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5|回复: 12

[其它话题] 般若文海南传法句经新译(附北传法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般若文海南传法句经新译(附北传法句经)

南传法句经新译
(附北传法句经 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法增比丘译

南传法句经-序
第一 双品(廿偈)
第二 不放逸品(十二偈)
第三 心品(十一偈)
第四 华品(十六偈)
第五 愚品(十六偈)
第六 智者品(十四偈)
第七 阿罗汉品(十偈)
第八 千品(十六偈)
第九 恶品(十三偈)
第十 刀杖品(十七偈)
第十一 老品(十一偈)
第十二 自己品(十偈)
第十三 世间品(十二偈)
第十四 佛陀品(十八偈)
第十五 安乐品(十二偈)
第十六 喜爱品(十二偈)
第十七 忿怒品(十四偈)
第十八 垢秽品(廿一偈)
第十九 法住品(十七偈)
第廿 道品(十七偈)
第廿一 杂品(十六偈)
第廿二 地狱品(十四偈)
第廿三 象品(十四偈)
第廿四 爱欲品(廿六偈)
第廿五 比丘品(廿三偈)
第廿六 婆罗门品(四十一偈)
北传法句经-序
第一 无常品(廿一偈)
第二 教学品(廿九偈)
第三 多闻品(十九偈)
第四 笃信品(十八偈)
第五 戒慎品(十六偈)
第六 惟念品(十二偈)
第七 慈仁品(十八偈)
第八 言语品(十二偈)
第九 双要品(廿二偈)
第十 放逸品(廿偈)
第十一 心意品(十二偈)
第十二 华香品(十七偈)
第十三 愚闇品(廿一偈)
第十四 明哲品(十六偈)
第十五 罗汉品(十一偈)
第十六 述千品(十六偈)
第十七 恶行品(廿二偈)
第十八 刀杖品(十四偈)
第十九 老耗品(十四偈)
第廿 爱身品(十三偈)
第廿一 世俗品(十四偈)
第廿二 述佛品(廿一偈)
第廿三 安宁品(十四偈)
第廿四 好喜品(十二偈)
第廿五 忿怒品(廿六偈)
第廿六 尘垢品(十九偈)
第廿七 奉持品(十七偈)
第廿八 道行品(廿八偈)
第廿九 广衍品(十四偈)
第卅 地狱品(十六偈)
第卅一 象喻品(十八偈)
第卅二 爱欲品(卅三偈)
第卅三 利养品(廿偈)
第卅四 沙门品(卅二偈)
第卅五 梵志品(四十偈)
第卅六 泥洹品(卅五偈)
第卅七 生死品(十八偈)
第卅八 道利品(二十偈)
第卅九 吉祥品(十八偈)

  序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法句,即DHAMMAPADA的义译。DHAMMA,巴利语佛法(梵文DHARMA),义为佛陀所说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译为佛法语段、佛法语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巴利文语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朗诵和阅读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听他开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芸芸众生在饱受烦恼煎熬时,它无疑是清凉的甘露妙药,能熄灭我们的无明热恼。
  
  它汇集成经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经结集时(佛灭后三月)由众阿罗汉诵出,并命名为DHAMMAPADA──法句经。本经共分二十六章,收录有四百二十三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们背诵口传着,直到锡兰国王瓦塔葛玛尼(VATTAGAMANI)时才被正式记录在贝叶上,时约公元前30-20年。
  
  法句经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二二四至二二五年,由维祇难等所译的法句经二卷,共分三十九品七百五十八偈,除了多加的十三品二百七十五偈外,它的排法与内容大致与巴利文的法句经相近。这部法句经言简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导书,笔者从中受益不浅。
  
  南传法句经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与北传法句经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当,名字一样,只有偈的数目有稍微出入。南传法句经的第廿五与第廿六品则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卅四与第卅五品里。不过也有一些南传法句经的偈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选一些相当的南北传法句经偈,以作比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纷乱。
  
  (南传法句经) (北传法句经)
  第十品 135偈 第一品 5偈
  第廿品 288偈 第一品 17偈
  第九品 128偈 第一品 19偈
  第八品 112偈 第二品 38偈
  第八品 107偈 第二品 39偈
  第五品 61偈 第二品 34偈
  第十三品 177偈 第四品 71偈
  第一品 6偈 第十品 173偈
  第四品 46偈 第十二品 203偈
  第四品 49偈 第十二品 206偈
  第四品 50偈 第十二品 207偈
  第五品 60偈 第十三品 217偈
  第五品 64偈 第十三品 223偈
  
  北传法句经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三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三品应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订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传大藏经里小品经集的吉祥经。
  
  虽然中译法句经已经有数个版本,笔者尝试以五言将参考的英译版本译为中文,并加插依偈排列的维祇难等的中译本在后,作为爱好法句经的读者们修学的参考。在翻译上,意义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参考该偈说出的场合的故事来译出的。在修辞上也参考了其它大德的中译本。
  
  笔者才学疏浅,佛学的内容只略知一二,中译文若有不当之处,还冀望诸佛学大德,不吝指导末学,则愚僧感激不尽。若能以此棉力为僧俗学佛者提供一些经文上参考的方便,也不虚此生。
  
  同门释智度协助从计算机网页取得大藏经中维祇难等的中译。释智鉴(朱瑞常居士)帮忙把七百五十八偈排好并标上句号以便阅读。许素贞与陈会居士看稿并请姜联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陈会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协助募款。众善信佛友慷慨捐输。本书才能顺利出版。在此敝僧谨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法增序于砂劳越
  古晋佛教友谊会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南传法句经新译
  法增比丘译(Dhammavaro Bhikkhu)
  
  第一 双品(Yamaka Vagga)
  
  1、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恶行,恶语恶身行,
  则苦必随彼,如轮随兽足。
  
  2、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善行,善语善身行,
  则乐必随彼,如影随身形。(1,2两偈合诵)
  
  3、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心怀怨,怨恨不能息。
  
  4、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不怀怨,怨恨自能息。(3,4两偈合诵)
  
  5、
  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间怨,
  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
  
  6、
  愚人(Kosambi的诤论比丘)不明了,人生
  终归死,彼等若明了,诤论自息灭。
  
  7、
  若人逐欲乐(不净以为净),不摄护根门,饮食不节量,懈怠不精进,
  必为魔(mara阴魔,业行魔,死魔,烦恼魔,天魔,这里指烦恼)所制,如风倒弱树。
  
  8、
  若观身不净(三十二身分观,墓墟观),摄护诸根门,饮食知节量,正信(对三宝的信心)勤精进,魔不能摧毁,如风难摇石。(7,8两偈合诵)
  
  9、
  人若不离欲,不守持戒律。
  不见真(Sacca真理)克己(Dama调御,自制),
  不应着袈裟(kasaya,kasaya杂色衣,粪扫衣。出家众的衣)。
  
  10、
  人若离贪欲,善守持戒律,
  克己复见真,应穿着袈裟。(9,10两偈合诵)
  
  11、
  执邪以为正(Sara真实,精要无邪见具戒定慧),
  或执正为邪,执持邪见者,不能见真谛。
  
  12、
  执正以为正,亦知邪为邪(贪欲kama,瞋恚vyapada,害vihimsa),执持正见者,彼能见真谛。(11,12两偈合诵)
  
  13、
  屋盖不遮密,雨水必浸入,
  心意不善修,贪欲必侵入。
  
  14、
  屋盖若遮密,雨水不浸入,
  心意善修持,贪欲不侵入。(13,14两偈合诵)
  
  15、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彼见己恶业,故悲伤苦恼。
  
  16、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彼见己善业,故欢欣喜悦。(15,16两偈合诵)
  
  17、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念己造恶业,心中更悲苦,
  趣向恶道时(Duggati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恶趣),忍受巨大苦。
  
  18、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念己造善业,心中更愉悦,
  趣向善道时,享受诸喜乐。(17,18两偈合诵)
  
  19、
  虽多诵经文(sahitam三藏经典),放逸不依法,
  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
  
  20、
  虽少诵经文,遵教如法行,
  息灭贪瞋痴,正智心解脱,
  不着今后世,彼获沙门果(预流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19,20两偈合偈)
  
  第二 不放逸品(Appamada Vagga)
  
