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回复: 17

[其它] 兴大悲南无阿弥陀佛202408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5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一共十句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兴大悲,从此句直至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十句,表诸大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德行」。同体大悲跟无缘大慈,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说明,我们看这份数据。

  「《天台教学辞典》:又云同体慈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悲心。亦即初地以上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众生苦为己苦,生起大悲心」。这里面说得很具体,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别教的初地等于圆教初住,这个菩萨不但脱离六道轮回,他离开十法界,生诸佛实报庄严土,证得报身。这个地位很高,在我们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等级的菩萨。见性才真正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这一切众生就是一切万物。惠能大师开悟之后,末后一句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万物,是从自性生的,自性是一个,所以叫同体,真正同体,一点都不假。众生的范围很大,它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这个范围太广了。

  我们人是四大五蕴而生起的现象,四大是物质现象,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众缘和合;所有动物都是五蕴身,都是四大五蕴身,这动物。植物我们看不见它这个受想行识,它真有,它有物质,植物它有物质,那个物质是色法。确确实实物质含着有受想行识,现在甚至于被很多小朋友都实验出来。小朋友拿着两根香蕉,一棵树上摘下来的,把它放在房间两个角落上,一根每天对它说:我喜欢你,我爱你。每天跟它讲,早晨讲一遍,晚上讲一遍。那一根: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过了一个月之后效果出来了,接受好的意念这个香蕉它变了,它发酵,颜色很好看,金黄色的,闻闻好像有酒的味道,发酵,不难闻。给它不好的信息、负面的那个香蕉,变成很脏,黑的,闻起来很难闻。证明什么?证明它听得懂,它能感受到我们的意思,我们的善对它,我们的不善对它,它能感触到。还用馒头去试,一锅蒸出来的馒头,拿两个馒头也是这种实验方法,统统都有显著的反应,说明这些东西都会看、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换句话说,它都有受想行识。但是它没有明显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我们看不到它,它统统都有。

  这个缘起,大概就是日本江本博士对水实验延伸出来的,所有物质现象都可以实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样就证明了,万事万物跟我们自己确实是同体,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身。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后面还有说「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完全相同,体相同,相用都相同。所以伦理是讲关系,佛讲到究竟处,我们跟众生是一体。迷了自相残杀,觉悟了晓得都是佛菩萨,只是迷悟不相同,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佛菩萨觉悟了,其它都在迷,只有迷的程度上有浅深不一样,二乘迷得浅,三途迷得重。所以菩萨生起怜悯的心,帮助这些众生拔苦与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帮助他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教,这就是大乘。苦乐从哪里来的?从迷悟来的。

  所以佛用的方法,教学的宗旨,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教学宗旨,具体落实就在教育。佛法是教育,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自称为弟子,这是师生的关系才会有这种称呼,宗教里头没有这种称呼的。佛陀灭度之后,弟子们的承传,主持教育的称和尚,和尚是印度话,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亲教师。亲教师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他主持教育,不一定亲自教你。就像一个学校校长主持教育政策,教育内容、方法他决定的,教员是执行的,校长称和尚,教员称阿阇黎。阿阇黎就一般讲教授、老师,和尚是校长,校长翻作亲教师,统统是教育上的关系,学生称弟子。授课的老师叫阿阇黎,在我们中国古时候,佛教初传到中国来称阿阇黎。阿阇黎的意思,老师的意念、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做我的模范。所以翻成中国意思叫轨范师,轨是轨道,范是模范,我们应当向他学习,阿阇黎是这个意思。那不是教我的通常称法师,这对他礼貌尊称,他没上过我的课;上过我的课的至少是阿阇黎、和尚,这佛法里头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得认识佛教,了解佛教,不能把它搞冤枉,对我们这么好,这么大的恩德,我们把它冤枉,你说这个多委屈,那这是我们莫大的过失。这些事情没人把它讲清楚。

  教学特别是在中国,中国人也有点智慧,有智慧的人疑问就很多,他并没有开悟。为什么?儒跟道也学智慧,也用戒定慧这三个方法,但是没有佛教那么严格,有修定,定没修成功叫未到定。譬如修定六十分及格,他只有十分、二十分,不能说他没有,有那么一点,未到定。定真正修成,就不在欲界天,生色界天去了,色界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你看禅定功夫有四个位次浅深不同。再往上去,四空定也是四个位次,所以佛家统统称它们叫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一桩事情,四禅单独是讲色界天的,八定把四空天也加上,八个等级。

  那就会起疑问、起怀疑,佛既然是教学,为什么寺庙里头供那么多像?人家说起来,这宗教,宗教才会供这么多,你们的讲堂教室为什么要供那么多?让人生起疑惑。殊不知这是佛教的真实智慧,佛教是把博物馆跟教室合并在一起。我们世间博物馆跟教室分开,讲完了老师带你到博物馆去看,再讲给你听。佛教不是的,佛教讲完就是在这,表法就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高明到极处,高等的教学法,是艺术化的教学法。那个聪明智慧人不需要讲的,看一遍就觉悟、就明了了。从前人都知道,到寺庙逛逛、散散步,那就是在接受佛陀教育,不必说一句话。譬如天王殿,第一个你进山门,你看到弥勒菩萨的造像,中国人都造布袋和尚,那表法的意思。你入门头一个看到他,也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条件能入佛门,弥勒菩萨代表欢喜,绝不是愁眉苦脸,欢欢喜喜来学习,而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苦难来求解决,不是的,欢欢喜喜来求佛陀教育。什么条件才能够进这个门?要能够包容。弥勒菩萨肚皮很大表示什么?量大福大,大量大福才能够学大乘,要不然不行!那个大量大福决定没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进门也没用,你学不到东西,这个意思多好,入门的条件摆出来了。

  旁边四大天王护法也是表法,都是表入门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东方持国天王,名号就是表法,持是保持,第一个保持你自身,身心清净不被外面污染,保持。你能保持你的家庭,大到你能保持你的国家。于身、于家、于国有好处,用世俗的话来说,保卫,保卫自身,身心健康不受染污;保护家庭,家庭和睦,家庭兴旺;保持国家,国家的富强,国家的兴旺,国泰民安。这是什么?这就是你所要学的,要学的内容就是持国天王表这个法。第二个南方天王增长,增长是什么?增长是进步,中国人讲日新又新代表这个意思。那要天天进步靠什么?要靠智慧,有智慧才能向上提升。所以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是慧剑,智慧之剑,取这个意思,手上拿的道具是表法的。

  东方天王手上拿的琵琶,这个琵琶是你怎样才能保持住,保身、保家、保国要行中道。中道就是弦乐器代表,你看弦乐器松了弹不响,紧了就断掉,一定要调得适中,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理论就是中庸,你看四书朱熹编的,编得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跟《孟子》是举出两个人做代表。孔子做到了《中庸》、《大学》,全做到了,圣人;孟子也做到了,比孔子稍微差一等,贤人。所以孔孟在四书里头,四书好像是《华严经》,他代表五十三参。你看怎样把《中庸》、《大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家庭,落实在政治,落实在处理国际问题。处理国际问题就是平天下,整个国际间都得到公平,这就大家相安无事。所以朱熹编这部书,我总以为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得到的。

  《华严经》有最完备的理论,有最善巧的方法,后面带五十三参,做出来给你看。它的范围大,男女老少、在家出家、各行各业,怎样把《华严》落实在你的自身,你的家庭,你的事业,这个社会国家世界,它这样子表演给你看。所以方老师说,教科书编到这样子,世界第一,带表演的。四书很像,有理论、有方法,孔子表演就是圣人,就佛表演;孟子表演是贤人,是菩萨表演。可是就没有人能真正想到讲四书,用讲《华严》的概念去讲四书,那就妙极!那个架势很像《华严》。朱夫子学佛不肯承认,什么原因?怕说学佛,将来死了以后牌位不能供到文庙去,就是这个执着,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儒家有成就的人,死了以后牌位都供在文庙,文庙里头有朱熹,有他。所以我相信他学过《华严》,灵感一定从这部经得来的,这书编得好。

  我们真正认识了佛教,真正了解它的内容,它教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统统搞清楚,就不会再冤枉它,我们对它尊重的心油然而起。我们愿意以佛为师,以菩萨为师,认真努力的来学习,不但世间法非常完备,出世间法不可思议。有人说出家人不懂得世间法,全错了,小乘经全讲的世间法,出世是以世间为基础。世间法学不好,怎么能出世?我们亲眼看到,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小乘,南传的小乘,他们把佛法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一切都依佛教诲去做,这个国家一片祥和。虽然很落后,你看到人民安居乐业,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在那个地方看到了。没有竞争,很难得!今天这个地球上哪里不竞争?只有看到斯里兰卡不竞争。他们国家也不求发展,只要能过得太平他就很满意。我们去的人很多,有人感慨那个总统府,他说比我们中国一个乡政府都比不上,我们的乡政府建得都比它漂亮,那是总统府。他们过得很快乐!总统学佛做早晚课,没有佛堂,佛供在哪里?供在菩提树下。释迦牟尼佛树下一宿,到现在佛像供在树下。在他花园里头,有一棵菩提树很大,佛像供在那里,总统到那里作早晚课,我们也到那边去礼拜,我原来是以为有个殿,没有。

  好!这跟中国古礼的精神相同,我们祭祖宗,不能用现在这些碗筷,要用祖宗那个时候所用的器皿。那个时候有木头雕的小盘子,这笾豆是木头做的,上面是个盘子,下面有个座子但它连在一起的,所以称笾豆。用这些东西,这是古老的,现在都没有,所以专门做这祭器。为什么?怀念祖先,祖先在世的时候用这个,我们还是要用这个东西,让后世子孙常常念着祖先。我们要用现代这些碗碟高级东西叫大不敬,祖先没有用过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拿这个给我?这用意很深,这都是属于教育。

  所以我们一看到佛像供在菩提树下,前面有个很小的桌子摆着花,摆着供水,他们最主要的是供花。我们看到很感动,就像看到释迦牟尼佛在世一样。社会能够安定,生活能够幸福,就是不争;一有竞争,幸福就没有了。竞争欲望没有止境,那你烦恼就天天上升,有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一千万想二千万,没底的,苦一辈子;他什么都不要,心马上就定了。所以看看小乘真正落实,让我们很受感动。总统心量很大,不排斥大乘,欢迎我们到那里讲经。我向他建议建一个佛教大学,他一口承当,真干,那不是假的,不是开玩笑的话。建一个大乘的佛教大学,全世界佛教各宗各派都可以在这个学校授课,一个宗派设一个学院,或者设一个学系。

  我又建议他建立一个宗教大学,宗教大学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团结全世界的宗教,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全世界宗教有兴趣,想研究其它宗教都到这来。这个学校什么宗教都有,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化解宗教的误会,化解宗教的冲突。希望宗教传教不会批评其它的宗教,不会指责其它的宗教,每个宗教都好,把社会带向永久安定和平。这是好事情,他也答应。所以我就推荐两个校长,推荐他们的国师强帝玛法师担任佛教大学校长,推荐联合国大使团的主席,匈牙利的这位大使,推荐他做宗教大学的校长。用宗教的方法把世界带向和平,他能做得到,我们在旁边鼓掌,乐观其成。所以佛教的目的,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教教学的宗旨,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没有一个国家不欢迎,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我们应该认真努力向这个目标去迈进。

  平等绝对的悲心,这一句话重要,每个宗教徒都应当要有平等悲心,慈悲心。对一切宗教平等,对一切族群平等,乃至于对敌人都要平等。像伊斯兰《古兰经》所说的,敌人放下武器,就应该把他当兄弟一样看待,这是慈悲。底下说,这是初地以上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他明心见性了,他了解事实真相,看一切众生是自体、是自己。以众生苦为己苦,这就是他为什么要以悲心去帮助这些受苦的众生,他跟我是一体。如果今天受苦的人是我的父母、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兄弟,要不要照顾?一定伸出援手。自体比父母兄弟姐妹还亲,一定照顾到,叫同体大悲,伦理讲到究竟圆满。

