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6|回复: 1

[专念必生感应录] 三心料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三心料简(二)

**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法然上人全集》第310页。

**310页一开始是「三心料简」。因为课余时间也有莲友问到:「三心料简这一段听起来不大明白。」我想再把它简单地梳理一下:

**所谓「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料简」是对这「三心」当中,可能会引起大家疑惑、但又是法义上要点的地方,给予分析,把它明确化。其中,「料简」有六件事情。「至诚心」有两件,「深心」有两件,「回向发愿心」有两件。

**「至诚心」料简有哪两件呢?一个是什么是「虚假之行」?第二个什么是「真实功德」?因为《观经疏》开始就说明了:「虚假之行」、「杂毒之善」不可往生净土,必然要了解到底什么是「虚假之行」?如果对这一点不了解,或许我们所修的就是「虚假之行」,而耽误了往生的大事。所以,第一点说明:究竟什么是「虚假之行」。法然上人就明确地说明:「杂毒之善」,所谓「余善杂行」,因为三业虽然精进,内心怀有贪瞋、邪伪、杂毒之故,所以称为「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之业」;回此虚假之行,求生净土,必然不可。这样我们就了解了:原来是余善杂行称为虚假之行,不能往生,目的是让我们舍掉余善杂行。

**既然如此,往生净土是凭靠什么呢?所以,第二点就要了解什么是「真实功德」。在法义当中,就是311页的第二行开始:「次,所选取之真实者,本愿之功德,即正行念佛也。」那就说明:所谓的真实功德,就是正行念佛。相对于前面的余善杂行,而讲正行念佛即是真实功德。这是所选取的真实。有这两件料简。

**第三,这样的真实功德,如果是只有大菩萨才可以获得、拥有,或只有上根利智的人才可以获得、拥有,那我们仍然是望洋兴叹,心中就是恐惧不安。那么,这种真实功德施于何人呢?何人能够凭借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呢?就在「深心释」当中的第一个料简,说「两种深信」:罪恶生死凡夫,是凭借阿弥陀佛真实功德之机。也就是311页的倒数第四行:「造恶之凡夫,即是凭此真实之机也。」通过这样料简,我们就安心了:噢!原来我这样的造罪凡夫,我也可以凭借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去往生。这是第三番。

**第四,在「深心释」当中,又讲到「五种正行」,其中说到观察正行。这点为什么要料简呢?因为观察正行,如果误解是十三定观的定善(因为一讲到观察,前面又讲十三定观,或许误解为十三定观的定善)的话,这样也会起退堕之心。同时,在念佛和观察之间难以选择。「五种正行」所说的观察正行,法然上人明确说明:不是十三观的定善,而是散心念佛人,对极乐想象欣慕之心。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做得来,所以是易行。同时,它也是我们每个念佛的人,内心自然的一个向往。也就是观察正行,收摄在念佛当中,不违背「一向专修」的宗旨,仍然是一个正行专修念佛之人。所以,这个料简就有这样的效果。

**关于「回向发愿心」,也有两个料简。一个是「回向心」,一个是「发愿心」。因为《观经》既然讲「回向发愿心」,善导和尚解释「回向」说:过去今生诸善都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在我们念佛的过程当中,如果法义不通彻的话,难免产生疑惑:「那是否我在念佛之外,再去修行余善来回向呢?」(如果这样做,就成了杂行了)所以,法然上人依据善导和尚的解释,说明:所谓回向者,是「三心」以前,我们还没有专修念佛(「三心」,说到底,就是专修念佛了。内心叫做「三心」,外表就是专修念佛。)没有发得「三心」之前,没有入一向专修之前,过去、今生所修的一切诸善回向。比如原来是求开悟的,求人天福报的,求下一辈子做和尚的,「我也不求下一辈子做和尚了,做什么主持当家师了,我求往生」,把这个通通回向求生极乐。一旦发得「三心」,入一向专修之后,就不特别为了往生极乐,再去造积功德,说:「哎呀!往生可能念佛不够,我再行这个去回向求往生……」那个就错了。

**当然也不是说「我『三心』过后,一向专修,从此就不行善法」,行善还要继续,但不是把行善作为特别积累,来回向求生。所以,这里对「回向心」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我们虽然回向,仍然是一向专修。

**「愿生心」也有两种要简别,要把它透彻了解:第一就是杂行之人的愿生心。第二个就是正行念佛之人的愿生心(312页):「杂行中之愿往生心者,虽是白道,被贪瞋水火所损。」这条白道,虽然是白道,但是被贪瞋的水火所损;专修念佛,专修正行的「愿生心」,这条白道是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不被贪瞋水火所损。我们知道应该选择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才不至于被贪瞋所损。内心虽然有贪瞋痴三毒毒性存在,这样的恶机,跟前面的「至诚心」也好,「深心」也好,都是一致的,一脉相承到这个地方来的。我们就选择专修念佛,所以来到313页的第一行:「专修正行人,不可恐贪瞋烦恼也,乘本愿力之白道,岂容被火焰水波所损哉!」这就是真实安心落实下来,来专修念佛。

**所以,这个「三心料简」,是通过对法义的解释,让我们心中消除疑惑,而入一向专修。


发表于 2014-12-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9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