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家庭;我们又可能做一个臣子,我们虽然做领导,还有比我们高的领导;我们的父母健在,我们就为人子;我们成家,我们又为人妻、为人夫,这个角色都有;我们家里又有兄弟姐妹,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为人兄、为人弟;我们与人相处,为人朋友。在这五种不同的关系当中,我们都能够守住我们应尽的本分,不断的要去转换这种角色,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和睦相处。
曾经我们听蔡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大老板很有钱,因为他做董事长,回到家里来他做儿子,他不懂得转变角色,对父母、兄弟姐妹也是发号施令,那个口气就是官气很浓、很重。学了圣贤教育,有一天说:妈,我来给您洗脚,就去打洗脚水要给母亲洗。母亲吓坏了:你千万不要给我洗,我怎么敢让一个董事长给我洗脚。这个儿子在母亲的眼中是什么?是董事长,不是儿子,所以非常的惧怕他。我们看到一些女官员,这些女官员我们看到很有大男人的豪气,在单位领导一方,讲起话来,一声令号,大家都听她的。结果回到家里,领导先生也是如此,不能够转换成女性的那分柔和、温柔,没有尽妻子的本分,您看那个先生都会很弱,都会很自卑,身体也弱。我就有看到,这个就是天地颠倒。
所以,我们就是要在五伦关系当中来行道、行礼。「上则优赐有加,下则鞠躬尽瘁,礼行于君臣矣」。上位的人就要体恤他的员工、他的臣子,自然去体恤关怀;下位的人尽忠职守,您看,这两者的关系就和睦。「定省温凊,出告反面,礼行于父子矣」。我们做儿女的,这些有没有天天做?冬温而夏凊,晨昏而定省,「出必告,反必面」,都在《弟子规》里,我们做儿女的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有没有做到?这就是我们父子之礼。「外内位正,和而有别,礼行于夫妇矣」。男主外,女主内,这个位子要摆正,和睦而又有别,那就有道义,这就是礼行于夫妇。再来,就是「长幼有序,伯友仲恭,礼行于兄弟矣」。您看,做兄长的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时时刻刻以一颗恭敬的心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是兄弟之礼。「乐群敬业,毋相聚以邪谈,礼行于朋友矣」。也就是朋友在一起相处,要彼此的提醒、帮助,不要在一起闲聊说这些对对方没有帮助的话。您看,现在人们坐在一起、聚在一起就是调侃,完了以后就是戏论,或者就是讲这些市井气的话,黄色的、不好的这些笑话。连朋友相处,都是污染,这就没有尽朋友的道义。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在这五伦当中处处能够谨守自己的本分,人际关系就是一片祥和,内心又无怨。
所以,「礼以诚敬为体」,诚敬是它的本体;「以威仪为用」,威仪我们叫落地工程,就是实用。我们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细行的威仪就有三千,这是个表法的数字。好像《弟子规》有这么多条,三百六十句,实际上可能我们生活中的细行,远远超过《弟子规》的内容。把《弟子规》展开细行的话,可能就是三千的威仪,它是用,有体、有相、有用。「以中正为则」,中正就是不偏不邪,恰到好处。就是什么?以道义为准绳,行礼要以道义、中正为准绳。「礼之用,和为贵」,这是它的原则。「以谦让为主」,我们学礼之人就是处处谦让。您看,从小教孩子要忍让,不断的提升教谦让,更高的境界是礼让。我们古代的士人(读书人),真正的君子,他是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以食让幼」,有好的食物让给幼者;「以安让长」,能够让一个人安稳的,都让给长辈;「以位让贤」,把这个位子让给贤人,不去争;「以功让众」,有了功劳,就让给众人;「以名让上」,好的名气,都让给自己的领导,让给君王。这就是一个古代读书人的风范,就是让到底,没有这些名闻利养的追逐,这是真正的君子。
我们在《360》当中,最后礼的部分,就是二百三十三条: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也就是祭祀不可以太繁琐、频繁,假如繁琐、频繁的话,人就会厌烦,生厌烦的心,生了厌烦的心再去行礼就会不恭敬。祭祀又不可以太疏缓,就是太少,少的话人就会懈怠,懈怠之后就会忘记祖先的恩德。所以这个祭祀之礼要恰到好处。我们在读《孝经》的时候,就有「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在春天要去祭祀,为什么?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思念自己的亲人,就希望自己的亲人,在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还能够再复苏,再回到自己的身边,这些都是孝子的心愿。所以在春天的时候去祭祀,我们看在清明的时候去祭祀,都是表达我们这种思念亲人的一分情感,这个情感藉由祭祀而去充分的体现。秋天的时候,一个真正的孝子到了秋天,我们说冬温夏凊,秋天他就要给父母去换厚的被子,房间的取暖他都要去准备,他这些行为,季节变化他一定要去做。可是当亲人离开了他,到了秋天到来,他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亲人已经不见了、不在世了,他要表达这种感情,也是藉由祭祀的礼仪,来舒缓自己内心这分思念的情感。所以每个礼,它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内涵。
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历史教育的名称,却有着历史教育的实质和功效,那是透过什么?透过祭祀来进行历史的教育。《论语.学而篇》就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是丧礼,追远是祭礼。假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重视丧礼、祭礼,民风就会淳朴,人心会厚道。丧礼是为了表达、为了追悼刚刚往生的亡者,是为了追悼亡者而设立的礼制,就是丧礼。祭礼是我们缅怀、追思祖先的恩德而制。这些礼的目的、意义、形式不同,但是都是基于一分真挚而深刻的孝思,当我们对已经远去的祖先、亲人能够保有这样忠贞不渝的感情,想来对眼前的父母、亲人哪有不孝敬的?哪有不去珍重这分感情的?您看,这就是慎终追远的历史教育意义。
宗庙进行祭祀的过程当中,这个礼仪非常的庄重、隆重。在这种庄严肃穆的祭祀礼仪过程中,在那样的仪式之下,人们都会痛哭流涕,都会感念祖先的恩德,对内心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化,洗刷我们的心灵污垢。因为这个片子太长,要四十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