  后面这一段,「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六」,有这一段文,《大涅盘经》有两种译本,一个叫南本,一个叫北本。「譬如父母见子遇患」,父母爱儿女,真的是同体大悲,子女对父母未必有。可是父母对子女真的是同体大悲,特别是母亲,看到子女遇到苦难,「心生苦恼」,怜悯之心,苦恼,「愍之愁毒」,在犯愁。「初无舍离」,他这个愁、这个苦没办法离开,天天想到,时时刻刻想到,这个比喻很亲切。小孩愈是小,还不能独立的时候,母亲比什么都关心,她没有别的心思,心思都在儿女身上。「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这个是地初地以上,十地菩萨也像这种情形。「见诸众生为烦恼病所缠切,心生愁恼,忧念如子,身诸毛孔血皆流出,是故此地名为一子」。大菩萨看到众生苦恼,真的,就像母亲关怀自己儿女一样,总是想尽方法去帮助他。

  我们就想到,我们今天很苦,佛菩萨为什么不来帮助?真正学佛的人,心地清净的人,没有那种浮躁的习气,我相信都能看得出来,佛菩萨常在我们周边照顾到无微不至。我们有时候还感觉得有痛苦,那个痛苦必须报掉,自己造不善的因,因感得的果报,不报掉等于说这个病根没断掉,一定要给它报掉。但是决定不会有大的危险,他在旁边照顾。菩萨有智慧,不是像人间他有感情,他有亲情,菩萨是以智慧。业障、果报菩萨不能代替,菩萨没有办法代我们断烦恼,没有办法代我们消业障。如果有这个办法,我们都不要修行了,个个都离苦得乐了。不行,菩萨知道这个因缘,教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断烦恼,用什么方法去消业障,还得自己干。就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需要你真信、真愿,也需要你老实念佛;你要不这样干,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无可奈何。我们的信愿里面掺一点妄念,掺一点杂念,都产生障碍。他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依教奉行,依照他这个理论方法去做,就决定来接引,决定往生,这是一切法门里头无比奇妙的一个法门。其它的法门没这么容易,一定等你自己消业障,自己慢慢往上提升。像学校读书一样,书是要你自己念,考试你自己参加,父母不能代替你考试。父母可以教你,你自己好好用功,年年升级,就这个意思。菩萨照顾我们也就像这个样子,只要我们真干,感应不可思议。

  下面这一段「无缘大慈」,第一个,「众生缘慈悲,以一慈悲心视十方五道众生」。就是观察,十方是说空间,五道就是六道,五道没有阿修罗,天道、人道、畜生、饿鬼、地狱这叫五道。阿修罗?《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阿修罗除了地狱没有,其它四道都有阿修罗。天有阿修罗,人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里头也有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他那一道,不另说了,这叫五道,或者五趣轮回。如果说六道,专指天道阿修罗,其它的阿修罗归在他自己这一道里头,那就称之为六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是一个意思。阿修罗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端正,就是他的相貌不好看。有天之福,过去生中真的修的是上品十善才生天,虽然修大福,他好胜、好斗。现在人说的,他喜欢竞争,喜欢斗争,总是要占上风,不能居下位,烧香也要烧头炷香,二炷香他就不高兴了,这样的性格。所以修的大福报到天上去享福,天人,在天上也好斗。经典上有记载,阿修罗跟忉利天主打仗,忉利天主是正法,那是个邪门外道,也很麻烦。人间也是如此,像二次大战日本这些军阀、德国希特勒,这都是阿修罗,人间的阿修罗,他大富大贵,喜欢杀人,瞋恨心很重,报复心很重,搞这个。

  下面是畜生道,畜生是愚痴变畜生,什么时候愚痴?都是最后一念。人死了最后这一口气,那个时候如果是愚痴就畜生道去了。如果心里有善念,十善的念头他就到人天,大的善天道去了,小的善人道来了。傲慢、瞋恨地狱道去了;贪婪饿鬼道去了,鬼是贪心重,贪财、贪色、贪名、贪利,全到鬼道去了。佛常常给我们讲,十法界的第一个因,无量因缘最重要的一个因,佛告诉我们,希望我们断恶修善。贪瞋痴是三途的因、三恶道的因,决定不能做;五戒十善、慈悲喜舍是欲界天的因,至少要懂得修这个。那修禅定就属于宗教,印度宗教普遍都修禅定,那他们将来往生的时候,修成功色界天去了,无色界天去了。修不成功的欲界天,欲界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到这些地方去。六道十法界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

  这边头一个讲的是众生缘,常常看到十方五道众生,看他们就像自己一家人一样。「缘之」,缘之就是看到、听到、想到了,常常想到帮助他们得乐,离苦得乐,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众生缘慈悲心」。「此多在凡夫或有学人之未断烦恼者而起」,见思烦恼没断的。有学人是三果以前,四果叫无学,他毕业了,前面有学,会生这些慈悲心,这叫众生缘。慈悲心常常看到的有四种慈悲心,它这个把第一种删掉。第一种比这还要低,就是我们凡夫,业障很重,心量很小,那叫什么慈悲心?爱缘慈悲。他喜欢你,对你很慈悲;不喜欢你,他就不理你了,这一条就没写了。这是众生缘慈悲,这就是《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他到这个境界。

  第二种「法缘慈悲心」,这是菩萨的,这比前面高了。「既断烦恼之三乘圣人」,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这是三乘圣人,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个菩萨是十法界的菩萨,没有离开十法界,他们都住在四圣法界,都是超越六道轮回,所以烦恼断了。「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灭一异之相之人」。这境界是高,破吾我之相,我执破了,在五种见惑里面,身见破了,我见也破了。破一异之相,就是边见破了。灭一异之相,这个位次就更高,破是伏烦恼,定功伏住了没断,它不起作用;灭是断了,定功深了,把烦恼化掉。「但怜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名法缘慈悲心」。这是菩萨的慈悲心,菩萨证得人空、法空,但是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这个法空包括人空,众生不知道,迷在六道,生死轮回,苦不堪言。菩萨见到、听到、接触到了,慈悲心自自然然生起来,随其意,这个其是众生,这就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怎么样应也是随众生的意思,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个地方的菩萨还没有明心见性,他们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权教菩萨,阿罗汉就有这个能力六种神通。当然他们比阿罗汉还高,六种神通比他们用得灵活,随众生的心,应所知量,这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法缘慈悲。

  最后一种,叫「无缘慈悲,此慈悲惟在诸佛」,无缘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彻底觉悟、究竟觉悟、圆满觉悟,所以这是「诸佛之心」。你看「不住于有为」,也不住无为,二边不住。「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十方三世都不可得,佛的境界里,法身菩萨境界里,时间空间都没有了。佛境界是常寂光土,法身菩萨的境界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时空就没有了,没有时间就没有三世,过去你也看见,未来也看见,全都看见。未来看见是什么样子?未来会变化,对,现在看见,是未来的现在就这个样子;明天?明天再变的时候,明天又是明天那个未来。所以法不是定法,千变万化。我们没有起念头,别人起念头,它是一个自性,你不能说没有关系,统统都有关联。真的像一个罗网一样,哪个地方按它全都通的,没有不通的,只要心清净没有障碍,统统可以收到。我们虽然有障碍,但是我们会发,收也收到了,收讯的机器坏了,不灵了,不是没有收到。可是我们发的很灵,我们发的他们都收到,他们发给我的,我这没收到,必须很明显。

  像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生病,文殊菩萨现个乞丐身来照顾他,那是非常明显老和尚知道。这个乞丐照顾他差不多半个月,把他身体调理好了,继续再去朝山,他就走了。第二次生病又碰到,又是这么个人,请教他的名字,问他住在哪里,话话家常。他说他住在五台山,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到五台山去问大家,他们都晓得。虚老和尚拜山拜到五台山问大家,没有一个人知道,拜到寺庙去,文殊菩萨的大殿,说两次生病遇到这个乞丐,帮他的大忙。人家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真照顾,你在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帮助,他就现身来了,有人帮助的时候他就不会现身。菩萨就在周边,根本就没离开,你就不知道他存在,他知道你,你起心动念他全晓得。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事情是真的,千真万确,绝对不是假的,起心动念,佛菩萨、鬼神统统知道,逃不过,不能不谨慎。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三尺太远了,没三尺。而且我们的念头速度太大了,念头才动就遍法界虚空界,明心见性以上的人全知道。

  那就是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你那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这能见人吗?你不想见,他全知道。他看到你造业,看到你受报,到三途去受报,为什么?业感,法尔如是,他救不了你,你必须到三恶道去消业。所以三恶道、三善道功能是一样的,你修那么多福报着了相,到三善道去享福,去消那个福报。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祸福,也没有善恶,没有因也没有果,那是你自己天真的本性。必须消光,都没有了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入那个境界,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多少人学佛学了一辈子,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还有不正的念头,以为别人不知道。今天量子力学家提出报告,告诉我们,念力的秘密、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总算被他们发现了小部分,透了这个信息,让我们对佛经五体投地,再不疑惑了。几十年都怀疑,真像佛所说的吗?佛不说假话,又不能不相信,又不敢完全相信,我们停在这个地方。我觉得那些量子力学家是菩萨化身,来帮助我们破迷起信。

  「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这佛心,法身菩萨心无所缘,这四个字要记住。三乘菩萨心还有所缘,法身菩萨心无所缘,他见性了,见性是什么?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心无所缘了。起心动念还有所缘,那他们的慈悲,是前面的法缘慈悲,不是无缘慈悲;到不起心、不动念,那是无缘慈悲。「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往来五道」,这是说的轮回。「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心无众生缘」,法身菩萨他没有众生缘。「使一切众生自然获拔苦与乐之益,名无缘慈悲心」。这是法尔如是,我们就虚云老和尚朝山这段事来说,文殊菩萨他是无缘慈悲,他现身,真的帮助你度过苦难,他这慈悲是有缘还是无缘?无缘。菩萨样样现的跟人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随着众生的念头在应,众生念头是感他在应,虽然有应,就是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三轮体空。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他现一切相,现相就是无相,无相他又能现相,这妙极了,叫随缘妙用。《还源观》上四德,第一德「随缘妙用」。

  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是有缘还是无缘?他是无缘。现身全是地球上的众生有感,这感是冥感,冥感是什么?自己有这个意愿没说出来,甚至于没动心。那是什么感?佛菩萨知道,你见到佛不会排斥,不会反对,你会相信他,这就是感。如果我见到佛,我会排斥,我会反对他,这就没有感,他就不现。他说没有起心,佛知道你,你会接受,你会相信,他就来了,这叫冥感。应,显应,他化身来了,化身是突然来的;应身是来投胎的,八相成道这是应身。像虚云老和尚遇到文殊菩萨那是化身,他不是投胎来的,你不晓得他从哪来,他忽然给你看到了。事情办完他走了,他去讨饭去了,不晓得到哪去讨饭去了,你不知道;下一次生病又碰到,他又来了,这是化身。化身跟应身不一样,事情办完就没有了。虚老和尚身体恢复正常,他的事办完了,那个感没有了,他就隐没掉,就不现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感应的现象无量无边,不定现的什么相。那我们前面举的例子,现人相,他能现树木花草的相,能现山河大地的相,什么都能现,随着你的念头,现相帮助你。目的使一切众生自然获得拔苦与乐之益,这叫做无缘慈悲。

