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思惟業廣大 種種差別甚希有
決意修行無退轉 以此饒益諸群生 菩薩的思惟業,廣大無有邊際。所種的善根,有種種差別,甚為希有。菩薩一舉一動,皆為修行,沒有退轉的意念。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饒益一切眾生,絕對不為自己設想。 諸業差別無量種 菩薩一切勤修習
隨順眾生不違意 普令心淨生歡喜 諸業分別起來有無量的種類。菩薩對於一切善業,勤加修習,對於像毫毛那樣細的善業,也不放棄,努力去做;對於像微塵那樣小的惡業,絕對不做。 菩薩有慈悲心腸,隨順眾生,不違眾生。令眾生的心,又清淨又歡喜,心要清淨,一點欲念也沒有,將貪瞋癡三毒,拋到九宵雲外去。 我們人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有憂愁?為什麼不高興?就因為自私心在作怪!染汚心在作怪!貢高我慢在作怪!習氣毛病在作怪!因之,心不清淨,心不歡喜,就有了煩惱,就有了憂愁。甚至拜佛也不高興,聽經也不高興。無論做什麼事?敷衍了事,不認真去做。這才是真正的苦事,絕對不會快樂。 善知識們!要深深的覺悟。研究佛法,要身體力行,不是聽聽而已。抱著聽聽而已的心情來聽經,不如不聽。為什麼?把不聽經的時間,可以做旁的事情。既然來聽經,若不能躬行實踐,來聽它作什麼!勉強的聽,一點用處也沒有。 我今天講經外之法,是什麼法呢?這個法妙不可言,請大家注意聽:我要讚歎金山寺,我不怕旁人瞧不起,也不怕旁人亂批評,總而言之,金山寺是第一。什麼第一?愚癡第一。人家為名為利,你爭我奪,金山寺這些愚癡人,也不為名,也不為利,心甘情願在金山寺修苦行,日中一食,就是一天一餐;夜不倒單,就是不躺睡覺。三衣一鉢,身無一文,因為持銀錢戒的緣故。這是多麼愚癡,所以我說金山寺愚癡第一。 為什麼這樣笨呢?因為金山寺的家風:「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願意修菩薩行,將所有的善事,迴向給法界眾生。所有的苦,留著自己來受。按一般人的眼光來觀察,這種行為,簡直笨到極點。不錯!我承認,就因為愚癡到極點,所以才能有大智慧,所謂「苦盡甘來」。 各位!不妨來金山寺,學一學,試一試。所謂「金山寺是大冶洪爐,專鍊真金。真金不怕火鍊,越鍊越光亮」,不要站在外邊看,那不能瞭解金山寺的情形。凡是進金山寺大門的人,一定要遵守金山寺的規矩。嚴守戒律的人,我敢保證你將來會成佛或菩薩,絕對不會墮地獄。 各位!誰願成佛誰就成佛,誰願墮地獄誰就墮地獄,選擇在於你自己,任何人也無法干涉。做佛事就成佛,做菩薩事就成菩薩,做人事來生為人,做畜生事來生為畜生,做墮地獄事,死後便墮地獄,這是因果律,絲毫不爽,信不信在你!反正我已說明白,任你選擇,愛走那條路便走那條路,可是指路牌寫得非常清楚,這是光明大道,直達湼槃;那是黑暗小路,直達地獄。 金山寺是教人了生脫死的地方,教人反迷歸覺的地方。教人認識世間法,是苦空無常無我;教人認識出世法,是常樂我淨湼槃四德。你一定不聽,我也沒辦法,隨你便吧! 已升調御人尊地 離諸熱惱心無礙
於法於義悉善知 為利群生轉勤習 菩薩修行種種善根,一定上升到調御人尊的地位,就是佛的果位。若想離一切熱惱,就是不發脾氣,要想不發脾氣,首先需沒有自私心,有自私心的人,一定會有脾氣。沒有熱惱的人,心中沒有一切障礙。 有人在打妄想:「師父愛發脾氣」。因為我的自私心太大,我的自私心,願意所有皈依我的弟子,都能早日成佛,如果弟子不成佛,我誓不成佛,這不是講笑話,也不是口頭說說而已,我是真真實實要這樣做,往這個方向進行,所以我和任何人走路時,我願意走在後邊。為什麼?因為我發願,我願在所有弟子後邊成佛,我不願意跑到弟子前邊成佛。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有很多人,自動來昄依我做弟子。那時想:「我這樣年輕,收人做徒弟,德行不夠,學問不足,怎能對人呢!」於是在佛前發誓願,凡是皈依我而有信心求法的人,令其先成佛,他們如有一人不成佛,我絕對不成佛。因為這個緣故,我不得不有脾氣,若是沒有脾氣,皈依我的弟子,胡為亂作,錯了因果,豈不是害了他。 菩薩對於一切法,一切義理,知道得很清楚。為利益群生,勤加學習,晝夜六時勤精進。菩薩為度眾生,勤學佛法。 菩薩所修眾善行 無量無數種種別
於彼一切分別知 為利群生故迴向 菩薩所修種種的善行,有無量無數種種的分別。對於善行的一切分別,皆能知道明白。為利益群生,迴向眾生。菩薩不是自私人,將所修的善行功德,自己不留著,而完全迴向。我們聽到菩薩這種的作風,應生大慚愧心。菩薩對我們這樣的慈悲,我們對待菩薩的恩惠,却置之不理,豈不是辜負菩薩一片慈心。 以妙智慧恒觀察 究竟廣大真實理