  21、
  勤向不死(Amata指涅盘)径,放逸趣死径,
  精勤者不死,放逸如已死。
  
  22、
  智者如实知,精进之道理,
  安徐喜精进,亲证圣乐境(三十七道品)。
  
  23、
  智者心坚定,精进修止观,
  解脱四系缚(贪爱、有、邪见、无明),
  证无上涅盘(寂静无苦境界)。
  
  24、
  勤奋持正念(念住),约己守正行,
  正命辨善恶,精进善名扬。
  
  25、
  勤勉不放逸,持戒自调御,
  智者作自洲(Dipa,沙洲,庇护所),
  不为瀑流(烦恼)没。
  
  26、
  愚者陷放逸,智者善护持,
  精进不放逸,如获无上宝。
  
  27、
  不行于放逸,不浸溺欲乐,
  正观禅修者,获得大安乐。
  
  28、
  正念除放逸,慧生无忧苦,
  智者观众苦,如山巅下望。
  
  29、
  放逸中无逸,智者独醒觉,
  如善驰良骏,超越老羸马。
  
  30、
  帝释(Maghava摩伽婆,即帝释Sakka,三十三天主。做人时为他人谋福利,死后为天主)
  不放逸,故为诸天主,
  精进为人赞,放逸受人诃。
  
  31、
  喜精进比丘,畏惧放逸苦,
  如熊熊大火,焚尽大小结(Samyojana或Sannojana,身见、疑、戒禁取,贪、瞋-五下分结;色爱、无色爱、我慢,掉举恶作,无明-五上分结)。
  
  32、
  喜精进比丘,惶恐放逸害,
  是故不退转,而趋向涅盘。
  
  第三 心品(Citta Vagga)
  
  33、
  心念乱无序,难护难制御,
  智者调其心,如匠矫箭直。
  
  34、
  心如弃地鱼,跳抖而不安,
  仁者故远离,烦恼恶魔界(Maradheyya,烦恼境)。
  
  35、
  难御轻浮心,随欲而流转,
  智者制其心,调御得安乐。
  
  36、
  心溜荡善变,细微难察觉,
  智者护其心,护卫得安乐。
  
  37、
  远游与独行,无形隐胸窟(Guhasayam心识所在),智者善御心,解除诸魔缚。
  
  38、
  心念不稳固,不解真谛法,
  信心不坚者,智慧难成就。
  
  39、
  心无贪与瞋,逾越善恶业,
  精勤之觉者(阿罗汉的信,勤,念,定,慧五根常具足),心中无畏惧。
  
  40、
  身如易碎瓶,护心如城堡,
  慧剑斗魔王,勤修不染着(以智慧观照)。
  
  41、
  观色身无常,败坏弃地上,
  神识空无有,犹如废焦木。
  
  42、
  仇敌害仇敌,怨家恶怨家,
  心向于邪道(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远甚仇家害。
  
  43、
  善非父母作,亦非眷属作,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向于正道(十善﹕布施、持戒、修定、尊敬、服务、回向、随喜、闻法、说法、正见),远胜亲朋作。
  (42,43两偈合诵)
  
  第四 华品(Puppha Vagga)
  
  44、
  谁知己与世(Pathavi大地。指人、饿鬼与畜生),
  天界与地狱?(六道轮回)谁悟善说法
  (三十七道品)?如花匠选花。
  
  45、
  修学(Sekha学人,修道人)知己世,天界与地狱,
  修学悟善法,如花匠选花。(44,45两偈合诵)
  
  46、
  当观色无常,如泡如幻影,
  断魔欲花箭(魔王花矢喻心为欲境所诱惑),死魔(Maccuraja死神)无从见。
  
  47、
  采集百花卉(欲乐),心生诸染着,
  沉沦于生死,洪流卷睡村。
  
  48、
  采集百花卉,心生诸染着,
  贪欲无厌者,死魔得所乘。(47,48两偈合诵)
  
  49、
  圣者(Muni牟尼,寂然者,指沙门)入村邑,
  犹蜂入花间,唯将花蜜取,不损花色香。
  
  50、
  不举他功过,勿观作未作,
  唯观己修行,已修与未修。
  
  51、
  人若不奉行,已说之善法,
  无能得善果,如美花无香。
  
  52、
  人若真奉行,已说之善法,
  必能得善果,如美花芬香。(51,52两偈合诵)
  
  53、
  犹如集百花,能嵌诸花鬘,
  得生于人中,应作诸善行。
  
  54、
  花香与檀香,多伽罗(Tagara桂香,不没香)
  茉莉(Mallika小香花),
  诸香不逆扬,戒香遍四方。
  
  55、
  檀香多伽罗,莲花婆尸迦(Vassiki雨季花),
  于诸众香中,唯戒香最上。
  
  56、
  多伽罗檀香,香气实微弱,
  戒香为最上,香飘诸天上。
  
  57、
  持戒清净行,住于不放逸,
  魔王无从知,智者解脱处。
  
  58、
  废弃众秽土,莲花生其间,
  见者心喜悦,其花之芬芳。
  
  59、
  愚闇众生中,佛子生其间,
  犹如彼香莲,智光照大千。(58,59两偈合诵)
  
  第五 愚品(Bala Vagga)
  
  60、
  失眠者夜长,倦困者路长(Yojana由旬,印度古长度,一由旬约14公里多),
  愚人不知法,生死轮回长。
  
  61、
  佛子远游行,若不遇良伴,
  胜我或等我,愿彼心稳固,
  宁为独修持,不与愚者伍。
  
  62、
  执着子与财,愚者常忧戚,
  此身尚非我,况复子与财?
  
  63、
  自知己愚昧,彼实为智者,
  自认聪明者,彼乃愚痴人。
  
  64、
  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
  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
  
  65、
  具慧虽短时,与智者相处,
  能领悟法味,如舌辨汤味。(64,65两偈合诵)
  
  66、
  愚人少智慧,有我为自殃,
  造作诸恶业,招受众苦果。
  
  67、
  自作不善业,作已心后悔,
  啼泣泪双流,当得受异熟(Vipaka将来的果报)。
  
  68、
  自作诸善业,作已心不悔,
  欢喜而意乐,当得受异熟。(67,68两偈合诵)
  
  69、
  恶业未熟时,愚者思如蜜,
  恶业成熟时,愚者始苦恼。
  
  70、
  愚人修苦行,一月复一月,
  取食茅草端(苦行的一种),功德仍不及,
  正观者所得(正观四谛者),十六分之一。
  
  71、
  恶业不即熟,如新挤牛奶,
  不即为凝固,恶人所造业,
  如灰烬覆火,恶报随其后。
  
  72、
  愚求智与名,反促其毁灭,
  毁彼之幸福,亦毁彼善根(指智慧)。
  
  73、
  痴僧慕虚荣,僧中居上座,
  寺内拥权威,求白衣礼事。
  
  74、
  僧俗应俱知,诸事我所作,
  应做不做事,皆得顺吾意,
  愚人作是想,贪欲憍慢增。
  
  75、
  一道求利养(Labha世利),一道向涅盘,
  当如是明了,佛子诸比丘,
  不喜贪世利,勤修出离心。(viveka身离群,心离欲,离诸行达涅盘)
  
  第六 智者品(Pandita Vagga)
  
  76、
  应随彼贤人,如揭宝藏者,
  能为劝过者,随彼智慧生。
  
  77、
  智者善劝导,使人免诸过,
  善者知爱戴,唯恶人嫌恶。
  
  78、
  不结交恶者,不亲近愚者,
  结交善知识,亲近有德者。
  
  79、
  得尝法味者,心寂常安乐,
  智者恒欣喜,圣者所说法。
  
  80、
  矢工调弓箭,治水者导水,
  木匠绳其木,智者(Pandita)善自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81、
  譬如巨岩石,不为风所动,
  毁谤与赞叹,智者不为动。
  
  82、
  譬如深净池,清彻且明静,
  智者闻妙去,心净甚寂然。
  
  83、
  圣者离于缚,不着诸欲结,
  乐受与苦受,智者无喜忧。
  
  84、
  智者具戒德,不为己为他,
  不求子与财,非法求王位,
  求世间荣禄,而造诸恶业。
  
  85、
  于诸众人中,鲜有达彼岸(涅盘),
  世间诸乡朋,此岸(生死轮回)长徘徊。
  
  86、
  法已予善说,应行于正法,
  超越诸欲界,达难登彼岸(涅盘)。
  
  87、
  智者舍黑法(恶法),而修诸白法(善法),
  为证涅盘境,从家至非家。
  
  88、
  不着贪与欲,舍弃于欲乐,
  智者除诸盖(五盖:贪、瞋、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与自心垢秽。
  
  89、
  智者勤修持,证道七觉支(念、择法、精进、
  喜、乐、一心、舍),解缚(四种执着:贪欲、邪见、戒禁取、身见)尽诸漏,亲证般涅盘(Nibbana)。
  
  第七 阿罗汉品(Arahanta Vagga)
  (或罗汉Arahant断尽烦恼的修行者)
  
  90、
  道尽(生死轮回尽)无忧患,解脱于一切(五蕴),
  漏尽无结缚(Gantha贪、瞋、戒禁取、见取),
  炽盛欲火灭。
  
  91、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念勤修持,心中无所住,
  如雁离池沼,舍弃其巢穴。
  
