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6

[其它]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第二十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开示集12大方广佛华严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华严经疏论节要研习报告  (第二十四集)  1997/12/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6-0024



  请看讲义:

  【从痴有爱。流转无极。大乘有二义。】

  这一句话,大乘里有二个意思:

  【一无明发业。爱能润业。二过去无明。现在爱取。】

  前面曾经说过『从痴有爱,流转无极』,这个地方再详细的说明。这两句话是说明六道凡夫生死流转的原因。『无明』,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把它看清楚,此地不是讲的根本无明;而是经教里面常说的枝末无明,也就是十二因缘里面所说的无明缘行,是指的这个无明。因为无明,他才会造业。无明这个名词的定义,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明白就好了,明白了就叫做佛菩萨;不明了这叫凡夫。所以这是对於理论、事实真相不清楚。因为它不明,所以它就会妄动,这个诸位要知道。

  大乘经上常说「觉心不动」,觉心就是觉悟了,觉悟了的心不动,那就是明了,明心见性,也可以说「明心不动」。无明它才会动,所以无明是个动相,这个动就是经上讲的妄动。妄动是什么?就是妄想,这个心里有念头,这就妄动了。念头就是业。业这一个字,我们常常把它连起来使用,譬如一般人讲事业,在学校念书叫学业;学跟事都是在造作,造作的结果就叫做业。业在哪里?业就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法相宗叫它做种子,业习种子。业就是造作,造作的结果;习就是习气。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就变成一个很顽固的、很坚强的习气,这是最麻烦的事情,很不容易解决的事情。所以它发业,发是发动、造作。

  而这个业习里面,可以说力量最强的就是贪瞋痴。『爱能润业』,爱就是贪瞋痴的代表,贪爱,贪爱能够滋润业力。你为什么起心动念?为什么想去造作?三毒烦恼在推动,这个推动就是此地润业的意思。外面有诱惑,里面有贪瞋痴慢在推动,这个人你叫他不造业,怎么可能?他一定造作。古人知道这一桩事情的厉害,所以想尽方法来防范,让你这一切造作有一个范围,不要超越这个范围,这就很好了。这个范围是什么?是道德。儒家讲的道德仁义礼,就等於说是防范,五重的防范。

  最高的、最好的防范是有道,人人都修道了,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会越轨,道就是一个防线。道不讲了,不得已把标准降低一点,就讲德,德比道就要低一层;德也没有了,那就讲仁,仁则是更其次了。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博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们现在讲,这还有点良心,凡事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凭良心,凭良心这个防线是第三道防线。

  三皇时代是行道,五帝时代是行德,到三王就行仁,文、武、周公这时候就讲仁。到春秋时代的时候,仁没有了,讲义,这是五霸的时代讲义。义以后也没有了,最后一道防线是讲礼。礼是什么?礼尚往来。礼再要没有了,那就没法子了,天下大乱了,防线都没有了。内三毒,外诱惑,这个不得了。所以中国历代的社会能够维系安定,就靠著古圣先贤他们的教学来设防。

  古时候观念跟现在人不同,古人始终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决定不把利放在第一。孟子讲得好:「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家随时会有动乱,这个政权不稳固。从前讲政权稳固,至少是要传几百年,这是讲稳固。周朝传国八百年,商朝传国六百年,凭什么?「道、德、仁、义、礼」,它推行这个教育。在我们佛法里面就是戒律,戒定慧三学维系佛法的道统。如果三学舍弃掉,佛法就没有了,佛法在这个世间就灭亡了;虽有形式在,已经没有实质了,名存而实亡,徒有形式。学佛念佛人很多,修行证果的人太少了。佛法之兴旺是证果的人多。我们念佛的道场往生的人多,这是兴旺,这是殊胜;决不是讲凑热闹的人多。凑热闹的人多有什么用处?是要讲求真正修行证果的人多。

  所以我们要知道六道轮回的真相,它的第一个因素是什么。然后才知道佛在经教里面,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为什么要息灭贪瞋痴,要勤修戒定慧。这才知道佛这一种教诲,是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目的在此地。六道太苦了!