  后面还有一个底下就念到,『兴大悲,愍有情』,「愍者,哀念也。菩萨悲悯众生,普令出苦,非二乘凡夫爱见之悲,故云大悲」。「爱见之悲」,我们参考数据里头也有,「《佛学大辞典》爱见大悲条: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所以爱见就是见思烦恼,思惑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合起来叫见思烦恼。「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众生」。这小乘菩萨修六度、六和、四摄,修这些法门,小乘菩萨。成佛叫藏头佛,就是藏教的佛,实际上就是十法界里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为相似即佛,六即的相似即。时间长,三大阿僧祇劫,发四弘誓愿,这是没有断见思惑,行菩萨道者。他也修六度万行,也济度众生,他在什么地方?在六道,再提升在十法界,没离开十法界。

  「然未断见思之烦恼,为伏惑行因」,他有定,定能伏烦恼,让见思烦恼不起作用,这四禅八定行,我们看到四禅天,四禅天人他就能把烦恼伏住,所以叫伏断,不是真的断。他有五种见惑不起作用,他有五种思惑也不起作用,这是定功,这就叫定共戒,定共戒是伏烦恼不起作用。行因,这个因是成佛之因,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他能够认知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只是三善道的因,不能出三界,所以他这个大悲是爱见之悲。「故令人为疲厌之想,当舍离之」,觉悟的人不行这个道,真正修行人有伏烦恼的功夫,应该更进一步把见思烦恼断掉,这就对了,见思烦恼断了,行菩萨道就是真菩萨,为什么?他不退。见思烦恼没有断,行菩萨道很容易退转,很容易被外面环境影响。也就是财色名利会引起你的贪瞋痴慢,那你就退转,就堕落了,这是什么?这就不能出门。

  古时候跟一个老师修学,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单独去教化众生?我们一般讲出师,出师是毕业,老师肯定你没有问题,你可以去。什么程度?见思烦恼断了,是以这个标准。这是什么?这小乘标准。大乘标准要不起心不动念,行,你毕业了。毕业之后,你可以离开老师,那是什么?那就是五十三参,要到境界里头去真正接受考验,关关通过,你就成佛了。五十三参里头有名闻利养,有财色名食睡,那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这个社会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统统去经历,一样都不受诱惑,你就成功了,哪一个诱惑了,你就堕落,这是叫历事炼心,没有经历这个事,老师那里学的不算数。

  面壁十年不错了,定功不错了,也受到不少人尊敬供养。城市里面有大道场,有庄严的殿堂,请你去做住持,去教化一方,你去了没有过两年堕落了,什么名闻利养全都染上,这是什么?禁不起考验。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头,记的有这段故事,人名字我记不得了,印象很深刻。这个人就是住山,在山上住了很多年,莲池大师跟他很熟,被信徒请到城里面去弘法利生,没有多久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气。莲池大师就给他说这个故事,跟他讲有个人山上住了很多年,进城没有多久退了、退转了。他还问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可见得财色名利这个关不好过!做了大善事沾上这些,这些损德了,他还能享富贵,没出事情,那是什么?积的德太大了。可是消得很快,十年、二十年消尽了怎么办?果报就现前了,那个时候后悔就太晚了,来不及了。

  所以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遇到要自己真正有认知、有认识,有智慧能拣别,有忍辱的功夫,长时熏修不能离开。我在台中学了一年三个月,出家的因缘成熟,我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的。那天离开老师,老师叫个三轮车亲自送我到火车站,我看到老师很难过。告诉我一句话,从来没讲过的:你们同学当中,我只看到两个人可以传承,一个周家麟,再一个就是我。他说周家麟的底子比我厚,他大我七岁;换句话说,至少念了七、八年私塾。但是我比他灵活,我的悟性比他高,各有长处。他说没想到我离开。我是因为老师这一句话,出家之后再回到台中来跟他满十年,报老师的恩。太难得!他肯教,我们肯学。当时在台湾,除这个老师之外找不到了,纵有高人,不肯教你,老师在这个时候表态,我们受感动,一定要回去。

  在这个老人身边,他的经验丰富,阅历丰富,许许多多人情世故,我们根本不懂,跟着他就学到了。我们是常随众,他到哪里跟到哪里,一切应酬我们也都在身边,都在那看到,这学习的场所、学习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长智能。我们晚年感到遗憾的,老师对我们太客气了,没有严加管教,如果严加管教,我们得的东西就更多,对我们的责备太少了。我学佛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能成就,没有方老师不认识佛教,对佛教有很深的误会。这是方老师帮助我解决,真正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是哲学,今天我们更明白是科学。佛教整个教学内容,我通常把它分为五大类,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大乘就是进入高等哲学跟科学。从现在趋势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会被科学家看作高等科学,它能够脱离宗教的范围。

  下头,「又《会疏》曰:拔苦为悲」,悲是对离苦说的。「乃至悲是真实平等之悲,故谓大悲」,悲要不是真实平等,不能称为大,它从真实心里头出来的,平等心里面出来的,这叫大悲。又《涅盘经》第十一卷曰:「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密部《大日经》第一卷,「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故诸大士咸发同体大悲之心」。前头两句是发大菩提心,前面我们学过的「佛种性」,菩提心是佛种性。就事上来说,菩萨成佛,悲心是第一,为什么?悲心是同体的流露,自自然然的流露。真正肯定不再怀疑,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这个心才发得出来。能肯定是一体,这就不是普通人,这就是菩萨根性的人,佛门里面称之为上上根人,他有同体大悲,有无缘大慈。

  经论上讲的菩提心,《观经》上所说的,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说真心对待自己是深心,真心对待别人就是慈悲心,这个不是虚妄的,真心起两个作用。深心,古注说得很多,都不太好懂。我讲这个菩提心,就干脆把《无量寿经》经题上的五个字说成深心。那深心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这就是深心。真诚心落实在清净平等觉,自受用;落实在别人身上,就是大慈大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用这个心来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个人叫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的人,就是经上说的菩萨。一心专念,这经上讲「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不往生的,要用真心。大乘教里头,佛常常叮咛着,「菩萨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不能有虚伪,不能作假的,作虚伪、作假的依旧是六道轮回,这一生的缘你会错过。一定要从真实心中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涅盘经》上说得很好,三世诸世尊,过去、现在已经成佛的人;未来,那我们这些都是属于未来的。一切有情众生皆是未来佛,成佛早晚不同,是遇缘不一样。

  我们这一生遇到的缘,只要能掌握住这一生就成就,这一生的机会非常的殊胜、非常难得,为什么?我们上去一代没有见到这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完成是在抗战时间,抗战胜利之后才出版的,印的数量很少,看到的人不多。老一辈的,台湾老一辈的,没看见,不知道有这个本子;看到黄念老的批注,就更难了,李老师没见过。我看到黄老居士这个批注在美国,刚刚写完用油印印的草稿,他就带了这一套到美国,在美国碰到我,送给我了。我看到非常欢喜,我问他有没有版权?他说问这什么意思?有版权就不说了,要没有版权我拿去翻印。他很欢喜,没有版权,还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书面上题字,我们在台湾就印了一万册。现在这个本子流通量大,许许多多地方都在印。非常稀有难逢遇到这么好的批注,这个批注是什么?感恩他提供我们参考数据。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总共是一百九十三种。这样丰富的资料,到哪里去找?他费了六年工夫,不但找到,把里面所说的跟这个经有关系的,把它统统抄在此地来解释。所以这批注是集解、集注,不是他自己意思,他自己所选择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这都是不可思议高度智能的作品,我们遇到了这有大福报。

  梅老居士说,世尊往后九千年这个末法时期,真正能够得度,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批注。我们有这缘分遇到,他们两个一个会集,一个集注,我们依教奉行,帮助这两个人流通大法。为这个会集、批注做修行的证明,我们来干,做给大家看,这样让大家对这个法宝不会怀疑了;如果一怀疑,这个缘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所以我们发心参与这个项目,参与这个事业。我们不参与,怕的这个经没人相信,没有人学习;我们积极参与,我们承担这个责任。自己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万缘放下一向专念,自己将来往生跟大家做一个最好的榜样。我一生劝大家,最后走的时候为大家作证转,自在往生没有痛苦。那有人问我,那你怎么往生?我说我最好在讲经的时候往生,经讲完了跟大家拜拜,我走了,这样就往生了,好!没有生病,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我的任务完了,后头有人继续再干。我们这接力赛跑,我得交棒了,欢欢喜喜走了,做证明。我想这个证明佛菩萨一定加持,一生讲经,最后在讲台上往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九集)  2013/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六页,倒数第五行:

  『演慈辩』,「从慈心起说也」,演慈辩就是讲经说法。《净影疏》里面说的是「依慈起说,名演慈辩」。佛菩萨,这是指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在十法界教化众生,跟果地就是妙觉如来完全相同。所差别的地方就是如来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契入常寂光中,这个跟报土的四十一位菩萨不一样,其它的神通、智能、道力都没有差别,能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包括诸佛如来。佛建道场为众生讲经说法,这也是缘,无比殊胜的缘。这些动作,就像《还源观》上所说的,才动就周遍十方,所以法身菩萨都知道。这个时候佛、众生跟他有缘,他自然就有应。这个应就是现身,或现菩萨身,或现声闻身,乃至于国王身、宰官身,像《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身,他能够同时示现,上求下化。实报土功德圆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为什么还要上求?是为一切众生做榜样。所以他示现是属于影响众,带头,做样子给大家看,让这些凡夫、小乘权教看到之后受感动。这个都是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叫演慈辩。

  『授法眼』,授是传授。「法眼者,如来五眼之一」。《金刚经》里头讲得很清楚,如来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其中肉眼,六道凡夫都有;天眼,凡夫没有,天人有,鬼神也有,这是报得的。人间如果有,那得要修行,修定可以能够得到天眼。天眼作用大小不一样,天人的天眼比鬼神的天眼殊胜太多了。神通虽然名称都一样,五通,五通的作用差别很大。「法眼者,乃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门之智慧」,称为法眼。菩萨有天眼,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观察一个众生,他能够看到他过去世,过去十世、百世,他有这个能力。过去世这个众生,生生世世修学的是哪些法门,他一清二楚。选择他印象最深的法门传授给他,他就很容易接受,很喜欢接受,好像这个与我有缘,过去曾经学习过,成长得快。过去如果没有学过的法门,他一接触,他非常生疏,学起来很困难。这些情形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大乘经摆在面前,几部经,有些一看欢喜,好像不太难,有些看起来生涩,对它产生不了兴趣,这与过去生中业因有关系。所以一个人真正遇到佛菩萨,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那就是说,佛菩萨讲经说法没有不契机的,他把我们看透了。凡夫来讲经,问题就多了,对这个人现在、过去都不知道,只从经验当中去揣度,大多数都猜错,所以不契机。所以众生难度,实际上是不是难度?是不契机,菩萨来度为什么就好度?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自己没度,想度别人,无有是处,就是没这个道理。自己已度,智慧、神通都现前,度众生容易;自己没有度,难。

  我们在学习这个过程当中,上求下化全是为了自度。上求容易懂,向佛菩萨求法,向古圣先贤求法,向善知识求法,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有人真的有成就,有人不能成就,这什么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是因,没有这个因,佛菩萨来教你,你都不会接受,这人没有善根。福德是缘分,我们这一世与佛的缘浅深,那就在有没有福报。福报也是前世修的,这一世当然也不免,真正喜欢修福,断恶修善的人,福德会增长。可是这个福德有根,根就是孝敬。我们跟一个老师能学多少东西全靠福德,对老师的信心,对老师的恭敬心。一个老师教十几个学生、二十几个学生,五、六十个学生,有的学成,有的学一辈子都不成就。什么原因?老师在一个讲堂上课,学生的用心不相同。真诚恭敬者,他能得到;没有诚敬心,对老师还有怀疑,他就什么都学不到。他所听的是言语,言语里头的真实义他一分都得不到。不是老师不教,老师一样教。

