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回复: 1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具足戒的讲记敬摘点滴202481711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具足戒的讲记敬摘点滴


...是大法师,到印度去取经,是戒律、禅定很严格的修行人。莹珂是破戒、是犯规,莹珂为什么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拜来了?莹珂拼命,他的心比慧日法师还要恳切。为什么?他知道,他不能往生就堕阿鼻地狱,这个压力压迫著他,那是真心,一点虚妄没有。所以慧日跟莹珂比就差这一点,他要七天七夜,观音菩萨才出现。七天七夜当然疲乏不堪,但是听菩萨这段开示之后,精神就提起来了,「精神顿壮」。「及登岭东归」,他爬到山顶,然后再回到中国,「计行七十余国」,那都是小国,不是大国,像玄奘大师一样。「阅一十八年」,真的不容易,十八年才回到中国。
「开元七年」,开元是唐明皇在位的时候,开元七年到达长安,那个时候唐朝的首都在长安,现在的西安。见到唐明皇,将从印度带来的佛像、带来的经书献给国家,由国家来翻译。皇上赐号慈愍三藏,慧日勤修净业,唱导一时,著作有《往生净土集》,天宝七年圆寂的。「将终,见莲华在前,状如日轮」,宋《高僧传》有记载。这个是慧日禅师的例子,这不是法照,慧日。举这些例子,都能增长我们的信心。
念老在这里所引的,跟传记里面所说的相同。你看,慧日他是从水路到印度。玄奘大师是从陆路,从丝绸之路,通过现在的新疆大戈壁沙漠到葱岭,越过葱岭之后就是伊朗,从这个路到印度。陆路艰难,但是海路也很危险,有风的时候船就能走,没有风的时候船都停下来,所以经历那么长的时间。这个地方也说,「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说的话,「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可见净土法门,胜过诸行」,都是增长我们信心。
「他如天亲大士《无量寿论》」,《无量寿论》就是《往生论》,我们在前面学过。天亲菩萨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报十七种庄严,正报,阿弥陀佛八种庄严,往生极乐世界菩萨四种庄严,总共二十九种庄严,无比殊胜。「马鸣大士《起信论》、智者大师《十疑论》,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莲池诸大德,所有述作」,他们的著述,「莫不殷勤赞叹」,对西方世界的赞叹,「导往西方。决无欺世误人之事」。这一句我们得多念几遍。这些人不但是大修行、大成就的人,而且很多是古佛再来的。天亲、马鸣这是印度的,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在中国示现的,应化身,永明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是历史上有记载,人所共知,善导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好像我们资料里头有「天如」,这个资料是《佛光大辞典》的「惟则」。「元代临济宗禅僧,又称维则」,我们常常看到天如则禅师,就是说的他,他「号天如。幼於禾山剃发,后游天目山,得法於中峰明本禅师,为其法嗣」。中峰明本禅师大家很熟悉,《三时系念》就是他作的。我们今天做三时系念的佛事,我都告诉主法和尚,前面一定要供一个中峰禅师的神位。我们礼请他来主法,这主法是代表,代表中峰禅师来主法,难得他们都能这样做法。他住的天目山就是现在的东天目山,齐居士把这个山,这个山是非常兴旺的佛教道场,但是后来完全破坏、毁灭了。齐居士与它有缘,千辛万苦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
元顺帝的时候,「至正元年(一三四一年)住苏州师子林」。第二年,建造菩提正宗寺。法师曾经注《楞严经》,集唐宋九种注解,再附以补注,称为《楞严经会解》二十卷,这也是学《楞严》的重要参考资料。他又造《楞严经圆通疏》十卷,这在学《楞严》的,都是很著名重要的参考资料。「复穷究天台永明之教旨,兼弘净土教,著净土或问」,《净土或问》收在《净土藏》里头,破除净土教的疑惑。此外,他还有禅宗语录、十方界图说这些著述。至正十四年圆寂,世寿不详。
