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回复: 5

净公上人关于可怜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916124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可怜的讲记敬摘点滴


...就给你。」唐宇不知怎麽啊!不知不觉就用耳朵碰这个小孩的袋底下,碰上这个袋呢!他的头脑里头就起了一种变化,一变化就知道袋里头是飞燕牌的香烟。唐宇说:「你这个是飞燕牌的香烟。」这个小孩就很奇怪说:「你怎麽知道我这盒香烟是飞燕的?」那麽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谁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
又有一次,唐宇碰到一班石匠在那儿打石头,打完石头就休息,在休息的期间,石匠就猜石头来玩。怎麽样猜?把小小的石头用手握起来,教你猜这个石头,在那一个手里头。那麽这个小孩一猜就猜到了,说:「你们这个还不算,我们可以猜字来玩。怎样猜字呢?你把字写在纸上,我来猜是什麽字。」这些石匠本来也没有什麽信心,就这样写了一个字叫他猜。这小孩子就拿到耳朵上这麽一听,一听就说这是什麽什麽字,这些个石匠都非常惊喜,以後,就这个叫他猜这个,那个也叫他猜那个,无论猜什麽,他用耳朵一听,就知道这是个什麽字,或者是两、三个字,或者是一句什麽话。只要写上叫他一听,他就知道是什麽字,也知道用什麽笔写的,这个字有没有写错,他也知道。那麽就这样子,轰动全国,震动各科学院,科学家都用科学的知识来研究这个小孩子,但是研究呢,把这个小孩子就给弄糊涂了。这一糊涂,以後就不准了。
中国就说用科学来研究这个是不对的。的确是不对,的确是错了。因为这是小孩子在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他开了五眼,所以能看见这个字,并不是听见。虽然他用耳朵来听,但是他的耳朵也可以像眼睛似的,来看见东西。六根互用—我给你们讲过,你们信不信?眼睛可以吃东西,耳朵可以吃东西,又可以说话。不要说六根互用,你就平时眼睛转一转,就讲一句话,再转一转,又讲一句话,有很多人懂得用眼睛说话的。那麽鼻子也可以听东西,也可以看东西,口也可以看东西,也可以听东西,六根互用嘛!每一根都具有六种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个小孩子前生有善根,或者是个出家人,或者是个老修行,或者他是一个念佛、念经的,可是在前生他还没有开五眼,然後他又托生来到这个世界,而他这种善根还没有完全散失,所以在今生,无论他是童男、是童女,都会有这五眼的。他就是没有睁开,没有会用,没有能看见东西,但是他的五眼都是有的,这是一种宿世的善根发现。
所以我才说全中国都没有一个明白的人,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五眼的作用,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一种善根的表现。以全中国十亿的人民,没有人懂这个道理,你说这有多可怜?不但全中国没人懂,就是全世界人类中,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很少,所以现在的人,真正的智慧都没有了,只是舍本逐末,来追求世间的智慧,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痛心的一件事。你看!全世界对五眼、六通这个道理都不认识,而用科学来研究。这是越研究越离这五眼六通越远,所以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各位!我给你们讲这个道理,你们不要马马虎虎当耳边风,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就跑了,这是在佛教里很重要的一种知识,我们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特别明白这种的道理。
3、懈怠睡眠苦对治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後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第三是懈怠心:懈怠心也就是懒惰的另外一个名词。睡眠苦,一懒惰就想要睡觉,贪图安逸自在。为甚麽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也不太过,也无不及,也就是不太饱也不饿,在中道上,睡眠就会少一点。古人说:「节饮食,驱遣鬼使。」人身体里边有三尸神,所以说:「你若吃得太多了,这三尸神的力量就大了,就会教你睡觉,教你睁不开眼睛。」节饮食,节就是节约,吃得稍微少一点,这时候睡魔就跑了,就没有那麽多的睡眠。所以说:「节饮食,驱遣鬼使」,驱遣这睡魔。懈怠心、睡眠,这是一种苦,为甚麽呢?因为甚麽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觉,把光阴都空过了,对世界上一点利益也没有,对自己本身也没有什麽利益。所以你若想对治睡眠和懒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进,不停止的来修行。