斷諸有處悉無餘 如彼真如善迴向 菩薩以妙觀察智來觀察一切萬事萬物。妙觀察智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智慧,乃是不觀而觀,觀而無觀的境界。何謂不觀而觀?一般人認為他不知道,可是他能知道。何謂觀而無觀?他雖然知道,還像不知道一樣。菩薩的妙觀察智,不需要作意(想一想,定一定),便知前因後果。阿羅漢要觀察一件因緣,必須作意(在定中觀察)才能知道。 菩薩用妙觀察智,來觀察究竟廣大最真實的道理。能斷盡三界二十五有;斷欲界十四有;斷色界七有;斷無色界四有;就是四惡趣、四大洲、六欲天、四禪天、大梵天、無想天、五不還天、四空天。把一切有斷了,沒有剩餘,這樣所修的善根,譬如真如實相理體,悉皆迴向眾生,迴向菩提,迴向實際。 譬如真如徧一切 如是普攝諸世間
菩薩以此心迴向 悉令眾生無所著 好像真如,它能徧一切處,這樣普攝一切世間。菩薩以此心迴向,希望一切眾生無所執著。不要執著這個是我,那個是我所有,要把一切放下,能放下就解脫。 菩薩願力徧一切 譬如真如無不在
若見不見念悉周 悉以功德而迴向 菩薩所發的願力,徧滿一切處,好像真如理體,沒有不在的地方。或者能看見,或者不能看見,菩薩的念,周徧一切眾生的心。菩薩把自己所修的功德,來為眾生迴向。 夜中隨住晝亦住 半月一月亦隨住
若年若劫悉住中 真如如是行亦然 真如又住於夜,又住於晝;真如也住於半月,也住於一月,都是隨著時間而住。或者是年,或者是劫,真如悉住其中。真如是這樣,所修集善根的行門,也是這樣,住於一切處。 所有三世及剎土 一切眾生與諸法
悉住其中無所住 以如是行而迴向 所有三世及諸佛刹土,一切眾生與所有佛法,住而不住,不住而住,所以悉住其中,而無所住。以這樣無著無縛的解脫心,迴向一切眾生。 譬如真如本自性 菩薩如是發大心
真如所在無不在 以如是行而迴向 好像真如,就是眾生本有的自性,善根也是眾生本有的自性,人人具有,可惜不知去用。菩薩發大菩提心,修集種種善根。真如是徧一切處,所在無不在。菩薩以這種廣大無邊所修的善根,為眾生迴向。 譬如真如本自性 其中未曾有一法
不得自性是真性 以如是業而迴向 好像真如,它是眾生的自性,在真如之中,沒有少法生,沒有少法滅。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真如實相理體,沒有一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得,那就有所執著,所謂「一法不立,萬法皆空」。所以不得自性,這就是善根的真實之性。菩薩以這種清淨業,為眾生迴向。 如真如相業亦爾 如真如性業亦爾
如真如性本真實 業亦如是同真如 好像真如的相,是無相的。善業如同真如相一樣。善業本來沒有,惡業本來沒有。可是眾生心生,業也生出來;眾生心滅,業也滅亡了。所謂「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為什麼在往昔的時候,造了很多的惡業?仔細的分析,皆因為在無始劫以來,由貪瞋癡三毒所生出來。從身生出殺盜婬的業,從口生出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的業,從意生出貪瞋癡的業。所有的業,我現在都要懺悔。 所謂「瀰天大罪,一懺便消。」有首偈頌:「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無;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從心生,罪從心滅,所以將心懺。用真心來懺悔所造的業,心裡把所造的過錯忘掉,罪業也沒有了。所謂「過能改歸於無」。如果有過不改,把它藏起來,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古時大英雄、大豪傑,勇於改過。古人云:「君子之過,如日月蝕,人皆見之。即時更正,人皆仰之。」君子有了過錯,好像日蝕和月蝕一樣,人人皆能看見。若能及時改之,人人皆敬仰而羡慕。聰明人,有過必改。愚癡人,有過不改。古人又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憚改,善莫大焉。」有智慧的人,勇於改過,歡喜改過,所以人人仰慕他,讚歎他,知道他是君子。古時子路聞過則喜,大禹聞善則拜,我們作為寶鑑。 真如的性是徧一切處,人所造的業,若是不改,也會徧一切處。越長越大,越集越多,無論善業或是惡業,都是這樣的情形。好像真如的性,本來是真實不變。業也是這樣,和真如的道理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