  第二个意思是讲『过去无明,现在爱取』,还是讲的枝末无明。「过去无明」,就是十二因缘里的无明、行,这两条是过去世的;现在世的是爱、取、有。爱、取是业,是造作;有,有就结业了。换句话说,现在的爱取就是现在的无明。什么叫无明?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分别、起执著了,这就是无明在起作用,就是「无明发业」。我们不能不知道,不但要知道,要深深的体会。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才时时刻刻能提得起高度的警觉,对於我们道业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怎么会又起无明了?为什么不起戒定慧,会起无明?能够觉察到这一桩事,这是真正的觉悟,这个人不迷了,觉悟就能回头。一觉就明了,无明就破了,就怕你不觉,觉了就破无明。

  所以,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能贪爱,取就是执取、执著,决定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白了就是看破,看破就明了,就不是无明了。看破之后,就是对事实真相真的明白,你自然就放下了。哪里要勉强,哪里要别人劝你,自然就放下了。因为他知道,你要不肯放下,你就是不肯放下六道轮回的业因;你就永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你要不肯放下,后来结果就是如此。真能彻底放下的人,不但前途一片光明,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前身心得大自在、得大安稳。佛菩萨、祖师在注疏里面常常这样提示我们,我们也读了也听了,效果怎么样?还是没把它当作一回事情,原因就是大安稳大自在我们没有尝到。能不能尝到?不能。为什么不能尝到?不肯放下!你真肯放下就尝到了。

  一定要看破放下,然后念佛的功夫就得力了。真正看破放下,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事情实实在在说,人人都能做得到,可惜你自己不肯去做,这就没法子了。一定要自己觉悟,一定要自己真干。从哪里做起?决定把这个爱、取的念头舍掉,这叫放下。所以放下,事上没有什么大妨碍,念头上!事上,不能说我今天工作不做了,那不可以,事上你要去做,事可不能放下。念头要放下,把贪爱放下,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然后你行事,那就是华严境界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不障碍你的,不障碍你明心见性,不障碍你大自在,不障碍你大安稳,不障碍你念佛往生,它不障碍。事上不障碍,理上也不障碍;妄想障碍,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你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所以特别在此地点醒你,爱、取是烦恼障的根,你要断烦恼,连根拔除,这就对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大乘说。唯心为因。痴爱为缘。小乘亦以痴爱为因。业等为缘。】

  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说出大小乘修学的不同处。实实在在那个不同处,幅度并不大,我们可以讲是大同小异,这个小异就是认知不一样。大乘看得透彻,了解得彻底,『唯心是因』。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痴爱为缘』,痴爱就是识,识心,就是唯识所变。这是大乘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认知。小乘人为什么不懂唯心?他没有见到。所以小乘经里面,诸位如果细看,大多数只讲到六识,它讲到心法只讲到六识;偶尔也有讲到阿赖耶,但是少,并不多见,多分都是讲到意识。说意识,一般人很容易懂,很容易接受;如果讲到末那、阿赖耶,的的确确难懂,对於初学的凡夫是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世尊说法因机施教,根性利的就跟他讲八识,中、下根性的人只讲六识。虽然他不能超越六道,希望他能够不堕三恶道,生生世世能在三善道流转,那就很了不起了。有这个基础,慢慢再提升到大乘,这是佛度众生的一类善巧方便。

  所以『小乘亦以痴爱为因』,也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以这个为因;『业等为缘』,行业是缘。这是小乘经里面多分的教义。依阿赖耶识修行,最高的位次能证阿罗汉果,能证辟支佛果,能证权教的菩萨;如果依天台四教来讲,可以证得藏教的佛果,通教的佛果,所以小乘里面有佛也有菩萨。但是他们的修行是以「识心」为基础的,大乘是以「自性」为基础的,不同地方就在此地。大乘依自性;小乘依八识。我们用《楞严经》上的话来讲,就更容易懂了。一个是依真心,一个是依妄心。小乘人是依的妄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那个不是真心,他们没有明了真心自性,所以果证就不一样了。请看讲义,这一段只有两句。