所以佛才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一般的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昼则勤心」:昼就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勤心就是令你这个心不懒惰。「修习善法」:要修习种种的善法。「无令失时」:你不要把时间空过去,正好用功的时候,你却把它空过去了。「初夜後夜」:初夜就是夜间刚刚开始,後夜就是将要天明的时候。「亦勿有废」:不但白天要勇猛精进来修行善法,修习一切的善法,不要令时间空过。就是连夜间一开始和最後的夜间,亦勿有废,也不应该把时间都空过了。在中夜的时候,也应该诵经。「以自消息」:这时候自己修行用功,或者你太累了,可以稍微休息。「无以睡眠因缘」:不要因为这睡眠的因缘,睡眠的这种情形,「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使令自己的一生从生到死,都空过了,一点利益世间的事情都没有做,甚至一点利益自己的事情也没做,把时间都空过去了。所以要时时警惕自己,不要任性去睡眠。
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常念无常之火」:生死事大,人死时有个无常鬼来请你到阴间去。这无常鬼一来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学佛法,多少个男孩子在那个地方研究佛法,又有多少个出家人,多少个在家人,多少个居士,老年人有多少,年轻的有多少...这都是妄想所造成的,你在往昔打这麽个妄想,现在就现出这麽一个境界来,在这儿共同研究佛法。
谈到研究佛法,人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很奇怪的一种怪物,你教他往好的学,他总是不相信,将信将疑的;你若教他往不好的学啊!那他很快就会了。你看,不要说旁的,就在这一个地方,每天的巴士到拉斯维加斯去,没有人教他怎麽样去赌钱,但是到那个地方,他无师自通,扳了一扳,下了一大堆的钱,又一扳,结果一个也没有,就输了,这不需要人教他,他都会了,所以这就是妄想所造成的世界。不论那一个人,都是在往昔打妄想,因此今生现出一个什麽面貌来,现出一个什麽样子来,这都是打妄想打成的。你生得很丑陋,也是在往昔尽打丑陋的妄想,你生得很美丽,就像那个女孩,非常美丽,好像天仙似的,那也是在往昔尽打这个美丽的主意。譬如:我去做人,现出一个最美丽的样子,我就可以竞选世界小姐,环球小姐。一选上环球小姐,周身都不舒服了。行也不自由,坐也不自由,卧也不自由,总是有一些个拘束,不自由。
在这个世界中,人互相来欺骗,环球小姐想要找一个漂亮的男孩子,找也找不著,就觉得苦恼得不得了。那麽,英俊的男孩子,又想要找个漂亮的女孩子,或者费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功夫、时间,也找不著,也是非常的苦恼。所以这个世界上都是妄想所造成的,才有这麽多的苦。而且每一个人有他的苦闷,女孩子等一过十八、九岁,二十多岁以後,苦恼就来了,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喊,麻烦就多了,这个问题来,那个问题也现出来了,所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最要紧的,各位都知道有一个伊朗王,这个伊朗王是世界最有钱的人。在每一个大的国家、小的国家,他都买一栋最漂亮的房子、别墅。那麽,钱也是最多,也做皇帝,可是现在人家把他的政权给推翻了。推翻了不要紧,虽然有这样多钱,但是到什麽地方,什麽地方也不欢迎他。有房子在那儿,也不能住;有钱在银行里存著,也拿不出来,你看这个苦不苦?到处流离失所,过著流亡的生活,那麽多钱,一点用也没有了,派不上用场。不管到什麽地方,人们都要刺杀他,伊朗又出了几十万钱要买回他的头。你们各位想一想,钱多了又有什麽用呢?有财有势,有太多权力,一倒了,就什麽权力也没有了,有钱也没有用了,不管存在那一个银行,人家也不给他,你说这可怜不可怜?既然这样子,你要那麽多钱干什麽?所以打这个不明白的妄想,就做一个糊涂人,醉生梦死,这是很可怜的。
二、知足功德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第二,知足的功德。有知足就有功德,不知足就没有功德。你知足就常乐,不知足就常苦、常忧。知足的人,就好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知足。这是说孔子的大弟子—颜回,他是一个知足的人,也就是一个达观的人。他吃饭没有饭碗,喝水也没有茶杯。吃饭用什麽来吃呢?就用一个竹筒子。竹子有一节一节的,他把它割断了,留一个节,上边也把它割去,就用这竹筒子来装饭吃。为什麽呢?就因为他没有钱买碗,买陶器,所以就用一截竹子来做饭碗,这叫做「一箪食」。这个箪,就是竹筒子。「一瓢饮」,他喝水也没有一个茶杯,用什麽来喝水呢?用一个瓢,就是葫芦瓢,拿葫芦瓢到有水的地方取了一瓢水来喝。那麽烧水更不用说了,也没有烧水的水壶,更没有冲茶的茶壶。为什麽这样子?因为穷嘛!所以叫「一瓢饮」。「在陋巷」,他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边,房子既不漂亮,门也没有,连一个茅蓬都不如。他在陋巷里头住,「人不堪其忧」,谁看见了,谁都替他忧愁,谁见到他,谁就说这个颜子穷得这样子,实在太可怜了,都替他忧愁。可是颜子呢?不改其乐。他虽然穷,但是他穷得快乐,他知足。所以才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也不贪,也无所求,虽然穷啊!但是他也没有贪心,无所希求,没有一种攀缘心,说我想法子弄一点钱,买一个饭碗,买一个茶杯,买一双筷子。没有的,他不打这个妄想,所以说「回也不改其乐」。他呀!是很快乐的。由这个就知道,颜回他是一个达人、知命的人。君子安贫,达人就知命。