下面这一段是楚石,也是元代的宗门大德,他姓朱,字楚石。「九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二十二岁为道场寺侍者」,方丈的侍者。「又典藏钥」,就相当於我们现在专门负责管理藏经楼的,这就有机会读书了。「一日,阅首楞严经有省悟」,这部经所谓是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古代学佛的人,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一般必修的课程,《金刚经》是必修的。像《六祖坛经》、《永嘉禅宗集》,这必修的,不管哪个宗,一定会读这些东西。《楞严》是必修的,《法华》是必修的,净土也是必修课程。他开悟也是不思议的境界,他是有一天听到城楼里面击鼓,听到鼓声彻悟了,这里记载说,「时年二十九」。
所以每个人开悟的缘不一样,不一定是什么机缘就能够悟入。这个悟入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楚石二十九,惠能大师二十四。修行证果,年纪愈轻愈好,为什么?他心地清净,单纯。人怎么开悟的?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地干净、平等,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彻悟了。没有悟之前,禅宗里面说人有疑情,这有疑,疑是障碍。这个疑有,但是不要求解释,我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疑破掉,你愈想就愈严重。所以疑情有,绝不想去破它,不定什么因缘,一下给打断。像听鼓,一声鼓下去之后,好像吓著,一惊,他就开悟了,他那个疑心就断掉了。各个人的缘分几乎都没有相同的,不定是什么缘分,有人听下雨的声音,雨打滴在芭蕉的声音开悟了。不定是什么缘分,但是心一定是非常清净,就差一点点,这一点帮助你就通过了。这种缘分,我们感觉那不是偶然的,佛菩萨变幻所作帮助你,你到了这个时候,他很巧妙一个方法帮助你契入。佛菩萨没有心,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没有,他平等的,只要看到你在这个边缘上,他就会帮助你。
这些故事、公案,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里头很多,很有启发性。但是我们要到那个程度不容易,我们不是那个根性,自己要知道。老师也指点,我这三个老师,三个老师他们没见过面,但是指导我的是同样一句话,告诉我别参禅,我不是禅的根机。都告诉我去学教,教就是读书,一年级、二年级,慢慢提升,稳稳当当。禅是一步登天,登不上去就粉身碎骨,登上去很好,登不上去就很惨。不如爬楼梯,学教是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时间长,但是一定可以爬到顶。爬到顶都一样,一步登上去跟慢慢爬上是一样的。所以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这个老师指导非常重要,自己不认识路,老师清楚。
智慧重要,知识不重要,智慧从戒、定当中生的,知识是从广学多闻里头生的,广学多闻不代表戒定慧。现在这个世界,知识阶层的人都是从广学多闻,而把根疏忽了。戒定是根,根本丢掉了,成就就谈不上。所以今天法门衰,灾难这么严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可以不认识的。我们的路确实选净土就完全正确,稳当,风险很少,其他的法门全都有风险,有魔障。所以祖师大德、真正的善友,他不会骗你,绝无欺世误人之事,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如果怀疑,他欺骗我、他吝法,最后吃亏上当是自己,到后来是后悔莫及。
我们看念老下面这几句话,「何况我等生当末季」,末季是末法时代,这个时候「法弱魔强」。「独力修行,岂无错路」,走错路不知道。这几句话,念老是非常悲痛说出来的。「若复徘徊不信」,徘徊是犹豫,有疑惑,不能完全相信。「如蛾赴火」,飞蛾扑火,为什么?它不知道那个害处,那是要它命的。「如鱼处涸」,涸是枯干的,那地方没水,这都是自投罗网。「曾不几时,大苦随后」,大苦是死亡、灭亡,这些现象在现前可以说到处都是。「宜各猛省,莫更他求」。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个地方,苦口婆心,跟我们说这几句话,这是最后,这是正宗分最后的一句话。各宜猛省,要赶快觉悟,不要再搞别的了。这意思就是说,就这一部经,就这一句佛号,保证我们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见佛闻法,一生圆满成就,...(●[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