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壬二 与记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 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此释未闻令闻。优昙钵华、即大金莲花,惟金轮王出世乃应瑞一见。佛希说此经,故举此为喻。佛于本经再三述诸佛言无虚妄者,虑会众于权实二说不善思念,则不生信受反起过失,故再明佛言之无妄。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此释所说难知。佛所自证之实相,即诸法寂灭相,一切诸相到实相均已失其自相。故佛所说之方便、因缘、譬喻,非即是法,特假是方便、因缘、譬喻以委曲显现是法而已。而人即欲于佛所说之方便、因缘、譬喻上,以思量分别解释之,以为是即佛所证之法性,故佛特显彰其非如是等所能解也。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此释依何等义,谓释佛依何等义而作如是说也。诸佛世尊、广包十方、三世诸佛。一大事、谓最大之事,且为三世诸佛共认为唯一最大之事。因缘、亦作缘由解。又众生既经多劫之佛化,即有一乘之因,必待佛之增上缘以为之启发,此即诸佛共认之大事因缘也。出现于世,即应身示现于此世界,佛之出现非由宿业果报,乃本其大悲愿力以示现也。 知见之义,通十法界。此知见、既专指为佛之知见,则为佛所成就无上菩提──佛果上之知见,非二乘之知见可知。就佛出现于世之本意言之,既专为开佛知见,则非二乘可知。 佛知见有数义,释之如下:佛所亲证之一真实相为所证,能证法性之正智为能证,此能所之知见并名佛知见。又、真如为知见之性,正智为知见之相,此知见之性相亦并称为佛知见。又、无著般若论云:无上菩提是法身,正等菩提是报身,法身为性,报身为相。又智度论云: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此菩提法身、菩提报身、与智及智处,均名佛知见。又、正体智为知,后得智为见,并照真俗二境,合之名为佛智见。 开佛知见,具开显、开发二义。所云欲令众生开显佛知见者,以众生本有之法性真如圆满常寂,即一切法平等所依之体性,无始以来为烦恼、无明二障所蔽不能显现,如矿掩于真金,如土覆于草种,佛悉欲使之开显。盖此本有之体性,唯佛能究竟知见,而众生不自知、不自见,故须佛开显之也。又、所云欲令众生开发佛知见者,以众生于一切有为有漏之烦恼藏中,亦具有无漏法之智种,特因二障为碍,不能萌芽滋长。若闻佛演说妙法以为熏习,便能开发生长,至于圆满即成无上菩提。故诸佛出世,欲于众生心中开显、开发如来功德藏耳。所显现者,即无上涅槃法身理;所发生者,即无上菩提报身智;如是,则如来藏出障圆明而得清净矣。示佛知见者,以众生昧于本有之平等法性与佛无别,特显示其为众生所本具,为佛与众生所同具,使能发心起行以自证于究竟实相也。欲令众生悟佛知见者,即令其觉悟之义。夫至于觉悟,则此一悟即是佛知见之端,但尚非佛知见之全耳。此能悟之心,即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之始觉是也。能以始觉对待不觉,使由不觉而渐次以几于究竟觉──佛之知见,此即悟佛之知见。入佛知见道者,即趣入或修入佛知见之道路也。佛欲令众生起菩萨之因行,如十地以上菩萨证于法身而不退转,是即令众生入于佛知见之道。 以上四事,均为诸佛出世一大事因缘之义,本经所称为妙法者即此,所喻为莲花者亦即此。盖是经非说种种法相,但说诸佛出世说法之因缘,明其因缘之所在,专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故闻其一句一义者悉当成佛,斯佛及众生之大事已毕,而此经所由得名为诸经之王欤!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此释如来之意。谓佛于众生,或说人天之法,或说声闻之法,无论如何说教,皆是欲令成菩萨道,故云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者,即或现种种身,或说种种法是,无非令成就佛知见也。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此释令住一乘,就因言之,佛所说法既为教菩萨法;就果言之,自为成就佛之知见,故知唯是一乘无有二三矣。即可知二乘、三乘之法,皆为权说,一切众生要当安住于一乘,而不当歧求声闻、辟支之乘,及滞著于声闻、辟支之乘矣。 法华本以一乘为正宗,宗者、宗主之义,如以一乘为此经之主旨。无论大乘、小乘、声闻乘、辟支乘、菩萨乘,悉归于一乘,故曰无有余乘。乘者、运行载容之义。一乘之体即真如法性,一切法皆以此为体,故此能运行一切、载容一切,俾一切凡夫有情随分运载以至于究竟地。以是义故,名之为乘。 以下更释一乘之义:圆教随分说法,或说声闻、辟支二乘,或兼说菩萨乘为三乘,或说人天、声闻、辟支、菩萨四乘,或说人、天、声闻、辟支、菩萨五乘。 教相不同,故起行不同,证果不同。