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1.“带着灵魂去修行”问:极乐世界的景象,还有每位莲友往生之后的面貌,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有没有高低之分?
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先总的回答,总的来讲到极乐世界是没有分别的。
根据《无量寿经》(《净土宗圣教集》第64页),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三愿说“悉皆金色”,第四愿说“无有好丑”。极乐世界的众生,长相都一样,身体的颜色、容貌庄严都一样,而且神通、智慧也都一样。
《无量寿经》还有一段文(《圣教集》第87页),讲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天人,所有一切往生的人,经文怎么说呢?“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智慧一样高明,神通一样洞达,“咸同一类”,没有差别。身体“形无异状”,也是一样的。
“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为什么又叫声闻、菩萨、天人等等?不过是顺着他方国土,比如像娑婆世界,这样称呼,所以就用了这些名称。其实是“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也不是天,也不是人,不可以这个世界的天、人来衡量;他们的颜貌都一样端正,容色都一样微妙。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身体都是虚无、无极,也就是成佛。虚空与虚空,无极跟无极,哪里还有差别?都一样。所以说没有高低之分。都是涅槃界,往生到涅槃净土,也都是不退转菩萨,都是一生补处,功德也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内证无量光寿,都平等平等。所谓“极乐无为涅槃界”,主佛涅槃,圣众涅槃,还有国土涅槃,都是同一成佛的境界。
如果详细分别,这里边还有说道。怎么说呢?没有分别是指专修念佛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一模一样。因为因同,果则相同,所谓“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十方如来,共同一法身”“同乘一如号正觉”,都是同一样的。
但如果杂行杂修的人,到极乐世界,那就稍有不同。《无量寿经》(《圣教集》第127页)说,胎生的人往生到极乐净土,先在莲花胎里,五百岁不见诸佛,不闻阿弥陀佛讲法,也不能见三宝——这是不一样的。不过他从莲花胎里出来之后,就又一样了。所以这里稍有差别。
如果不是杂行杂修,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就是因同果同,所见、所闻、所证都一模一样。
2.“宋小平”问:书中有时候说到“名号独运,称名独达”,凡夫的信心愿心皆是虚妄,为何书中还有“凡夫的疑心、妄心与佛心不相应”的说法?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有代表性。“名号独运,称名独达”,这两句话八个字其实是很优美的,意义也很深。“名号独运,称名独达”就是说,名号独立地、单独地、完整地、全面地运作,我们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唯一称名就到达净土,能够成佛。没有别的,唯一称名。所以说“名号独运,称名独达”。
“凡夫的信心愿心皆是虚妄”,这个是有次第说法的。你后面提的问题,为何书中还有“凡夫的疑心、躁妄心与佛心不相应”的说法?你的意思是,既然说疑心、妄心与佛心不相应,岂不是还有个相应的吗?那么有相应的就是信心喽,可怎么又说信心愿心皆是虚妄呢?所以这个疑问是合理的。
这里就是说法有次第,贵在次第。什么叫次第呢?第一步,先对那个怀疑阿弥陀佛救度的人,不了解的,怀疑的,我们先从疑引到信,就说“那你要信愿,要相信阿弥陀佛救度,要愿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对有的人,他可能以自己的信愿为骄傲,认为“你看,我信了,我很愿”,这个还是局分在自己心这一方面,叫自局其分,甚至有骄慢心在当中,而没有直接回归到我们所信的对象。我们信的对象是什么?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要回归到法的本体,要把我们这个自以为是的,或者说打成两片的,所谓的信和愿,把它们归在一块。
那么归在一块,就不要在我们信愿这边谈,是否定我们自以为是的所谓信和愿,不是站在众生能信、能愿这一方面。
就好像我们上船一样,我们的前脚虽然踏上了船的船板,但是我们身体的重心还在后面这条腿,在岸上,这样是不行的。必须把你后面这条腿推一把,让你上船去。所以我们的信愿,必须回到六字名号中,跟名号成为一体。上了六字名号这个船,要把你还在岸上的这条腿,给你敲打,让你上去。就是说,从能信、能愿这一方面,不离凡夫虚假造作、自以为是这样的一个心态,进一步把你牵引到跟名号成为一体。
所以,它否定的是这个层面的,不是一开始就否定,如果那样他怎么能够契入呢?我这样讲还是比较教理性。我想打个比喻。
比如有一个人,他很不孝,忤逆、打骂父母。对这个人,我们会跟他讲“你这样不行啊,你要孝顺父母啊!”肯定要这样讲,对不对?第一步先劝他孝。
第二步,他说“我现在很孝顺父母了,我是孝子了”,想想看,一个人能有资格称为自己是孝子吗?他现在不过是不打父母了,不过八月十五拿了一盒月饼给父母而已。这个时候就跟他讲:“哎呀,父母之恩,像天一般地高厚,我们所谓的孝其实是谈不上的,我们还是不孝的。”好像又回归到前面讲的不孝了。但这是说我们不要自以为孝,这个时候是一个更高的升华。
开始讲的不孝,等于是怀疑;后面讲的孝,等于是信愿;然后再不认为自己是孝,等于就是我们不要以自己的信愿为贵,反而要回归到简单的“名号独运,称名独达”,回归到这个本体来,本当如此。所以这是一个升华、升进。
说法贵在对机,还有次第不同。听的人要多听多了解,不然初学法难免混淆。
又问:虽有疑心,但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能否往生?
答:没有任何问题,决定往生。如果你虽然稍稍怀疑,但是一向专念,愿意往生,百分之百往生。
就像我们坐船一样,坐在船上,虽然你担心、怀疑这条船到底能不能到彼岸,只要你坐上船,肯定可以把你拉到彼岸;但是就怕你怀疑了,你跳下海,那就不行了。
所以我们的怀疑心,如果没有影响到念佛,虽然还有一点点怀疑,也不影响往生。这种怀疑是种疑烦恼,就是说,莫名其妙地感到不放心,觉得“我这样能往生吗?”但其实,他又是靠着阿弥陀佛,“哎呀,我也没别的办法”,所以从本质来讲,他还是信佛的。他不信佛何必念佛呢?而且何必专念佛呢?
但是就是有那么一点疑的云雾挡住那个地方,让他不能够透达。如果能把疑的云雾拨开当然更好,如果没有的话也不影响。听到这个地方,我相信疑云自然就根除了。
所以有人问法然上人:“边疑边念佛,能不能往生?”法然上人回答说:“边疑边念佛,即得往生。”这种回答非常干脆、明朗,这样就没有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