  李老师为我们年轻学生开个经学班,二十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每个人所得到的不一样。这就是大家对老师都有恭敬心,恭敬程度不相同。对老师,对佛法,对这个经教,就是这个法门,得分数多少全在真诚恭敬。印祖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见过,有人学几十年,烦恼忧虑重重,放不下,亲近过真的善知识,没学到东西。细细观察,他什么原因?诚敬功夫不足,印光大师这一句话说破了。诚敬从哪里来的?绝大多数是过去生中的因,生来这个人就老实,看样子是痴痴呆呆的,叫他干什么他会做,他老实,他没有虚伪、没有巧诈,这种人学圣贤东西容易契入。凡是自以为聪明,对老师有疑惑,实在说,如果对老师真诚恭敬,老师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还不如你,他能帮助你开悟,妙就妙在这里。那是什么?诚敬心之所感,不可思议。如果带着一丝毫傲慢、怀疑,全都破掉了,再高明的老师你都得不到真东西;换句话说,你开不了悟。这些事实,过去世世代代都有很多记载,我们往往大意疏忽了,这是我们自己的无知。这个里头的道理很深,不是几句话能讲得清楚的。

  古人这些话简单,这个里头有高度的智慧。像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不是随便能说得出来的,高度的智慧、神通、道力,他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如果真的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修学,可是这种真诚我们没见过,样子没见过,也没有人给我们讲。古圣先贤书里头有,很大意的就看过了,没有留意。在日常生活当中,古圣先贤的这些典籍念得不少,都不能落实,都把它做为一种知识来学习,不知道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改善我们的念头,改善我们的思想,改善我们的生活行为,没用上。所以遇到真正善知识,往往也空过。李老师一生教人,一个字能够叫你在一生当中受用不尽的,是什么?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就是「诚」,真诚这个诚字,一生受用不尽。对人要诚恳,对事要诚恳,对一切万物要诚恳,诚能感天地动鬼神。那是什么?真心。世尊在《观经》里面跟我们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那我们就晓得,体,体是真心,真诚就是真心。要用真心过日子,要用真心学习,用真心待人接物,没有丝毫虚伪,你能开智慧,你能得大福德,福慧都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福慧是你的性德,真诚是性德的门户,性德里头本自具足智慧、神通、德相,没有一样缺少,它显不出来,真诚心能把它显示出来,你就得受用。人真诚,一点不吃亏;傲慢、巧诈,亏可吃大了,那是真诚的反面。他有世智辩聪,世间的巧慧,他有这种才干,但是心地不诚实。这样的人多半都是有傲慢、嫉妒、好胜、好强,这个是学习圣学的障碍。佛是圣学当中的圣学,大圣!我们的心不正,怎么会得到?心有所偏、有所邪,就得不到。这个与用心的关系太大了。

  佛菩萨都是慈悲到极处,「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他真想给你,帮助你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不肯从基础上扎根,那怎么行?现在时代变了,不能用古时候的方法来教学;换句话说,你完全要靠自觉,自动自发。求老师严加管教,那是一句话,不是事实。一百年前,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能是事实,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对学生有体罚,现在不许可。我们小时候的体罚比我们上一辈,父亲那一辈,体罚轻得很多。我们听说父辈,学校念书,老师罚跪,跪砖头;我们也被罚过跪,但是没有跪砖头,那就轻很多了,没有以前那么严重。李老师告诉我,他就跪过砖头,现在这个社会决定不许可。我们再想想自己没有那个德行,怎么可以处罚人?从前确实有师徒这个关系,现在没有师徒了,我们都是同学。同学里面年长一点,比你多学几年,可以帮助你。现在全是同学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没有了。

  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说,我们的老师要依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古人找谁?我们修净土,古人找印光大师,这是李老师给我介绍的。我跟他学,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跟印光大师学。印光大师不在了,《文钞》在,每一天读《文钞》就是接受印光大师的教诲。《文钞》念懂了,懂一句就行一句,懂两句就行两句,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你说你懂了,懂了没做到,这不算,做到才是真的懂了,这是章嘉大师的标准。做到,算是你明白了;没有做到,你没懂,你没明白。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那个知是没有通过检验的,是不算数的。必须在生活当中,工作、人情世故里头练过的,那是真的。像陶器,这个常识大家有,制作陶器,先把它做一个坯胎,一个茶壶、一个碗,先把它做成。坯胎做成,在窑里头就烧,然后它才成器,才能用;坯胎没有经过窑里面烧,它不能用。所以必须要经过窑的烧炼。烧窑也是大学问,火候、时间,这窑能够出个好东西,都在这个学问里头。所以经验非常丰富,他才烧得出好东西出来。你是个很好的坯胎,没有经过烧,那不能算数。我们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这就是坯胎。哪个地方烧?日常生活是考验你,每一天工作当中考验你,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考验你,那都叫烧,烧烤。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读万卷书」,后头是一句「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考验,你真正能成大器。中国古人常讲大器晚成,有道理,为什么?他历练的时间久,他所学的东西经过事实证明,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禁得起考验的。

  中国这些古老的学问,千万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就算是从发明文字开始,这文字记载下来的,发明文字到现在大约是四千五百年,经过四千五百年的考验。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多少人读这个书,还把这个书传下来,传到后世,它有价值,通过考验的。现代人的东西没有经过考验。年代愈久就愈有价值,世世代代的人都看重它。古时候写一部书本不容易,文房四宝,宋朝时候才完整的发明,就全了,在过去很难。汉朝时候用竹简,书是用刀在竹子竹皮上刻字,竹简。你看老的书的样子,那竹子用绳子穿起来,多麻烦。所以文言讲求简要详明,没有一个浪费的词,简单扼要,还要人真看得懂,不会看错,不会错会意思,简牍。铸造在金属上,这是钟鼎,文字都不多。演变成后来的隶书、楷书,这就方便多了。这个里头所载的,真实智慧,真实的理念,真实的方法,真实的经验,中国人得天独厚!这在世界上其它国家民族没有,纵然有,也是零零星星,很少,没有中国人保全得这么完整,留传给后代。这说明什么?中国世世代代这些前人都知道积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中国人对这个非常重视。功德里面最大的就是这些文献的流传,这是功德最大的。

  外国人说这个话我完全承认,他说中国古人重视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经验,一点都不假。这些话外国人告诉我的,图文巴南昆士兰大学教务长跟我讲的。他说这个事情是在抗战之前,就是第二次大战之前,欧洲人,欧洲这些学者,研究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消灭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就研究这个专题。得到的结论,就是古代的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懂得这些道理,说出,有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经验。这个很难得!能说得出这些话来。他们虽然发现了,研究发现了,很可惜他没有继承,他没用上。他要用上,那还得了吗?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真正用上,那他就是现代的成汤文武,可以统领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向你学习,你居住的都市是模范城市,你治理的国家是模范国家。不用战争,不用任何手段,你自自然然被世界各国推崇为精神的领导,大家都向你学习,因为你有法眼,你能照见众生。此时此处,现前迫切需要的方法,迫切需要的共识,古人的东西真的是宝,决定不能够轻慢古人。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大意,那我们自己损失就很大,你用心去学,准有好处。照大乘佛法来看,丝毫错误都没有。为什么?古圣先贤,古人也说了,第一个是经,第二个是历史。经是真理,是真实智慧,从真实智慧里面出生真实的理念,从理念里面出生方法,从方法当中得到经验。由于经验不断的修订,所以后来居上,后后胜于前前,这是大道理。这种能力都是从欢喜读书当中得来,书要会读,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我们要问,现在通过实验,读书千遍没见到义,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读中国古书读多了,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师,瞧不起这些尊长。为什么?你们没有念过古书,我念过。有人提倡,就发生过这个问题,应该在十年前来问过我,这怎么办?我问他,你教学生念些什么?四书五经、十三经,没错。我说,他念懂了没有?你没有能把字字句句讲清楚、讲明白,只教他念,不行。只教他念,那要什么人才会成功?要老实人,不老实的人不能产生效果。所以先要把人变成老实人,然后你教他一门深入,教他读书千遍,他就会开悟。不老实怎么能开得了悟?不老实的人念的这个经,念熟了就常常去考别人,你念过没有?没有念过,你不如我。爸爸没有念过,爸爸不如我,瞧不起爸爸;在学校,老师没有念过,老师不如我,贡高我慢。小小年纪就贡高我慢,目中无人,那长大还得了吗?

  教小孩怎么教法?教认字,要从这里开始,他就不会有傲慢习气,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教。先教识字,然后进一步教小学,小学不是现在我们这小学,是中国古老的小学。小学是什么?专门教童蒙的。大概都是十岁左右的这些小朋友,教他说文解字,教他声韵,教他六书,教这些东西,让他有这些知识。到什么时候才教他读书千遍?读书千遍应该都在十五岁以上,他小学完成了。中国过去没有什么中学,小学完成就是太学,太学大概都是秀才,经过国家考试,有这个身分。《四库》,在经史专攻一样,能开悟。开悟,这是大事,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现在的小孩不从道德下手,不要伦理道德,不讲因果,光教这个东西会产生严重的流弊。这个小孩学出来,将来目中无人,踏进社会,没人敢用他,他将来怎么办?教书,也是瞧不起人,也不是个好老师。这个问题十几年前有人遇到来问我,我们提倡《弟子规》就这个因缘。教小朋友要从这里教起,要学《弟子规》,要学《感应篇》,要学《十善业道》,提出儒释道的三个根。十年前,我们是听到这桩事,得到一些灵感。

  仔细观察,这些年来学佛,在家出家功夫不得力,没有成就,原因到底在哪里?没有这根基,古人这个扎根教育我们完全没有。扎根教育,连我这个年龄都没有接受过;大概大我五岁的,接受一点边缘;要大我七岁的,他们学过。我们在台中,有个同学周家麟,他学过,他大我七岁。扎根是家庭,父母做榜样,小孩一出生就要保护他,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一切负面的不可以,他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这就是从小他就学好了。古谚语所说的「三岁看八十」,他一生不会变,这根深蒂固。我们今天没这个教育。三岁以后才开始教,行,算是不错。但是,如果这个人在少壮时候遇到高名厚利,我们一般讲财色名利,他会动摇,他会变节。为什么?他根不深。真正最重要的就是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没有在这个时候扎根。这个时候扎根,根深,叫根深蒂固。这个真难!民国成立,满清推翻了,我们的方向完全转向西方,都认为西方好,都向西方学,对自己民族丧失自信心。所以这一百年来大儒没有了,真正道教里头道长没有了,佛门里头大师也没有了,我们要能够看得出原因到底在哪里。人的禀赋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虽有高下,差得不远,完全在教学,教学出了问题。学佛,法眼很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会疏》曰:佛道正见,名为法眼」。这从理上讲,正知正见,这叫法眼,这个正知正见限于佛道。佛道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门有教下、有显教有密教,每一个教里头都有它的正见,并不完全相同。什么时候完全相同?见性就相同了。见性为什么会相同?所有一切虚妄统统放下就同了。你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执着放下了,分别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同了,完全同了。不但佛门里面同了,整个宇宙所有宗教同了,所有学派也同了,全同了,那叫佛知佛见。确确实实看到,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真正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所有千差万别从心想生。心想是什么?心想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真心里面一法不立。妄心,阿赖耶里面,所谓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但是这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没有一法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能变那个心是妄的,阿赖耶是妄的,所变的现象统是虚妄。所以佛教我们,真跟妄都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都不能思议,不可思、不可议,你去想它,想错了;你去说它,说错了。这个叫绝妙,这是诸法实相。所以佛教菩萨即相离相。离相,不是把这个相不要了,不是,相去不了。镜子里面照的有相,你能把那个相去掉吗?去不掉,它是假相,不碍事。只要你认识它是假的,别当真,不执着它,不分别它,对它不起心不动念,什么事都没有。真不碍妄,妄也不碍真,没障碍。重要是息自己的妄心,外面的妄境自然没障碍,你得到的是自在无碍。

