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78|回复: 2

[心得体会] 写给净宗学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写给净宗学人
法师说,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那么是否就不要形似了呢?是否老法师就不注意形似呢?我们净业学人是否就不应该去过多重视形式呢?或者说不去关注形似呢?很多师兄听经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见去听经,曲解了老法师的真实意。比如皈依,受戒。以及拜佛等寺院利益。身边很多人都是听老法师讲经,我劝他们去寺院皈依。他们马上就引用老法师的话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来反驳。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增加我慢之心。也难怪这么多人误解诽谤老法师。
那么形式真的不重要吗?
末学听大经科注第四回第十二集,老法师谈到了这个问题。老法师说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但是形式还是很重要,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接引众生还是很重要。
是的,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但是,如果没有形式,怎么来的实质?老法师说话没有错,是为了接引更多众生方便说法。既然学佛皈依也是很重要的事。心里皈依,但是末学建议还是到寺院接受形式上的皈依。这是1000多年来的传统。皈依和没有皈依的人是两回事。如果到寺院皈依了,你心里有一个天平,时刻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在某些事情处理决策上,你会慎重,因为你内心会说我是我皈依佛门的佛弟子,这些是否可以做。但是,如果没有皈依。你内心还是有一个声音会说,没有什么,反正我没有皈依。不用怕。皈依师学佛的基础。只有皈依了,才能够入佛门,然后受五戒,八关斋戒,在家居士菩萨戒。如果没有皈依而说自己信佛,学佛,只是一个门外汉。不算真正的佛弟子。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但是,脱离了形式,我们就很容易傲慢。我以前看到别人拜佛,我嘲笑别人。我说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没有必要拜佛。形式是引发我们的恭敬心。如果形式都没有,哪里来的实质?正如如果没有寺院,哪里来的佛法?寺院就是佛法传承的一个工具。1000多年来,佛法的传承全部是靠寺院。如果没有寺院,还有佛法吗?比如学校。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学校,现在还有教育吗?所以,末学建议师兄还是到寺院去皈依。我们要明白皈依 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不是皈依某个人。所以也不用执着皈依在那个寺院,皈依那个法师。法师只是见证人,见证我们皈依三宝,成为佛陀的学生。正如结婚,婚介所只是证明我们结婚了一样。自古以来,皈依受戒都是很慎重的事情。也是很严肃的事情。古代传戒必须有5个比丘才可以传戒。传戒法会也很庄严。没有受戒得不到戒体。老实说,我们皈依了其实也是受戒,受的三皈依戒。如果不皈依,是得不到三皈依戒体的。皈依以后有36位护法神日夜守护。而且才有福报听经闻法。这个末学不是说迷信。这个是有道理的。记得一个师兄分享,她和另外一个师兄交流佛法,一个没有学佛的朋友在旁边,听不见她们说的是什么话。只是看到她们嘴巴在动,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也并不是说没有学佛的人智商低,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没有皈依,没有学佛的人,没有福德听懂。我们听经闻法也需要福报,福德才能听得懂的。如果没有福报,听得也是一知半解,曲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末学建议学佛可以不受戒,正如老法师说的学习戒律,你学一条,做一条,做到了你就等于受戒了。但是,皈依是要的。而且从佛法传入中国,就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规矩是不能够破坏的。而且不要以为皈依很简单,皈依是很慎重的事情。末学建议看下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以及《在家律学》
   作为老法师的弟子,我们不要老是打老法师的旗号,说老法师说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反躬自省,我们做到了吗?是否按老人家的要求做到了?有的时候,老法师明明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却曲解了老人家的意思,到处说。所以,老法师最大的冤亲债主是我们这些自以是老法师学生的人。我们听经常常曲解如来真实义,断章取义。我想为什么老法师说真正能够听懂他讲经的人不到20个。末学以前也总喜欢到处说老法师说怎么样 老法师说怎么样。后来一个师兄批评了一顿,这才觉得惭愧。我那里是老法师学生,其实在给老法师制造障碍罢了。老法师常常说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我们要明白老法师的意思。不是说形式不重要。我们不要误解了。其实每个法师讲法都有不同,即使祖师大德也都有差别。但是归根结底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智慧不够,祖师大德,讲经的法师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够,没有福德听懂。形式是做给别人看的,让没有学佛的人看到生起信心。佛典有个典故就是,一个国王还是太子我记不清楚了,所有外道都学了,但是满足不了自己。于是准备向世尊学习。世尊有他心通知道这个国王需要威仪度化,于是便派一个弟子步行到这个国王的城中。国王远远看到被这个弟子的威仪震慑。但是,他在想人多这个出家人表现这么好,但是没有人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于是便派遣人跟踪这个弟子一直到树林,看到这个弟子托钵吃饭的样子,回来报告国王说这个出家人在树林的样子比在城中更庄严,更威仪。国王于是亲自请这个弟子到皇宫要拜这个弟子为师。这个弟子说我的老师释迦牟尼具有真德行,就这样这个国王舍家弃欲跟着世尊修行,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沙弥律仪》下篇里面就讲到二十四门威仪。威仪一个是严以律已,从而帮助自己修行。一个是给社会大众一个好的样子。所以,我们佛弟子要真正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表面功夫下手,引发出自己的恭敬心。