他知道他的命运就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向外去攀缘。
那麽其他方向的知足又怎麽样呢?无论什麽事情,你能退一步想,都会知足啦!退一步想,不要生一种贪而无餍的心。所以你若是知足,就有功德;你不知足,就会造出种种的过错来。学佛的人,也要学知足的这种法门。譬如我们吃的虽然不好,但是都能吃饱了。你应该想一想,越南那些逃出来的难民啊!在水上、在船上,朝不保夕,早晨不知道到了晚间会死了没有,不要说吃饱饭,连生命都没有保险。生命都没有保险,那岂不是太苦?我们若是这样想一想,即使我们吃的不很好,但是都没有那些危险啊!你这麽样一想,就知足了。所以你和那些难民一比,就知足了。难民还是最危险的,再比一比那些穷困的国家,也是很多人没有饭吃,甚至於饿死很多人。而我们现在还没有饿死,这就应该知足。又如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而我们现在还有衣服穿,这就知足了,知足就会常乐。还有,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没有房子住,而我们现在还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服穿,这也应该知足了。如果再找一点工作,那更饿不死,所以这都是知足。你一切一切若是知足,就会常乐;你若不知足呢?就会常苦。因此你能知足,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贪心,就是功德。所以你立功立德,到什麽地方去立呢?只要你知足,没有贪心,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功德了。
「汝等比丘」:所有的大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等。「若欲脱诸苦恼」:你们各位,假如想要离开种种苦恼,离苦得乐的话,就应该「当观知足」:应该常常观察,研究这个知足的方法,不要不知足。你若想知足,就要没有贪心。「知足之法」:什麽叫知足的法呢?「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常乐,所以有如富人,他不贪,没有忧愁,这就是安稳之处。安稳之处就是知足。不要有贪而无餍的心,要时时刻刻都能回光返照。能少欲知足;前边那个「少欲」,就是没有那麽多的贪心,现在要知足了。知足就不要尽向外驰求。「知足之人」:知足的人,「虽卧地上」:虽然...(●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的情形下,或者因为没有时间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稍微谈一谈,但是也不能那麽大声地讲话,必须要小声一点,教我对面的人也都听不见,这样才可以的,但是也不可以交头接耳。「佛制比丘」,现在可以改成「佛制大众」,或是「佛制众生」。「食存五观」,在吃饭的时候,要存著五种观法。五观就是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这是要作的五种观法,那麽你吃了这个东西,才能消受得起。又有三念,第一念就是喝第一口汤时,要念「愿断一切恶」。喝第二口汤,说「愿修一切善」。第三口是「愿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这叫三念、五观,在吃饭的时候要这样观想。在我所建立的道场里边,都是要严守这些规矩。我到其他道场时,吃饭简直就是吃不饱的,怎麽样吃不饱呢?尽听人家说话,就听饱了。所以我不教你们说话的原因,就因为我吃饭的时候不能听人说话,一听话就饱了,就不能吃饭了,你们谁要想爱护师父,就在吃饭的时候,要很小声的,不要教师父吃不饱。你们懂吗?所以不可以讲话,我一听你们讲话,我听这话就已经饱了,就不会吃东西了。你们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吃饭,而我没有这麽大本领、大本事,所以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说话。
