。谓以自身相义名身。即以自心性义名土。又心则诸佛证之为法身。境则诸佛证之为净土。则法身净土皆为所证而智为能证也。诸大乘经在净土说者。如深密经法集经称赞大乘经密严经心印经兴显经大毗卢经入印法门经虚空藏经佛地经等。佛地经云。是薄伽梵住最胜光曜放大光明普照无边世界周圆无际等。论释云。此土受用土摄。说此经佛是受用身。此净土量无边际故。若尔。此地上菩萨所应见闻。何故于此化土中结集流布。论自答云。佛为地上诸菩萨说。令传法者结集流通。又云。说此经时。地前大众见变化身居此秽土为其说法。地上大众见受用身居佛净土为其说法。所闻虽同所见各别。而传法者为令众生闻胜希愿证佛功德。故就胜者所见结集也。然土虽多种不出于三。一法性。二受用。三变化。若开受用为自他即成四土。统唯二种。谓净及秽或性及相。故肇公云。净土秽土盖随众生心之所宜。净者示之以宝玉。秽者示之以瓦砾。美恶自彼。于土无定。无定之土乃名净土。随类普应故曰诸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夫圣人立名多依行德。故各有所表。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首。亦云妙德。表根本智。六波罗蜜中智为首德故。此章直示因地法行。用根本智顿断无明。以显清净觉地如如不动。故为问首。普贤表行。由行以成德。故次普贤。知行并进。方便大开。则法眼洞照。故次普眼。法眼既明。惑根已断。而金刚不坏之体回然独露。故次金刚藏。圆顿之根已解唯心。若权教菩萨不知惑断则颟顸佛性。必须详明唯识广辩阶差。故次弥勒。惑相虽明阶差已辨。若不知所证各别。则儱侗真如。故次清净慧。惑相已明。真如已解。若不知观法。犹未能断惑证真。不能随顺得入。其于威德未得自在。故次威德。虽三观详明威德已具。若不详辩三观法轮。法轮无尽。亦未得圆通无碍。故次辩音。观法虽明。若四相不除。业根不净。不能入清净觉。故次净业障。四相已知。业根已净。若五行不明觉心不普。犹隔一尘。故次普觉。五行既明则中根可入。若不详明道场仪式建立三期克心三观。则下根人犹在门外。而觉性不圆。故次圆觉。觉既圆满。必立名以彰其实。故次贤善首。是知一经之义自始至终虽条分缕析。若统会一宗。则以大圆觉为我伽蓝一言已蔽。故十二菩萨为诸菩萨之纲领而为上首。其所入三昧即大光明藏。所住法会即不二境所现净土。以凡圣一源主伴同会。故曰同住如来平等法会也。不思议佛境界经云。尔时世尊语文殊言。汝能了知如来所住平等法否。文殊言。我已了知。佛言。何者是如来所住平等法。文殊云。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佛言。云何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文殊言。一切凡夫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瞋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瞋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佛言。空岂有法。而言于中有贪瞋痴。文殊言。空是有。贪瞋痴亦是有。佛言。空云何有。贪瞋痴亦云何有。文殊言。空以言说故有。贪瞋痴亦以言说故有。所谓平等法者是指众生清净觉地也。近有解此经大光明藏三昧之相状何似。生灭心是。颠倒心是。一切贪瞋痴烦恼皆是。堂堂释子乃甘心与魔外同流。而反极毁先贤讥诃老宿。噫。佛海渍秽至此极矣。有志者读此宁不痛心疾首乎。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先叙问法威仪。次正请有二。一问如来因地发心。谓如来未成佛时最初因地。发何等心修何等行得生净土成佛果。二问菩萨发心欲求菩提。于大乘中发清净心。云何始得远离诸病。病即后文四病也。若末世众生欲修行者。既知如来因行。又知菩萨发心。依之而行。则远离诸病。不堕邪见矣。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此赞问许说及伫听也。谛听者谓谛审而听勿杂乱也。智论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生欢喜。如是之人乃可说。默然而听者谓泯虑忘缘一心静听也。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此标宗立体也。无上法王佛也。于法自在更无有上故。陀罗尼云总持。谓圆觉体中具足恒沙称性功德故。门者出入义。出者一切染净诸法皆从此中流出故。入者一切染净诸法皆从此中反复故。以不染不污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在无明而常觉故曰菩提。在生死而常察故曰涅槃。波罗蜜云到彼岸。有六种。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由此六种翻无明生死而为菩提涅槃。教谓教导。授谓传授。圆照清净觉相即圆觉也。无明有四谓生住异灭。毕竟不生名为永断。方成佛道者尘沙诸佛皆以此为因地进而至于极果故。