  92、
  无作不积集(积集:业行与四必需物品﹕衣、食、卧具、药品或指由爱生取而生起四种食的积集:段食、触食、思食与意识食),饮食知节量。
  空无相解脱,圣者之行迹,
  如鸟游虚空,无痕迹可得。
  
  93、
  漏尽不贪食,已达解脱境,
  空无相解脱,圣者之行迹,
  如鸟游虚空,无痕迹可得。
  
  94、
  善摄制六根,如御者调马,
  舍憍慢恶习,诸天所爱敬。
  
  95、
  罗汉如大地,不拘垢与净,
  如帝释(Indakhila)牌坊,行忍无怨瞋,
  如清净池潭,无着(Tadi不执取,八风不动)证涅盘。
  
  96、
  意寂口亦寂,身行亦寂静,
  正智得解脱,寂静与安稳。
  
  97、
  仁者不轻信(Assaddha圣者自证),
  无为(Akata无作,即涅盘)永断系,
  弃欲无分别,实名无上士。
  
  98、
  村舍或林间,谷地或山野,
  罗汉所居地,彼处皆蒙佑。
  
  99、
  乐于住林间(Aranna阿兰若,静空闲处),
  世人所不爱。无欲喜林野,不逐求五欲。
  
  第八 千品(Sahassa Vagga)
  
  100、
  徒诵千句言,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益语(Attha义、
  道理),闻已得寂静。
  
  101、
  徒诵千首偈,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益偈,闻已得寂静。
  
  102、
  徒诵百首偈(Gatha,pada),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法语,闻已得寂静。
  
  103、
  匹夫上战场,千战胜千敌,
  莫如能胜己,彼最胜战士。
  
  104、
  胜己为最贤,远胜于胜众,
  是故胜己者,梵魔无能胜。
  
  105、
  天神音乐神(Gandhabba干达婆),
  恶魔与梵天(Brahma),
  皆莫能胜彼,自御克己者。
  
  106、
  月月祭千金,祭祀供百年,
  未若须臾顷,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胜祭祀百年。
  
  107、
  林中拜火神(Aggi),事火一百年,
  未若须臾顷,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胜祭祀百年。(106,107两偈合诵)
  
  108、
  若人于世间,供牺牲祭祀,
  求福满一年,彼如是功德,
  未若四分一,礼敬正直者(预流果或初果)。
  
  109、
  尊贤与敬老,四事得增长,
  寿命与容颜,喜悦与毅力。
  
  110、
  若人活百年,破戒不修定,
  不如活一日,持戒与修定。
  
  111、
  若人活百年,无智无禅定,
  不如活一日,具慧修禅定。
  
  112、
  若人活百年,怠惰不精进,
  不如活一日,坚心行精进。
  
  113、
  若人活百年,不见生灭法,
  不如活一日,得解生灭法。
  
  114、
  若人活百年,不见不死(Amatam padam涅盘)道,
  不如活一日,得睹不死道。
  
  115、
  若人活百年,不见无上谛(九出世间法:四道、四果与涅盘),
  不如活一日,得睹无上谛。
  
  第九 恶品(Papa Vagga)
  
  116、
  应急速行善,竭止心作恶(贪raga,瞋dosa,痴moha),
  延缓行善者,心喜于邪恶。
  
  117、
  若人已作恶,不应数重犯,
  莫喜于作恶,积恶乃痛苦。
  
  118、
  若人已行善,应当数重作,
  欢喜于行善,积善乃安乐。(117,118两偈合诵)
  
  119、
  恶业未成熟,恶人自庆幸,
  恶果成熟时,恶人方知苦。
  
  120、
  善业未成熟,善人自埋怨,
  善果成熟时,善人方知福。(119,120两偈合诵)
  
  121、
  莫轻视小恶,云我无殃报,
  小水渐滴落,亦能盈水瓶,
  愚人积小恶,乃至罪满贯。
  
  122、
  莫轻视小善,云我无福报,
  小水渐滴落,亦能盈水瓶,
  贤人积小善,乃至福满堂。(121,122两偈合诵)
  
  123、
  伴少而货多,商人避险道,
  爱命避毒药,避恶当亦然。
  
  124、
  设若手无伤,手可持毒药,
  无伤毒不患,不作恶无殃。
  
  125、
  若害善良者,清净无秽者,
  恶业归愚人,如逆风扬尘。
  
  126、
  有识生胎中,作恶堕地狱,
  行善升天界,漏尽得涅盘。
  
  127、
  非隐于虚空,海洋洞穴中,
  欲避恶果者,世间无避处。
  
  128、
  非隐于虚空,海洋洞穴中。
  欲避死魔者,世间无避处。(127,128两偈合诵)
  
  第十 刀杖品(Danda Vagga)
  
  129、
  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
  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
  
  130、
  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
  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129,130两偈合诵)
  
  131、
  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
  刀杖害众生,安乐不可得。
  
  132、
  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
  不刀杖害彼,安乐乃可得。(131,132两偈合诵)
  
  133、
  对人粗恶语,恶言将反唾,
  恶言伤人苦,殴斗祸归身。
  
  134、
  如一破铜锣,默默无反响,
  既已证无为,寂然无诤论。
  
  135、
  牧人执鞭杖,驱牛至牧场,
  老与死亦然,驱逐众有情。
  
  136、
  愚者造恶业,而不能自知,
  感招恶业苦,犹如被火焚。
  
  137、
  若人以刀杖,加害善良者(指阿罗汉),
  速召无赦殃,十种苦如下:-
  
  138、
  将受身剧痛,或自召伤残,
  或得极重病,或丧心狂乱。
  
  139、
  或为王所惩,或为人谗诬,
  或眷属丧亡,或财物损减。
  
  140、
  或彼之房舍,为烈火所焚,
  彼人身亡后,堕入于地狱。(137,138,139,140四偈合诵)
  
  141、
  裸形髻发者(苦行之二种),涂泥绝食者(苦行之二种),
  露卧涂尘垢(苦行之二种),苦行蹲踞者(苦行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彼等不断惑,何能得清净?
  
  142、
  身庄严寂静,诸欲已调服,
  根门能自制,圆满持梵行,
  不害诸有情,彼即婆罗门,
  彼即是沙门,彼是为比丘。
  
  143、
  能知惭愧者,世上所罕见,
  彼不受非难,如良马避鞭。
  
  144、
  修持诸善法,信勤戒定慧,
  明行足断苦,如鞭策良马。
  
  145、
  治水者导水,矢工调弓箭,
  木匠绳其木,善行者(Subbata)御身。
  
  第十一 老品(Jara Vagga)
  
  146、
  世常燃烧(世界有十一种火常烧﹕贪、瞋、痴、病、老、死、愁、悲、苦、忧、恼)中,有何可喜乐?
  汝常在瞑暗(无明),何不求光明?
  
  147、
  观此粉饰身,疮(九疮﹕双目、双耳、双鼻孔、口及大小便孔)肉与骨聚,
  身病心妄想,无常不久存。
  
  148、
  形劳衰老身,病巢易败坏,
  秽身必腐散,有生终归死。
  
  149、
  如彼葫芦瓜,秋至而散弃,
  骸骨变灰白,观此有何乐?
  
  150、
  骨架为城廓,血肉作涂饰,
  蕴藏老病死,憍慢与虚伪。
  
  151、
  盛妆皇乘坏,此身亦老朽,
  唯善法(九出世间法﹕四向、四果与涅盘)永垂,传示于善人。
  
  152、
  寡闻少学人,老去如牡牛,
  徒增长筋肉,而不生智能。
  
  153、
  多生轮回中,探寻造屋者(贪),
  而未得见之,再生实是苦。
  
  154、
  造屋者已见,不再造新屋(色身),
  椽柱均断折(烦恼),栋梁亦摧毁(无明),
  我心证无为(涅盘),一切爱欲灭。(153,154两偈合诵)
  
  155、
  不修于佛法,少壮不积蓄,
  如沼边老鹭,颓伺空鱼池。
  
  156、
  不修于佛法,少壮不积蓄,
  如破折弃弓,悲叹于往昔。(155,156两偈合诵)
  
  第十二 自己品(Atta Vagga)
  
  157、
  若人知自爱,应善自守护,
  夜间三时中(初夜、中夜、后夜分),智者常觉醒。
  
  158、
  智者先立己,而后教他人,
  智者行如是,方不染诸垢。
  
  159、
  若欲教他人,己行应如是,
  自御能御人,御己最艰难。
  
  160、
  以自为依怙,何有他依怙?
  自己善调御,得难获依怙。
  
  161、
  恶业由己作,己生己因起,
  恶业毁愚者,如金刚毁宝。
  
  162、
  破戒如蔓藤(maluva),缠死娑罗树(Sala),
  招受诸苦果,如怨敌所愿。
  
  163、
  不善害己事,实乃极易行,
  善与利己事,实乃极难行。
  
  164、
  愚人谤圣法,讥毁罗汉教,
  因彼邪见故,将自取毁灭,
  如彼香蕉树,结果后覆亡。
  
  165、
  恶业由己作,污垢由己染,
  恶业己不作,污垢己不染,
  清净由自己,何能由他净?
  