   我们学佛礼仪,威仪很重要。记得在弥陀村慈云师兄分享了一个故事。她受菩萨戒到相管照相的时候,摄影师要拍。慈云师兄说等一下,然后她整整齐齐打开海清,如理如法的穿上。但是,摄影师惊呆了,他说这是什么呢?慈云师兄说这是佛门的威仪。正要拍摄的时候,摄影师停止了,然后说,您等一下,我调一下镜头。摄影师调整好镜头才给慈云师兄拍照。我想摄影师对佛教映象应该不好,但是,慈云师兄的表法我相信让这位摄影师终生难忘,他也将改变对佛教的态度。古人讲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六祖坛经》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们度化众生,首先自己要做到。《弟子规》中【谨】中有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一个人的行走坐卧的仪姿可以反映出很多一个人的内涵。当我们行走坐卧很庄严,那么无形中就可以度化很多众生,改变别人对佛教的态度。
普劝净宗学人学戒,受戒
看完上定下弘法师今年讲的《戒律确实很重要!》感触很深。末学也去年也看过上定下弘法师讲的《戒律很重要?!》 如果师兄们认真听,定弘法师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持戒的力量。老法师常常讲形式不重要,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这是老法师方便说,老法师讲经是面对所有人,要考虑三根摄受。因此,很多人竟然曲解老法师真实意,误以为受戒不重要。受戒是形式,做到就行了。没有必要受戒。仔细听老法师讲经的人,可以看得出老人家很重视戒律。他安排定弘法师到台湾正觉精舍学戒五年,而且定弘法师在台湾正觉精舍受出家菩萨戒。在学习班提出希望齐素萍老菩萨用一个道场专攻戒律。老法师最近讲经提到建立佛教大学,必须学戒五年,学戒五年合格才有资格进一步学习。还请上果下清律师讲戒。足以说明老法师很重视戒律。今年,蔡礼旭老师也受了菩萨戒,各位师兄都知道。还有刘素云老师也是受了菩萨戒。陈静瑜老师在大经科注第四回,好像是第六十二集也提到她们去台湾正觉精舍参学,分享了她的参学报告。静瑜老师也受了五戒。静瑜老师也呼吁我们净宗同学发心学戒,受戒,持戒。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当然,我并不是劝导师兄们发心受菩萨戒。受持菩萨戒发心固然重要,也需要因缘福报。我的意思是形式,戒律很重要。我希望没有皈依的师兄可以先到寺院皈依,然后发心受五戒。学人去年去东林寺受了五戒。戒律不是约束我们,而是保护我们。在前面皈依的意义我已经说过了。希望和师兄们共同勉励。佛法的存在与否就是建立戒律基础上。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我们要正法久住,就必须学习戒律。 学习戒律,那么受戒也是有必要的。有些人担心做不到害怕犯戒而畏惧不敢受戒。让末学心寒的是,我们很多学习老法师的师兄都以为形式不重要。都不愿意受戒。特别是末学受戒以后,他们说形式不重要!如果没有形式,就没有深层的东西。佛法很多地方正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正是通过形式度化摄受众生。我们算一笔账,如果受戒,有戒体摄受,反而不容易犯戒。当在一些事情抉择上,戒体会起很大作用,会告诉你不可以做。但是,如果没有受戒呢?没有受戒,会给自己找借口,没事,反正我没有受戒。这样相比起来,没有受戒造业很多。没有受戒,难道就不存在因果吗?如果说不受戒,因果不存在,受戒存在因果。佛为什么制定戒律呢?当然,受戒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有破戒的过失。很多人只是考虑到过失,没有考虑到功德。受戒以后破戒有两重罪,一个死性戒,一个是戒罪。没有受戒还是有性罪。但是,真修行人应该受戒,宁可破戒下地狱,也不应该不愿意去受戒。而且戒律有开遮持犯,是活的,不是死的。如果持不了,可以舍戒。而且,不触犯根本戒犯小戒是可以忏悔的。而且,受戒以后,有戒体保护,有护法神保护,反而不容易犯戒。佛制定戒律是为了保护我们菩提路一帆风顺,绝对不会刻意刁钻为难我们。换一句话说,这些戒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戒律是针对对治我们烦恼习气,贪嗔痴慢疑的。严格持戒,这些就很容易断。 那么受戒和不受戒有什么区别呢?就末学亲身体会。末学持八关斋戒,如果持八关斋戒,当天早上在佛前做了仪轨,中午就会做到过午不食,能够坚持下来。但是,如果是八关斋戒的日记,末学没有做仪轨,就无法坚持下来,内心一个声音说,没事,反正没有受戒,可以吃晚饭。这就是受戒和没有受戒的区别。 末学也是长期听老法师讲经。所以,劝勉那些畏惧的师兄勇敢的受戒吧!我们在家居士可以先受五戒。受戒可以在佛前发愿,也可以跟着老法师受五戒法受戒,但是当地有寺院还是尽可能到寺院受五戒。以体现尊师重道。定弘法师受菩萨比丘戒,果清律师让定弘法师在佛前自受,定弘法师请求果清律师受戒,以体现尊师重道。我们无论到那个寺院受五戒,都还是可以以老法师为师,听老法师讲经。 最后,劝勉没有受戒的师兄勇敢的去受戒。
                     




末学逐林初入佛门,不如法或者有错误的地方。恳请十方大德善知识斧正,感恩!
发表于 2014-8-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师兄的慈悲开示!末学一直想受皈依五戒,可我在日本生活。这边的寺庙根本不像佛经里说的那么严守戒律,我所住的地区寺庙多数是家族传继。

我虽然刚刚接触佛法不到2个月,可真的想皈依受戒。该如何做呢?
发表于 2014-8-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09: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