  ○由文殊请问因地法行。世尊即将自己所证大光明藏。重安名字以谕之。故曰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又自释所以称圆觉者。以能从中流出清净真如(即因地心)菩提涅槃(即果地觉)及波罗蜜。(即因行也)是则依之而发心。藉之而证果。赖之而起行。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于法界。故名圆觉。不独尔也。即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亦不出此。故曰教授菩萨。或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是体大。波罗蜜是相大。教授菩萨是用大。具此三义名圆觉也。然此圆觉生佛皆具。但众生为无明所覆业识所局。故圆而不觉。小乘则心量褊浅。虽觉而不圆。菩萨则非圆非觉。唯如来亦圆亦觉。故称圆觉。如来最初因地所修法行别无他法。皆依此圆照清净觉相起幻智而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所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也。故华严偈云。有一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中。一切尘亦然。有一智慧人。净眼悉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故知圆满觉性生佛等有。但尘经未剖宝藏犹埋。既不自知枉受贫苦。唯佛一人独得其用。名为圆觉不亦宜乎。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

续-《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此徴无明所起处而自释之也。徴云。大光明藏既是众生本具清净觉地。云何众生遗此光明而转为无明。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故转此大光明藏而成无明不觉。喻如迷人认东为西惑南为北。其实迷者自迷。方实不转。所谓颠倒者。谓遗失清净平等法身。妄认地水火风四缘假合而成者以为身。遗失本妙圆妙清净觉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以为心。而计我计法。此由随顺无明不觉而起相见二分。复迷相见而遍生我法二执。所谓既弃海认沤复认沤为海故名颠倒。喻如目有赤眚遂见空中有华及见真月边有第二月也。空喻真理。目喻正智。狂华喻身。二月喻心。应立量云。身心是有法。本无是宗。因云。无明业识所现故。同喻。如空华二月。既知病目见空华二月是妄。则知净眼见虚空一月是真。下复以二喻合法。故云。空实无华由病目人妄执为有。由妄执故。不唯惑此虚空自性本无华相。亦复迷彼实华所生之处。亦应合云。月实无二捏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真月自性。亦复迷彼二月生处。二喻既明。则知觉性本无身心迷者妄认。由妄认故。非唯惑此圆觉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矣。今既不知圆觉自性之本无。又不知身心自性所自出。于是计无作有认幻为真。随顺无明起惑造业。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此惑业苦三皆由迷此大光明藏而起。此大光明藏转而为无明业识者如此。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此因上实华二字发起无明本无实体。故有智慧者照之即灭也。若使无明果有实体。则是有根必不可灭。以是依他起性故可迷可觉。而觉体本无生灭也。正如患梦之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不可得。人喻本觉。梦喻不觉。醒喻始觉。因睡而梦睡熟而醒总与本人无干。则知因迷而不觉因悟而始觉总与本觉无预。又如众华灭空。不可说言众华在空实有可灭之处。以空中实无生华处故。则知华起华灭总属目中翳之有无。亦与虚空无预。一切众生因有无明。于无生中妄见有生有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然非觉性实有生死轮转也。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此牒答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也。言汝所问如来本起因地修圆觉者。而圆觉性实无可修。由众生病目妄执空华以为实有。故随华相轮转妄见身心实有生死。如来以智慧觉照彼无明本无。华相即灭。则不随华相轮转。亦不随身心受彼生死。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然言无生死者。非若声闻析之使无。非若缘觉推之使无。非若三贤菩萨作种种幻行而灭之使无。直是照见清净觉心身心寂灭本来自无。故不随生死流转。而曰无明永断觉道方成耳。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复恐认贼为子。特显觉体了了常知不落有无方是大彻大悟之真知也。故详示之曰。虽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必须不存知相方是真知。若存知相犹是幻知非真知也。以彼真知之体犹如虚空不可以有知论。不可以无知论。故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若存知知此如空觉性为有知。