  166、
  行利他大事,勿疏忽自利(生死解脱事),
  善观于己利,不忘失所求。
  
  第十三 世间品(Loka Vagga)
  
  167、
  莫追逐欲乐,莫流于放逸,
  莫邪见世利,此乃离苦道。
  
  168、
  警觉不放逸,精进行圣道,
  实践善法者(Dhammacari),今世来世乐。
  
  169、
  奉善不造恶,精进行圣道,
  实践善法者,今世来世乐。(168,169两偈合诵)
  
  170、
  观世如水泡,观世如幻相,
  如是观世者,死魔(Maccuraja)不得见。
  
  171、
  细观此世间,如盛妆皇乘,
  愚人为沉迷,智者离贪着。
  
  172、
  人若前放逸,今止而不犯,
  如月出云散,普明照世间。
  
  173、
  人若前作恶,今则奉诸善,
  如月出云散,普明照世间。(172,173两偈合诵)
  
  174、
  此世间盲闇(无智慧),鲜为人察见,
  鸟少脱罗网,人鲜有升天。
  
  175、
  如鹅飞虚空,勤者以神力(Iddhi神通)。
  破魔及魔军(maramsavahinim十烦恼:色爱、厌梵行、饥渴、贪、怠惰、恐惧、疑、掉举恶作、得名誉、自赞毁他),得脱离于死。
  
  176、
  欺妄不真语,无恶而不作,
  违犯真谛法,不信于来世。
  
  177、
  悭贪不生天,愚不叹布施,
  智者随喜施,后世得安乐。
  
  178、
  大地之君主,或生天界者,
  一切世君王,不胜预流果
  (Sotapattiphala须陀洹果,初果)。
  
  第十四 佛陀品(Buddha Vagga)
  
  179、
  佛己治烦恼,无人所能胜,
  佛智广无边,谁能诱惑佛?
  
  180、
  漏尽无结缚,欲毒难诱使,
  佛智广无边,谁能诱惑佛?
  
  181、
  圣者常修定(止观),乐寂静出离,
  正念正觉者,天人所爱敬。
  
  182、
  得生人道难,人生长寿难,
  听闻佛法难,值佛出世难。
  
  183、
  停止造诸恶,培育众善行,
  清净自心意,此乃诸佛教。
  
  184、
  苦行忍第一,涅盘为最上,
  害人非出家,恼人非沙门。
  
  185、
  不骂与不害,严守于戒律(比丘别解脱律仪戒),
  饮食知节量,寂静处独居,
  常念于菩提,此乃诸佛教。
  
  186、
  设若降金雨,贪心无厌足,
  智者知贪欲,乐少(Appassada无信乐,不喜)而苦多。
  
  187、
  虽于诸天乐,智者无奢求,
  佛陀圣弟子,乐于灭欲贪。
  
  188、
  人为怖畏苦,皈依趋山峦,
  树林和林莽,及诸神庙堂(Cetiya)。
  
  189、
  彼非安稳依,非最上依处,
  皈依于彼处,不能离于苦。
  
  190、
  若人皈依佛,皈依法与僧,
  依于正知见,得见四真谛(苦、集、灭、道四圣谛)。
  
  191、
  苦谛苦集谛,苦灭谛道谛,
  灭苦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导至苦寂灭。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2、
  此皈依安稳,此皈依最上,
  此乃真皈依,能脱离众苦。(188,189,190,191,192五偈合诵)
  
  193、
  圣人(佛陀)难值遇,彼非处处生,
  圣人所生处,氏族皆蒙庆。
  
  194、
  诸佛出世乐,宣说正法乐,
  僧伽和合乐,学众戒和乐。
  
  195、
  礼敬于世尊,诸佛圣弟子,
  摧伏诸烦恼,超越众忧苦。
  
  196、
  若人礼敬于,寂静无畏者,
  其人之功德,无人能衡量。
  
  第十五 安乐品(Sukha Vagga)
  
  197、
  怨憎中无憎,我等安乐住,
  于怨憎人中,我等无憎住。
  
  198、
  病患(Atura病)中无病(Anatura无病),
  我等安乐住,于病患人中,我等无病住。
  
  199、
  贪欲中无欲,我等安乐住,
  于贪欲人中,我等无欲住。
  
  200、
  无有无障碍(Kincana物障),我等安乐住,
  如光音天人(Deva abbassara极光净天;无音声,以净光为语言),以喜悦为食。
  
  201、
  胜者招怨恨,败者生苦恼,
  寂者舍胜负,安住寂静乐。
  
  202、
  热无过贪欲,恶无过瞋恚,
  苦无过五蕴(Khandha;色、受、想、行、识),乐无过寂灭(涅盘)。
  
  203、
  饥饿最大病,诸行(Sankhara有为,造作。也作蕴)最大苦,
  如是实知已,涅盘无上乐。
  
  204、
  无病最上利,知足最大富,
  信心最佳亲,涅盘无上乐。
  
  205、
  已尝独居味,以及寂静乐,
  浸悦于法味,无怖离诸恶。
  
  206、
  善哉(Sadhu)遇圣者,共住常欣乐,
  由不见愚人,彼常得安乐。
  
  207、
  与痴者同道,长时处忧苦,
  与痴者共住,苦如敌共住,
  与智者共处,乐如亲族会。
  
  208、
  智者(Pannam)多闻者(Bahussutam),忍辱、戒(Dhorayhasilam)、梵圣(vatavantam),
  追随此善贤,如月随星道。
  
  第十六 喜爱品(Piya Vagga)
  
  209、
  修行不正法,不修于正道,
  舍道逐爱欲,唯慕正行者。
  
  210、
  不能见爱者(爱别离),遇见不爱者(怨憎会),
  不见爱者苦,见不爱亦苦。
  
  211、
  是故勿爱着,爱别离是苦,
  若无爱与憎,无有诸系缚。
  
  212、
  由爱生忧患,由爱生怖畏,
  离所爱无忧,何处有怖畏?
  
  213、
  由爱执生忧,由爱生怖畏,
  离爱执无忧,何处有怖畏?
  
  214、
  由贪执生忧,由贪生怖畏,
  离贪执无忧,何处有怖畏?
  
  215、
  由爱欲生忧,由欲生怖畏,
  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怖畏?
  
  216、
  由渴爱生忧,由爱生怖畏,
  离渴爱无忧,何处有怖畏?
  
  217、
  具戒有正见,法住(四果向、四果及涅盘,九殊胜法)见真谛(四圣谛),
  所作皆已办,世人所崇敬。
  
  218、
  欲求「不可说」(涅盘),向法乐圣位(初,二,三果),
  心无欲爱缚,彼为「上流人」(Uddhamsota,指近涅盘的三果圣人Anagamiphala,不还果者)。
  
  219、
  久处于异乡,远处安归来,
  亲族与好友,欢喜来相迎。
  
  220、
  行善亦如是,今世往后世,
  善业如亲友,欢喜来相迎。(219,220两偈合诵)
  
  第十七 忿怒品(Kodha Vagga)
  
  221、
  应弃忿怒心,应弃我慢心,
  解脱一切缚,不执著名色(Namarupa精神与物质),心中无一物,解脱于众苦。
  
  222、
  能抑止发怒,如止疾行车,
  是名真御者,余为执缰人。
  
  223、
  以慈制忿怒,以仁制粗暴,
  以施制悭吝,以实制虚假。
  
  224、
  实语不忿怒,物少仍施赠,
  以此三善行,得生于天上。
  
  225、
  圣者不杀生,常摄护根门,
  到达不死境(涅盘),彼处无忧苦。
  
  226、
  常警惕觉醒,昼夜勤修习,
  志向于涅盘,息灭诸烦恼(欲,有,邪见,无明)。
  
  227、
  阿杜罗(Atula在家众名)应知,古来已如此,
  非是今日事,默然受人谤,
  多言受人谤,适言受人谤,
  不为诽谤者,此世未曾有。
  
  228、
  全被诽谤者,全被赞扬者,
  过去将来无,现在亦无有。(227,228两偈合诵)
  
