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9|回复: 0

[其它] 地遍修习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修习十遍禅定之地遍者,应取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地相,其地遍相是有限而非无限,有际而非无际,有周而非无周的,有边而非无边,如米筛或米升那样大。

彼即作善取,善忆持,善坚定于彼相。彼既作善取,善忆持,善坚定于彼相已,见于相之功德,作珍宝想,于心尊重,喜爱,集结其心,

于所缘(目标)之相:‘我今以此行道,诚将脱离老与死’。于是,彼离诸欲…离诸不善法…具证初禅。

关于地遍相,自然之地:若人于过去世,曾于佛教中或于出家的仙人处而出家,曾于地遍中生起四种与五种禅,

像这样具有宿世福因的人,则于自然之地,如耕地打谷场等处,而能得现起于相,犹如曼罗迦长老一样。

据说:曼罗迦长老一天看见一块耕地,即现起与彼耕地一样大的地遍相。他增长了彼相,得五种禅定。

过后,曼罗迦长老即依此禅定力,而建立起毗婆舍那(修观禅),从而得证阿罗汉圣果。

人为之地:若无如是过去世的经验者,则不应违背于亲近阿闍梨时,所学习的业处的规定,应该除去四遍的过失,而作地遍相。

即:以青、黄、赤、白,这四种颜色的混合,为四遍的过失。是故,不宜取青、黄等颜色的土,应以恒河(河之通名)之泥,以及如黎明之色的土作遍相。

2.地遍相的作法:不应在寺院的中央为沙弥等行走之处作遍。当在寺院的边隅隐蔽之处,或山窟或茅庵中,而作可移动的或固定的。

可移动的地遍相,是在四根棒所组合的中间,缚上一块布片或皮革、或席片,再用除去草根、石子、沙粒而善加揉捏了的泥,

涂到那上面,当作如前所说的筛和升那样大而圆形的。在其遍作(准备)之时,当放在地上观看。

固定的地遍相,则是先打诸桩于地中,然后以蔓草标织起来,作成莲蓬那样的泥土圆形。

如果适合作遍的泥土不够,可于下面放一点别的泥,再于上面涂以极清净的黎明色的泥,当作一张手又四指的直径的圆形。

这便是说关于米筛或米升那样大的。‘有限而非无限’等,是依地遍相的划定而说的。

如是,依上面所说之量而划定后,若以木掌拍之,则会现起异样之色,故不宜取用,应以石掌磨之,作成鼓面一样的平坦。

3.修习法:先将其处所打扫干净,然后去沐浴回来,在离地遍的圆相(曼陀罗)二肘半以内之处,敷设一把高一张手又四指,而有好垫子的椅子而坐。

因为如果坐得过远,则地遍相不显现;过近,则会识知到地遍相的过患之处。若坐得过高,必须垂首而视,过低则未免膝痛,故依上述之法而坐。

再依‘欲味甚少’等句,而观察诸欲的过患,对于离欲及超越一切苦的方便出要而生希求,随念于佛、法、僧之德,

而生喜悦想:‘此乃一切诸佛,辟支佛,声闻所实行的出要之道’,对此行道而生尊重想:‘诚然,以此行道,我将享受远离之乐。’

应当发精进心,开中庸之两眼,取地遍相修习。若眼睛张得太大则未免疲劳,而且曼陀罗过于明显,则其相不能现起。

若眼睛开得太小,而曼陀罗(地遍相)不明了,心亦昏沉,如是则相亦难现起。是故如见镜中的像,当开中庸的两眼而取于相修习。

不要观察曼陀罗的色泽,亦勿于地界的坚硬特相作意。应当以地遍相的概念作意,于巴脱唯,摩希,墨地尼,梵素昙等地的诸名称之中,

好乐哪一个,当即顺适而称念之。由于‘巴脱唯’是较普通之名,故当取其普通:‘巴脱唯、巴脱唯(地、地)…’而修习。

应当有时开眼而视,有时闭眼而置于心。直至取相未曾现起,则百度、千度,乃至更多,当以同样的方法修习。

4.二种相:如是修习,直至闭眼,而置地遍相于心,其相亦来现于心中,犹如开眼之时相同,此时名为地遍的取相生起。

他的取相生起之后,则不必坐在彼处,可进入他自己的住处坐而修习。为了避免洗足等的麻烦,当如意预备他的一层底的鞋履及手杖。

如果他的幼稚的定力,因为什么不适合的原故而消逝了,当即穿鞋、执其手杖,再去那地遍的地方,而取其遍相回来,安坐修习,数数专注思维。

如是修习,贪、嗔等盖次第镇伏,止息烦恼,以近行定等持于心,则似相生起。

前面的取相和这里的似相,其差别如下:即于取相中得知遍的过失(如指印等),而似相则摧破取相而出,犹如从袋子里面取出明镜,

如洗得很干净的贝壳,如出云翳的满月,如在乌云面前的鹤,显现得极其清净,实百倍、千倍于取相。

那似相无色、亦无形,如果有色有形,则为眼所识,粗而触发于生住灭或无常苦无我三相。

似相实不如是,只是一位得禅定者所显现的行相,是从心想而生的。

自从那似相生起之后,即镇伏了他的诸盖及止息其烦恼,以近行定而等持其心。

5.有二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以二种行相等持于心:于近行地或者于获得地。

这里于近行地,是以舍断诸盖等而持于心;而获得地(安止地),则是以诸禅支现前,而等持于心。

这二种定力,有如下的区别:于近行定,诸禅支是不强固的,因为诸支未生强力之故。

譬如幼孩,引他站立而屡屡跌倒在地,如是于近行定生起时,他的心有时以相为所缘,有时则堕于有分。

于安止定则诸支强固,因为有强力之故。譬如有力之人,从坐而起,可以整天的站立,如安止定生起之时,

则他的心一时断绝有分,整夜整日亦可持续,因以善的速行心,次第相续作用之故。 ——摘自《清净道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