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9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6-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三藏圣典蕴藏的高尚佛法,向人们讲述了通过自身实践,而能够被检验和证实的真理——四圣谛。
但它们不是今天可能被称为深奥的真理,明天却被抛弃的理论和猜测。佛陀没有宣说具有革命性质的哲学理论,也没有想要创造物质领域的新科学。
简单地说,佛陀解释了如何从痛苦的人生中,得到解脱烦恼的内外之法,揭示了解脱生死之苦的唯一途径。
再者,佛陀也没有全部教授他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天,佛陀住在一森林中,抓起一把树叶,
说道:“诸比丘,我所教之法好比我手中的树叶,而未教之法却好比树林中的树叶。”他传教了他认为对人生解脱绝对重要的法门。
在与他的崇高使命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他保持了独特的沉默。偶尔有时候,他超越了当今社会的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
譬如:赫罗卡利突斯认为万物流逝,宇宙万有瞬息变化。他说,无恒久之事,一切皆在变化之中。他的名言是:‘人们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溪流之中。’
皮持歌罗斯,教授了灵魂轮回说以及其它的学说。迪斯卡特宣称有必要在理智的怀疑下,检验一切现象。
斯皮那兹承认有一恒常存在的实体,同时认为一切存在皆是暂时的。在他看来,人们通过发现非暂时,非短暂,不变恒常,永存的知识体,战胜痛苦。
伯克利认为,所谓的原子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的臆造。休姆通过分析思惟,得出结论:‘意识包含了川流变化的心智阶段。’
黑格尔声称宇宙万有都在变化之中。叔本华在他的《意志和观念世界》一书中,以西方形式展现了痛苦的真实以及原由。
亨利伯格森倡导变化之学说,强调了悟透力的价值。威廉杰姆斯谈论了意识之流,否认了灵魂的存在。
而佛陀却早在2600年之前,就宣说了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佛陀的道德和哲理的教导,是让人们来学习与实践,更为要紧的是让人们以自己的内在智慧而亲证。所以,佛法被比作是渡人穿过生命之海的木筏。
因此严格讲来,佛教不能被称为哲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对智慧的爱,引发对智慧的追求。”
佛教也不是对未知因素,如形而上学等,或者对其不明确知解,在伦理和政治哲学方面的假设解答。
如果说,“哲学并不一定是对某些特殊事实的探求,而是探求我们生活世界的根本性质,以及应有的生命方式。”
那么佛教也许接近一门哲学,但是它更具有全面综合性。哲学主要涉足于知识,而不关心实践,但佛教特别强调了实践和悟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