  「《净影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法眼。由上可见,法眼者,了达众生种种根器,善知一切救度之法,应机施与,而度脱之。如上之智慧,即名法眼。」这个解释得很好。什么是法眼?法眼是真实智慧,能知道众生根器,能知道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方法,这叫法眼。所以他有这种能力教化众生,众生容易开悟。「净影又曰:教法生解,名授法眼」。老师教你,你真正理解了,没有解错意思,这就是把法眼传授给你了。要真正看破,必须要放下。这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修行证果,真的就是一条路,持戒、修定、开慧。如果没有持戒,就靠修定,定里头有邪定,有偏邪。定中的境界非常复杂,妖魔鬼怪都有禅定功夫,所以他有神通。我们学佛,最后变成魔道,这个亏可就吃大了。当了魔,是有大福报,但是他在有势力的时候,他作多少业,这些罪业果报都在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可苦了,什么时候能出头?真的叫遥遥无期,修错了。一定要以戒做根本,就不会走错路。

  戒这么重要,可是我们今天的人学佛,没有一个不把戒疏忽了。古人有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自己以为这个东西不重要,现在有现在的方法。现在的方法教现在的东西可以,现在的方法教古人的东西不行。古人的教学立足于孝敬,现在这个根没有,小朋友不懂得孝顺父母。这个就是说在这一代严父没有了,所以良师也没有了,父母对儿女溺爱,没有严加管教。你看,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疏忽了,小孩养成任性。父母都不能教他,老师教他,他会听吗?不可能。人的本质都是好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因为根,扎根疏忽了,父母没尽到责任,特别是母亲。现在做母亲的,小孩生下来了,她自己有工作,上班,找一个保姆来养他、来照顾他,他就跟那个人学了。有些保姆带小孩,为了省事,打开电视叫小朋友看,小朋友乖乖在看电视,他全从电视里学东西。所以三岁就像个小精灵一样,他什么都懂,他天天看电视。上学了,在中国我不知道,在外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用计算机,计算机里收一些乱七八糟的。做父母的人讲,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孩子用功,你看看他那么用功,晚上睡觉把计算机放到被窝里面去看,看些什么?大人不知道,全学坏了。

  美国的一些小孩,杀父母、杀老师、杀同学,时有所闻,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他那个东西都是从电视、计算机里学来的,他是游戏,他不知道利害。美国的枪枝泛滥,没有限制的,武器随便买得到的,而且很便宜。我在美国那个时候,一支手枪二十块钱。到美国人家里面,你到他房间里面去看,长枪、短枪总有几支,很正常的,他们说自卫。美国人的法律,他家里那一块土地属于他的,他做个小栏杆,栏杆不高,一步可以跨过去。这么高的小栏杆,做得很漂亮,你进入他那个栏杆里面,他打死你,不犯法的。为什么?他认为你侵占他,你来伤害他,他为了自卫。所以到人家家里去,一定预先打电话约好,约好时间,免得发生误会。那个社会跟中国人的社会不一样,我们到那里去的时候,一些熟悉的人对我们就提出警告,告诉我们,他们的风俗习惯。所以,教法生解,这是授法眼。「盖教导众生于佛法生正解,如同以法眼授与众生」,这个意思浅。

  『杜』,「杜者,塞也」,杜塞。杜塞什么?『恶趣』者,杜这个,「畜生、鬼、地狱三恶趣。恶趣极苦,欲令出离,教人离恶,则闭塞通往恶趣之道。」这一句很重要。三恶道怎么去的?贪瞋痴去的,贪心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贪瞋痴的烦恼是与生俱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是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头一个业相,业相就是动,就是那个一念不觉,那就是阿赖耶的业相;从业相生起转相,转相就是末那识;从转相就生境界相。转相是阿赖耶的见分;境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那个一念不觉,业相,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觉悟了,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那叫证自证分,这个是心心所的四分。

  贪瞋痴就是阿赖耶的见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们执着这个我,认为我很了不起,我太尊贵,谁也不能侵犯我,没有想到我是四大烦恼。我见就是执着,根本就没有个我,执着有个我。从我见就生出我爱、我慢、我痴,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愚痴。贪瞋痴跟我同时来的,叫俱生烦恼,不是后天学来的,你只一迷,这个三样东西起来了。贪瞋痴的心,核心,我们分享的时候我提出来,贪瞋痴的核心,贪的核心是什么?情执,这个东西很难断,很麻烦,好恶,你喜欢、你讨厌的,那都是情执;瞋恚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我慢,傲慢,嫉妒、傲慢是瞋的核心,只要有这个东西就会产生瞋恚;愚痴的核心是怀疑。我们要断贪瞋痴,从哪里断起?要从它的核心,从核心当中攻破就容易了,那就是放下情执,放下傲慢、嫉妒,放下怀疑。

  这三桩事情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真难!然后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就佩服。阿弥陀佛教我们怎么断烦恼,这些念头才起来,你立刻警觉到,这是不怕念起,贪瞋痴念头起来了,我这一觉,底下这一句就是阿弥陀佛,把它转了。不管什么念头,善念、恶念,只要念头起来第一念,第二念就转成阿弥陀佛,这叫做念佛法门,这叫转烦恼成菩提,法子妙绝了。最重要是觉悟得快,不能让烦恼习气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不让它相续,一转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相续,就把烦恼给念掉了。功夫浅的,伏烦恼,根没断,烦恼真能伏得住。能伏住烦恼,往生就自在,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可以办得到。能伏住烦恼的人,那个佛号灵,就是跟阿弥陀佛接通了,一声佛号一声心,心心相印。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哪个佛相应?跟阿弥陀佛相应。

  这是净宗第一德,这是净宗无上法门,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任何一个人都能学、都能成就。第十八愿说得好,乃至五逆十恶,学佛之前干的些坏事,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十八愿是说,临命终时十念往生,唯除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的,有这个经文。可是古来祖师大德解释不一样,最后折衷于善导。善导大师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弥陀到中国来的应身。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五逆十恶,毁谤佛法,不是不能往生,而是一切罪孽当中,这是极重的,没有比这更重的,佛劝大家不要造这个恶业,用意在此地,不是不能往生。造这种恶业,临终只要能够忏悔,只要能够认错,我后不再造,真信真愿,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这个话说得好!这才是净宗法门真正普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得度的,真是说绝了。

  佛劝我们要断贪瞋痴,从哪里下手?从亲情,要放下。傲慢、嫉妒决定不能有,这个东西连孔老夫子都非常忌讳。夫子在《论语》里头说,他说假设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的才,说其才、才华像周公一样,「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你看这个人,有傲慢,还小气,心量不大。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已」,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夫子看人,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细心观察,特别是有才华的,你从这上去观察,你就看到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古人讲,是真的君子还是假的。所以要从断贪瞋痴下手。

  我们自己每天早晚课,早课用意是提醒自己,这一天要依照佛陀教诲去做;晚课是反省、忏悔,今天有哪些没做到的,有哪些过失。天天忏悔,天天改过,我们道业才能增长,境界才能提升,不能一天疏忽。人生苦短,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决定得生净土,我们这一生功德就圆满了。世缘要放下,随喜可以做,大乘教里佛常说,即相离相,不要认真。你用真心去做,你样样都会顺利,命里有的,自然得到;命里没有的,你为救众生,从感应当中获得。我命里的财,财库有限,但是为了救度众生,大事业,命里没有的财也来了。为什么?这三宝加持,祖宗之德的加持,要你去做好事,你不是拿这个东西去享受,你是救苦救难,帮助众生破迷开悟。

  今天整个社会真正是个乱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全出在教育,把老祖宗的教育抛弃掉,丢掉了,完全学外国。外国自己今天出毛病了,我们还能跟他学吗?外国人没办法,想到中国来学,想到印度来学。我们应该记住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四讲,他说了一句话,外国比中国强的就是一样,机器,中国人的机器比不上外国人,除这一样之外,无论哪一样,它都比不上中国。这一句话重要,他在那个时代游历全世界,他去过,亲眼看到过。那时候没飞机,坐轮船,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他看得这么清楚。非常可惜,他过世太早了,他要多活十年、二十年,中国不至于如此。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福报,让中山先生早走?他走的时候才六十几岁。我的看法,中国知识分子迷于西方的科学技术,对老祖宗东西没有信心,所以明眼人走了,我们得受今天的苦难。

  今天也是一个大好的机缘,我们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再找回来,中国有救了。中国有救,全世界就有救,唯有中国大同的思想,凡是人,皆须爱,能救世界。狭义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对今天的社会是不利的,他们只有我,没有人,这都是许许多多冲突原因的由来。依中国古人的说法,都是不读书之过。基督教什么?我们读读它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伊斯兰教的经典,每个经典我们读读,就明白了。连打仗都讲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现在学宗教的、学文化的,不知己,也不知彼,怎么能成就?都是狭义的,自以为是的,藐视别人,这个决定不可以。

  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宗教,古圣先贤都有很多好东西留下来。我们要有唐太宗的胸怀,能包容,而且真正能研究。取众之长,取众之优点,我们一起来学习,来把这个社会带向永久的和平、幸福,做得到!冲突的原因,为什么会有冲突,先要把它找到,然后再用什么方法化解,知己知彼,就化解了。如果批评别人,永远不看别人的东西,和对方当然会发生冲突,说你冤枉我,那就发生冲突了。你对他完全了解,冲突不可能发生,自自然然能够互助合作,自自然然能够相亲相爱。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没有界限的。没有族群的界限,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信仰的界限,没有文化的界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点不假。

  我们在国外遇到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信仰,我们问他,想不想发财?大家都想,没有不想发财的。想不想聪明?都想,没有一个人喜欢愚笨。要不要长寿?想,哪个都要学长寿。这不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吗?我说我们这里有方法,他相信,他看我这个样子就相信了。我说出年龄,他还不相信,身分证给他看看,有出生年月日,他就相信了。你怎么保养的?我们佛法里头的东西教给我们,佛氏门中,有求必得。他说,你这种是什么宗教、什么学问?我这是有求必应的学问,就是健康、快乐、智慧,我就学这些东西,这他都要学。所以我们在旧金山就开了一门功课,专门对他们的,每个星期六晚上给这些外国人开课,他们多半是基督徒、天主教徒,别的宗教的。我说,没有违背,佛教不是宗教,它是学问、是学校。你们宗教里头的神,就像你们家庭,你家有父母。你到这来,佛是老师,我们是师生关系;那一边,你们是父子关系,一点冲突没有。这个他心开意解,欢喜,星期六都来上课。慢慢学了,他就明白了,他心胸就拓开了。

  谈到宗教,我们尊重他,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是神的化身。你们相不相信?神有化身,相信。释迦牟尼佛,神的化身,他就很高兴,他就很尊重。我们把他抬高,我们低一阶,神的化身。所以我们敬神,我们对他的神最尊敬,我们向释迦牟尼佛学习,真神。因为过去地球很大,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信息,人们多半是老死不相往来,一生生活的地区很有限。我们生长在农村就知道,确确实实农村里有一些人,少数,少数也不少人,一生没有进过县城。我们距离县城只有二十五华里,走路大概三个小时,就有这地方的人一生没进过城。附近小镇去过,十几里。你看,他一生生活的范围就那么大。神要度他,那怎么办?要分无量无边的化身,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现身,在哪个族群,现哪个族群的身,教化众生。你要不相信,你把经典都拿来,摆在面前看看,你就恍然大悟。

  经典,所有经典里面教人,都是教人断恶修善,都是教人孝顺父母,要敬重神明,不都这么说的吗?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上所有这些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神的化身,所以他们讲的东西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各个地区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经典里面不同的地方,大概是百分之二、三十,相同的地方,百分之七、八十。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是一家。只是现在学习宗教的人他不善学,他不会学,学得很执着,心量很窄小,不能包容。神的心量多大,对象都是一切众生,不是指哪一个族群。那我们心量这么小,怎么能跟佛学、跟神学?神的心量大,你看,神爱世人,这很普遍的。你们做神的儿女,神爱世人,你们为什么不爱世人?为什么不能跟神学?神真正是博爱,没有偏私,真是大公无私,你们为什么那么自私?慢慢去讲,他慢慢就明白了。

