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6|回复: 1

[佛经摘录] 出家、居住寺庙修行 有无量无边功德、利益!——“众经之王”《心地观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众经之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关于出家、居住寺庙的无量无边利益

乐远离行菩萨言:
……汝等谛听。
若有不着一切法相,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是名当坐无著道场,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若心调柔无有诤论,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于世因缘都无所著,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于色声香味触等法无依止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于一切法有平等见,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于四威仪能调自心,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能舍一切诸恐怖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诸佛子等,以要言之:
于诸烦恼得解脱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若得成就涅槃因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能善修行四无垢性,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若有少欲能知足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具足多闻有智慧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若能修行三解脱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永断能缚烦恼结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能审观察十二因缘,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所作已办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舍诸重担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证悟真如深妙理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汝等当知,阿兰若处种种药草,大小树木生阿兰若,曾无恐怖亦无分别。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亦复如是。观自身心,犹如枯树、墙壁瓦砾,等无有异。于一切法,无有分别。

我观身心,犹如幻梦,中无有实。念念衰老,其息出已,更不复入。由善恶因,随业受报。是身无常,速起速灭。是身虚假,终不久停。如是身中,无我我所,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育者,无士夫者,无补特伽罗者,无作业者,无童儿者。如是等相,本来空寂。犹如虚空,亦如泡沫。常应念念作如是观,一切恐怖皆得解脱。如彼树木,无有恐怖。时诸菩萨,得大安乐无畏坐处,是名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昼夜相续,应如是观: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四无垢性安乐之处。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知足之处。
是阿兰若,于诸烦恼得解脱处。
是阿兰若,具足多闻智慧之处。
是阿兰若,伏断烦恼所知障处。
是阿兰若,能入三种解脱门处。
是阿兰若,善能证得八解脱处。
是阿兰若,善能观察十二缘处。
是阿兰若,善能断除业障之处。
是阿兰若,能得初果预流之处。
是阿兰若,能得第二一来果处。
是阿兰若,能得第三不还果处。
是阿兰若,得第四果阿罗汉处。
是阿兰若,证得辟支佛果之处。
是阿兰若,已办所作得自在处。
是阿兰若,舍诸重担得轻安处。
是阿兰若,证得二空真如之处。
是阿兰若,能修证无量大慈心处。
是阿兰若,修证无量大悲心处。
是阿兰若,能善修习喜无量处。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舍无量处。
是阿兰若,能发菩提心处。
是阿兰若,菩萨修持到十信处。
是阿兰若,复次进修到十住处。
是阿兰若,展转增修到十行处。
是阿兰若,展转修行十回向处。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四善根处。
是阿兰若,修行六度波罗蜜处。
是阿兰若,修行初地至十地处。
是阿兰若,证得六根清净之处。
是阿兰若,善能证得天眼通处。
是阿兰若,得天耳通及宿住智、生死智、明神境、他心如是通处。
是阿兰若,有惭愧处。
是阿兰若,不放逸处。
是阿兰若,修五根处。
是阿兰若,证得无量无边三昧之处。
是阿兰若,能得恒沙陀罗尼门证自在处。
是阿兰若,悟无生忍。
是阿兰若,永出三界断生死处。
是阿兰若,得不退转。
是阿兰若,降伏一切众魔怨敌,销除业障,见佛闻法,如是之处。
是阿兰若,得佛不共最上法门。
是阿兰若,修习戒蕴清净之处。
是阿兰若,出生无漏三摩地处。
是阿兰若,能生般若证解脱处。
是阿兰若,能生解脱知见之处。
是阿兰若,得三十七菩提分法。
是阿兰若,善能修摄十二头陀。
是阿兰若,智能分别谛理住处。
是阿兰若,永离有漏五蕴生处。
是阿兰若,能得解脱十二入处。
是阿兰若,永离有漏十八界处。
是阿兰若,微妙观察十八空处。
是阿兰若,容受一切诸法空处。
是阿兰若,增长十善法生之处。
是阿兰若,增长坚固菩提心处。
是阿兰若,三世诸佛赞叹之处。
是阿兰若,一切菩萨恭敬赞叹,如是之处。
是阿兰若,毗婆尸佛于尼俱陀树下成道。
是阿兰若,尸弃如来于尸利沙树下成道。
是阿兰若,毗舍如来阿尸娑多树下成道。
是阿兰若,俱留孙佛无忧树下成等正觉。
是阿兰若,俱那含牟尼如来优昙树下成等正觉。
是阿兰若,迦叶如来婆陀树下成等正觉。
是阿兰若,释迦如来于毕钵罗树下成道之处。

