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77|回复: 2

[深信因果] 八种奇妙稀有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东园弥伽罗堂住。时值布萨日,比丘众围绕佛坐。初夜过时,阿难从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

向世尊合掌行礼,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初夜已过,比丘众坐等已久,请世尊为比丘说波罗提木叉。”阿难说已,世尊默然。

中夜过时,阿难尊者再从座起, 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礼拜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入夜已久,中夜已过;比丘众坐等良久,请世尊为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世尊仍然默不作声。至后夜过去,晨曦升起,天将亮时,阿难从座而起,整袈裟衣偏袒一肩,向佛合掌礼拜,

而三告佛言:“大德世尊,后夜已过,晨曦升起,天将黎明;比丘众坐等已久,请世尊为比丘说波罗提木叉。”

尔时,佛曰:“阿难,僧团不净。”时,大目犍连自念:“世尊说僧团不净,不知所指何人。”

于是,大目犍连以心审察每一比丘,发现比丘众中有一人犯有罪过,积有恶业,非沙门而自称沙门,非梵行而自称梵行;身内污浊,贪脏充满。

大目犍连见此人,坐于比丘众中,即从座而起,趋近而告言:“世尊已发现汝!汝当起,汝不当与比丘共住。”那人听后,默然不动。

大目犍连再告:“世尊已发现汝!汝当起,汝不当与比丘共住。”那人仍是默然不动。

再次,大目犍连三说,那人仍是默然不动。大目犍连见此情景,便捉其臂膀,将其推出门去,并关闭门闩。

时,大目犍连回见世尊,而白佛言:“大德,我已将那人撵出,现僧团已净,请为比丘众说波罗提木叉。”

世尊曰:“奇哉,目犍连!奇哉,目犍连!如此愚人,竟强坐比丘众中,直到被撵。”

尔时,世尊告比丘曰:“诸比丘,自今以后,我不再作布萨,不再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今后汝等自作布萨,自说波罗提木叉。

诸比丘,僧团若不净,如来不得作布萨,不得说波罗提木叉。诸比丘,大海具有奇妙稀有之八法,为阿罗汉众所喜爱。八法云何?

一、诸比丘,大海渐次而深,渐次而下,而无陡壁悬崖。诸阿罗汉见此,心生喜爱。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一奇妙稀有之法。

二、复次,诸比丘,大海稳健,不越海岸,诸阿罗汉见而喜爱。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二奇妙稀有之法。

三、复次,诸比丘,大海不与死尸共处;海中若有尸体,必即冲到岸上。此亦使阿罗汉见而生喜。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三奇妙稀有之法。

四、复次,诸比丘,有大河如恒河、雅牟那河、阿吉拉瓦底河、萨拉菩河、摩黑河;

此诸河一旦流入大海,则失原有族姓河名,同称大海。诸阿罗汉见此,亦对大海生起喜爱。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四奇妙稀有之法。

五、复次,诸比丘,世界诸河皆流入海中,雨水亦降落海上;但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减。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五奇妙稀有之法。

六、复次,大海唯有一味,即是咸味。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六奇妙稀有之法。

七、复次,大海中有多种珍宝,如珍珠、宝石、琉璃、砗磲、珊瑚、海贝、玛瑙、金、银等。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七奇妙稀有之法。

八、大海为庞大生物居住之处。如帝弥鱼、阿罗修、干闼婆,有些生物躯体庞大,可在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

此为大海所具有之第八奇妙稀有之法。大海具有此八法,而为阿罗汉众所喜爱、所乐住。

诸比丘,佛之教法,戒律之中,亦有八种奇妙稀有之法,而为诸比丘所喜爱、所乐住。八法云何?

一、诸比丘,大海渐次而深,渐次而下,而无陡壁悬崖。同样,佛之教法、戒律,亦是渐次而深;

故当次第而学,次第而行,次第而证。不可一蹴而就,成为阿罗汉。此为佛教所具第一奇妙稀有之法,而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二、复次,诸比丘,大海稳健,不越海岸。同样,我所制之戒律、学处,声闻弟子从不违犯。此为佛教所具第二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三、复次,诸比丘,大海不与死尸共处;海中若有尸体,即冲至岸上。同样,如僧团中有人犯戒,恶行不净,

自称沙门而非沙门,自称梵行而非梵行,内藏污垢,贪欲充身,僧众则不与共住。比丘众必聚而共议,将其驱除。

彼虽暂在僧团中,实则远离僧团,僧团亦远离于彼。此为佛教所具第三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四、复次,诸比丘,有大河如恒河、雅牟那河、阿吉拉瓦底河、萨拉菩河、摩黑河;此诸河一旦流入大海,则失原有族姓河名,同称大海。

同样,四种姓之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一旦出家,皈依如来之教,则失去原有种姓,而同称释迦子沙门。此为佛教所具有之第四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五、复次,诸比丘,世界诸河皆流入海,天上雨水亦降落海上,但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减。

同样,僧团中众多比丘,入于无余般涅槃,而涅槃并不因此而增减。此为佛教所具有之第五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六、复次,诸比丘,大海唯有一味,即是咸味。同样,佛教亦只一味,即解脱之味。此为佛教所具有之第六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七、复次,诸比丘,大海中有多种珍宝,如珍珠、宝石、琉璃、砗磲、珊瑚、海贝、玛瑙、金、银等。

同样,佛教中亦有多种珍宝,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等。此为佛教所具有之第七奇妙稀有之法,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

八、复次,诸比丘,大海为庞大生物居住之处,如帝弥鱼、阿罗修、干闼婆,有些生物躯体庞大,可在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

同样,佛教亦为大士、大智者所居之处。有得预流果者及修预流果者;有得一来果者及修一来果者;有得不还果者及修不还果者;有得阿罗汉果者及修阿罗汉果者。

此为佛教所具有之第八奇妙稀有之法,而为比丘众所喜爱、所乐住。诸比丘,佛教中有此八种奇妙稀有之法,为众比丘所喜爱、所乐住。”

尔时,世尊如是说已,即兴而说偈:“过错若隐蔽,必招大烦恼;过错若公开,无忧无烦恼。”
出自《巴利经藏.小部》之《自说.布萨经》

发表于 2013-6-2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布萨,巴利文 Posatha 或 Uposatha,混合梵文 Poṣadha 或Upoṣadha,梵文 Upavasatha,为音译“布萨他”的简称,意译净住、善宿、长养等。属佛教僧团的持戒行为。包括三种意思:(1)比丘、比丘尼每半月即于望晦日(农历十五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齐集一处,专诵《戒本》,称为“说戒”,以检点、整饬戒行,为了长养善法,保持僧团戒行清净。(2)僧众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便应按照情节轻重,依法忏悔。忏是梵语「忏摩」的简略,意是请予容恕,意义是「长养」,谓可以断恶增善。(3)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于每月六斋日实行八戒,亦为渐断恶行、增长善法。
      [ 三、复次,诸比丘,大海不与死尸共处;海中若有尸体,即冲至岸上。同样,如僧团中有人犯戒,恶行不净,自称沙门而非沙门,自称梵行而非梵行,内藏污垢,贪欲充身,僧众则不与共住。比丘众必聚而共议,将其驱除。
发表于 2014-3-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