  爱心要真正落实在生活,邻近的邻居,每天见面打招呼的,我们每天到市场买一点东西,先想到邻居,多买一点送给他,一个礼拜有一、二次,经常不断,这是四摄法,布施。见面恭敬有礼,称赞,人说这是个好人,他就愿意接近你,他就愿意想了解你们,了解你们的文化,了解你们的生活,了解你们对人生的看法、想法,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他慢慢就学会了。首先学的是没有冲突,任何宗教学佛不冲突。我在澳洲,帮助澳洲的宗教,有犹太教的来问我,《圣经》里面讲末日审判,他说你们佛教有没有末日审判?没有。那你们要犯了罪,造了罪业,谁管你?我说上帝管。他很高兴,他们的神管。他说那你们这个佛管什么?我说佛管教育。好像一个国家一样,你们上帝是总统,佛是教育部长,他管教育,他不管司法,不会发生冲突。所以我们讲的是真正的理,不是胡说八道的。教育教人什么?教人不要做坏事,教人不要造罪孽。上帝的审判是很公平的,你将来决定是天堂,你不会是地狱。其实,每个经典都有很好的东西。今天时间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  2013/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

  「恶趣者,畜生、鬼、地狱三恶趣也。恶趣极苦,欲令出离,教人离恶,则闭塞通往恶趣之道」,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恶趣确实太可怕了,一般人对于三恶道知道得不多、知道得不透彻,所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如果堕到恶趣,后悔莫及。这三个地方很容易去,很不容易脱离,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佛确实以无尽的慈悲,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目的是希望我们觉悟。恶果必定有恶因,这个恶因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这三个字,意思深、广无有边际,细说,说一百年都说不完。六道里众生哪个人不犯?多多少少都干了,只是影响深远不一样,结罪的轻重也各个不相同。同是一个地狱,受果报的人对于苦的程度也不一样,实在讲,与我们在人世间遭遇很相似。

  人道非常非常不容易得到,经上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随便说的。佛说出这句话,是要我们明了、珍惜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里头只有这一道容易,其它的五道都非常之难。天人享乐,乐多苦少,所以觉得眼前环境不错,没有出离的念头。三恶道太苦,想出离,没有机会闻法、没有机会修行。唯独人道有这个因缘,诸佛菩萨出世都在人道,这就是人道比较容易觉悟,苦多乐少。现在人是真正苦,说老实话,没有乐,为什么?所造的都是苦因。苦中作乐,那个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吸毒、打吗啡。这些人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得乐,他不吸毒他就痛苦。解决他的痛苦,这个方法有效,有暂时的效,长远,中毒愈中愈深,他的病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把一条命赔上了。死了之后,来生一定是三途,没有说吸毒的人、打吗啡的人会生天堂,会来生再得人身享福报,没有的。理跟事都要参透。

  佛教给我们的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这个叫根本大戒。五戒是根本大戒,五戒不能够持住,十善不能够落实,基础完全失掉了,佛法从何建立?不但大乘法你没有,天天学也没有,小乘也没有。为什么?小乘人三皈五戒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的,那个地方很值得人尊敬,农村里面都落实了小乘法。小乘法千万不能够忽视,没有小乘决定没有大乘。所以,深深希望同学们遵守佛陀的教诲,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如果不学小乘,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才具足学习大乘的条件。否则的话,大乘法即使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什么原因?你没有根,这个根就是佛法讲的善根。你没有善根、你没有福德,因缘具足也得不到利益。

  真正学佛人要认真反省,要反省到起心动念之处,做好事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大众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正法久住?都在这一念。一念为自己就是私,私就是罪、就是业;一念为公,那就是福、那就是德,都在一念之中。有这一念,最重要这个念头要念念相续,如果觉得自己念头错了,赶快要改,为什么?不改,你的前途是三途。你改过来,这才是极乐世界,不改过来,念佛,极乐世界也没有分。极乐世界不会容纳一个有恶念的人、有自私的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六十年前李老师常说,他说自己的莲社,不说别人。莲社里面的莲友们听他教诲,每个星期都有一次在莲社共修,是轮流的,每天都有二、三个班。我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念佛班是四十八个班,就是分成四十八愿,一班,多的三、四百人,少的也有一、二百人。每天都有二、三个班,利用莲社的场所在一起念佛。老师说这些人,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六十年后的今天,我说,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二个,不是三、五个,一、二个。为什么?心术不正。念佛求生净土里头还掺杂着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怎么能成就?

  几个人认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不善的?善的要继续,不善的要改正过来。没有人认真反省,为什么?自己迷了。自己做错了的事情是以为是善的,以为是正常的,这就没有法子,这怎么能补救得过来!唯有真正从反省当中觉悟了,真找到了,改过自新,这才能往生。不把往生放在第一桩大事,他不会往生;真正往生的人,决定是把这个做为我这一生头等大事,其它都是小事,绝不重视。

  《弟子规》要认真学习,做个好人。人在世间应当做好人,来生才能得人身。真正奉行《弟子规》,不好意思做坏事,良心责备,但是效果不如《感应篇》。受持《感应篇》,这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他们并不是佛教徒,明清两代,功过格很流行,连出家人都修,成了一个风气。功过格是一条一条列出来,断恶修善。《感应篇》里面,一共为我们说出具体的业因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多条。熟记在心头,时时刻刻拿这个来反省。恶,我有没有?有,赶快断。善,有没有?没有的要加紧努力。这个熟透在心中,不敢作恶,《弟子规》是不好意思作恶,这不敢。再加上佛法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条目很简单,只有十条,可是它的义理含摄是无有穷尽。小乘圣人把它扩大了,扩大成三千威仪,大乘菩萨更殊胜,把它扩大到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十善业道圆满就成佛了。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到最后就这十条,十条展开八万四千。佛门讲开合,开是演绎,合是归纳。不能小看这十条,愈细愈能入微,微细到起心动念。甚至于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自己心浮气躁,微细的念头完全不知道。菩萨知道、佛知道。

  恶决定不能做。所以畜生、饿鬼、地狱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真有。佛家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是分别,自作自受,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你要是怪罪别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冤枉别人。明明是他害我,我没有冤枉他。他害你,你愿意接受,那你能怪他吗?他来诱惑你,你不接受不就没事吗?所以,阎罗王跟你谈话,谈到最后才知道全是自己错,于别人真的没有干涉。别人只不过做你造作罪业受苦报的一个缘而已,取舍决断还是在自己,所以不能怪人。这个怪人的念头,你出不了三途。真正能悔过,我自己错了,别人没错,你有出六道轮回的希望,为什么?这叫真正觉悟了。什么都是别人错,你迷到底了。为什么菩萨在顺境、逆境他都能成就?我在顺境逆境全被迷惑,全被污染,是非颠倒,这才造作种种不善。

  佛菩萨慈悲,将十法界第一个业因说出来了。业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佛说给我们听了。成佛,成佛的业因,第一个业因是什么?平等,平等是佛心。佛怎么平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的,真平等,本来平等。我们所有一切的过失,就是在起心动念里头造的,大乘教上常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就有分别,开口就有执着,错了。不起心不动念就全对了,为什么?跟自性圆满的相应。我们要学佛,得从这个地方学,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鼻嗅香不起心不动念,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你就要承认,我是六道凡夫。

  所以,只要不执着,这就是小圣。学佛的人怎么?这叫入门,于一切法不执着,不执着就能够随缘。不能随缘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有执着,别人赞美几句很高兴、很得意;别人要骂你几句、毁谤你几句,你就怨恨好几天,气消不掉。这不行,叫六道凡夫,这是迷惑。你要真要修行,别人赞美你,那是菩萨,为什么?你能够不生欢喜心,平常心看待。你在这边锻炼,欢喜是烦恼,能够不生贪爱。逆境,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这是菩萨,我在这里修逆境没有怨恨,心地清净光明。如果不在这上磨炼,你到哪里去修?

  真正修行人,善财做榜样,他现身说法为我们表法。从早到晚你所接触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佛菩萨,都在那里表演。那表演是什么?是折磨我的习气。你看到的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什么现象都有,叫你在这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成佛了,五十三参圆满了。你以为修行到哪里修?深山里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那叫修行吗?错了,全错了。真正大修行人,没有世间跟出世间,他有本事让万物随心转,他就得自在了。他的心是什么心?不起心、不动念,一切万物、现象在他面前统统是平等法,清净平等觉是这么修成的。离开这些环境,到哪里修?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觉。心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起作用是觉,绝对不造业、绝对不迷惑、绝对不落三恶道。

  佛的理最深、佛的理最圆满,为什么?他是圆满证得自性的人,我们得相信这一点。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也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先在境缘当中锻炼,锻炼什么?不受干扰。这是我们得定、开悟前方便,就是预备的功夫。这些考试都不能通过,就说明你的心不可能定下来,换句话说,开智慧没希望。要禁得起考验,在考验之中,你能够见到众生相,这就是长你的见识。《华严经》上五十三类,五十三参是五十三类各个不同的境缘,物质的境界,人事环境,你在里头去炼。炼到像佛菩萨一样,即相离相,相都在面前,心不染,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是一切相都不要了,我这么离开了,错了。一切相是假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离开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不着离。有即有离你就着相了,不即不离是真不着相,那个管用。

  首先要知道恶趣极苦,我们看到有这个现象,真苦。佛教我们出离,怎么教?教我们离恶,十恶决定不能做。今天这个社会,有几个人不做十恶的?十恶前面三个,身业杀、盗、淫,当中四个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最后是意业,起心动念有三恶,就是贪、瞋、痴,我们后面再加两个慢、疑,贪瞋痴慢疑,这十恶。哪个不做?换句话说,大多数的人都造作地狱业,地狱有分。这是果报里头最苦的果报,佛教我们如何出离?你能把十恶放下,反过来修十善,你就出离了,你决定不会堕恶道。十善跟中国五常、八德非常相似,每个宗教里面都说到,不能不做。所以我们常常讲,爱、慈悲是自性的核心,真如本性的核心。众生迷了,第一个就是不自爱,这迷了,与十恶相应。心是十恶的心,缘是怨恨恼怒烦,造的业是杀盗淫妄,这个人的结果不问自知,他会是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在这个世间真的是无常,年轻人没有意识到,中年人就意识到了,老年人就更清楚,为什么?来日无多。眼看着同辈分的朋友们一个一个都走了,下面轮到我了。人想到死,才知道什么都是空的。最可贵之处,就是知道是空的,赶紧放下,这才可贵。如果还是患失患得,那就迷到底了,叫至死不悟,这种人很多,这种人的前途不光明,多半是恶道去了。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教我们把恶趣的门封闭、堵塞,只留一条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道,其它的全堵塞。佛这样教我们,真正去实行要靠自己,这佛菩萨没有权,要靠自己觉悟、要靠自己真干。净宗学人,只要把我们修行五个纲目抓到就行了,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就五个科目,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想到,相不相应?三福其中第一福,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真修行要从这个根下手,没有这三个根,这五个是佛门的口号,不起作用。有这三个根,它就起作用。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一句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都是分量很小的。不真干不行,不真干就要想到三恶趣,不真干肯定在三恶趣,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干才能出离。