还有在佛堂里不可以常常讲讲笑笑,要观心摄念。观心,你要常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要尽说一些个闲话。尤其在道场里头,也不要讲命运,不要批八字。我们佛教徒不应该去信命运的,这个命运是普通一般人信的,而我们学佛的人是要超出命运的,超出数的,所以不应该信命运,也不应该尽作财迷。譬如说你去到雷诺这一赌,就赢了多少钱,搭巴士去到那地方只带两块钱,回来时就拿了几十万回来,不可以这样子,这叫投机。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可以尽学那些投机的方法,也不可以尽说我要怎麽样才能很快就发财,赚多少钱啊!修道的人,信佛的人,要听其自然的发展,不要尽做一些投机的行为,这是要紧的。所以也不要讲命运,也不要信风水。这个不是说我反对夏老师讲风水,我为什麽不教人讲这个,因为一讲这个,讲得人更迷了,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财迷,这个也看风水,那个也看风水,晚上就睡不著觉,我买那个房子应该再请夏老师去看一看,搞不好过一两年我也就发了,等我发了,我要报答夏老师。你这麽一想,想得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牙也掉了,耳朵也聋了,但是还没有发财,这就可怜了,所以不要这样子。我们如果应该发财的,早晚是会发的;不应该发的,你就勉强得到了,也会丢的。所谓「做豆腐,置了河洼地,从浆来了,就从水去了。」就好像做豆腐,要压豆腐,浆来了,赚了钱了。置了河洼地,买海边、河边上的地,一涨水,怎麽样呢?把所种的地都冲得没有了,什麽也收不著了。这个意思就是我们人一定要注重因果,在因果上要特别注意,不要那麽迷,迷得太厉害,这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认命、知足。说我这个命运,应该发财的,我就会发;不应该发的,我不要去做土匪,去打劫银行,这是不行的。
八、毕竟功德
汝等比丘。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毕竟是究竟,形容西湖在六月的天气里,所以说「毕竟西湖六月中」,这是指我们中国杭州在六月天气里的西湖。「春光不与四时同」,这种春光是特别美丽,特别好,不与四时同。说是这种春光与夏天、秋天、冬天和其它的时间都不同。春、夏、秋、冬四时中,而六月也不是正式夏天,此时夏天要完了,要到秋天了。「接天」,在西湖看上来,湖水是接著天的。因为西湖很大,一看这个湖水和天就连在一起。「接天莲叶」,西湖里面有莲花,莲花的叶子无穷尽,不知有多少碧绿颜色的莲花叶子。「映日荷花」,莲花映著太阳,「别样红」莲花本来就是红的,给太阳一照著,这个红的颜色更特别了,别样红。这是「毕竟」这两个字大略的意思,我提出这首诗,你们就明白「毕竟」这两个字是什麽了。「毕竟功德」,是究竟功德,就是再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好的,也再没有比这功德更大的,所以,毕竟功德就是做得到家了。
「汝等比丘」:佛称我们众生为「汝等」,指的是七众弟子,其中包括所有的众生,所有的飞潜动植,胎卵湿化的众生,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了。「种种戏论」:戏论,戏就是游戏,去玩。游戏贪玩,把光阴都浪费了。连讲笑话,这也是游戏,真正修道的人,是不讲笑话的。尽讲笑话就是戏论,好像我前次叫某某法师为「老天爷」,这就是戏论。这是不对的,我不应该这麽说,怎麽可以叫人家「老天爷」呢?你们各位知道吗?好像连取个花名,取个草号,取个别号,这都是戏论。你们若存有种种无理、无意义的戏论,口乱说笑,打妄语,身轻浮妄动。「其心则乱」:...(●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所以大家也没有什麽问题请问了。
「时阿雀楼驮」: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佛的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叫阿免楼驮,又叫阿那律,也叫阿免楼多,这些不过都是翻译上的一些小小的不同,因为印度文翻译成华文,每一个法师所翻译的音就稍微有点不同,字也有的不同,但是同样都是这一个人。这个人啊!你猜怎麽样呢?他就欢喜睡觉,佛一说法,他就睡觉;要是不说法的时候,他就不睡觉。一说法,佛这一开口,他就睡觉了,沈沈入睡,入了睡觉的三昧。佛看这个弟子这个样子,於是乎就大骂一顿:「咄咄胡为寐」,咄咄就是一种怪责之词,说「你啊!你啊!你这个人啊!咄咄胡为寐,你为什麽要睡觉?早你也不睡,晚你也不睡,一听法你就要睡觉。」然後下边又一句说:「螺蛳蛤蚌类」,你就是海里的海螺,海里的小虫子之类的,或者是蛤蜊,或者是海里的海蚌、蛤蚌类,是这一类的。「一睡几千年」,那个蛤蜊。蚌在壳子里头,这麽一睡就能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就连佛的名字都听不见的。这就是说业障太重了,也就是今天闻居士所说的「睡魔」,是睡魔来帮助他睡觉,而他也不愿意赶跑这个睡魔,也不愿意和睡魔作战,所以佛一说法,他就鼻息如雷的打呼,打得连佛说法的声音都给遮盖住,所以大家听不见佛说什麽法,只听见阿冕楼驮在那儿打呼,打得声音像雷那麽响。因为这样子,所以佛就骂他,骂得他生大惭愧,就站在那个地方不睡觉,一站站了七天,你说这诚心不诚心?我们这儿谁能站七天?他在那儿站了七天不睡觉,把眼睛弄瞎了,虽然眼睛瞎了,可是得到天眼通,开了五眼。阿冕楼驮他这个天眼是第一的,他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尘尘刹刹,一切麤细的事物,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就像看掌中的一个水果,那麽清楚,丝毫都不会错的。那麽,得了天眼通後,他就会观察前因後果,前观八百大劫,後观八百大劫,他都能观察这其中的因果。