汝等当知。阿兰若处,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功德胜利。

尔时,乐远离行菩萨为诸大众,而说偈言:

出家菩萨住兰若 当作何念及何业
世间所有诸恐怖 皆从我见我所生
若能断除我我所 一切恐怖无所依
若有能执我见心 毕竟不成菩提道
涅槃常住皆无相 何况烦恼非法相
不着诸法及众生 心无诤论修正念
四威仪中调伏心 应住兰若常寂静
能断烦恼心知足 住于兰若空寂舍
入三解脱无相门 住于兰若离尘垢
能观十二因缘法 四谛二空真妙理
世间八法不倾动 如是大士住兰若
能观自身如枯木 亦如水沫及幻梦
不着二边平等相 如是萨埵住兰若
罪业缠缚无常身 本来虚假元无实
我法二执及罪相 于三世中不可得
自身他身无有二 一切诸法亦如是
谛观法性无去来 如是菩萨住兰若
栴檀涂身及赞叹 以刀屠割并骂辱
于此二人无爱憎 如是菩萨住兰若
出家乐住阿兰若 昼夜应作如是观
阿兰若处真道场 一切如来成正觉
阿兰若处妙法空 出世正法之所生
阿兰若处圣所尊 能生三乘圣道故
阿兰若处圣所宅 一切圣贤常住故
阿兰若处如来宫 十方诸佛所依故
阿兰若处金刚座 三世诸佛得道故
阿兰若处涅槃宫 三世如来圆寂故
阿兰若处大慈室 菩萨住此修慈故
阿兰若处是悲田 三世诸佛修悲故
阿兰若处六通室 菩萨于此游戏故
阿兰若处大无畏 能断一切恐怖故
阿兰若处三摩地 诸求道者得定故
阿兰若处陀罗尼 诸持咒人神力故
阿兰若处善法堂 增长一切善法故
阿兰若处菩提室 菩萨修道得忍故
若欲永超三界苦 菩提涅槃当修证
遍周法界利群生 应居兰若菩提室
所修六度四摄法 回施三有及四恩
自他俱入甘露城 同证一如真法界

尔时,乐远离行菩萨摩诃萨,为诸大众说是法已,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大众及未来世求佛道者,分别演说阿兰若处殊胜功德,利益安乐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趣向菩提正真觉道,汝所成就无量功德,千佛共说,不能穷尽。

尔时,会中智光菩萨,无量阿僧祇菩萨大众,闻阿兰若最胜功德,即得闻持陀罗尼门。无量众生,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千亿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

寺庙,又叫做“阿兰若”,是清净的、佛菩萨天龙护法护持的地方,
是三宝具足的神圣之地,
远非在家的“居家环境”可比的。

人在其中修行,远离恶法、恶友、恶缘、恶业缠缚,
进境神速,
要容易成就得多


家庭居室,多不清净,尤其是卧室,佛经中名之曰“淫室”。

所谓“工作、赚钱”,其实质就是业缘缠缚”,
这样下去,
是很难成就的。

出家修行的好处,无量无边,所以,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赞叹出家、趣于“非家”的。


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发愿说: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益西彭措堪布《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解: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我为了得到无上菩提的果位而修持普贤胜行时,无论在六趣中那一道中,愿我忆念宿命,不忘修行,心不迷乱。

  清凉国师认为别发十大愿是以一地菩萨所发的十大愿来作回向。要想摄持菩提果,必须生生世世不断地行持菩萨道,要行持菩萨道就应该随所生处不忘宿命,了知前世所行之事所修因缘,这样才能在前世的基础上不断地修道。