即是头上安头。同于凡夫之知。固是空华相矣。若存知知此如空觉性为无知。即是斩头觅活同于土木瓦石之无知。亦是空华相也。故赵州云。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以此知体性自神解。不同妄识仗境托缘作意之知。不同太虚空廓断灭之无知。以圣心无知而无所不知。此即灵知之体性也。永嘉云。若以有知无知为知体即是随顺无明。不名随顺净觉。必须坐断两头有无俱遣方是随顺清净觉性。所以者何。以清净觉性了了常知。不但不曾迷。亦且不曾觉。以是常寂灭相如虚空性常自不动故也。所以不动者。以虚空自性不受生死不堕有无。在如来藏中无起无灭无知无见。以虚空不动遍至一切色非色处。亦如法性不动究竟遍满一切处故。应立量云。觉性是有法。不动为宗。因云非所作故无知见故无起灭故。喻如虚空。所证如此。是名初心成等正觉。是名如来因地法行。楞严谓之发觉初心。起信谓之真如三昧。若菩萨依此圆照清净觉相为因方是正因。否则皆堕邪因矣。若末世众生依此清净觉相而起行得正住持。否则皆堕邪见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谓如来本起因地莫不皆以智慧觉性了达无明本无实体犹如空华为发菩提心之始。果能知彼无明是空华相。则不为华相眩目。即免生死流转。亦如患梦之人忽然醒觉。则梦中所现之相皆不可得。是知众生在迷未免流转。若既迷而忽觉。唯一真如回无所有。浑身住于平等性智。岂有流转哉。既无流转。则此觉性究竟圆满遍十方界。是则名为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也。然对梦说醒。对迷说觉。对众生说佛。皆是未觉已前对待之法。若无明灭尽众幻销灭。则成佛作祖亦是钵盂安柄虚空钉橛。以本性圆满本来成佛不待更成。故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庞居士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如是则自然应念登科随处及第。何须授记安名乎。菩萨向此着眼则能发菩提心。众生向此进修永不堕于邪见。若不入此门总是旁蹊曲径非直截路。故宗镜问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云何复说后心成佛。答非初非后。不离初后。智论云。不但以初心得。亦不离后心得。所以者何。若但以初心得不以后心者。菩萨初发心时便应是佛。若无初心云何有第二第三心。以初心为根本因缘故。不但以后心得亦不离初心者。以后心不离初心故。若无初心即无后心。以初心集种种无量功德。后心方得具足。故能断烦恼习气成无上道。此即顿悟渐修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

续-《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此章言不满四百。该摄性相二宗之旨。若约性宗。清净觉相属真如门。无明妄认妄执是不觉义。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是觉义。因本觉而有不觉。因不觉而有始觉。此二属生灭门。今欲令行人顿悟真如为因地心。故曰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也。

  ○若约相宗。五法三性四大是色蕴是相。六尘缘影是无色四蕴是名。妄认妄执是妄想。知是空华是正智。觉心不动是如如。身心是依他起性。妄认妄执是二种遍计执性。生死是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知是空华等是断二执除二死证二空得二果是圆成实性也。

  ○此章要旨。直指众生日用知体为圆觉性。若有分别有妄认妄执即生死因若无分别无妄认妄执即菩提因。故曰。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因。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前章已显顿悟法门。正恐行人以为知幻便了不必更离。不知前所言遣者即离也。故普贤蹑前知虚空者即空华相及偈中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以发三问。以明既知而必欲远离也。初问言修行者本为断无明得菩提也。若曰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又云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则此圆觉清净境界纤尘不立。则无事修行断证矣。云何而说修圆觉乎。故曰若彼众生等。意谓既能了知无明是幻则身心亦皆是幻矣。既曰是幻。固宜任之。不必起幻智而销幻无明成幻佛可也。云何更欲依圆照清净觉相起种种如幻之智销种种如幻之无明而成如幻之佛果耶。次问不唯不当修。即欲修行亦无可修。以幻智既灭身心亦灭则无有心。其谁修行十波罗蜜。而曰修诸幻以除幻。既知无可修而复修。无可证而求证。何异望石女生儿邀空华结果。岂非枉用功乎。三问若诸众生但恃天真。常居幻化而不离。又不能了知是幻而求离。此则既不能知幻。又不能离幻。云何而得解脱。此三等者。一是不必修。二是无可修。三是恃天真而不用修。愿为此三等人作何方便渐次修习方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种种幻化总指五阴四大及十力四无畏等。