阿冕楼驮翻详成中文叫「无贫」。他为什麽叫无贫呢?就是他永远都不穷,生生世世都是富贵的,他怎麽得到这个果报呢?因为他在往昔是个农人,是在田里种田的,每天一早起来,就带著饭到田里去。他早上在家里吃,中午是在田里头吃中饭,因为如果回家里吃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他为了节省时间,能多做一点工,所以在田里头吃饭。这一天来了一个比丘,这个出家人是证果的辟支佛,一看阿冕楼驮的机缘来了,於是就向他化缘,化他中午的饭。这个辟支佛现出瘦而露骨,好几天没有吃饭的样子,人人看见他那个饿的样子,都生一种可怜心。他就向这个农夫来化缘,化斋吃。他说:「我很多天都没有吃饭,你发发慈悲心,布施给我一碗饭吃,免得我可能会饿死了。」这个农人一看这人真的饿得很可怜,於是乎就想:我一顿饭不吃不要紧,我应该布施给这个比丘!於是乎,他就把他中午应该吃的饭,布施给这个辟支佛吃。因为他给辟支佛饭吃,所以以後九十九亿的大劫中,他都不受贫穷的苦,生生世世都有钱,都是富贵,所以叫「无贫」。
这位无贫尊者在那儿供养辟支佛,据说还有这麽一个感应,什麽感应呢?他那一天没吃饭,供养辟支佛,等到晚上要回家的时候,就来一只兔子,这兔子往前一跳,就跳到他脊背上,不走了。所以他就驮著这只兔子回家,教他太太出来一看,原来这兔子变成一只金兔子,是金子的。他卖了这金子,从此就发达,因此叫「无贫」。本来他还有很多的公案,现在只说一个大概,让你们大家知道供养三宝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什麽叫「辟支佛」呢?辟支佛就是证果的圣人。有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叫「缘觉」,无佛出世时,修行成了就叫「独觉」。独觉也就是辟支佛,具足叫辟支迦罗。这个独觉的圣人,你供养他一顿饭,就得到那麽大的果报,所以在家人要供养三宝,也就是这个意思。这说起来要比你贩卖房地产都赚钱赚得多,比看风水那来得更快,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要知道,供养三宝这才真正的风水,真正走八字了。因此你们各位要明白这一点,不要糊糊涂涂的尽往那个末梢上去跑,一天跑了不知多远,结果还是白跑了。这位无贫尊者,就是这样子发的财,并没有人给他批八字,更没有人给他看风水,他自己就是字儿,自己就发达了。这是为什麽呢?就因为他供养辟支佛,所以就发达,以後九十九亿个大劫—那时间不知多长啊?都是有钱的,所以叫无贫尊者。
这位无贫尊者他观察所有在会大众的心理。「而白佛言」:对著佛说,「世尊,月可令热」:修行得了道的人,他可以令月亮变成热的。本来月亮是冷的、凉的,他可以把它变成热的。「日可令冷」:这个太阳呢?他也可以教它冷了。这是夺天地的造化,变化无穷,为什麽呢?就是因为他有神通,有神通他可以令这一杯茶变成火。你不相信?就是这样子的,你没有法子不相信。他就因为有神通,什麽事情都可以改变的,移山倒海,洒豆成兵。移山,这座山本来是在纽约那儿,他把它搬到三藩市来,搬到洛杉矶来了。这一条小河本来在洛杉矶,他又可以把它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就是可以这麽妙,这麽妙不可言的。怎麽样搬呢?你在洛杉矶有一幢房子不要了,把它搬到另外一个州去,到那儿造一个新的,这不是搬吗?所谓移山倒海,甚至也可以把海改变了,譬如这水往东流的,他也可以把它...(●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去“将护彼意”,将就他、顺从他的心意,使他内心欢喜,不生烦恼,善根得以渐渐“成熟”。对“彼”布施
  所“成熟”的“众生”,即使他“建立”──安住于“正法”中。如人天善根成熟了的,即使他住于人天正法中。声闻缘觉善根成熟了的,即使他住于二乘正法中。大乘善根成熟了的,即使他住于大乘正法中。护持正法,建立正法,是要学者从修学正法中去安住的。度生与护法,即是同一内容的二项意义。像这样以布施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檀波罗蜜”。檀那是梵语,中国译为布施。经论中说,波罗蜜要具备几个条件:一菩提心相应,二住大悲心,三以般若无所得智慧为摄导,四要回向法界众生。这样而能修布施,才名布施波罗密。本经且约度生住法说。利他即是自利,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了为法为人,那里有菩萨行?
  子二戒波罗蜜‘应以戒成熟者!以守护六根。净身口意业,乃至正四威仪,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尸波罗蜜。’
  此下文句相同的,准上可知。“应以戒”而“成熟”的众生,菩萨即以戒去成熟他。菩萨有三聚净戒,此中且说摄律仪戒。不作恶而修清净行,就是戒