特别是在娑婆世界这个业障深重之地,投胎转生增加垢障,易于忘失前世因缘,进而随波逐流。

如禅宗沩山灵祐禅师,和文殊普贤化身的寒山拾得,曾经都在灵山会上听佛说法,但沩山作了三世国王之后,就忘记了前世的因缘。

还有慈恩宗的窥基大师,他本是一个入定的禅师,玄奘大师在取经路上碰到他,把他从定中请出,劝他从新投胎,等取经回来之后帮助弘扬佛法。但当大师西归寻他出家之时,他却早已忘记自己前世的因缘,花天酒地沉湎于五欲之中。

当皇上下诏让他出家,他的要求是:一车女人、一车酒、一车肉相随,故被称为“三车和尚”。他带着女人酒肉前往寺庙,当到达山门口忽闻钟鼓之声,恍然醒悟自己的前世因缘,到此才毅然舍弃尘世间的一切五欲享受,专心一意地跟随大师译经弘法,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代高僧。

所以发愿回向不忘宿命,时时忆念自己的菩提行愿,以期历历增明,才能使自己的修行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愿我一切世中常能辞亲割爱、剃除须发、出家为僧。既出家已纳受清净戒体,如爱护眼珠与命根一样护持戒律,使戒珠如白玉般洁净光莹。在我持戒修梵行的过程中,一切染污戒体、毁破戒律、穿漏戒体的恶因缘全部远离。

  戒律是一切善法的生处犹如大地,戒律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戒律是菩提果的阶梯,戒律是人天善趣的根本,是济渡生死大海的浮囊。戒律是佛法长久住世的根本。而菩萨要成就菩提果,必须要修菩萨行,菩萨行即修持佛法。但佛法的成就必须建立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佛曾说我若不持清净戒律,连狐狸及下贱人身尚且无法得到,何况能成佛转*度化众生。

华严经》中也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戒律若毁一切善法全部失毁,一切圣果永远无份。

  菩萨为什么要出家修行呢?

因为在家狭窄逼迫如处牢狱之中,出家宽旷犹如虚空自由自在。

《大智度论》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在家虽有五欲乐,不如出家功德深。”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对智光长者比较出家在家的胜劣差别。佛说:“出家菩萨胜过在家无量无边,无法相比。出家菩萨以正智慧,详细观察在家的种种过患。如拥有房舍宅院,财物堆积其中,不知满足,犹如大海容受一切大小江河无有满足。在家人常常妄想纷飞,执著外境,不能了达真如法性,无明昏醉,颠倒攀缘,常生恶心,善念难以发起。因为妄想生起很多烦恼,由烦恼而造业不息,所以转生漂泊五趣之中,生死不断。出家菩萨厌离世间,是真出家。”

佛说偈言:
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
在家迫窄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
出家闲旷如虚空,自在无为离系著。

又说:“若有男子女人,一日一夜出家,二百万劫不堕恶道。”

居家修行有很多的障难,以及众多的罪恶过失,出家则能远离一切过患。

要断生死,出家最为超胜,所以智者们都欢喜出家。若不出家,也要思维在家过患、出家功德,以此种下觉醒的好习气。

在家人,富贵的守护财物极为辛劳,贫穷的追求寻觅倍受艰辛,根本无有一丝一毫的安乐,但他们因愚痴却执著有安乐,应当知道这都是恶业的果报。

《本生论》云:“于同牢狱家,永莫思为乐,或富或贫乏,居家为大病。一因守烦恼,二追求艰辛,或富或贫乏,悉皆无安乐。于此愚欢喜,即恶果成熟。”

紫柏尊者云:“多算胜,少算败,不如出家为僧快。”

西藏的伽喀巴尊者也说:“如果能追随如来大仙之所行,出家住山苦行,这才是释迦文佛的真实养子。”

霞惹瓦格西对不能出家的人,采取的度化方法是:“我们要披解脱妙衣,让他生起出家快乐的心,种下将来出家的习气。”

《勇猛长者请问经》云:

“我于何时能得出离苦处家庭,如是而行,何时能得作僧羯磨,长净羯磨,解制羯磨,住和敬业,彼当如是爱出家心。”菩萨再三观察出家的功德和在家的过患,所以常愿出家。

寂天菩萨云:
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
常忆己宿命,出家恒为僧。

发表于 2013-12-1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