  「今经弥陀大愿曰:来生我剎,不复更堕恶趣。是真实之杜恶趣也」。我们纵然干,纵然认真修行,不造恶了,恶的习气在,习气断不了。要认真忏悔、要每天磕大头,不是说断就断掉的,不知不觉的它又冒出来了。每天至少拜三百拜,就为这桩事情,忏悔业障。起心动念之处,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怎么办?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实际是断断续续,断的时间长,续的时间短,功夫不得力,往生没把握。印祖教给我们,他用这个方法得力,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每天看那个「死」字。他把这个字贴在佛像的背后,墙壁上,每天看到佛像就看到这个字,警惕自己,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今天起心动念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念佛最重要,其它的不再过问,这就对了。印祖一生功夫得力处,就用这个方法。其它真是假的,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生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是色身,阿赖耶的相分,居住的环境也是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把阿赖耶的见分以为是自己的心,阿赖耶的相分以为是自己的身,全搞错了。《楞严经》七处征心,身心都不可得。

  《楞严经》也是指归净土,你看它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二十五圆通。佛叫这二十五个菩萨,你们自己说,你们成佛是用什么方法成就的?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各人自己修因证果。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在大会里头就选中这两个人,这就是《楞严》回归净土。「大势至圆通章」文字最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比《心经》还少,那是净土宗的心经。印光大师把它节录出来,放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号称净土五经。净宗依靠的典籍,到这个地方圆满了,叫五经一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土殊胜,真的能够帮助我们不再堕恶道;换句话说,一定要求往生,这真实的「杜恶趣」。

  下面,「又开善门者,《会疏》曰:大慈德也」,真正是大慈大悲,「善门则菩提涅盘之门」,这叫善门。「本经寿乐无极品曰: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是为真实之开善门」。这个善门的的确确指出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善门。阿弥陀佛开了,世尊为我们介绍出来,介绍讲得很透彻、很详细,希望我们真信、真愿,依教修行。这个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看,教多简单,八个字,我们真正奉行就是佛为我们开善门。我们得到这个好处了,再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开善门。哪些是有缘的?喜欢听的,能相信的、能理解的、能真正念佛的,他的善门是开的。这个门通入极乐世界,别的门可不能开,十恶的门不可以开。

  中国老祖宗所说的话,反常的念头不可以有。反常,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永远放在心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常相应。常是道,常是门,是明心见性的门、是众善所归之门,不能没有。反常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就反常。反常,社会就大乱,反常,妖魔鬼怪全出来了。妖魔鬼怪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哪些是妖魔鬼怪?不仁是妖魔鬼怪,不义是妖魔鬼怪,无礼是的,无智是的,无信是的,这五大魔王出来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恶道,十恶是妖魔鬼怪,杀生是妖魔鬼怪,偷盗是妖魔鬼怪,邪淫是妖魔鬼怪,妄语、两舌、贪瞋痴慢疑统统叫妖魔鬼怪,全都出来了。社会动乱,人不像人了,为什么?人具足五常、人具足五戒。五常就是五戒,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完全相同。左丘明说「人弃常则妖兴」,一点都没错。『开善门』,佛为我们开了,我们认真修学,通过修学,证实这是真的善门,真正通达极乐世界、通达菩提涅盘。我们要广为宣传,以身作则,让别人能信、能愿。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表同体之悲」。批注里头说,「人所宝爱,莫过自身」,六道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把身看作宝,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身。把这种宝爱推广,「今视众生,如同自己,故能救度群生,心不暂舍」,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一切众生跟我同一体,我爱自己就能够爱别人。所以今天,人不能爱别人,什么原因?他不爱自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他自身之宝是性德,五常、八德是性德,他自己守不住,他就是不爱自己。佛法里面讲十善业是性德,不是哪个发明的、不是哪一尊佛说的,自性本来就具足圆满的十善。他现在完全违背了,不爱自己。不爱自己怎么可以爱别人?

  现在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我们现在也承认了,接受这个教诲。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怎么能帮助别人?说度化众生,没有能力,自己觉悟之后才能够帮助别人。所以,佛教导我们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有次第的,这个次序不能颠倒。第一个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什么?发这个心才能勇猛精进、才能真干。我发菩提心,成佛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原来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大乘经上讲的,度一切众生,真的就是度自己。我现在自身不度,我怎么能度别人!

  怎么个度法?首先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怎么个断法?持戒就能断,不持戒不能断。这桩事情,古德说得很好,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你非要干不可,你不按照这个规矩、方法去做,你的烦恼习气决定断不掉。从哪里做起?从孝亲尊师做起,这叫根之根、本之本。从这里干起才真正叫扎根,长大之后真正不动摇、不变节。你看看自古至今,忠臣义士都是这个根扎得深,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孝悌忠信,这是真正自爱的人。真自爱,为什么?他不堕三途。他要是违背了性德,苟且偷生,多活几年,死了堕三途,堕地狱,那不是全错了!这个从哪儿来?从教育来的。

  人,特别是童年,中国这些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提倡的,严加管教,教子要严。严加管教谁负责任?父亲,叫严父。母亲执行,父亲立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要严厉,执行的要慈悲,要网开一面,所以叫慈母。恩威并重,孩子才能教得出来,一昧慈悲教不出来,一昧严肃也教不出来。你看,父母两个配合得很好。国家立法也是这个精神,法律要严,法官就是慈母,执行的时候要通情达理、要网开一面,让他有感恩的心。法要立不严不行,要非常严格,可执行的时候要懂得网开一面。国家法律跟家庭家法是一样的,完全一个道理,这才把人教好。特别是在童年,童年教好了,古人所谓说「少成若天性」,这个时候养成的,就跟天性一样,不会变。

  一定要懂得,古人的话是非常有道理,那真是千万年人人能遵守,必定有它的道理在,要不是真正好东西决定传不下来,早就被人修改了。凡是古人留下来的东西,有人说这里头有精华、有糟粕,我们不能有这个念头,说这个话太傲慢、太自大了,根本就没有瞧得起古人,古人的东西他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古圣先贤,真诚恭敬心能得到。再好的老师教你,没有真诚恭敬,你什么都得不到,跟现在学校教育不一样。为什么?古人东西是活的,这个难懂,他的文字里头的义蕴很深、很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是好东西。随着你的程度、随着你的诚敬,你看这一篇文字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悟处。它要不是精品,决定不能传下来,为什么?古人传书太难了,没有印刷术,要靠手写,还不是写在纸上。最古的时候刻在甲骨上,甲骨,甲是什么?甲是乌龟壳,骨是兽的骨头,刻在这上面的。没有文字,发明文字的时候,象形文字。最后刻在竹简上、刻在木板上,很费工夫。所以文字愈少愈好,不要有啰嗦的,一个废字都没有,多辛苦把它传下来。以后发明了纸,汉朝时候发明毛笔,这就方便多了。中国文字书写变成一种艺术品,字体的变化,从甲骨变成篆,大篆、小篆,变成隶书、变成楷书,变成草字体、行书,成为一种艺术品。

  篇篇都是精品,我们在精品里面取什么?取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就好像生病,到药铺看,各种药统统都有,每种药都是救人的,没有一样不好。但是我现在需要的是哪几种,适合我这个病症的,药到病除,这管用。不能说我用不上的都是糟粕,那你将来得那个病怎么办?所以,《四库》是宝,全是精品。乾隆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不是真正精品,你怎么能入《四库》?这个关是他亲自把的。《大藏经》的关也是他把的,《乾隆大藏经》,不是真正好东西,不能进去。当时高僧大德,现在讲专家学者,都参与这个工作,最后取舍的定案是乾隆。乾隆一生做了不少好事,这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

  最难得的,也就是这句经文,『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怎么落实?就在这一句。这是佛眼视众生,为什么?自他是一体,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不自爱就是一切不善的根源、一切罪业的种子。人为什么会不自爱?不认识自己,迷失了自己,这就错了。在古人讲,这是不读书之过。佛法里头的教学,提倡教学的目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把真正的自己找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找到了。找到之后才知道,一切万法自性生的,惠能大师找到了,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跟我一体,证明了。我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我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对自己的伤害就太大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你自己简直不敢想象,可是你现在完全不知道。所以佛说得好,人没能自度,就不能度他,说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佛否定了,你不可能。为什么?自度才真正知道我跟他是什么关系。真正自度,明心见性的人知道,我跟他是一体,同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自他不二。故能救度群生,心不暂舍。

  如《涅盘经》偈子说,「一切众生受异苦,悉是如来一人苦」,如来能不度众生吗?一切众生受种种不同的苦,特别是在三恶道。他得的身是业报身,随着恶业现身,身都很难看,都不好看。我们动的恶念,在水实验里头看到,现的相都很难看;我们动的善念,水实验里头现的相都非常好看。相由心生,相随心转,看到这个相就看到你的心,看相的道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会看的,从相看到你的心、看到你的命,看到你的过去、看到你的未来。看到你过去所造作的,你现前所受的;看到你现在造作的,看到你未来要受的,丝毫不爽。

  此地,《涅盘经》上所说的「悉是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明心见性的人,《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这些人六根在六尘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了,《华严》称他为法身菩萨,他们住实报土,他们得法身。「故普愿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原因,他们从真诚心中发的大愿,这个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同体慈悲流出来的大愿,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苦他就来了,众生有乐他也来了,怎么回事?乐中有苦,乐是苦因,凡夫不知道,菩萨知道,统统都有感。拯是救助,拯救。济是救济,是「渡也,成也,益也」,利益。「故拯济即是救度之义」。负,担荷,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

  「《大法炬陀罗尼经》佛言:菩萨担者」,担当,菩萨挑的这个担子,这担子是什么?「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菩萨就这个心愿,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世间苦,极乐世界乐,如何出离世间,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菩萨事业、这就是诸佛的事业,诸佛与法身菩萨就干这桩事。我们今天知道了,也加入他们的团体,加入他们的俱乐部,我们跟他发同样的心、同样的愿,同德同行。这个俱乐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决定得生。为什么?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这太难得了,这一生就得去。

  下面有个比喻,「譬如长者家内丰饶,多诸珍宝,唯有一子,以爱念故,财宝乐具悉给与之,无有疲倦」。这举个例子。这一位大长者,大富长者,家内丰饶,积藏无量珍宝。他只有一个儿子,爱这个儿子,把这些财富全部都给他儿子,而且没有疲倦。「菩萨亦复如是,一切乐具尽皆与之,乃至令入无余涅盘,是故名为荷负重担」。菩萨跟这个世间大富长者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佛经有这样的比喻,基督教也有。上帝把耶稣看成是他唯一的独生子,自己一切所有都能够给他,这是给我们做榜样。佛菩萨教我们,看一切众生要用这种心态去看、去关怀,去落实你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对上,对佛菩萨来说,那就是依教奉行,真信真愿,依教奉行,对上。对下,对一切众生要真正爱护,像爱自己一样,能舍能与。我能舍,我能给他,一直帮助他到往生极乐世界,到见性成佛,始终不舍,这叫真正爱护。

  「乃至令入无余涅盘」。无余涅盘,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在第十八页,我们把它念念。这是二种涅盘,一个是有余涅盘,第二是无余涅盘。「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就是身体,证得般涅盘了,身体还在,所以涅盘不能当作死说。很多人误会了,入涅盘就是死了,从前李老师说,那何必要修?哪一个最后不入涅盘?这是误会,很大的误会。所以涅盘的意思一定要懂得。涅盘是印度话,古时候翻作灭。灭什么?灭烦恼,是这个意思。三种烦恼断尽了,都叫做涅盘。小乘的涅盘是见思烦恼断尽了,大乘的涅盘是见思、尘沙、无明统统要断尽,那是大乘涅盘。所以,它是活着证得的,活着证得叫有余依,有漏的身。「对于惑业而曰余」,迷惑这个业还没有断尽。有余涅盘者,为生死之因这个惑业断了,但是还有余有漏依身的苦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但是他还有无明、尘沙没断,那叫有余,这个惑有余。他身体在的时候也叫有余,身体不要了,身体无余,但是业还是有余。「无余涅盘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连身体不要了,他能够用自己三昧火,自己把身体烧掉。证得阿罗汉都有这个能力。