  。一切烦恼、恶业,从六根门头来,如眼见色的好坏而起贪瞋。如贼从门入,诸烦恼贼从根门入,所以要“守护六根”。这不是闭眼不见,塞耳不闻,而要在正念正知。正知,是对境界有正确的认识,不为境界所转。如见金银珠宝,而正知为五家共有,也就不会起贪心了。正念,是对于佛法的正知正见,要时刻忆念不忘。有正念正知,就能守护根门。持戒,不但不作恶,而且要行善,所以要修集清“净”的“身口意”三“业”。严持戒律,三业清净,“乃至正四威仪”──行住坐卧等小事,也能威仪庠序,不落于疏散放逸。以此而成熟众生,建立正法,“名尸波罗蜜”。尸罗,是梵语,意云清凉,义译为戒。
  子三忍波罗蜜‘应以忍成熟者,若彼众生,骂詈毁辱,诽谤恐怖,以无恚心,饶益心,第一忍力,乃至颜色无变,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羼提波罗蜜。’
  “应以忍”而“成熟”的众生,菩萨即以忍辱去成熟他。忍有种种,现约
  众生忍说。“若”“众生”来欺害,能忍受而不起烦恼。“骂詈”,是粗暴而不堪入耳的恶言。“毁辱”,是当面予以侮辱。“诽谤”,是背后说人坏话。“恐怖”,是以迫害的手段恫吓。菩萨遇到这样的众生,应“以无”瞋“恚心”对待他。不但不起恚心,而且要以“饶益心”去可怜他。觉得众生不知是非善恶,是很可怜的,应当设法使他得到利益。“第一忍力”,是最坚强的忍辱力,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众生所加于自己的一切。不但内心不生烦恼,“颜色”也“无”有“变”异。一般人,遇到人的骂詈毁辱,即而色变了,筋也浮起来,这是不能忍的相貌。摄受正法的菩萨,就是割截身体,也颜色不变,这就证知他能忍。如佛在往昔生中,为忍辱仙人时,为歌利王节节支解身体,而颜色毫无变异。这样的为法为人,“是名羼提波罗蜜”,羼提是梵语,中国译为忍。忍在大乘法中,是极重要的。能忍就不起瞋心;如不能忍而瞋心一起,即失慈悲心,即失大乘,而不成菩萨了。
  子四精进波罗蜜
  ‘应以精进成熟者,于彼众生,不起懈怠,生大欲心,第一精进,乃至若四威仪,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毗梨耶波罗蜜。’
  “应以精进”而成熟的众生,菩萨就以精进去成熟他。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向上、向善的努力。菩萨“不起懈怠”心。懈怠心与精进心相反:止恶行善的努力是精进;懒惰而不能勇于修善止恶,是懈怠。不但不起懈心,而且要“生大欲心”。欲是正法欲;大欲,是普度众生欲,普修善法欲,究竟菩提的证得欲。经论说:‘欲为勤依’,有为正法的大欲,才能起“第一精进”的心行。“乃至若四威仪”──行住坐卧时,也能精进不懈。这样的为法为人,“是名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即精进的梵语。
  子五禅波罗蜜‘应以禅成熟者,于彼众生,以不乱心。不外向心,第一正念,乃至久时所作,久时所说,终不忘失,将护彼意而成熟之。彼所成熟众生建立正法,是名禅波罗蜜。’
  “应以禅”定而成熟的众生,菩萨即以禅定去成熟他。禅梵语禅那,译为静虑。虽通于定慧,而重于定。“不乱心”是心不散乱。乱与定反,内心动乱,就不得定,所以应起不乱心。“不外向心”:外向心即向外驰求,有了此心,定就不成。智论说:修禅定要先呵五欲,如以外境的五欲为微妙,心眼向外,决难得定。常人以为外境是乐,不知从内心所发的定乐──现法乐住,超过一切外向的快乐。“第一正念”,即坚固的正念。正念如绳,使行者系念一事,心于一处转,不向外驰求散乱,即能得定。得了定,那就对“乃至”过去“久”远或前些“时所作”、“所说”的,“终”能“不忘”不“失”。心乱即易于忘失,禅心明净,即记忆力强,能得不忘失。学佛者每以为念佛念经,可以开智慧。其实,这是由于一心专念的因缘,心意集中,得定力或近似的定...(●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鸿门杀沛公?徒纵咸阳三月火,让他娄敬说关中。
104
  伤心莫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唐 窦巩
105
  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106
  一队夷齐下首阳,几年观望好凄凉。早知薇蕨终难饱,悔煞无端谏武王。
107
  失节夷齐下首阳,院门推出更凄凉。从今决计还山去,薇蕨那堪已吃光。
108
  浮生所欠唯一死,人世无由识九还。——清 吴梅村
109
  千人石上千人坐,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清人
110
  眼前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灰尘。
111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11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 张载
113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欢之》
114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115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116
  万人如海一身藏。——宋 苏轼
117
  学问深时意气平。
