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6|回复: 0

[学佛文档] 二十三、见他人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沙弥律要节录讲记十八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十三、见他人杀生,当生慈心,愍彼行杀者,罪堕三途;其被杀者,苦痛无地。怨业既结于今生,酬报则当来不已。愿得菩提,度令解脱。】



  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一条,「不杀生」。这一节文有三段,第一段是讲杀生的人,杀生的罪业一定堕落在三途。第二段是讲被杀的,被杀的人决定有怨恨,这个怨恨很难消除,于是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冤报总是一世比一世惨烈。这桩事情,大家可以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前面一段看到。从文昌帝君说他过去的杀业,冤冤相报的这些事实,能够看到。所以从小怨,到后来变成大的灾难。末后,佛弟子对于这些事实真相看得很清楚明了,所以发愿要成佛,这样才能度脱这些迷惑颠倒的苦难众生。『愿得菩提』,菩提是正觉,真正觉悟之后,才能劝导这些人把怨结解除,这是文字表面的意思。我们读了以后,应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那就是决定不能跟众生结冤仇,这是千万要记住的。

  所以,处人应当处处忍让,菩萨六度第三条就是忍辱,忍辱决定有好处。我们受了人家的欺负、侮辱,不必怨恨,冷静的去想想,他来害我,为什么不害别人?必定是我们过去生中有过节。他来害我,我心里明白,这是我受报,我们的帐正好到这里就结了,心开意解,这个结化解了。没有怨恨心,我来生也不报复他,他也不再找我麻烦,帐了了,这是真正有智慧的做法。

  如果受别人侮辱、陷害,心还不平,还怀恨在心,这就是恶的种子、恶的业因,将来遇到缘,就是遇到适当的机会,他决定报复。这个报复绝对不会报复得恰到好处,总是过头,生生世世都过头一点,累积的时劫久了,那就不得了!那个时候的果报,受害不是一个人,会连带许多的众生。譬如,由怨结引发的战争,两个人的怨恨,可是引发这个战争,千千万万人遭受生命财产的这种祸端,这个罪过就重。那个时候,果报在无间地狱。所以因缘果报辗转累积,非常可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心地就能够平坦,能够忍辱。无论人家怎么陷害我们,就是被人害死也不怨恨,这个帐结了,来生生到善处,不会生到恶道。瞋恚堕地狱,贪欲变饿鬼,愚痴堕畜生。心里清楚明白,帐了了,欢欢喜喜还了,这样的人不堕三途。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