今于此种种差别之中,显示其但为方便法之差别相,而在如来说教开佛知见之本意中原无差别:是由教意上观之唯是一乘。又、小乘执著二乘权说以为究竟,今既显示其并非究竟,仅为方便,且终当由此方便以趋于究竟:是就因行上观之惟是一乘。又、四谛、十二因缘等法,既皆是教菩萨法,则彼滞著于半时教之钝性声闻,一经于是法了解圆满,自知更无余法可为一乘之对待:是就果德上观之惟是一乘。又、一之义由相对而名,以有权说之二乘、三乘,故特标为一。若无二、三,则一之名且不得立。又、一之义由当体而立,一真法界体原不二,故其运载之大用亦唯是一乘。 如来演说唯一佛乘之意,以用言之:一、因不定种性之众生,往往由菩萨因行而怯弱以退入小乘,佛特显示 佛法唯是一乘;既无小乘之可退休,自亦无大乘之可怖怯矣。一、因菩萨多以二乘与大乘相对待,佛特显示一乘,令直趋无上正觉。一、因令一切众生知佛法唯是一乘,则可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即众生心中之佛,众生即佛心中之众生,得以发心起行,共归佛乘。又、以体言之,惟一法性,即是一乘。如本经所云:三草二木,同为一地所生。徒以众生执有我见,妄见法法差别。实则九法界均无自体之相,悉以一真法性为自体;亦并无声闻、缘觉、菩萨等差别之相可得,以是故说唯一佛乘。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此释依法式显。谓依三世诸佛之法式,以证显上说之义也。言三世诸佛悉先用方便权教,而后开权显实以会归于一佛乘,我今亦复如是。然诸佛说法,有时亦不尽先权后实,如为法身之大士等,恒直说菩萨法。又上根利性之凡夫众生,亦多顿悟大乘。此所指之诸佛,盖指同类应化示现之应身佛也。一切,概括无遗之义,又专指一切先权后实之应身佛之义。又三世诸佛之方便,亦各各不同:释迦牟尼之方便法,不惟用于三乘,于六道众生均各有方便善巧之权说。如于三恶道,则为说三恶道之恶法;如于无十恶之人道众生,则为说人天之善法。故释迦牟尼之方便法,亦不尽同于三世诸佛。然于不同之中而有一共同之根本法,即为唯一之佛乘,以成一切种智,此则可引以证显者也。 一切种智,即佛正智,以其种别能知一切法故。饶益、利益之也。安乐,使众生证显本有之佛知见,与以安乐也。究竟者,不以小法为究竟,以佛智为究竟也。 众生根性不同,由渐入者为说渐法,从顿入者为说顿法,总之,此诸众生皆为菩萨,而顿、渐种种说法,皆但教之以成菩萨也。开示使悟,由悟起行,行至究竟,则得菩提报身以证入于佛之知见,是诸佛之本意也。众生心欲恒沙差别,佛以十力之智随悉了知,知其深心执著之所在,而随顺开示之。如怖畏生死者,若告以生死本空无足畏怖,但当于浊世中生生世世修菩萨道,至功行圆满自当成佛,则此怯弱之众生必不堪忍。佛以方便,先告以解脱三界烦恼之法,则欢喜奉行。此为随众生之本性;而此法;实亦即为彼开佛知见得一切智之惟一佛乘,更别无离一乘独立之二乘、三乘也。 辛二 破四疑 壬一 何时说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此释佛于何时说此一乘法也。浊,秽浊及重浊之义。劫、梵语劫波,犹言时代,即指一总相相同之时代也。在一劫中,亦自有增劫、减劫、善恶、轻重之分。若至刀兵、水、火、饥馑、灾变、疫疠、夭亡种种日见增多,斯为劫浊。在此劫浊内之众生,善根浅薄,不善根增长,故惟有贪、嗔、痴及种种烦恼,障覆深厚,斯为烦恼浊。具此无量烦恼之众生,即为恶众生,为恶者众,而仁慈柔和之众生不复见容,斯为众生浊。此恶众生嫉妒贪残,不复相助相利,但知相争相害,惟执有种种邪见、不正见,而于一切道德不复能闻能受,斯为见浊。因斯见浊,生活困苦,恶业弥满,果报显现,如寿命短促,无复远志能修出世之大道,斯为命浊。在此五者之中,以烦恼浊、见浊为因,即以劫浊、众生浊、命浊为果。诸佛乃于此时示现出世者,为度一切有善根有缘之众生使之出世。又以五浊之故,不能顿化,遂有三乘权教之说,实仍以一乘为究竟也。 壬二 云何知增上慢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 此谓如何察知为增上慢也。凡为佛弟子者,虽修证小乘,必不能昧然于佛大乘之义。若昧于一乘之义,甚至妄谓已证,此即非佛弟子,此即为增上慢。若实得阿罗汉,实得辟支佛者,对于佛乘或回小向大,或虽未起行,然必深信此大乘之义;若不信者,即非真证二乘之果者,是即增上慢人也。 壬三 云何堪说 “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 此谓佛说法契理、契机。今此增上慢人不信佛法,佛不能化,云何佛可称为堪说法之人乎?佛言:如来终当为之说法,今不为说者,以是等人根未熟故。若当佛灭度之后,现世无佛,即无人为之说是妙法矣。何以故?以解是等经,非九地以上菩萨不能,解者难得故。但倘值余佛,亦能决了此义而为之解说也。 壬四 云何不成妄语 “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此谓诸佛必无妄语也。佛意:诸佛已证佛智,汝等未证,自不能解,岂得疑佛为妄!但当先以信心领解此唯一佛乘之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