  【因缘性空。真如妙有。】

  这两句话虽然说得很简单,可是里面的含义是深广无极。「诸法因缘生」,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离不开因缘,这个因缘后面还有一个字「果」,后面是果,果就现相,就有相了。「因缘」是果报的原因。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也是因缘生。凡是因缘生法,它没有本体,没有自体,所以说它『性空』。这个性就是体性,它没有一定的体性。当然一个现象之产生,我们今天讲,一定有它的体质,一定有它的性质。为什么说空?因为这个性质,不是决定的性质。譬如说我们穿的衣服,这衣服的体是什么?衣服的体是布,这布料是布。如果我们说布就是衣服的体,这个话能不能讲得通?讲不通。你要说布是衣之体,那布可以做桌围,它就不是衣之体了。它可以做衣服,它也可以做别的东西,它不是一定的体。衣除了布之外,还有其他的也可以做衣。所以这就讲所有一切的现象,体都是不定的,它的体是不定的,不定这才叫「性空」。这是我们从很粗显的表面上来观察,如果深一层的观察,愈看对佛的意思,我们就愈明显了。

  现代科学家利用这些科技的仪器,帮助我们深入的观察,一切物相的体质,这一分析,它的体就没有了。就把它分成分子,分子再一分析就变成原子,原子再一分析就变成中子,中子再一分析就变成粒子,愈往下面分愈分愈小,才真正体会到佛说「缘生性空」,这句话愈体会愈真实。佛说的没错,使我们联想到《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一就是基本的物质。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都是一种物质不同组合而现的这些现象,分析到最后,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这是一合相。这样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确确实实是空无自性,没有自体。

  那真相是什么?后面这四个字就是说出真相,『真如妙有』。你不能说它没有,它确确实实有。「妙有」是什么意思?妙有非有,也就是说它不是真有,真有那就不是妙有了。「有」,有又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这叫妙。所以妙有是假有,妙有是非有。非有非无这叫「妙有」;非有非无也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佛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它是一不是二,你要把它分成两截,你就错了,这个事实真相你没见到。

  在佛门里面,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不读《般若心经》的,《般若心经》都列在课诵里面。这一部经典里面就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有跟空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你把空有分成两桩事情,你迷惑颠倒了,你没有见到事实真相。哪一桩事情是即空即有?任何一物,任何一事;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即空即有。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没有例外的。

  你要通达这个事实真相,你对於世法不会再执著了,生活自在快乐,怎么样?随缘!随缘度日,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神仙的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绝不起心动念,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不攀缘,随缘度日。那有人问了,我们这个生活的需求从哪里来?随缘就来了。现代一般人的生活需求攀缘来的,天天动脑筋,怎么样去赚钱,怎么样去工作。那个随缘不是叫你不赚钱不工作,你也工作也赚钱,可是自在在哪里?没有起心动念。说实在话,你起心动念,你每天赚这么多,你不起心动念,每天还是赚这么多,何必要去起心动念?离开了妄想分别执著就叫随缘。你每天去工作赚这么多钱,你想想看,你起心动念还是赚这么多;不起心不动念,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还是赚这么多。并不是说你起心动念多有一点点,就可以多赚一点,没这回事情。

  世间一些聪明人他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了凡四训》里讲得很透彻。前定谁定的?自己定的,不是别人定的。你看这个多牢靠,别人定的靠不住,自己定的靠得住。你这一生的福禄,「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一生所得到的财富,你得到的受用,是你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的因与缘,你这一生得到的受用。你前生修得多,你就得的多;你前生修得少,你就得的少。前生修得少的人,这一生想多得一点,得不到,打妄想!这才是事实真相。

  所以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心就清净、心就定了。袁了凡居士他明白了,他可以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上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云谷禅师接触的人也很多,像这么一个人坐在那里,三天三夜不动一个念头,不起心不动念,少有!所以对了凡居士很佩服,你的功夫很不错。就问他:你这个功夫怎么修的?他说他被孔先生算命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所以就干脆不打妄想了。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本来以为你是有功夫,结果你还是一个凡夫。所以我叫《了凡四训》这个阶段,我叫他做标准凡夫,他是个标准凡夫。我们现在这个凡夫都不够标准,他才是个标准凡夫。

  圣贤是用定功把妄念降伏住,把它消失掉。他这个不是,他没功夫,他只想像,打妄想也得不到何必打?算了!干脆就不打妄想了,他是这样把这个妄念舍掉。所以他不是从定功上断妄想的,他是从理解,从慧上了解事实真相,打妄想也没用,干脆就舍掉妄想,他从慧解上得到这个利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离开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功夫就得力了。