  229、
  朝朝勤检点,无过且贤明,
  具智慧戒行,彼为智者赞。
  
  230、
  阎浮檀金币(Jambonada喻阿罗汉纯净),
  谁能挑瑕疵?清净为天赞,亦为梵天赞。
  
  231、
  防范身恶行,调御于身行,
  舍弃身恶行,应修身善行。
  
  232、
  防范口恶行,调御于口行,
  舍弃口恶行,应修口善行。
  
  233、
  防范意恶行,调御于意行,
  舍弃意恶行,应修意善行。
  
  234、
  智者身调御,亦复语调御,
  亦复意调御,实为善御者。(231,232,233,234四偈合诵)
  
  第十八 垢秽品(Mala Vagga)
  
  235、
  汝似焦枯叶,死吏近身边,
  伫立死门前,旅途无资粮。
  
  236、
  汝宜自造洲,精勤修观慧,
  祛除诸秽垢,得升净居天。(五净居天。阿那含果者所住的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天。)
  
  237、
  汝寿命已终,已近阎魔前,
  途中无歇处,旅途无资粮。
  
  238、
  汝宜自造洲,精勤修观慧,
  祛除诸秽垢,不复有生死。(235,236,237,238四偈合诵)
  
  239、
  剎那又剎那,一分又一分,
  智者渐除垢,如冶工锻银。
  
  240、
  如铁生锈垢,腐蚀其自身,
  恶者生心垢,造恶至恶趣(三恶趣﹕畜生、饿鬼、地狱)。
  
  241、
  经(manta)不诵速忘,屋(Ghara)不修速烂,
  懈怠美之垢,放逸护者垢。
  
  242、
  不贞妇之垢,悭吝施者垢,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等诸恶业,今世后世垢。
  
  243、
  此等垢秽中,无明垢(Avijja无智)为最,
  比丘除诸垢,舍垢至清净。(241,242,243三偈合诵)
  
  244、
  无惭愧如鸦(Kakasara鸦英雄,厚颜无耻者),
  诋毁人胆大,傲慢邪恶者,生活是容易。
  
  245、
  有惭求清净,不爱着谦逊,
  正命观修者,生活是困难。(244,245两偈合诵)
  
  246、
  若人于今世,杀生说妄语,
  偷盗不与取,邪淫犯人妻。
  
  247、
  耽溺于酒品,造作如是恶,
  彼于今世中,断毁自善根。(246,247两偈合诵)
  
  248、
  善男子应知,制恶实为难,
  莫令贪与瞋(Adhammo),陷汝于长苦。
  
  249、
  人信乐好施,若于他施物,
  心嫉不满者,昼夜不安宁。
  
  250、
  断除此怨心,拔根灭除妒,
  是人于昼夜,心静能得定。(249,250两偈合诵)
  
  251、
  无火热如贪,无执紧如瞋,
  无网密如痴,无流急如爱。
  
  252、
  易见他人过,己过欲见难,
  扬疵如扬糠,己过则匿藏,
  狡猾赌徒子,作弊藏骰子(Kali)。
  
  253、
  若见他人过,心忿不平者,
  徒增其烦恼,断惑路遥远。
  
  254、
  虚空无道迹,外道无沙门(Samana),
  凡夫爱着障(Papanca障碍;指爱、见、慢),如来(Tathagata)净无障。
  
  255、
  虚空无道迹,外道无沙门,
  诸行(sankhara)皆无常,诸佛不动转。
  (254,255两偈合诵)
  
  第十九 法住品(Dhammattha Vagga)
  
  256、
  鲁莽判事理,非为法住者,
  智者应辨究,是非之道理。
  
  257、
  善导不鲁莽,公正不妄假,
  智者护正法,是名法住者(Dhammattha)。
  
  258、
  不以多言故,而称为智者,
  忍、虑、无怨、安,得称为智者。
  
  259、
  不以善言故,而为持法者(Dhammadhara),
  虽听闻少法,身习依法行(Kayena),
  于法不放逸,彼为奉法者。
  
  260、
  不以头灰白,而称为长老(Thera,受比丘戒十年以上),
  彼年纪虚长,徒有长老名。
  
  261、
  实知四圣谛,持戒不杀生,
  弃除诸垢秽,是名真长老。(260,261两偈合诵)
  
  262、
  端庄善辩才,心为贪欲使,
  嫉妒而虚伪,此人绝难证。
  
  263、
  断截诸恶习,拔根息灭贪,
  智者除恚心,是为端正者。(262,263两偈合诵)
  
  264、
  不持戒妄语,剃发非沙门,
  心内满欲贪,如何为沙门?
  
  265、
  调伏诸烦恼,无论大与小,
  息灭诸恶故,是名为沙门。(264,265两偈合诵)
  
  266、
  虽向人托钵,不即是比丘,
  持戒非托钵,是名为比丘。
  
  267、
  遍舍善与恶,梵行清净者,
  知法以处世,实名为比丘。(266,267两偈合诵)
  
  268、
  不敏愚昧者,默然非圣者(牟尼),
  智者量善恶,实名为智者。
  
  269、
  舍恶择其善,乃得为圣者(牟尼),
  彼知于善恶,是名为圣者。
  
  270、
  若害众有情,彼非为圣者(Ariya高贵者),
  不害众生故,是名为圣者。
  
  271、
  不因于持戒,苦行或多闻,
  或由证禅定,或独居静处(Vivicca Sayanena独处住)。
  
  272、
  谓凡夫不得,吾受出离乐,
  比丘漏未尽,勿耽于自满。(271,272两偈合诵)
  
  第廿 道品(Magga Vagga)
  
  273、
  诸道八支胜(八正道),诸谛四句胜(四圣谛),
  诸法离欲胜(涅盘),两足具眼胜(佛具肉眼、天眼、慧眼、佛眼、一切智眼五眼)。
  
  274、
  此乃唯一道,清净诸知见。
  顺此正道行,魔王为惑乱。
  
  275、
  奉修此正道,能尽于诸苦。
  已知拔欲箭,故我说此道。
  
  276、
  汝等应自勤,如来唯导师,
  入道禅修者,解脱魔系缚。
  
  277、
  诸行皆无常,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五蕴苦),此道达清净。
  
  278、
  诸行皆是苦,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
  
  279、
  诸法(五蕴khandha)皆无我,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277,278,279三偈合诵)
  
  280、
  应勤时不勤,青壮陷怠惰,
  意沉心薄弱,怠惰不得道。
  
  281、
  慎言善御心,不以身行恶,
  清净三业者,得圣所证道。
  
  282、
  由禅观(Yoga瑜珈)生慧,无禅观无慧,
  明了其得失(繁荣不繁荣,幸或不幸),勤修增上慧。
  
  283、
  当伐欲丛林(Vana欲望),莫伤及真树,
  怖畏欲林除,比丘无欲林(Nibbana无欲)。
  
  284、
  不除细欲丛,男女欲犹系,
  淫欲最难离,如乳犊恋母。
  
  285、
  断除心欲贪,如摘秋百合,
  勤修寂静道,善逝(Sugata即佛陀)涅盘境。
  
  286、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
  愚者当盘想,不觉死神到(Antaraya障难)。
  
  287、
  执子女与畜,心为爱染着,
  死神攫捉去,洪流卷睡村。
  
  288、
  非子能救济,非父或亲戚,
  若为死所牵,亲族莫能济。
  
  289、
  智者明此理,守持于净戒,
  疾速除诸障,直达涅盘境。(288,289两偈合诵)
  
  第廿一 杂品(Pakinnaka Vagga)
  
  290、
  若舍弃小乐,而得大安乐,
  智者舍小乐,而思求大乐。
  
  291、
  若为自安乐,致使他痛苦,
  彼为怨瞋缠,不得解脱瞋。
  
  292、
  我慢放逸者,应作者没作,
  不应作却作,烦恼徒增长。
  
  293、
  精勤观修身,不作不应作,
  应作者常作,烦恼随观尽。
  
  29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杀母(渴爱)与杀父(我慢),杀武士二王(断见与常见),
  灭王国(十二处)财相(贪执),无忧婆罗门(阿罗汉)。
  
  295、
  杀母(渴爱)与杀父(我慢),杀梵族二王(断见与常见),
  灭险道五虎(五盖﹕贪、瞋、痴、昏沈睡眠、掉悔),无忧婆罗门(阿罗汉)。(294,295两偈合诵)
  
  296、
  乔达摩(Gotama,佛俗家名)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念佛陀功德。
  
  297、
  乔达摩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念达摩(法)功德。
  
  298、
  乔达摩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念僧伽功德。
  
  299、
  乔达摩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修观身念处(三十二身分)。
  
  300、
  乔达摩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乐修不伤害。
  
  301、
  乔达摩门徒,意常善醒觉,
  不分日与夜,乐修定观禅。(296,297,298,299,300,301六偈合诵)
  
