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4-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摘自《圣印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在我们幼年之时,受父母的教导,往往无意识地两手合拢向人拜拜,而合掌确是宗教上给予我人一种信念上诱导作用的力量。合掌,是有著精神上的统一作用的,也是适合于大自然理法的身心合一,不可思议的作法。我们的手掌左掌五指右掌也五指,合起两掌共十个手指,在佛教上譬喻为十法界。什么是十法界呢?那就是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这十法界不仅是现实的存在,以精神世界看,一心之上就有十法界。最上充满光明的是佛的世界,最下可怜的是饿鬼、畜生、地狱的世界。这种种世界并不是在目前世界地理上得见,却全在我们的心上显露了出来。祗要扪心反省一下,就可以清清楚楚的。每一个心中有佛,有饿鬼、有畜生,所以有时是佛心,有时是鬼畜之心,比如我们常听说某人一时兽性大发,情欲冲动,造出乱淫的罪过,这兽性便是畜生之心。所以一念之差,可以升天堂,也可以下地狱,人们依持各自心念可上升可下堕,一心十法界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我们向佛菩萨合掌祈祷的时候,应该兴起一种油然欢喜报恩的心情,以极诚之心作报恩奉献之念,这样,虽是凡夫之心,也可发挥佛菩萨的作用。由心的动作自然可生佛心,无论升入佛境堕入鬼道毕竟都是由一己之心而出。所以真正信奉观音菩萨的人,都该牢记著时时在培养佛心方面去努力。
既然我们用十指来比喻十法界,以此十指相合,就是表示十法界的合一,十法界如能合一就成为一心,十指分开则又成为原来的十法界。这是件奇妙的事情,十指的开合,要自由自在,都基于自己的一心而已。
再说,两手有左右之分,比喻代表生和死两方面,那么合起两手就是生死一如,生和死也决不是有什么隔阂,在我们自己的一心来看,生死是一如的。或者,把右边看作佛,左边看作众生;或可把两手分为凡夫或圣者;或代表迷和悟的两途。尽管各种分别,同样都归于一如。以手合起掌来是自然而然的事,不但不会有一些些的牵强不适,而且有身心合一作用,使我们顿觉清凉。无尽意菩萨向佛,是以身显示,此时尚未说出任何的言语。
「佛」是印度话的简称,具足的称谓是「佛陀」。中国话叫「觉者」或说「如来」。依人们世俗的看法,常常认为有人死后到西方成佛去了,故常说死后成佛。可是佛这一名称,并不是指亡者而言。佛的意义,是转迷开悟,澄清了一切色相的人,是以觉悟后的心去度世,要他人也觉悟。所以并不是生前得了戒名,死后就可成佛。一般世人的看法也不算完全不对,因为生前有了相当的修持,死后往生西方亦未可知。不过倘若死者在生前是个恶逆无道的人,则死后决不会立即成佛,是可以断言的。
中国人一向崇拜祖先,说死者成佛本来不是坏事,可是只认死去了的人才能成佛,对活著的人无形中就是一种低贬与不详的感觉,于是就发生认为佛教是不吉利或不愉快,不值得深信的观念。连带认为寺庙只是一种死亡缘起的场所吧了,这就是一种极大错误的观念了。要而言之,寺院的本身是转迷开悟的清净道场,进去以后应使人感到十分清凉十分愉快,一种解脱似的悦趣。佛菩萨更是喜悦庆幸的吉祥者。我们认清这点,从此万不可再存有丝毫不吉不详的错误思想才好。
其次说到世尊,世尊所居住的世界,是指的这一娑婆世界,这娑婆世界贯通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释尊是三世中最尊贵的一位。原来佛的品位是与俗世的官爵位阶等级不同,佛有十种的尊称,那就是如来、应供、正遍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尊便是其中的一个尊称。例如今日开会,其中有一位议员起而发言,首先要称呼「主席」的名,无尽意菩萨称佛为「世尊」其理相同。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是询问观世音的意义。观世音是观察世间的音声,是和世间众生结缘的人。无论在中国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的任伺家庭里面,观世音菩萨都是大众崇拜的一位菩萨,所谓「家家观世音」便是。
楞严经里特地举出观音的音声,有三种真实,那便是:一、通真实──以「通」字来说,无论任何物体如能相通就能人于心中。比如用眼来看物体,中间如果有窗门或其他障碍物的阻隔,就不能看见了,可是,如果是通真实,无论相隔了一村或两村,一百里或两百里的遥远,其形象物体都能到入我的心中。二、圆真实──以「圆」字来说,用人眼能看见物体的表面,但同时看里面就看不见了,看见前面同时也就看不见背后了。看见左面也就看不清右面了。但如用「音」。来观察,就没有表里前后左右的一切区别。可以闻辨分别,入于心中。不偏不漏的把真实的物体都掌握到心里面去。三、常真实──即是听闻的事情,无论是昨天或是一月,一年以前的都可以全部记得。倘用眼睛所见的物体在心中来表现是很难,所以听闻的声音在心上遗留,其痕迹是颇为真实而悠远的。因此观察一切的事物事理,比较以听闻音声的说法是妥当的。
无尽意菩萨在八万四千大众会座当中代表起立发言,向释尊顶礼讯问「观世音」是怎么样的人呢?不用说无尽意菩萨自己本来了解观世音的意义,然在法华会座当中集合了许多会众,无尽意却是为了代表大众特别向佛发问,目的在于解决众多的人的疑义,其动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众。
「以何因缘」的「因」字,是原因之因,种子之因。「缘」是助缘,即等于是培养种子发芽的日光水份。
「观世音菩萨是因为什么原因,什么助缘,叫做观世音,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此一讯问观世音的由来是先以名号。来讯问,是以名配实,名的里面即含有一切具足之义,所谓「名为实之宾」。
无尽意菩萨问了以后,次段便是佛陀回答无尽意菩萨,说明为什么要称名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以及称名后所得的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