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六度之第二度:持戒波罗蜜
什么是戒?大略来说,防非止恶就是戒。戒就像国家的宪法、学校的校规,对于一个守法的人来说,诸多的法规都是多余的,因为他根本不会去触犯,反而因为有了法规的保护,随时都心安理得。同样地,戒是为了一些不知道善自护念或已养成坏习惯的人而制立,规范身口意不造作恶业,时时刻刻保持三业清净,就能与菩提心相应,所以戒是修行学佛的根本。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要想启发智慧,就必须修定;而修定要有所成就,则须持戒。所谓「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如果持戒不清净,就不容易得到真正的禅定。无论禅、净、显、密等任何宗派,都是以戒为根本。
● 惟有真正认识到戒律的内涵和作用,我们才会自觉受持戒律。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持戒辛苦,或是对戒律不以为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认识不足造成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持戒,不知道持戒对改善生命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能从持戒中获得什么。如果认识不到佛陀制戒的精神,认识不到佛陀呵护弟子的悲心,只是为了持戒而持戒,只是按照戒条机械行持,自然会觉得辛苦,觉得勉强。
这种辛苦又会带来两个极端。一是继续辛苦下去,但因教条主义,未能感受到持戒带来的清凉,也未能将持戒和修习定慧结合起来,反因行持刻板而脱离现实,使他人对学戒产生畏惧。这些人虽然有道心,但修行效果未必理想。还有一种,则是因为辛苦而放弃,觉得戒律只能存在于书本,并无现实意义,这也是目前多数人的现状。须知,没有戒律为基础,佛法的一切修行都无从生起。
若能真正认识到持戒的意义,持戒就会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因为持戒不是为了向佛陀交差,不是为了做给任何人看,而是得到究竟的自在、彻底的解脱的根本。
● 持戒是修行之根本,持戒则可产生定,生起智慧。
佛将入涅槃之时,嘱咐后世弟子应以戒为师。任何人要想修道就一定要守戒,守护清净的戒体就好像守护摩尼宝珠一样,例如终南山道宣律师,因为持戒持得精严,便有天人来送供,可见持戒是最要紧的。学佛的人如果不守持戒律,就等于一个瓶子底下有了洞,水一装进去就漏掉了,要是能守戒,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无漏。《遗教经》云:“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发慧。”
● 戒能成就种种功德
戒律在个人修学佛法上尤为重要,一切功德的成就都要以戒律为基础,有清净的律仪才能成就种种功德。
(一)成就善法:戒律如大地,大地能生长万物,同样的,持戒能成就种种善法。《遗教经》说:若无净戒,诸善功德不生。
没有清净的律仪,一切善法功德都不可能生起。《大智度论》说:“若求大利,当坚持戒,一切诸德之根,出家之要,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又如无足欲行,无翅欲飞,无船欲渡,是不可得;若无戒者,欲得好果亦不可得。”
人生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学佛了脱生死,成就菩提,要想成就这样的善法就要持戒。《明了论》说:“戒能生种种胜利,谓引生世出世间善法。世出世间善法的生起,都要以持戒为基础。”
(二)相好庄严,名闻十方:许多人都希望自已具有一副庄严相貌,他们想尽办法,用各种装饰品去庄严,其实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办法。你要想天生具有庄严相貌,就要持戒。《萨遮尼乾子经》说:“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得功德之身。”
一个不能持戒的人,势必要堕落,即使丑陋下贱的人身都得不到,何况庄严相好之身呢?《地持经》说:“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大人相报。”
三十二相在印度是公认的贵人相,也可以说是完美的相貌。一个人通过持戒,就能招感得三十二相。另外,如果要得到美好的声誉也要持戒。《大智度论》说:“人虽贫贱而能持戒,香闻十方,名声远布,天人敬爱,所愿皆得。”
持戒的人即使没有地位财富,他的名声也能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受到天人的尊重。
(三)人天之因:五戒是做人的准则,而具足戒是完善人格的基础。《四分戒本》说:欲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者。常当护戒足,勿令有毁损。
有清净律仪,不犯戒,将来才能保持人身或生到天上。
《善生经》说:若欲生天等,必须护戒足。
护持净戒,才能投生到天道,享受福报。
(四)解脱之要:持戒具有生天的果报,但学佛人持戒并不是为了生天,而是为了解脱。持戒又是解脱之本,《遗教经》说:依因此戒,得有定慧。
《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定慧是佛教的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烦恼,才能解脱。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
坚持净戒才能见佛性,证大涅盘。《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
无上菩提就是佛果,持戒才能成就佛果。
● 持戒能令正法久住
佛弟子是否持守戒律,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兴衰存亡。若能依戒行持,佛法必定久住世间。大家都知道,佛陀在世时,当时波旬魔王用各种方法来破坏佛法,并对佛说:
“等到了末法时代,我让我的魔子魔孙来披你的袈裟,做你的弟子,来讲经说法,以破坏佛法。”佛当时就流泪了。所谓“末法时代,魔说法如恒河沙。”所以我们佛弟子,一定要守持戒律,若无戒行,等于无师父。故<<佛遗教经》云:
“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如若持戒,即与佛住世无异。”所以佛在临入涅盘时对阿难说:
“汝勿见我入涅盘,便谓正法于此永绝,何以故?我昔为诸比丘制波罗提木叉及饥馀所说种种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师,如我在世,无有异也。”由此我们可以了知持戒的作用和佛陀在世时教诫弟子的作用是一样的。戒为佛所制,佛弟子若能持戒,就等于佛陀常住于世。若不持戒,即使佛陀在世,亦是枉然,佛法也会遭到破坏。
在《四分律》中,说明佛陀制戒有十利,最后一点便是令正法久住。由于有戒律,才有清净比丘;由于有戒律,才有和谐僧团;由于有戒律,佛教在社会上才有良好的形象。所以说,受持戒律能令正法久法。佛陀最初制戒因缘,便是为令正法久住。
《善见论》说: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一、毗尼者是汝大师;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三、若有中国十人,边地五人如法受戒;四、乃至有二十人如法出罪;五、以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以戒为师如法学戒,持戒,依戒行事,佛法才能久住。《萨婆多论》说:毗尼有四义,余经所无:一、戒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长;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一切众生(三善道)由戒而有;三、趣涅槃之初门;四、是佛法缨络,能庄严佛法。
佛子要依戒而住,戒能庄严佛法,能令正法久住世间。
● 六度集经白话精选:【持戒—象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