生者谓本觉心体随无明染缘而生三科七大等。随真如净缘而生十力四无所畏等。故诸染净诸法皆无自体。总是依他。喻如空华翳生华生翳灭华灭而空未尝有生灭。众生幻心随无明染缘生还随真如净缘灭而觉心未尝动。谁谓幻性尽灭则无有心耶。喻如金翅鸟王命终之后骨肉都尽唯有心在也。然所谓依幻说觉者。即是口口谈空心心著有。此即任运而不修者。谓之依幻说觉。谓之依通妄知。是名为幻不名为觉。此依字与皆依圆照清净觉相之依相应。谓不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成佛道。乃依幻而自说为觉。故名幻而不名觉也。故先德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若说固有觉性本来是佛恃天真而不劳修者此亦是幻亦非是觉。若说无佛可成枉功用而不必修此亦是幻亦非是觉。三说字须着眼看。先德云。此事不是说了便休。必须大死一番。离尽诸幻亲见本来。则千圣唤不回头。方是觉心不动。若未曾离幻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未有不随流转者。岂可谓知幻而不当修计断灭而枉修恃天真而不用修哉。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应当二字是极励之语。谓既知是幻应当远离。勿谓知而不必远离也。远离有四重。远离一切幻化境界者即亡尘也。楞严所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也。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者即尽根也。所谓闻所闻尽也。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者即空智也。所谓觉所觉空也。离远离幻亦复远离者即灭空也。所谓空所空灭也。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者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也。故先德云。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斩便断。故伊性命不存。见闻都泯。直向父母未生前要与相见。喻如钻火之人两木相因。必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方得了当。木喻发智之心境。火比了心境之妙智。由智发而心境皆空。如火发而两木俱尽也。若木虽空而灰在。犹未了当。故欲其尽灰也。如心境空而智在即智是病故欲其空智也。灰虽尽而烟气犹在有些气息亦是病犹未了当故欲其灭烟气。喻如智虽空而空在空亦是病故欲其灭空也。故学道者如钻火。必至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方知火性不坏。所谓火传也而不知其尽也。必须幻境幻心幻智幻空悉皆灭尽。方知觉性常存不入断灭。故宗镜云。此清净觉是出世间常住心宝。岂世间无常败坏之法所能坏耶。如贫女室中金藏虽未掘而匪移。若力士额中宝珠任斗没而常在。如雪山筒中万味暂流出而恒存。若大地底下金刚纵穿斫而不坏。谁谓无心不劳修证哉。故复勉之曰。既知是幻即当远离。即此远离便是方便。此外更无方便矣。若能离幻即是觉性。即此离幻便是渐次。此外更无渐次矣。盖知幻是对不知幻而认为实有者开方便。远离是对取着而不舍者开渐次。故前云假说方便也。首楞云。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歇即是离。谁谓知而不必离哉。末世众生依此圆觉而修方能永离诸幻。若知无明窟中有觉性而不离终不成佛道。喻如知矿中有金而不销终不成真金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10册No.0259圆觉经近释

续-《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摘自《卍续藏第 10 册 No. 0259 圆觉经近释》
  ○前章重在知字。此章重在离字。二章总为上根说顿悟顿断顿修顿证法。非中下根可能企及。故曰。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非初心可入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即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生佛二界皆从清净觉心随缘建立。故祖师云。山河大地由此建立。三昧六通因兹发现。喻如空华。因病目而妄见空中华生。而空体未曾生因。翳消而妄见空中华灭。而空体未尝灭。因无明染缘熏习觉性而生根身器界。故说幻从诸觉生。而觉性未尝生。因真如净缘熏习无明修六度而灭幻化。故说幻灭觉圆满。而觉性未尝灭。以觉性无我随染处染随净处净而实未尝动。故修行者应当远离种种幻化。诸幻悉离而觉性不动。正如木中生火火出木尽木尽火灭而火性不动。故说离幻即觉。若至于觉则实无渐次。以渐次在人不在法故。故曰菩提无渐次渐次取菩提。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近释卷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