  你要想修福不难!道理明白了,财富从哪里来的?布施来的,我们要欢喜布施,要认真的去修布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以财布施、以法布施、以无畏布施。财布施,果报得财富;今天我们看这个世间有许多大企业家、商业巨子,财产都是几十亿来算的,他的钱从哪里来的?前生修的布施修得多。你明白之后,你看他们就不会羡慕了,为什么?我们如果想得他那个财富,不难!今天修因,全心全力的去修,你就得大财富。聪明智慧是果报,业因是法布施,无论是世法佛法,热心的去教别人,热心的去帮助别人,绝不吝法,我知道多少,我就教人多少,而不会自己去留一手,不肯完全教别人,怕别人将来超过自己,那你就吝法。吝法得愚痴果报,欢喜教导别人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是得健康长寿。

  你要想得财富、得聪明智慧、得健康长寿,你要知道修因,因缘重要。你想得果而不修因,那个果从哪来?所以一定要认真的去修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佛门常讲:万法皆空,果报不空,因缘不空。不空在哪里?我们常说因缘相续不空,因缘转变不空。因会转变果,果又会转变因,转变不空,不落空。像前面我们所说到的「自类相续」,它的相续不空,转变不空。所以我们不要把一切法当作真实,分别、执著,这是我们自己错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所有一切的际遇都是缘。这个缘来了,要有智慧去运用,使这个缘愈变愈殊胜,愈变愈美好,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这个缘来到面前,愈变愈糟,愈变愈苦,那就愚痴了。缘是决定会变的,你要想叫它不变决定不可能,要用智慧善巧去引导,我们学佛就是学这一招。

  知道「真如」跟「妙有」是一桩事情,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明白这一个真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过日子。怎样利用现在这一生转变成无上道;只要你明了,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无论贤愚老少。怎么样明了?只有读经、听教。所以对於经典我们要深入,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最好的是有一些同参道友,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这个样子对自己进步就很快,利益就非常殊胜。再看底下这一段:

  【依外道教行。但招苦果。无所成益。】

  这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哪是外道?佛法以外的称为外道,这个话说得有一点勉强,但是一般人都这样说法,佛法以外的就是外道。你这个说法要对佛讲,佛不同意。佛讲外道是什么意思?心外求法叫外道,这个是佛决定肯定的。你要晓得佛教以外也有一些人是从内心去求证的,那就不是外道。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佛并不是专制,佛不专制,佛不偏激,佛不自以为是。佛的心很清净、很公平,只要是你向心性里面求的,佛都点头,对了!你如是,我也如是。

  所以,外道这个定义我们要清楚,心外求法就叫外道。所以在《楞严经》上,佛把小乘、声闻、缘觉都称作外道。由此,这个内外我们就很容易辨别了。佛说的内就是自性;换句话说,与自性相应的这是佛法;与阿赖耶相应的就叫外道。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妄心,不是真心。用真心,这个人就是佛菩萨,这叫内学。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统统叫外道。

  由此可知,依外道的教来修行,这个佛门里有「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佛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有一类众生根性下劣,你跟他讲心性他不懂,他没有办法缘心性,他就是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他就依靠这个生活,佛也度他,所以跟他说小乘教,跟他讲权教。一乘了义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三乘佛法有因没有果,就是此地讲的意思,有因没果。什么法才有因有果?一乘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但是诸位要晓得,三乘的教是『但招苦果』,这个苦是佛看起来苦,法身大士看起来苦,我们看起来他乐得不得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哪里有苦?那么他这个苦是怎么讲法?不能明心见性叫苦,所以这个标准高,不是我们能想像到的。

  『无所成益』,他这个无所成,他顶多只能在三界里面的天道,天界,甚至到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不能够出离十法界,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实的利益,为什么?不退转了。十法界里面有退转,不是真正的利益,不是真实的利益。所以这三句话,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清楚。如果不是依佛法三乘,另外的那些外道,那个果顶多是天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依佛的三乘教,可以出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这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请看讲义:

  【儒释道三教之不同。西方外道。明说三世。多信因果。知厌生死。欣求涅盘。但真源小差。致去道悬远。】

  这一段开示是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佛与其他的宗教、学派不相同的地方。儒是儒家,古时候也称为儒教,释就是佛教,道是道教。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地方讲的三教都不是宗教,如果把它看成儒、释、道三种宗教,那就错了。在我们中国称为三家,儒家、佛家、道家,实在讲是三个学派,现在用学派,大家的观念就比较清楚;称教是教学,教化众生。