118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 宋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119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 秦韬玉《贫女》
120
  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马丁路德
12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楼主| 发表于 2024-9-1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
122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汉青。——清 吴梅村《圆圆曲》
123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124
  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唐 贯休
125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宋 王安石
126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春秋 孔子《论语》
127
  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
128
  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籍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
129
  燕市谁收骏骨才,昭王爱士亦堪哀。缠头一掷中人产,浪筑黄金作债台。——沧海道人
130
  溉数万顷良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清,好个比邻秦太守;揉千七则藤葛,不说话亦堕,欲说话亦堕,拈与胡僧阿 多。——现代 袁焕仙题《灌县灵岩寺联》
131
  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132
  名士风流大不拘
133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邻种树书。——宋 辛弃疾《鹧鸪天》
134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唐 晁无咎
135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136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137
  独立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唐 吕洞宾
138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柏庐治家格言》
139
  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册。——近代 易实甫
  《孟子旁通》诗词辑录
1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能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清 赵翼《论诗》
2语不惊人死不休。
3一钱逼死英雄汉。
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唐 元稹
5百无一用是书生。
6独坐深山闷幽幽,两眼瞪着猫儿头。如要孤家愁眉展,除非豆花拌酱油。
7小子力量大如天,纸糊灯笼打得穿。开箱豆腐打得烂,打不烂除非豆腐干。
8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前蜀 贯休
9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能啖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能陆沉天下之英豪。——宋 陆仲微
10莫言利涉因风便,始信中流立足难。——清人
11惟愿普天多瑞庆,柳条结絮鹅双生。
12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
13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唐 李商隐《隋宫》
14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宋徽宗
15江南江北旧家乡,四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五代 李后主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 杜甫《自京赴奉...(●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