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则彼信重心生,福慧增长,超越轮回,是即度父母出于生死苦海矣。
六十、不得左右邪视,不得杂语。若与女人语,不得低声密语,不得多语。不得诈现威仪,假妆禅相,求彼恭敬。不得妄说佛法,乱答他问,自卖多闻,求彼恭敬。
六一、不得说僧中过失。人非圣哲,孰能无过。迦叶起舞,尧舜病诸。自无慧目,岂察他非。僧德如海,佛犹亲赞。若生诽说,直招苦报。
六二、乞食有十利:(1)活命自属,不属他故。(2)施我食者,令住三宝,然后当食。(3)常生悲心。(4)随顺佛教。(5)易灭易养。(6)破憍慢幢。(7)无见顶善根。(8)余善人见,当效之。(9)不与男女相亲。(10)次第乞,生平等心。
六三、经云:「比丘在聚,身口精进,诸佛咸忧。比丘在山,息事安卧,诸佛皆喜。」古德云:「僧住城隍佛祖呵,先贤都是隐岩阿。山泉流下人间去,清水依然成浊波。」
六四、无诤贵贱,须顺时价,不可减与,亏损彼利。不宜过与,浪费信施常住。
六五、已先许买彼人物,后虽更有贱者,无得舍彼先贵,取后贱者,令先物主瞋恨,复非道人之心。
六六、慎无保任致愆负人。若保任彼之愆负,终成怨谤,乃自招殃累也。
六七、凡出入往来,当先白师。乃至大事,或游方,或听讲,或入众,或守山,或兴缘事,皆当白师,不得自用。
六八、远行要假良朋。《心地观经》云:「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惟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
六九、《因果经》云:「朋友有三要法:(1)见有失,辄相晓谏。(2)见好事,深生随喜。(3)在苦厄,不相弃舍。」
七十、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须为寻师访道,决择生死;不宜观山翫水,惟图游历广远,夸示于人。
【百过格】
一 、生活起居异常。
二 、服装仪容不整洁。
三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边走边吃。
四 、见地上垃圾未能随手捡起。
五 、个人或家里脏乱,洁僻之习未改进。
六 、尚有抽烟、喝酒、嚼槟榔之恶习。
七 、不守公共秩序,行车未遵守交通规则。
八 、进出不正当场所。
九 、工作不尽职,无敬业精神。
十 、生活没朝气,工作或修学效率差。
十一、与人相处不和睦,无团队精神。
十二、邻居同事或相识之人,见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十三、未能敦亲睦邻,守望相助。
十四、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扶助。
十五、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刊物。
十六、观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十七、男女异常交往。
十八、昨日过今未改,不良之习气重犯。
十九、杀、伤害有情众生。
二十、贪图食、衣、住、行享受。
二一、偷盗或未经同意取走别人任何一物。
二二、六斋及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淫。
二三、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二四、任弃五谷或任何可食之物。
二五、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二六、遇佛菩萨像或僧众,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二七、对父母不孝顺(让父母操心、生气)。
二八、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不忠信。
二九、与家人相处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三十、待人不真诚,态度贡高我慢。
三一、待人处世,不诚信或负人约定。
三二、待人处世,尚喜欢占别人小便宜。
三三、待人处世,尚怕别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计较。
三四、待人处世,学佛修行,尚以攀缘心行之。
三五、待人处世,尚有猜忌、怀疑、嫉妒之心。
三六、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三七、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实。
三八、平时未能把握时间修学,使其空过。
三九、佛法修学心不专、念不一。
四十、学佛修行,懈怠没恒心或起退怯心。
四一、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四二、帮助别人,无勇往直前之精神。
四三、助人为非一事,见人忧惊不慰。
四四、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与积极引导。
四五、做生意以不正当方法手段谋取利益。
四六、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四七、言语、动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四八、口言粗暴,邪僻秽语。
四九、口言轻浮之语,讲话态度不稳重。
五十、以不实虚假之语,蒙骗他人。
五一、无意之闲谈或多管闲事。
五二、轻言妄谈,话多且无好话。
五三、讲话喜好夸大或强人出头。
五四、言行不实,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五五、讲话速度音量不适当。
五六、说话未能恰到好处,或有打岔不礼之习。
五七、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五八、论人是非,随意批评他人。
五九、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六十、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六一、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讪诱他人。
六二、好闻赞叹之语,闻及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耳之言,闻及生恼,未能反省。
六三、性情急躁,不能容忍一时之气。
六四、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六五、纵情、任性,为所欲为。
六六、起心动念自私自利。
六七、心中暗举恶意害人。
六八、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恨或起报复心。
六九、眼见耳闻,稍不顺意,随即心生不悦。
七十、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七一、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心生悔意。
七二、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
七三、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贡高我慢。
七四、逆境现前或失意时,怨天尤人或轻视自己。
七五、稍不顺心,即唉声叹气或立即生气。
七六、见人成就心生嫉妒;见人有难幸灾乐祸。
七七、见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欢喜。
七八、对亲情、名利执着,尚有患得患失感。
七九、五欲六尘之欲念尚重,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八十、是非来临无法及时观照以平常心面对。
八一、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过。
八二、未能常思己过,反常见他人之过。
八三、妄想烦恼生起,无法及时观照以佛号取代之。
八四、平时心无正念,杂念妄想纷飞。
八五、今日心离道,生活过的忙乱或烦燥。
八六、对父母师长、有缘善知识,无日怀感恩之心。
八七、看别人优点自我学习,见他人缺点自我反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