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2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29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能看得出来,我们要能学习。佛法在哪里?觉了,哪一法不是佛法?要是迷了,哪一法是佛法?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去不了。你要真去得了,那就是佛法;去不了,那不是佛法,还是搞六道轮回。人要学聪明一点,放下。什么是聪明人?放下是聪明人,放下是有大智慧的人,没有智慧他不肯干,有智慧他干。
「故经云」,《无量寿经》上说,「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个「音」字广义的,眼见的快乐,鼻闻的快乐,舌尝的快乐,身触的快乐,心里起心动念,念念都是快乐,这叫极乐世界,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喜悦、不快乐。中国孔老夫子也有这个境界,没有极乐世界这么圆满。从哪里看出来?《论语》上头一句,孔子的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之乐,乐在哪里?他天天学,学了之后怎么样?统统落实在生活上,把所学的变成生活,落实在工作里头,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确实,他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一切时、一切处,你看他满面春风,欢喜快乐,从来也没有想到生活清苦,没想到,生活艰难都没想到;想到什么?圣人的教诲。
圣人教什么?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的尧舜,尧舜做国君的时候,这很早,在三代之前,夏商周之前,舜传位给大禹,这就是后面所讲的三代,夏商周,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一千八百年。也就是说,在孔子之前一千八百年,尧舜就重视教育了,也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尧跟舜帝看到人民,人民都很朴实,但是不知道人跟人的关系,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当时有一个人懂得教育,这个人叫契,尧王召他,跟他说,现在天下人民不懂得规矩,希望你好好的教导他们。教什么?教五桩事情,叫五教,五种教育,就是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社会就安定,正常了,做国君的叫垂拱而治,没事情,人都是好人。人是教出来的!
懂得五伦这五种关系了,我们怎么样做人?把这五种关系处好,这就是德,德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是从父子有亲这里衍生出来的,父子的亲爱,把这种亲爱引申到爱天下人,这是中国人,太伟大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天下人。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不但爱天下人,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为什么?它跟我们同根,本是同根生。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宇宙。整个宇宙从哪来?自性是真心,我们的真心变现出来的。这个身也是真心变现出来的,那就是普遍要爱,这是爱自己的自性。爱一切众生如同爱自己的身心一样,没有两样,中国古圣先贤教学第一章,头一堂课。义是讲理,讲道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道理相应,跟道理不相应的就是不义。有礼貌,礼貌是规矩,要懂规矩。要有理智,理智就不是用感情,所以五常里头有智,这个智是现在讲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理智用事是觉,不一样。最后一个讲信用,人与一切人交往,信用是第一,不能欺骗人。人欺骗我,我不能欺骗人,为什么?我懂得伦常大道,他不懂,他骗我是可以的,应该的,我骗他就错了,我是知法犯法,那个人是不知道法,他犯法。纵然犯法要原谅他,没有受过教育,他不知道,所以要原谅他,自己要做好榜样教他、影响他。
这种教育,在孔子之前一千七、八百年,世世代代都用这个教学,只是现代没有了,清朝亡国的时候就没有了。民国年间军阀割据,社会动乱,大家对这个疏忽了。也是社会动乱造成的,只是图我怎么样能活下去,教就忘掉了,没有再想到教,想到我们到哪个地方平安一点,咱们就逃难,如何去谋生,苦不堪言。中国近代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痛苦,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幸好是遇到佛法,要不遇到佛法,可能寿命早就没有了,活不到今天。这是教育,中国古圣先贤重视教育。
佛呢?佛重视,二千五百年前,佛的普世教育,普是普遍,世是世界,对全世界的众生普遍的教育,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度、十愿,五个科目,也是五教,这个五教跟中国古圣先贤的五教几乎是相等。首先教我们三皈,皈依佛法僧,这是什么?这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源头,要把它抓住。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三个根,佛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净,清净的净。觉悟,正知正见,清净不染,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不能离开这三条,离开这三条不是佛法,觉正净,这三宝,这是三皈。三皈之后学什么?学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你看看,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跟印度的佛陀所讲的是不是一样?一个道理。从五戒,必须遵守的,然后扩展到十善;先把五戒做好,十善自然成就。十善,身三业,前面跟五戒是一样的,不杀、不盗、不淫;口就说详细了,口说了四样,为什么?最容易造业,所以叫守口如瓶,口的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再加上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十善业这个标准比儒家就讲得详细。都是很简单,总纲领。
菩萨把五戒十善用在哪里?用在六桩事情里面,菩萨做的六桩事情,六度,度众生,教化众生。布施里面有三皈、五戒、十善,持戒里头有三皈、五戒、十善,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离不开这个;离开这个,事上没有了,那是个空理。要落实在生活,生活当中做到,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得受用。最后提升,把你自己生活工作,所学习的伦理道德向外扩展,扩展到什么?扩展到整个世间,对一切众生,那就是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一切恭敬。《礼记》里头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就是礼敬诸佛。儒跟佛说的完全相同,记住,这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人讲毋不敬,没有不敬的;佛教是更具体的,把佛举出来,你最尊敬的是佛,把一切众生都要当作佛一样看待,要当作佛一样的恭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