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第二辑)》
摘自《如本法师佛学问答(第二辑)》
华严经云:“菩提心是善中之王,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
成就诸佛的渊源,就是在菩提心的有无关键,发与不发为分水岭,若发菩提心,因而行菩萨道,即可成就佛道,指望有期;若不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终无是处。
那么,如何发菩提心呢?略提三点:
1.自己沉沦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周旋不出,因而广受无量苦,今为出离生死,必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庄严福慧,以期证成佛道,是故,引发菩提心。
2.自己有生死轮回,有无量逼恼,大地一切众生也同样有生死轮回,有无量逼恼,如是对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故,发起菩提心,悲愍一切有情,广行菩萨道。
3.眼见圣教衰微,存心不忍,为振兴佛法,普令圣教共存人间,使众生有缘共沾法雨,是故,发起菩提心,为护法护教故。
6.如何破“我执”?
我执(梵语atma-graha),众生所以会轮回生死,就是有我执,因我执致使不得证菩提,如来一代圣教,无非以无我破我而立论,我执意识坚深,生死就越深,我执一旦净化,生死一齐休,即与涅槃相应。
华严经云:“诸法从本以来,常自寂灭性。”
一语道破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寂灭性,寂灭性即是空性,空性(梵语sunyata)即无我,无我即解脱;众生强烈我执,已经是根深柢固,始终以我为中心,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是故,有生死、有烦恼、有轮回。
无我(梵语anatman)是建立在我之上而说无我,离开我并没有无我,无我从我中解脱而得故,换句话说:我执是生死的根本,要得到解脱也必须从我执之处下功夫,并不是离开我执,另寻一个无我可得,若离开我执,另外有个无我可得,即是魔说。
是故,破我执须从无我的深观中,正见我执是无我的,是寂灭性的,是空性的,是无自性的,我执是不可得的,若如是正见我执,那么,我执亦是无我。
龙树菩萨云:“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依第一义,不得解脱。”
7.大乘佛法有那三大思想体系,立论如何?有何差别?
依据佛教(梵语Buddha-sasana)大乘经典有三大思想体系,立论是有差别的,不然何有大乘佛法三大体系之说呢?一代如来圣教不外乎空有二门,自古至今,始终不能超越此二门,此二门演化有大乘三系之说,何等为大乘佛法三大体系?分别如下:
一.虚妄唯识系:虚妄唯识系者,不但大谈空性,而且信受一切法空,是指离心的外境是空,如论到不离心的现境,就又不得承认它们是有,如果心也是空无自性的话,那就不能建立一切,过失则非常重大,所以唯识学者尽管不断的说空,但在究竟仍然保留虚妄分别的心识不空,这是唯识学者的立论,所以,依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的圣典而探源,这虚妄唯识系的立论,还是结归有门的。
二.真常唯心系:真常唯心系的立论,比虚妄唯识系来得更进一步,不但外境是空无自性,就是虚妄分别心也是空无自性的,不能说它是有;可是妄心是空的,但隐藏在妄心背后的真常心,绝对不可说它亦是空的,因为,真常心从中具有一切真实功德,就是流转还灭亦是依它而建立的,假使真常心也是空无的, 如何能够建立一切,这就是真常唯心的立论,若以毕竟空的圣典来衡量,既然真常净心不空,这真常唯心的系列,亦属有门之系也。
三.性空唯名系:性空唯名系者,不但外境是空性,连同心识亦空,不但心识是空,乃至真常唯心亦空,依空建立一切法,所以,唯有胜义空为究竟,而归宗于毕竟空,是为真正空宗,这是性空唯名系之所立论也。
法句经云:“于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大乘佛法三大思想体系,真正开显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义的,唯有性空唯名系的思想理论。虚妄唯识与真常唯心两大系,虽然不断讲空,但以究竟空义衡量,就不能不判它们为有宗了。
8.男众与女众在修持上,证果上有何差别?
立场有差别,业报悬殊,故修持与证果是有差别的,现在分三点以答之:
一.以现世而论定修持与证果的话,不很正确,何以故?因为男众或女众累世所修,与今世的修持是有密切的关系,假使同样修持一种法门,男众累世已修持已久,当然女众未曾修持,就不能相提并论,修持与果位就有所悬殊了;同样的理由,假使女众累世已修持已久,男众未曾修持,同样也不能对比了。
二.若以心理或生理而论,男众远比女众来得殊胜,以身体结构而言,男众较结实、勇猛,具有威德力;女众较柔弱,威德力不坚定;在心里方面,男众性情比女众来得宽广大量些,女众之心往往较脆弱,变化忽起忽落,不稳定性,在修持上与证果上,如此一来,就差别甚大了。
大爱道比丘尼戒经云:“沙弥具足亦得阿罗汉(梵语arhan)。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须弥山顶。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如是女人虽得阿罗汉道。不能摇动一针大如毛发也,何以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示现大丈夫相,而成就佛道故,不以女人之身成佛也。”
三.若男女众同证同等果位,其体用亦然有别,愿力亦有别,神通(梵语rddhi)智慧(梵语jnana)亦有别,毕竟,男女之报有别故,若女众成佛的话,也必须女转男身,因而成就无上佛道呢!如法华经所云:“龙女欲成佛,必将女转男身是也。”
9.明心未必见性,见性必得明心,这句话是否正确?
佛法要义在见性,见性必定有明心,明心未必见性,何以故?心有善恶,善恶有生死、有轮回(梵语samsara),必受善恶之心所支配,这是处于凡夫之心,不能自在故;二乘三乘乃至一乘圣者,皆明此心是生死烦恼之法,不究竟故,因而回光返照,见自本性,永超生死善恶之心。
是故,圣者既能明心又能见性,见性又能明心,了知心性本不二,凡夫但知善恶之心,不能了见自性,舍性逐心,甚可悲哉!因此,无法超越善恶之心,就不得不受善恶之心所驱使,由此可见,佛法呼吁四众弟子要见性,其意义在此。
涅槃经云:“见佛性(梵语boddha-dhatu),不名凡夫;不见佛性,是名凡夫。”
10.六道中,佛法以何道为主?其余能否往生极乐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