  302、
  出家修行苦,心乐出家难,
  在家生活苦,不和共住苦,
  生死轮回苦,不轮回无苦。
  
  303、
  正信具足戒,有声誉财富(信、戒、惭、愧、闻法、舍、慧七财),
  无论至何处,随处受人敬。
  
  304、
  善德如雪山(Himavant指喜马拉雅山Himalaya),虽远而高显,
  恶者近不见,如黑夜放箭。
  
  305、
  独坐与独卧,经行而不倦,
  彼独自调御,欣喜居林中。
  
  第廿二 地狱品(Niraya Vagga)
  
  306、
  妄语堕恶趣(下三道﹕畜生、饿鬼、地狱),作恶言无作,
  此二恶业同,死后堕地狱。
  
  307、
  虽身披袈裟,造恶不调御(Papadhamma恶法者,性恶者),
  终因彼恶业,堕落于地狱。
  
  308、
  宁吞热铁丸,炽焰火焚身,
  不以破戒身,食人信施物。
  
  309、
  放纵淫他妇,必遭四苦报,
  获罪不安寝,受嫌堕恶趣。
  
  310、
  惊怖淫男女,欢乐极短暂,
  获罪并恶趣,国王治重刑,
  故男人不应,邪淫他人妇。
  
  311、
  不善握茅草(Kusa香草),则割伤其手,
  僧人作恶行,则趋向恶趣。
  
  312、
  放逸不净戒,狎习污道法,
  模棱修净行,此等无大果。
  
  313、
  应做之修行,坚定精勤修,
  散漫云游僧(Paribbajika),徒增添欲垢(烦恼)。
  
  314、
  谨慎莫作恶,作恶将受苦,
  胜妙行于善,行善无悔恼。
  
  315、
  如一边境城,护卫内与外,
  自当善护卫,勿失修行缘,
  丧失人身缘,堕恶趣受苦。
  
  316、
  不羞耻而羞,应羞耻不羞,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7、
  不恐怖见怖,应恐怖不怖,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8、
  于无瘕见疵,于过见无过,
  以彼诸邪见,堕落于恶趣。
  
  319、
  辨错为过错,辨对为正确,
  以彼诸正见,得生于善趣(天界)。(316,317,318,319四偈合诵)
  
  第廿三 象品(Naga Vagga)
  
  320、
  如象于战场,堪忍诸弓箭,
  人多不自律,我忍诸诽谤。
  
  321、
  御象可赴会,御象王可乘,
  人中堪忍者,人中最上御。
  
  322、
  御骡为优良,信度(Sindhu)马优良,
  长牙象(Kunjara)优良,御己更优良。
  
  323、
  非彼诸车乘,能达无行境(涅盘),
  彼善调御人,能达无行境。
  
  324、
  彼象名财守(Dhanapalaka),思母情难伏,
  被困不思食,唯思念象林。
  
  325、
  懒惰又贪食,贪睡转侧眠,
  如猪贪食睡,愚者频入胎(生死轮回)。
  
  326、
  往昔此妄心,游荡随所欲,
  随所爱好求,我以智调伏,
  如象师持钩,制伏发情象。
  
  327、
  喜于不放逸,善护卫自心,
  自离于烦恼,如象出泥沼。
  
  328、
  若得贤伴侣,正直具智慧,
  欣然同彼行,克服诸困难。
  
  329、
  若不得贤伴,正直具智慧,
  应如王弃国(抛弃征服的国土),如象独游林。
  (328,329两偈合诵)
  
  330、
  宁独住为善,不与愚人伴,
  独往不造恶,自在象游林。
  
  331、
  患难遇友喜,少欲知足喜,
  命终积善喜,离一切苦喜。
  
  332、
  在世孝母乐,孝顺父亦乐,
  奉事沙门乐,奉事圣者乐。
  
  333、
  持戒垂老乐,不移信心乐,
  圆证智慧乐,不造恶业乐。
  
  第廿四 爱欲品(Tanha Vagga)
  
  334、
  放逸者纵欲,增长如蔓藤,
  此生他处生,如猿觅林果。
  
  335、
  人于此世间,顽劣欲缠缚,
  诸忧苦增长,如毗罗(Birana毗罗草)得雨。
  
  336、
  人于此世间,顽劣欲调服,
  诸忧苦易除,如莲叶落露。(335,336两偈合诵)
  
  337、
  我今为众说,掘除爱欲根,
  如掘毗罗草,求取香甜根,
  勿为魔屡害,如洪淹芦苇。
  
  338、
  伐树不断根,虽斩犹再生,
  祛欲不除根,苦楚犹再生。
  
  339、
  人贪着欲乐,三十六爱流(欲爱、有爱、非有爱分为六根与六尘各十二),
  心思为欲染,爱潮荡痴人(邪见人)。
  
  340、
  爱欲随处流,蔓草芽(六根)盛长(六尘),
  见诸蔓草生,以慧断其根。
  
  341、
  快乐是无常,境生欲水长,
  人迷逐欲乐,唯得受生死。
  
  342、
  为爱欲所使,惊兔网中驰,
  烦恼(贪、瞋、痴、慢、邪见)紧束缚,长受轮回苦。
  
  343、
  为爱欲所使,惊兔网中驰,
  比丘求爱尽(涅盘),应离于爱欲。(342,343两偈合诵)
  
  344、
  人若舍欲林,孤寂山林间(出家意),
  复生爱欲心,转驰向世间,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此松缚人,还俗复受缚。
  
  345、
  铁木与麻缚,智者言非坚,
  贪恋妻儿财,是为大坚缚。
  
  346、
  智言此坚缚,松软难解脱,
  无着舍爱欲,断弃求出离(出家)。
  
  347、
  耽欲随欲流,蜘蛛自织网,
  断缚无著者,解脱一切苦。
  
  348、
  舍过、现、未来(三世的五蕴),而到达彼岸(涅盘),
  解脱于一切,不再受生死。
  
  349、
  邪念所困扰,炽然求欲乐,
  贪欲倍增长,彼自作坚缚。
  
  350、
  调服诸邪思,常住不净观,
  正念灭贪爱,断除魔束缚。
  
  351、
  无畏达究竟,爱尽无贪欲,
  拔除生有(三有﹕欲、色、无色;指轮回)刺,此乃最后身。
  
  352、
  离欲无贪者,通达法次第,
  彼为最后身,大智大丈夫。
  
  353、
  我调御一切,我了知一切,
  一切无染着,一切已出离,
  爱尽得解脱,自悟谁为师?
  
  354、
  法施胜众施,法味胜众味,
  法喜胜众乐,爱尽灭众苦。
  
  355、
  财富毁愚者,不毁求寂者(求到彼岸),
  愚者为财富,自害亦害他。
  
  356、
  杂草毁田地,爱欲毁世人,
  供养无欲者,能得大果报。
  
  357、
  杂草毁田地,瞋恚毁世人,
  供养无瞋者,能得大果报。
  
  358、
  杂草毁田地,愚痴毁世人,
  供养无痴者,能得大果报。
  
  359、
  杂草毁田地,贪爱毁世人,
  供养无贪者,能得大果报。
  (356,357,358,359四偈合诵)
  
  第廿五 比丘品(Bhikkhu Vagga)
  (或苾刍Bhikkhu出家受具足戒男子)
  
  360、
  善于调伏眼,善于调伏耳,
  善于调伏鼻,善于调伏舌。
  
  361、
  善于调伏身,善于调伏语,
  善于调伏意,善调伏一切,
  比丘善调伏,脱离一切苦。(360,361两偈合诵)
  
  362、
  调御手足语,调御最高者(头与心),
  心喜住禅定,比丘独知足。
  
  363、
  比丘调御语,善巧不夸耀,
  善说法与义,如甘露法雨。
  
  364、
  比丘住于法,喜悦于佛法,
  念法思惟法,不离于妙法(Saddhamma)。
  
  365、
  莫嫌己所得,莫忌他所得,
  比丘妒忌他,心不得于定(Samadhi 世间与出世间定)。
  
  366、
  所得虽微少,比丘不嫌弃,
  清净不懈怠,诸天所赞叹。(365,366两偈合诵)
  
  367、
  若于心与身(名与色),不执我我所,
  无我故无忧,彼实称比丘。
  
  368、
  比丘住慈悲,喜悦佛教法,
  证寂静安乐,诸行之解脱(涅盘)。
  
  369、
  汲去舟中水(舟喻人身,水喻邪念),水去舟行快,
  断除欲与瞋,比丘证涅盘。
  
  370、
  断五下分结(身见、疑、戒禁取、贪欲、瞋恚),断五上分结(色爱、无色爱、慢、掉悔、无明),
  勤修于五根(信、勤、念、定、慧),消灭五烦恼(贪、瞋、痴、慢、邪见),
  比丘越彼岸,名「渡瀑流者」(四瀑流Ogha﹕欲、有、见、无明)。
  
