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22|回复: 0

[净土经典]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天【上】----道源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第四天
选择字号
  道源法师讲述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戊二、合释能受所受’分两科,昨天已将‘己一、约五根五尘明受用’讲完,今天接讲‘己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己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分二
  庚一、别明 庚二、总结
  庚一、又分二 辛一、化有情声 辛二、化无情声
  辛一、又分二 壬一、鸟音法利 壬二、征释略显
  壬一、鸟音法利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此科‘约耳根声尘明受用’,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故以音声而作佛事,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复次舍利弗’,重复次第又叫一声当机者。‘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这一句是总说。‘种种’指种类很多,‘杂色’就是颜色不一,‘奇妙’,即好看而不可思议。下面略明六种,‘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把娑婆世界里已有的几种鸟标示出来。‘白鹤、孔雀、鹦鹉’,这三种鸟我们中国也有,所以不多讲。后三种鸟我们中国没有,印度则有。‘舍利’,华言鹙鹭,长得很好看,尤其眼睛最美。‘迦陵频伽’,华言妙音鸟,这种鸟还没从卵壳出来就会叫,而且叫的声音很好听,超过其他一切鸟音,故称‘妙音鸟’。‘共命之鸟’,由两个众生共转成一只鸟,称为‘共命’。这种鸟有两个头一个身,若死了一个另一个也活不成,所以称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前面虽只标出六种鸟,实际上还有很多种其他的鸟,故称‘众鸟’。‘昼夜六时’,这与娑婆世界不同,娑婆世界的鸟只在白天叫,夜晚不叫。而极乐世界的鸟,昼夜六时都在叫,‘出和雅音’者,即鸟叫的声音非常和谐幽雅。‘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诸众鸟,所演畅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乃属于三十七道品。‘道’者能通之义,即所修之行法;‘品’是种类。由此所修之三十七种行法,从众生地能通达至于佛之宝所,故名为‘道’。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所谓‘三四、二五、只七、单八’。下面分科解释:
  第一、四念处:‘念’是能观之智,‘处’是所观之境,共有四种:‘(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一)观身不净者;娑婆世界的人,由于父母所生,血肉之躯,身体内外充满污秽。修行者,常观此身,秽恶不净,即能破除‘身见’。(二)观受是苦者;苦是‘苦苦’,乐是‘坏苦’,不苦不乐是‘行苦’。修行者,常观凡所受者,无不是苦,即能破除‘爱见’。(三)观心无常者;妄心念念生灭,刹那不住。修行者,常观此心无常,即可破除‘心见’。(四)观法无我者;众生所执之我,乃内心外身组合而成。内心是受、想、行、识四蕴,外身是色蕴。所谓‘我’者,乃五蕴和合之假我。修行者,若能观念五蕴法中,原无实我,即破‘我见’。四念处,乃佛四种遗嘱之一。佛临涅槃时,阿难尊者请问:‘佛住世时,弟子等依佛而住;佛涅槃后,依谁而住?’佛言:‘依四念处住’。如此可知四念处之重要!我们要了生死,断烦恼必先修四念处,是故列为三十七道品之第一科。
  第二、四正勤:勤即精进,简别非外道之勤,故名正勤。(一)已生之恶令断:谓未修净业之前,愚痴颠倒,造作恶业,必须断除,以免障碍圣道。(二)未生之恶令不生:谓虽然发心修行,但以烦恼未断,恶念仍然生起,必须立加制止,不令萌生。(三)未生之善令生:谓一切善法,必须发心修持。(四)已生之善令增长:谓一切善法,必须广修,日益增长,勿令退堕。此四正勤,前两句即‘诸恶莫作’,后两句即‘众善奉行’。
  第三、四如意足:为四种禅定,如意者,所愿皆遂;足者,所依之义,如人的身体依足而立。谓依此四种禅定,方得所求如意。亦名四神足,若修此四法,能得神通。(一)欲如意足:欲者,愿望之义,依此愿望之力,能得禅定,而发神通。(二)精进如意足:谓依此精进之力,能得禅定,而发神通。(三)心如意足:谓依此一心专注之力,能得禅定,而发神通。(四)思惟如意足:亦名慧如意足,谓依此思惟智慧之力,能得禅定,而发神通。
  第四、五根:‘根’者,能持之义,犹如大树生根,能摄持自体,不被狂风动摇。(一)信根:信三宝四谛等法,不被疑惑动摇。(二)精进根:勇猛精进勤修善法,不被懈怠动摇。(三)念根:忆念正法,更无他念,不被邪念动摇。(四)定根: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不被散乱动摇。(五)慧根:思惟真理,慧照分明,不被愚痴动摇。
  第五、五力:即前五根,根基坚固之后,发生力用,能破诸邪法,故名为‘力’。(一)信力:能破疑惑。(二)精进力:能破懈怠。(三)念力:能破邪念。(四)定力、能破散乱。(五)慧力:能破愚痴。犹如大树生根之后,发挥大力,而能开花结果。
  第六、七菩提分:梵语菩提,华言觉,亦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以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致错取诸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不杂谓之‘精’,不退谓之‘进’。修趣向佛道之法,一心精进,不倦不怠;慧照分明,善能觉了,不错修于无益苦行,故名精进觉支。(三)喜觉支:进修道法,工夫深造,与真法相应,心得法喜。不依计断计常,著空著有颠倒之法而喜,是住真实之法而生喜,故名喜觉支。(四)除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觉支。亦名轻安觉支,谓断除身心诸见烦恼之粗重部份,使身心轻快安适,故名轻安觉支。(五)舍觉支:若舍所见念著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支。(六)定觉支:若发诸禅定时,善能觉了,诸禅悉皆虚假,非真实定,不生爱见味著,故名定觉支。(七)念觉支:若修出离世间,了脱生死之道时,善能觉了,定慧不可偏重,常使定慧均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要均平不偏。或有时定力太过,其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支,审察提起,而不令沉没。或有时慧力太过,其心浮动;发念用除、舍、定三觉支,以摄持之,不令浮动。务必调和其心,定慧适中,故名念觉支。