  儒家用什么教化众生?佛家、道家又用什么教化众生?他们的教化里面有同有异,无论在思想、见解、行持上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细细去观察,它确确实实有它不同的所在。同样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境界来说,有广狭浅深之不同;同样一种行持的方法,有圆满跟不圆满的不同。譬如讲孝道,儒家讲孝,佛法也讲孝,这里面境界就不一样。儒家讲孝,讲到一个家族,讲到慎终追远,讲到泛爱大众、推己及人,如果用佛家的四缘来说,儒家的这个孝是爱缘、众生缘,只有这两种;而佛法里面往外再扩充,法缘、无缘,这境界就不同了。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这个孝道概念之中,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了。所以儒家讲孝,不能超越六道,不能超越三界;佛法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圆圆满满的涵盖著一真法界。同样讲这个,它有同有不同的地方。

  『西方外道』,这个西方是讲古印度,古时候的印度,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除佛教之外,还有九十六种外道。有九十六种的,说宗教也可以,说学派也可以,佛为什么称它作外道?心外求法。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离开心意识,他们修行功夫再高,用心意识修;佛法的高明之处,佛法是离心意识修,这个要懂!现在学佛人对这个事情知道已经不多,从前佛教里面常说,懂的人比较多。参禅,离心意识参;不离心意识就不叫参了,参什么!所以我们世间人常说,要了解一个问题,你要去研究研究它,研究是用心意识,而佛法不用研究,「参究」。参究跟研究不同在哪里?参究是不用心意识,研究是用心意识。现在大学研究院是用心意识,一看就很清楚、很明白,这在佛法叫外道,研究是外道。

  所以佛法是离心意识参。参禅需要离心意识,研究教也要离心意识。你要是不离心意识,你研教就不可能大彻大悟。我们教下常讲「大开圆解」,你用心意识,你怎么能开得了圆解,不可能!念佛,说实在话也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念佛就是理念,理一心不乱,那往生高了,生实报庄严土。从这个地方也能看出,净土宗跟其他宗派不相同之处。其他宗派不离心意识,没有结果,不得真实的利益,这是实话。但是净土法门,这个就特别了,不离心意识也能成就,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处。你用心意识,你不会参究,你就用研究,行!老实念佛往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也好!不但出了六道,也超越了十法界。西方凡圣同居土不在十法界里面,这是净宗无比的殊胜。不但西方外道不能跟我们相比,佛法里面所有宗派也不能够相比,这是净土特别超胜之处。

  它们纵然不同,但是都知道有三世,这是世尊赞叹的。为什么佛出世在印度,不出世在中国?中国在那个时代,一些学者们对於三世很模糊、不清楚,儒跟道也有说,说得很含糊笼统;而印度这一些外道,对於六道轮回三世的状况非常清楚。『多信因果』,他们对於六道轮回深信不疑。你造善因,决定感三善道的果报;你造恶因,决定堕三恶道。古印度这些人相信,他为什么相信?他看到了。在哪里看到?在定中看到。

  古印度的这些外道都修定。我们在佛经记载里面读到,许多这些外道,他们禅定的能力可以达到色界天,达到无色界天,也就是他们所修的是世间禅定,就是四禅八定。所以六道轮回这个现象是他亲证的境界,不是推想的;亲眼所见的,他们有这个能力,所以深信不疑。因此他们知道生死不是一个好事情,对於人世间他没有留恋;不但对人间没有留恋,对於天福也没有留恋。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这里面的果报、生活状况,他统统了解。好,是不错!但是不是永恒的,不是不变的;换句话说,纵然生到大梵天,还是有生死轮回。这个事情他们看穿了看明白了,所以对於三界六道自自然然就没有贪恋之心。

  所以『欣求涅盘』,「欣」是欢喜、期望。「涅盘」这个名词不是佛学的专有名词,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出现在这个世间以前,印度这些外道就建立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不是佛教的。他们就求涅盘,涅盘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他们想求这个果报。因为三界六道都有生死,无色界里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我们今天读到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没有法子计算,八万大劫到了还是要堕落搞轮回。於是这些外道们看到这个现象,连非想非非想天也不要了,他也不稀罕,他要求宗教里讲的永生,这就是涅盘。