  371、
  比丘勤修定,心莫逐爱欲(色、声、香、味、触),
  地狱吞铁丸,炽然哀号苦。
  
  372、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彼近于涅盘。
  
  373、
  独住空闲处(Sunnagara),比丘调静心,
  如实知见法,得出世法乐。
  
  374、
  常住于正观,五蕴之生灭,
  欣喜于所悟,觉者知不死。
  
  375、
  慧僧之先务,摄根意知足,
  戒波提木叉(Patimokkha),亲近勤善友。
  
  376、
  愿彼意和婉,举止悉端庄,
  心充满喜悦,必得至苦边。
  
  377、
  如婆尸迦花(Vassika或Vassiki夏生花、素馨),枯萎而凋落,
  舍弃贪瞋痴,比丘度生死。
  
  378、
  身静与语静,心静善得定(Susamahita入定),
  比丘离世俗,是为寂静者。
  
  379、
  当自善策励,当自善省察,
  自护具正念,比丘安乐住。
  
  380、
  自为自护卫,自是自皈依,
  故调御自己,如马师驯马。
  
  381、
  信乐于佛法,比丘达寂静,
  诸行皆止息,寂静安乐境。
  
  382、
  比丘少出家,勤修佛妙法,
  光明照世间,如月出云天。
  
  第廿六 婆罗门品(Brahmana Vagga)
  (Brahmana除恶业者)
  
  383、
  勇于断欲流,离欲婆罗门,
  知诸蕴灭尽,汝便证无为(涅盘)。
  
  384、
  依止观二法,清净达彼岸,
  一切烦恼灭,彼为婆罗门。
  
  385、
  无此无彼岸,两岸亦皆无,
  无苦无束縳,彼为婆罗门。
  
  386、
  无垢离诸漏,林中独修定,
  清净无烦忧,所作皆已办,
  亲证最上果,彼为婆罗门。
  
  387、
  日光与月照,武士甲冑闪,
  婆罗门定光,佛光日夜照。
  
  388、
  弃恶为梵志(婆罗门),寂静为沙门(Samana),
  自除众秽行,是为出家人。
  
  389、
  莫击婆罗门,婆罗门勿怒,
  击彼者可耻,发怒更可耻。
  
  390、
  婆罗门制心,制止贪执心,
  断除害他心,唯此能减苦。
  
  391、
  不以身与语,或意造恶业,
  调制此三处,彼为婆罗门。
  
  392、
  无论师承谁,徒众应敬师,
  敬师说佛(正觉)法,如梵志(婆罗门)敬火。
  
  393、
  不因于髻发(Jata结发外道),不因于种姓,
  亦非是生来(印度的生来的四种阶级),而为婆罗门,
  见法具德者,具福(Sukhi幸福、清净)婆罗门。
  
  394、
  邪慧髻发者,何用着鹿皮?
  内不舍欲贪,外徒具严饰。
  
  395、
  汝着粪扫衣(Pamsukula弊恶衣,出家者的袈裟),清瘦筋脉显,
  林中独修定,彼为婆罗门。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396、
  非因母胎生,而称婆罗门,
  若有诸垢染,但名「婆洼底」(Bhovadi﹕Bho尊称君,Vadi说;与君说者),
  净除诸染着,彼为婆罗门。
  
  397、
  断一切结缚,心无有怖畏,
  无着离系缚,彼为婆罗门。
  
  398、
  断除勒皮带(瞋恚),皮缰(贪爱)与绳索(六十二邪见),
  及彼附属物(随眠、烦恼:欲贪、有贪、瞋、慢、见、疑、无明),舍弃其阑闩(无明),
  自觉证悟者,彼为婆罗门。
  
  399、
  他恶骂打罚,默忍不起瞋,
  忍辱潜力军,彼为婆罗门。
  
  400、
  不瞋恒行善,不贪自调伏,
  此乃最后身,彼为婆罗门。
  
  401、
  如莲叶水珠,针尖之芥子,
  爱欲不能染,彼为婆罗门。
  
  402、
  人世知苦尽,舍弃诸重担,
  身心得解脱,彼为婆罗门。
  
  403、
  具甚深智慧,善辨道真伪,
  亲证无上果,彼为婆罗门。
  
  404、
  不亲于僧俗,游行无住所,
  心中无爱欲,彼为婆罗门。
  
  405、
  无论强与弱,舍弃于刀杖,
  不杀害有情,彼为婆罗门。
  
  406、
  众敌中友善,众仇中安祥,
  贪执(执着五蕴)中无着,彼为婆罗门。
  
  407、
  贪欲瞋恚落,我慢虚伪落,
  (如)芥子针尖落,彼为婆罗门。
  
  408、
  善说和婉语,法语真谛语(善说四圣谛八正道),
  不麤言伤人,彼为婆罗门。
  
  409、
  世物长或短,大小或净垢(美或不美,好或不好的东西),
  不与而不取,彼为婆罗门。
  
  410、
  于此世他世,彼无有爱欲,
  爱尽而解脱,彼为婆罗门。
  
  411、
  无有诸爱执,慧观无疑惑,
  立于甘露境(涅盘、不死),彼为婆罗门。
  
  412、
  超越善与恶,不着于两边,
  清净无忧苦,彼为婆罗门。
  
  413、
  如月满明净,纯洁静无恼,
  灭除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渴爱,彼为婆罗门。
  
  414、
  越纷乱险路(烦恼),无明轮回海,
  得度于彼岸,超越于一切,
  心定无贪疑,彼常无所执,
  自证于涅盘,彼为婆罗门。
  
  415、
  住世弃爱欲(Kama欲情,欲乐),离俗而出家,
  爱欲有(Kamabhava欲情的存在)灭尽,彼为婆罗门。
  
  416、
  住世弃渴爱(Tanha),离俗而出家,
  渴爱有(Tanhabhava渴爱的存在)灭尽,彼为婆罗门。
  
  417、
  弃人间束缚,越天界束缚,
  解脱一切缚,彼为婆罗门。
  
  418、
  舍弃爱(爱欲)不爱(指林中修梵行),清凉无烦忧(Nirupadhi无依着;依着指五蕴,烦恼,行与爱欲),
  雄胜世间者(世间,指五蕴),彼为婆罗门。
  
  419、
  遍知于一切,众生之生灭,
  无执、善逝、觉(Sugata善逝,Buddha佛陀,觉者),彼为婆罗门。
  
  420、
  诸天、乐神(Gandhabbas干闼婆)、人,不知彼所趣(Gati去向),
  杀贼(断除烦恼)漏尽者,彼为婆罗门。
  
  421、
  不执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不着于一物,彼为婆罗门。
  
  422、
  无畏(Usabha牛王,喻无畏者)如牛王,尊贵勇猛者,
  贤圣无欲爱,战胜诸魔军,
  净行正觉者,彼为婆罗门。
  
  423、
  圣者知宿命,知天界恶趣,
  亦知生已尽,圆满无上觉(于四圣谛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
  调御梵行立,彼为婆罗门。
  
  北传法句经
  
  法句经序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只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只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法句经卷上
  尊者法救撰吴天竺沙门维祗难等译
  (经文依大正藏,文句不明者参考龙藏。)
  
  第一 无常品,二十有一章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唯道是真。
  
  1 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集佛言:
  2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3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4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5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6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
  7 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荥雪水。
  8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9 众生相克,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
  10 老见苦痛,死则意去,乐家缚狱,贪世不断。
  11 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少时如意,老见蹈藉。
  12 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厌,病条至际。
  13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4 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
  15 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
  16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
  17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
  18 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弊,为自侵欺。
  19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20 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
  21 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
  
  第二 教学品,二十有九章
  
  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闇,得见道明。
  
  22 咄哉何为寐?螉螺蚌蠹类,隐弊以不净,迷惑计为身。
  23 焉有被斫创,心如婴疾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
  24 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
  25 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
  26 莫学小道,以信邪见,莫习放荡,令增欲意。
  27 善修法行,学诵莫犯,行道无忧,世世常安。
  28 愍学摄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灭得安。
  29 非务勿学,是务宜行,已知可念,则漏得灭。
  30 见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健行,是谓贤明。
  31 起觉义者,学灭以固,着灭自恣,损而不兴。
  32 是向以强,是学得中,从是解义,宜忆念行。
  33 学先断母,率君二臣,废诸营从,是上道人。
  34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
  35 乐戒学行,奚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36 戒闻俱善,二者孰贤,方戒称闻,宜谛学行。
  37 学先护戒,开闭必固,施而无受,仂行勿卧。
  38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39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顷,事戒者福称。
  40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 屏弃。
  41 学当先求解,观察别是非,受谛应诲彼,慧然不复惑。
  42 被发学邪道,草衣内贪浊 曚曚不识真,如聋听五音。
  43 学能舍三恶,以药消众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脱故皮。
  44 学而多闻,持戒不失,两世见誉,所愿者得。
  45 学而寡闻,持戒不完,两世受痛,丧其本愿。
  46 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邪。
  47 稊稗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
  48 虑而后言,辞不强梁,法说义说,言而莫违。
  49 善学无犯,畏法晓忌,见微知者,诫无后患。
  50 远舍罪福,务成梵行,终身自摄,是名善学。
  