  「此二种之涅盘,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盘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命终这叫无余,身体在叫有余。这两种就大乘小乘分别,有三门。第一个「单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这个生死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因这是见思烦恼,五种见惑,五种思惑。五种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这五种。这五种断掉了不能叫涅盘,因为他思惑没断,思惑是贪瞋痴慢疑,他还有思惑,所以只证初果。二果以上断思惑,思惑断尽了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的,小乘涅盘,就是见思烦恼断了,他超越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他不住在六道轮回,他住在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上面的四层,声闻、缘觉、菩萨、佛。他脱离六道轮回,他往生到声闻法界。在六道里面,认为他是无余涅盘,身体没有了。他证得般涅盘,还在人间教化众生,这是有余依涅盘。「灰身灭智」,身体不要了,这叫无余依涅盘。就是他「断生死之因」,他还「余生死之苦果」,这苦果是身,身为苦本,他还有身在,「谓之有余涅盘」。「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当果是身体,身体不要了,永远不再到六道里面来,这叫「无余涅盘」。「现无余涅盘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余涅盘者,灰身灭智」,身体不要了,这个心他也不动摇了,念头断了,「一切有情都灭也」,他的情执统统灭了,这是小乘。

  第二个「单就大乘分别。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余」。变易生死因尽了,这个因是尘沙、无明,尘沙、无明断尽了。他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他早就证得般涅盘,早就成佛了。《涅盘经》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在地球上成佛是第八千次。这是他又有个身,这个身叫有余,这是大乘,这不是小乘。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看到的,他老人家朝五台山,生病的时候,文殊菩萨现了个乞丐来照顾他,那个身是有余的,叫有余。「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余」。老和尚病好了,乞丐不见了,这就叫无余涅盘。他这个现身说法是感应,众生有感他就现身,这个现身叫有余。感尽了,身就灭了、不见了,叫无余。

  「三、大小相对而分别。小乘之涅盘为有余」,为什么?他还有变易生死,就是说他还有无明烦恼、尘沙烦恼没断,他只断见思。「大乘之涅盘为无余,以更无余之生死故也。此一义出于《胜鬘经》」。大乘的涅盘再没有余之生死,他没有生死,无论是应身、化身都没有生死,示现生死是凡人看见的,他的确没有生死,这是大乘菩萨。两种涅盘。

  在本经,本经属于大乘经,无余涅盘当然是属于大乘教的,换句话说,三种惑统统断干净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这两种烦恼不但断,连习气都断了、都没有了。无明烦恼断了,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断,他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是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告诉我们,这个位次上,叫分证即佛,为什么?他没有圆满,他还带着无明习气。无明习气断了,他就圆满了,圆满就不是等觉了,叫妙觉。妙觉是大乘最高的果位,叫无上菩提,他没有再上面了。等觉上头还有他,他上面没有了,所以叫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妙觉。

  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等级,华严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住实报庄严土,简称为住报土。这些人全都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他们的身、他们的境,这个境界,不是生灭的。阿赖耶是生灭法,他那个地方不生不灭,身没有生灭现象,环境也没有生灭现象,大乘称为真常。十法界统统是无常,它是生灭法,实报土是真常,不生不灭,不一样在此地。但是实报土也不是永远存在,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它就不存在了,它就不见了,所现出来的是常寂光。常寂光是真常,是诸佛如来的报身。

  虽然说真常,虽然说报身,它没有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六根接触不到它,八个识五十一心所缘不到,一定要明心见性,你才见到它。它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法性,一切法依它而起,它能生能现,它不会变,变是阿赖耶,能变的是阿赖耶。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环境真妄和合,有真有妄。如果我们不起心、不动念,真妄二边都看到,没有冲突,它没有障碍。真,是没有现象的,妄,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有现象是假相,它没有实体。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无余涅盘的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一集)  2013/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度者,到也。彼岸者,涅盘也」。《大论》,《大论》是《大智度论》,第十二卷说:「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表大士普度,悉令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盘而后已也」。《大智度论》上这个话说,如果能够在菩提道上只有进,没有退,成办佛道就是成佛,到达究竟圆满的层次,这叫到彼岸。「拯济负荷,皆度彼岸」,这一句经文表示参加法会这些大菩萨们都是等觉菩萨,他们都有这个能力帮助一切众生证得究竟无余涅盘。菩萨本愿如是,众生缘有没有成熟,关键在此地,佛菩萨那一边没有问题,问题全在众生自己缘有没有成熟。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少是贯下去的,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不可以少因缘;换句话说,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必定证得无余涅盘。

  第一个是善根,善根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就是看破,章嘉大师告诉我,看破是从放下来的,放下是从看破来的,这两个相辅相成。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这最初入手之处,那看这个众生的烦恼习气。如果烦恼重,烦恼障重,就是情执很深,从放下下手;如果是所知障重,这对知识分子来说,烦恼障轻,那就从看破下手。入门,不外乎这两种。烦恼障、所知障都重的人,那就得同时下手,这是入门。入门之后就真干,这个真干,看破肯定帮助你理解,也就是帮助你生智慧,智慧看破之后帮助你再放下。章嘉大师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老师说得通俗,看破放下,我们容易懂。老师进一步的告诉我,这里头有个标准,标准是什么?如果你没放下,证明你没看破,看破没有放不下的,这是标准。那你没看破,说明你没放下,老师教我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怕自己起增上慢。增上慢是什么?没有看破以为看破了,没有放下以为放下了,这是最大的障碍。这是许许多多修行人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之所在。我们不知道,从来也没人给我讲过。

  章嘉大师,亲近他之后发现,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像我们这么平凡的人,他常常怀念,不舍弃。我们确实一无所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只有一点点真诚心,肯学、听话、真干。就凭这么一点点,老人就不舍弃,对我们是善巧方便。他知道我们学佛的因缘是从学哲学里面进来的,这就是从看破入门的,放下了,以前对佛教错误的观念,认为它是宗教,认为它是迷信,不肯接近。方老师告诉我们,佛教不是宗教,是哲学,是高等哲学。我们从这个地方进来,这个是帮助我们放下妄想执着,走进门来了。走进门来,我们的心很急,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教里头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契入境界?老师没有拒绝,没有说这个太深了,你不懂。这是真不懂,不是假不懂,如果用这些言语,我们下次就不来了,太深了。所以他把深的东西浅说,这个深的东西就是佛家讲的止观,现在我们完全明白,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如果讲止观,那个时候真听不懂,我们初学的时候肯定都退心了。你看他换个名词来讲,用看破放下,我们听了似懂非懂。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从这里下手,求福德、求智慧。智慧就是善根,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因缘是善知识,都是可遇不可求。我们恰恰碰上,这是佛经上说的,古人所说的,累世的因缘,不是偶然的。能够珍惜这个因缘、掌握这个因缘,就会有成就。

  人人都能有成就,问题就是你能坚持到多久。有人二、三年就退心了,有人十几年退心的,还有二、三十年退心的,我们亲眼见到过。深深的体会到,要怎样才能不退心?只有一句,真干。真干的人不会退心,真干的人一定天天有进步。如果不是真干,特别是现前的社会,帮助你退心的这个缘太多了,叫退缘。自己内里面有烦恼、有习气,外面有许许多多的诱惑,怎么可能不退心!所以今天学佛退心的现象是非常正常。一般群众不仁不义,变节,俗话说跳槽,这种现象也不能怪他们,也都是正常现象。为什么?教失掉了,没人教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伦常,什么是因果,没人知道。知道一点皮毛不管用,那以章嘉大师的标准是不承认的。你没有能落实,虽然听了,没听懂。真正听懂了,哪有不落实的道理!为什么?他晓得古人说的这个是自己的性德,那怎么会不奉行?奉行性德,这个人叫自爱,真正爱自己。把自己的性德疏忽了,丢掉了,不自爱。那依中国的标准来说,五伦做到了,五常做到了,四维做到了,八德做到了,这个人叫真正自爱。真正自爱的人是什么?是圣贤。在佛法里面讲,真正自爱的人是法身菩萨。

  三贤菩萨是勉为所难,他是在学佛,把佛的教诲都照做了,他不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他没见性。必须见性了,这些性德是从自性自然流出来的,没有丝毫勉强,这是佛门里面的佛菩萨。必须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当得起自爱!所以三贤菩萨,果位到了十法界里面最高的佛的位次,到这个最高的境界,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称他是相似即佛,他很像,真像佛,佛所说的性德他统统做到了,但是他自己没有见性,真做到了。这是相似即佛,也是大乘里面常讲的信满成佛,十信,十信达到圆满,成佛,天台家讲相似即佛。

  大乘教里面往上去,有行满成佛,有回向圆满成佛,有十地圆满成佛,那是真佛,那个不是假佛,但是还叫分证即佛。分证是什么?没圆满。但是虽没有圆满,这些人真正自爱,一点不假,为什么?见性了。见性为什么就是真爱?因为爱是性德,见性,性德哪有不流出来的道理?而且是自然的,叫法尔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不得已而起的一个名词。这个法是自性,自性无量功德,慈悲是无量功德里头的第一德。中国人讲父子有亲就是这个德,这个德是天赋的,不是学来的,所有一切的德目都是从这个衍生出来的,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源。说道、说德,意思都相同。道,人生要圆满自己,这就是一条道路。学佛,想成佛,成佛的这条道路叫做道,我们行这条道路叫做德。真干,真在这一条路上走。一生当中能圆满证得,只有净宗法门,只有这一门当生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所以是悉令,悉令就没有一个漏掉的,一切众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全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漏掉的。能令一切众生证入无余涅盘而后已也,就圆满了。这个无余涅盘是妙觉果位上说的,连无始无明习气都没有了。我们知道,实报土里头的这些分证佛他们还有余,余什么?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他有这个东西存在。无明习气断尽了,他就融入常寂光,那叫证得究竟佛果,无上菩提,没有在他更上的,没有了,他到顶头了。用现在科学家的话,回归自性,现在科学叫零点能量点,回归零点能量点。但是零点能量点这个概念很模糊,没有佛讲的法性、实相、涅盘那样活泼生动,令人听到之后生欢喜心。

  从这方方面面我们细心观察,才知道净宗法门不可思议,净宗法门就是自性的核心,法性的中心点,一切万法都从这里衍生,一切佛道也从这个地方生起,一切法不离这个核心。我们要求的,就是要求证得这个核心,契入就是证得。摆在我们面前,无量无边的道路,你走哪一条道路?一生究竟圆满成佛的道路,就是信愿持名。真正认识了,还有时间去说闲话吗?肯定是阿弥陀佛一句接着一句,分秒必争,成佛去。成佛去干什么?为度一切众生,这个心就叫大菩提心,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真正为众生,自己要先成佛,自己没有成就,哪有智慧、神通、能力去帮助别人。所以必定是先成就自己,再发心帮助别人。

  没有见性之前,帮助别人,实际上还是在帮助自己,古人所谓的「教学相长」。怎样提升自己的境界?在教学当中提升。为什么?教学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一部分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有一部分是别人发问、别人质疑的时候发现的,真的是教学相长。学生感激老师,老师也同样感激学生,没有学生就是没有缘,没有缘,有很多东西隐藏在那里,将发未发,发不出来。学生一问,一怀疑,一举一动,把我们这个疑情触发了,智慧生起来了。读经亦如是,读经是什么?听佛说法,听祖师大德的议论。这个集注里头有非常丰富的数据,我们常看,看到好像没有什么意见,看个五十遍、一百遍,这里发现这两个字有意思,遍数不够生不出来,遍数够了生智慧。我们用小注注在旁边,字虽然不多,意思深广无际。

  末后这一段,「德慧齐佛」,这是功德圆满。齐是等齐,跟佛相同,不是跟别人等齐,跟佛等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