  他能不能得到?得不到。实实在在讲,这些人几乎都是把四空天当作涅盘,四空天是无色界。欲界的人有色还有欲望,还有五欲,财、色、名、食、睡,还有这个念头在;不过愈往上面去,这个念头愈淡薄。这个念头没有了,那就不在欲界,他就生到色界去了。色界四禅十八层天,没有这些欲望,他还有形色,有色身,还有生活居住环境,宫殿园苑的庄严,比欲界当然殊胜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界天不能跟他们相比。这一些修行人达到这个境界之后,往往是灰身灭智,进入到无色界,进入到非想非非想天,这个时候他们所感受的这个境界,外道也立了一个名词术语叫「冥谛」。谛是真谛,好像是永远都不变,永远常恒的存在;冥就是无明,一片黑暗,我们佛家叫大黑天。大黑天是什么?无明。所以诸位要晓得,太空是什么样子?太空是无明,无明是它的真相。我们今天太阳没有了,月亮没有了,星星没有了,灯光没有了,太空的真相就现前了。所以要晓得黑暗的,一片黑暗,这是真相。

  可是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本来是光明的,为什么会变成黑暗?变成黑暗是我们自己的心把它变的,我们自性不明了、无明了,这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就把本明变成无明。你哪一天破了无明,破无明这个境界相不难测验,你在夜晚没有灯明的时候,你看到跟白天一样一片光明,你的无明破了。破了无明看这个世间是大光明藏,这个光明是自性的光明,没有黑暗。所以一真法界里没有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大光明的法界。那么你就晓得十法界里面都是黑暗的,无明没破;破了无明就出十法界,这是事实真相。无明并不是真的是假的,但是我们无始劫以来就堕在这个假的,把假的当作真的,这个念头转不过来,所以局限在无明范围当中,见不到大光明。要不是佛给我们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说清楚,西方外道他怎么会懂得?他对於三界六道很清楚,三界六道之外还有四圣法界,他就不了解,他就见不到,他怎么能破无明?

  所以西方外道把冥谛当作涅盘,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於是他经历八万大劫之后,他的定功失掉了,那个寿命就是定功;定功失掉之后,他就不能往上升,他只有往下堕。我们世间人常讲「爬得高,摔得重」。这个掉下来之后就很惨,多半都是掉到地狱。从最高的掉下来,一定掉到最底下,掉到地狱,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起了谤法的念头。世间许许多多圣贤讲有不生不灭,他已经达到这个境界,后来还要堕落,知道这个涅盘是假的,不是真实的,这叫谤法。

  所以求涅盘而得不到涅盘。这个念头就是感,所以感得释迦牟尼佛、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你们不是要求涅盘吗?佛给你讲有真正的大涅盘。我们中国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求涅盘,中国古人只有求长生不死,有求长生、求神仙,但是没有听说求大涅盘的,没有这个,这个跟诸佛如来就不起感应道交。印度这些外道这么多人求大涅盘,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他就应化在印度这个地区,度这些有求涅盘愿心的这一类众生,佛真的帮他忙,真的成就了他们。这是佛为什么出现在印度,理由在这个地方。

  『但真源小差,致去道悬远』。这个「道」就是涅盘。这是说明中国的儒家、道家,以及西方这些学派宗教,为什么得不到真正的果,这个涅盘之果?就是「真源小差」。源是依据,他们修学所依的差了一点,他们依阿赖耶识,依第六意识,依这个起修。佛法教你依什么起修?依自性起修,就差这么一点。

  即使教初学、教入门,我们讲信,「信佛」;其他的宗教,他们讲信主、信耶稣。我有一次在美国,有三位基督教的牧师是中国人,来拜访我,跟我谈到,你们讲信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讲信天堂、信主耶稣,我们的信心是一样的。我就告诉他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你们的信心是外面产生的,我们的信心,第一条是「信自」,不是「信他」,就差在这一点。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信、愿、行,讲这个信,第一个「信自」,第二个「信佛」。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自性上,这个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信心是建立在信仰外面的这个能力,怎么会相同?这就是真源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果报就完全不一样。请看讲义:

  【互融有是即空之有。空是即有之空。语空必摄有。言有必摄空。故曰互融。双绝。有即空故有绝。空即有故空绝。言不碍两存者。不坏相故。有即空而有不泯。空即有而空不亡。真如随缘。具恒沙德。】

  这一段文也是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事实的真相,可以说这一段将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实说尽了。我们如果通达明了,肯定接受,不但对修行有大利益,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互』是相互,『融』是融通、圆融。要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互相圆融的,它是一个整体,如果不融,那就麻烦大了,就出乱子了。譬如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实在讲也就像法界一样,法界怎么复杂法,我们这个生理也怎么复杂,我们的身心复杂跟宇宙的复杂无二无别。

  所以这个身体就是一个法界的浓缩,一个模型、一个标本,跟实际的虚空法界真的没有两样。我们身体里面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决定是互相圆融的。假如它不圆融就生病了,生病就是不相融。严格的说不应该生病,那才是正常的,生病就是不正常。为什么会生病?那个生病的业因就是妄想,妄想是病根,妄想就把你的生理部位细胞组织改变了,这一改变就不自然、就不正常了,它就不能够互相圆融。心要清净,身要放松,心地清净,身体没有紧张的现象,就不会生病。这个大道理我们要懂,对我们生活幸福就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地方是讲原理原则,空与有,空是性体,有是现相。空是讲自性,就是真如本性,因为它没有现相,所以叫它做空。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空不当作「无」讲。不是无,为什么是空?我们的六根都接触不到。我们眼见不到,眼见色,它不是色;我们耳听不到,耳闻声,它不是声;乃至於我们心想都想不到。在佛法里面心想叫「法」,它不是法,但是它存在、它确实有,而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如自性,它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源,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它那里发生的。经上常讲「唯心所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真心本性现的相,它能现相,它本身不是相;它能现一切法,它本身不是法,所以叫它做空。这实在没有法子,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个空来代表它。

  有就是心所现的现相,唯心所现的这些法相,这个法相有。可是你要知道,相之体是空的,相虽然有,体是空的。体性跟现相是交融的,没有妨碍,所以『有是即空之有』。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明了。一时听不明了,常常听,遍数听多了,慢慢就明了。一时不能契入这个境界,常常想著这一段文,常常念著这一段文,决定有好处。这就是佛法讲的,我们要长时间薰习,逐渐逐渐在阿赖耶识里头,这一法的种子有力量了,起现行了,能帮助我们妙悟。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依这段开示常常对照,「依文作观」;在一切事理里面,我们想想佛菩萨这段话,跟现实环境仔细对照对照,这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久久就能够看到事实真相,真相必如经教所言。

  所以有是空之有,相是性之相,性已经变成相。性在哪里?相即是性。空已经变成有了,空在哪里?有即是空。古人实在不得已,用金跟器作比喻。金已经作成器,把金比作空,把器比作有。金已经变成器了,金在哪里?器就是金。让我们了解「相即是性」。性是空寂的,相又何尝不是空寂的?你在相上见到空寂,你是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法相家所说的阿赖耶的相分。这了不起!我们一般凡夫没有见到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叫做本质相,我们一般凡夫所感受的是带质境,不是本质。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见到本质相;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见不到本质相。这一说带质,带的可多了,决不是带一、二,带一大堆,麻烦透了。

  所以要晓得真相「有是即空之有」,而『空是即有之空』。这个空跟有,如果诸位一下不能够习惯,对这种说法很陌生,很难体会,你把它改成性、相就比较容易体会。或者把它改成事跟理,空是理,有是事,我们这样念法,「事是即理之事,理是即事之理」,这好像就好懂一些了。如果再用古德的比喻来念会更好懂,古人把金比作器,空是金,有就是器;「器是即金之器,金是即器之金」,这个意思就更好懂了,从比喻里面就更好懂了。

  『语空必摄有』,它连到的,它不能分开的。我们讲金一定带著器,讲器一定带著金,决定不能把金跟器给分开,器不要,金也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相不要,性也没有了。诸位要懂得,相是不会灭的。现代科学家他们也相当聪明,他们没有学过佛,也懂得这一点意思,「物质不灭」,物质不灭就是相不灭。相不灭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生死、这些现象?那是相的转变,不是它的消灭,它没有灭,它变了;它会变,它不会灭,这就是讲的因果不空。