  第三 多闻品,十有九章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51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精进难踰毁,从是戒慧成。
  52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53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54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55 为能师现道,解疑令学明,亦兴清净本,能奉持法藏。
  56 能摄为解义,解则戒不穿,受法猗法者,从是疾得安。
  57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是如盲执烛,昭彼不自明。
  58 夫求爵位财,尊贵升天福,辩慧世间悍,斯闻为第一。
  59 帝王聘礼闻,天上天亦然,闻为第一藏,最富旅力强。
  60 智者为闻屈,好道者亦乐,王者尽心事,虽释梵亦然。
  61 仙人常敬闻,况贵巨富人,是以慧为贵,可礼无过是。
  62 事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
  63 人为命事医,欲胜依豪强,法在智慧处,福行世世明。
  64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 在说。
  65 闻为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后世福,积闻成圣智。
  66 是能散忧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隐吉,当事多闻者。
  67 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68 盲从是得眼,闇者从得烛,亦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69 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第四 笃信品,十有八章
  
  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于因正见,行不回顾。
  
  70 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升天世。
  71 愚不修天行,亦不誉布施,信施助善者,从是到彼安。
  72 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
  73 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有明。
  74 信能度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
  75 士有信行,为圣所誉,乐无为者,一切缚解。
  76 信之与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从是脱渊。
  77 信使戒诚,亦受智慧,在在能行,处处见养。
  78 比方世利,慧信为明,是财上宝,家产非常。
  79 欲见诸真,乐听讲法,能舍悭垢,此之为信。
  80 信能度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
  81 无信不习,好剥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扬泥。
  82 贤夫习智,乐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扰。
  83 信不染他,唯贤与人,可好则学,非好则远。
  84 信为我舆,莫知斯载,如大象调,自调最胜。
  85 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
  86 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利行,奉敬不忘。
  87 生有此财,不问男女,终以不贫,贤者识真。
  
  第五 戒慎品,十有六章
  
  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后无所悔也。
  
  88 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如是戒成。
  89 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后上天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90 常见法处,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
  91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
  92 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
  93 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
  94 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
  95 比丘立戒,守摄诸根,食知自节,悟意令应。
  96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正观,无忘正智。
  97 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自清除苦。
  98 蠲除诸垢,尽慢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
  99 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无祸除有。
  100 着解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
  101 狂惑自恣,已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
  102 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睹邪部。
  103 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
  
  第六 惟念品,十有二章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104 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
  105 是则昭世间,如云解月现,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
  106 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则胜,始得终必胜,逝不睹生死。
  107 若见身所住,六更以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108 已有是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
  109 是随本行者,如是度爱劳,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乐。
  110 应时等行法,是度老死恼,比丘悟意行,当令应是念。
  111 诸念生死弃,为能作苦际,常当听微妙,自觉悟其意。
  112 能觉者为贤,终始无所会,以觉意能应,日夜务学行。
  113 当解甘露要,令诸漏得尽,夫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
  114 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己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
  115 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相,昼夜当念是。
  
  第七 慈仁品,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116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117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
  118 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
  119 至诚安徐,口无麤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
  120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121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122 少欲好学,不惑于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称。
  123 仁寿无犯,不兴变快,人为诤扰,慧以嘿安。
  124 普忧贤友,哀加众生,常行慈心,所适者安。
  125 仁儒不邪,安止无忧,上天卫之,智者乐慈。
  126 昼夜念慈,心无克伐,不害众生,是行无仇。
  127 不慈则杀,违戒言妄,过不与他,不观众生。
  128 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后堕恶道,无诚不真。
  129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
  130 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
  131 若念慈心,无量不废,生死渐薄,得利度世。
  132 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
  133 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人,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第八 言语品,十有二章
  
  言语品者,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134 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
  135 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
  136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137 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令意向恶。
  138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侩斗,是后皆无安。
  139 无道堕恶道,自增地狱苦,远愚修忍意,念谛则无犯。
  140 从善得解脱,为恶不得解,善解者为贤,是为脱恶恼。
  141 解自抱损意,不躁言得中,义说如法说,是言柔软甘。
  142 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是为能善言。
  143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欢喜,不使至恶意,出言众悉可。
  144 至诚甘露说,如法而无过,谛如义如法,是为近道立。
  145 说如佛言者,是吉得灭度,为能作浩际,是谓言中上。
  
  第九 双要品,二十有二章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146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147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148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
  149 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妒嫉,敏达善言。
  150 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151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152 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
  153 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
  154 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
  155 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
  156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
  157 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
  158 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泆为穿。
  159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泆不生。
  160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
  161 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162 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懅。
  163 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
  164 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
  165 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
  166 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167 时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是佛弟子。
  
  第十 放逸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168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169 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170 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
  171 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
  172 发行不放逸,约以自调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渊中。
  173 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常重慎,护斯为宝尊。
  174 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
  175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
  176 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
  177 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弊。
  178 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
  179 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
  180 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苦。
  181 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182 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昭世间,念定其宜。
  183 过失为恶,追覆以善,是昭世间,念善其宜。
  184 少庄舍家,盛修佛教,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5 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6 生不施恼,死而不戚,是见道悍,应中勿忧。
  187 断浊黑法,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不复染乐,欲断无忧。
  
  第十一 心意品,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188 意使作狗,难护难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
  189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
  190 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191 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魔系乃解。
  192 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
  193 念无适止,不绝无边,福能遏恶,觉者为贤。
  194 佛说心法,虽微非真,当觉逸意,莫随放心。
  195 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断苦因缘。
  196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
  197 心豫造处,往来无端,念多邪僻,自为招患。
  198 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
  199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第十二 华香品,十有七章
  
  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200 孰能择地,舍鉴取天,谁说法句,如择善华。
  201 学者择地,舍鉴取天,善说法句,能采德华。
  202 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断魔华敷,不睹生死。
  203 见身如沫,幻法自然,断魔华敷,不睹生死。
  204 身病则萎,若华零落,死命来至,如水湍骤。
  205 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
  206 如蜂集华,不娆色香,但取昧去,仁入聚然。
  207 不务观彼,作与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
  208 如可意华,色好无香,工语如是,不行无得。
  209 如可意华,色美且香,工语有行,必得其福。
  210 多作宝花,结步摇绮,广积德香,所生转好。
  211 奇草芳花,不逆风熏,近道敷开,德人逼香。
  212 旃檀多香,青莲芳花,虽曰是真,不如戒香。
  213 华香气微,不可谓真,持戒之香,到天殊胜。
  214 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215 如作田沟,近于大道,中生莲华,香洁可意。
  216 有生死然,凡夫处边,慧者乐出,为佛弟子。
  
  第十三 愚闇品,二十有一章
  
  愚闇品者,将以开曚,故陈其态,欲使窥明。
  
  217 不寐夜长,疲惓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218 痴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疆,独而无偶。
  219 愚人着数,忧戚久长,与愚居苦,于我犹怨。
  220 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忧子财?
  221 暑当止此,寒当止此,愚多务虑,莫知来变。
  222 愚曚愚极,自谓我智,愚而胜智,是谓极愚。
  223 顽闇近智,如瓢斟味,虽久狎习,犹不知法。
  224 开达近智,如舌尝味,虽须臾习,即解道要。
  225 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226 行为不善,退见悔吝,致涕流面,报由宿习。
  227 行为德善,进睹欢喜,应来受福,喜笑悦习。
  228 过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处,自受大罪。
  229 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厄地,乃知不善。
  230 愚蠢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炽燃。
  231 愚好美食,日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
  232 愚生念虑,至终无利,自招刀杖,报有印章。
  233 观处知其愚,不施而广求,所堕无道智,往往有恶行。
  234 远道近欲者,为食在学名,贪猗家居故,多取供异姓。
  235 学莫堕二望,莫作家沙门,贪家违圣教,为后自匮乏。
  236 此行与愚同,但令欲慢增,利求之愿异,求道意亦异。
  237 是以有识者,出为佛弟子,弃爱舍世习,终不堕生死。
  
  第十四 明哲品,十有六章
  
  明哲品者,举智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238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
  239 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
  240 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押附上士。
  241 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常乐行。
  242 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
  243 弓工调角,水人调船,材匠调木,智者调身。
  244 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245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246 大人体无欲,在所照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
  247 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
  248 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
  249 世皆没渊,鲜克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
  250 诚贪道者,览受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
  251 断五阴法,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猗其明。
  252 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
  253 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