  第七、八圣道分:‘圣’者正也,亦名八正道。(一)正见:见苦、集、灭、道四谛之理,明析正确,故名正见。八正道以正见为主体,设若知见不正,则以下七法皆不正。(二)正思惟:既见四谛之理,依此真理而思惟,使真智增长,故名正思惟。(三)正语:以真智修口业,不说一切非理之语,故名正语。(四)正业:以真智除去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故名正业。(五)正命:清净身、口、意三业,顺于正法而活命,离五种之邪命(五种邪命者;一、诈现异相:即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二、自说功能:即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三、占相吉凶:即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四、高声现威:即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即于彼方得利,则于此方称说之;于此方得利,则于彼方称说之,以求利养)。(六)正精进:以无漏慧,修涅槃道,勤行精进,不倦不怠,故名正精进。(七)正念:以真智忆念正道而无邪念,故名正念。(八)正定: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之禅定,故名正定。
  以上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讲演已竟。经文中尚有一句结词,即‘如是等法’;‘等’者,等于六度万行。即谓诸众鸟,不但演说五根、五力...而且演说六度万行,一切诸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闻到了众鸟演说的法音,得了佛法的利益,于是常念佛、法、僧三宝。
  以上‘壬一、鸟音法利’一科讲演已竟,以下接讲‘壬二、征释略显’。
  壬二、征释略显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科征问解释极乐世界何以有鸟说法。‘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佛告诉舍利弗,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前面所说的那些鸟,实是罪业报应而转生的。‘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为什么呢?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叫一声舍利弗,极乐世界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那里有个实实在在的恶道呢?‘何况有实’的‘实’,是对著前面‘实是罪报所生’的‘实’而解释的。这就是怕众生会起怀疑心,鸟是属于畜生道,畜生是罪报而生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念佛生去的,怎么会有罪报生的鸟呢?这是需要详作解释,不是由罪报而生的。那么这些鸟从那里来的呢?‘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些众鸟,皆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为了要使法音宣扬流布,以不思议力,变化出这些鸟来说法的。
  (释疑)问:三十七道品,乃小乘法相,往生极乐的众生,皆是大乘根性,何必说此小乘法呢?
  答:三十七道品,乃三乘共修之法,大乘人以此为基础,再进修六度万行。
  问:既然需要三十七道品,为什么由五根、五力说起,而不说前面十二种道品呢?
  答: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即已超越四念处等十二种道品。例如,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是莲花化生,身体清净,用不著「观身不净’。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用不著「观受是苦’。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不退有三:一、‘位不退’,已入圣人之流,不退堕凡夫地。二、‘行不退’,恒度众生,不退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念不退者,既能念念流入如来果海,用不著「观心无常’。行不退者,既能超越二乘,是‘我执’已破,用不著「观法无我’;所以不说‘四念处’。正定聚的众生,自然断恶,任运修善;故用不著再修‘四正勤’。极乐世界的众生,悉皆具有神通,故用不著再修‘四如意足’。因此不说前面十二种道品。
  问:极乐世界有佛菩萨说法就好了,何必变化众鸟说法呢?
  答: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为爱鸟的众生,以及好奇心的众生,而示现的。问者又说:我生来就不爱鸟,这些鸟对我个人说,简直是打闲岔?答:鸟是应机示现的,你既然不爱鸟,生到极乐世界去,就不会看见鸟,也不会听到鸟叫声,这样你就可以放心了,请勿疑心,赶快生起信心吧!
  讲到这里把‘壬二、征释略显’一科讲完,也就是把‘辛一、化有情声’一科讲完。下面接讲‘辛二、化无情声’。
  辛二、化无情声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不但西方极乐世界的众鸟会说法,而且诸宝行树,及宝罗网也会说法。阿弥陀佛的国土,有轻微的风,吹动了‘诸宝行树,及宝罗网’;路旁由四宝所成的七重行树,及四宝所成空中的罗网,被微风一吹,就会发出微妙不可思议的声音来。‘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像百千种的音乐,同时在奏乐。听到这种声音能得到什么利益呢?‘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听见了四宝行树及宝罗网所发出的法音,自然就会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三宝就是所得的利益。
  (释疑)问:阿弥陀佛费了很大的心,目的是要我们得法益。可是,前面化有情声所得的法益是念佛、念法、念僧。后面化无情声所得的利益也是念佛、念法、念僧。这样得到佛法的利益不是太少了吗?
  答:这是对佛法僧三宝不够了解,才会生疑惑之心。佛法僧三宝可说是全部佛法的大纲,我们初进佛门,发了信心,就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你再进一步受五戒,还是要先受三皈,称为‘五戒三皈’。受菩萨戒,也要先受三皈,称为‘菩萨戒三皈’。乃至你出了家受沙弥、沙弥尼十戒,还是要先受三皈,称为‘十戒三皈’。受比丘、比丘尼戒,还是要先受三皈,称为‘具足戒三皈’。受出家菩萨戒,也是要先受三皈,称为‘出家菩萨戒三皈’。若受过出家戒后,每天晚课皆要皈依三宝,若早晚不做一次三皈依,就犯了‘失意罪’,由此可见三皈之重要。佛法僧三宝,佛是能说之人,法是佛所说之法,僧为受持佛法,流传佛法之弟子;故常念佛法僧,即是常念全部佛法了。
  讲到这里把‘辛二、化无情声’一科讲完,即是将‘庚一、别明’一科讲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