  因果是讲什么?它变、它相续,自类相续,它变。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这才说因果不空。说「万法皆空」,因为这一切法它都会转变,它不能永恒保持一个相,那不可能的,它会变。为什么会变?因为你的心会变,你念头在变,念头变了,外面境界就变了,境随心转。什么原因使这个世界人事物在变迁?什么原因使这个现象在相续?都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是这个东西,所以这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本。唯有佛法把这桩事情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所以我们要晓得现相跟自性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说相决定是性,说性一定连带相。

  『故曰互融』。於是在这观察里就产生四种现象,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就产生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我们观察角度不相同,不管在那个角度,这个现象是圆融的。随便说那个现象,一定是各个方面统统包括著,决定不可以说是独立一方,独立一方那就出了问题,你就看错了。看错了叫邪知邪见。你要晓得任何一法都是圆满的,任何一法都摄一切法,这是正知正见,这是佛知佛见。

  所以『双绝』,这双绝怎么看?『有即空故有绝』,有不存在了,有就是空;器即是金,器就不存在了;我们看金,器就不存在了。这个绝就是不存在的意思。『空即有故空绝』,空不存在了。我们如果把空当作金,从比喻上来说,诸位就更好懂;金就是器,金的相就没有了,我们看到器,著重在器上。这是从两个角度上来看,一个从体上看,一个从相上看,这是「双绝」。

  『言不碍两存者』,空有无碍,不但是理事无碍,而且是事事无碍。一切大乘经上,如果讲到理事无碍,这就是一乘经,比大乘还要殊胜。这是同教一乘,讲理事无碍;若是讲到事事无碍,那是别教一乘。别教一乘只有一部《华严》,《华严》里面讲得圆融到极处了,事事无碍。随拈一法都圆摄一切法。言不碍两存者,『不坏相故』。

  『有即空而有不泯』,不泯就是存在;泯是消失,它并没有消失,它存在,「有」存在。空是即有而空,空不亡,『空即有而空不亡』。这是「双存」。前面是双绝,这是讲双存。它不相妨碍,不坏相故。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因为性相是一,理事不二。末后两句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真如随缘』,「真如」就是自性,随法身大士之缘,真如就现一真法界了。

  诸位读《无量寿经》,《华严经》读的人不多,《无量寿经》读的人很多。《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不但有情众生无量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是证无量寿。诸位不要认为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你就搞错了,真正的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是真正的无量。你刚刚去的时候,你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没错!是有量的无量。可是你再进入到实报庄严土,就变成无量的无量了,它会变。决定从有量的无量变成无量的无量,决定成就。

  下下品往生,不得佛力的加持,《观无量寿佛经》给我们讲的「十二大劫花开见佛」。十二大劫花开见佛,那就是无量的无量,就真的是无量。虽然这里有一点小差别,但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受用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我们有量的无量到那里去享受,享受的是人家无量无量的享受,这个真的十方世界都没有,一切经里面佛没有这个说法,西方世界无比的庄严。

  那么随著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十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4-9-1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变成六道。「真如随缘」,真如能随染净缘。一真法界是净,法身大士是净,十法界都是染;染有轻重不相同。能随染净缘,『具恒沙德』,「恒沙」是比喻无量无边,「德」是什么?德用就是能现无量无边的色相,能现无量无边的境界。它怎么现的?唯心所现。它怎么转变的?唯识所变。

  我们如果是真的明白这个道理,对这个理论丝毫不怀疑,那么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念佛是因,成佛决定是果报。念菩萨成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境界,「真如随缘」,原理就在此地,就是这个道理。你念贪,天天贪名贪利,贪变什么?贪变饿鬼。天天心里念贪,真如就变成饿鬼道让你去享受。谁变的?自己变的。你自己用什么心就变什么境界。既然六道十法界都是唯识所变,那就是念头所变;讲唯识很麻烦,大家听了产生误会,就是你的念头变的。我为什么不起个念头变佛?我们看到《华严经》,看到《无量寿经》西方世界那么好,怎么来的?就是我们念佛那个念头变出来的。你造什么因就变什么果报,丝毫不爽。希望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自己变最好的境界让自己来享受,这是最聪明的人。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