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69|回复: 0

我今白世尊:佛出裟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今白世尊:佛出裟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卯二显是分七。辰初泛明此土入道所宜
  娑婆译云堪忍,以此界苦难众多,众生堪能忍受不求出离故名。此界共有百亿日月所照临,是释尊所教化之国土。故曰佛出娑婆界。十方诸佛教化众生,各随机宜不同,所立教体亦异。或有佛国,以光明作佛事;或有佛土,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犹如香积国,但以众香而作佛事。今绎尊于此娑婆世界,乃以音声而作佛事,故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因此方众生;余根俱钝,独耳根最利,故凡欲修证三摩提者,实应从耳根,闻性为入门。如观音菩萨,从闻思修,而于闻中,入流亡所,乃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于是解结越空,破阴获胜。准是可知,耳根实为圆通本根。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辰二正明离苦得乐人法
  初二句赞菩萨自利之功,第三句赞菩萨利他之德。离谓分离,苦谓分段变易二种生死苦,解脱,即离缚自在。如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良哉是赞美之词,其意有二:一赞人,菩萨是能离苦得乐之人。二赞法,赞菩萨善得耳门圆通,正是离苦得乐之法。于恒沙劫以下,是赞从体起用,利他之德。恒沙劫是竖穷三际,显菩萨教导众生时间之久远;入微尘佛国,是横遍十方,显菩萨化身之多。得大自在力,是赞三十二应,无作妙力;无畏施众生,是赞十四无畏之德。佛有八音,微妙之极曰妙音,菩萨既证同于佛,当具佛之妙音。菩萨以妙观察智,鉴机设教,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说法,令大中小机,各得利益、此皆妙音之力。十四无畏中之救八难,四不思议之施无畏,皆由菩萨以观智观于世间称名之音声,而得解脱,故曰妙音观世音。十四无畏中,除三毒,四不思议中破悭贪,皆因菩萨性清净无著所致,曰梵音。三十二应中赴遍求,十四无畏中赴二求,四不思议中赴广求,皆由菩萨及时说法,应机不失,曰海潮音。世人悭贪积聚财宝,患得患失,菩萨于四不思议中,破贪感求,正救其病,令得安宁,曰救世悉安宁。第四不思议中有求大涅槃者,得大涅槃,即获出世不生不灭常乐我净,曰出世获常住。救世是拔苦,安宁是与乐,出世是超凡,常住是入圣。此总显菩萨拔苦与乐,令所化机,得以超凡入圣之德。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辰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
  此显观音大士所修耳门圆通法门,超前诸圣。虽然诸圣所修,实无优劣,但约初心,必须选择。诸圣入道方便,或通而不圆,或圆而不通,或通而不常,唯此耳根,具圆通常三真实。以此为本修因,当证圆通常之果。因果相契,正是二决定义中,第二决定涅槃根本。前观音大士自说:‘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故今文殊启白如来云:如观音所说。譬如是假设之事,以例耳根闻性,静居拣非闹市,十方俱击鼓,即一时同击,十处一时闻,即闻无先后。足见耳根闻性,本来自圆,故曰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初四句显耳根超余五根,后四句正显耳根通真实。目但能观障内之色,而不能观障外之物;如隔墙不见屋外人物,隔皮不见内之脏腑。口之于味,鼻之于香亦然,而身根则要合方知,离别无觉;至于心意,则想念纷乱,无有头绪,念尚不除,云何能通?唯此耳根,具灵通之用,隔垣墙而能听音声,若远若近,所有音声,一时俱闻。眼等五根之功能,不能与耳根功德齐等,根尚不及,况根外之六识,与六尘。是则通真实,乃指耳根闻性,以闻性功德,本自周遍圆满,非余根所及,故名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初四句藉声尘显闻性常住;有音曰动,无声曰静,音声是总相,动静是别相。众生颠倒不知动静二相,常于闻性湛然体中,循环代谢,非闻性有生灭,而惑有声为有闻,无声曰无闻。实则非闻性随声尘而或有或无,故曰非实闻无性。以闻性周遍,声无非随声灭;声有亦不随声生,湛然周遍之闻性,其体常住,本无生灭,故曰生灭二圆离。闻性既圆离生灭,当然是常真实。
  闻性圆故,无德不具,通故无障不除,常故本无生灭,以此圆通常之闻性为本修因,必证圆通常之佛果,是因该果海;诸佛所证圆通果,必用此圆通常之因,是果彻因源。四科七大,唯此耳根如是,余则无此德,故须拣去。佛示四科七大皆藏性,乃酬当机最初方便之请,今文殊菩萨选闻性圆通常三真实,是答阿难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请。观闻性通真实,成妙奢摩他空观;观闻性圆真实,成妙三摩钵提假观;观闻性常真实,成妙禅那中观。前观音自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即从此闻性圆通常三真实,修圆照三昧,而得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三摩地,亦即证此经所诠之首楞严大定。
  最后四句,是离思维而显闻性常住。思惟,乃第六散位意识,梦想,是第六独头意识。今谓纵然在梦想中,完全忘却外界动静之境,而了无所思,但此闻性,亦不因彼无思而灭无,如前熟睡之人,闻舂捣声,惑为钟鼓响,可见闻性之觉观,超越思惟之外。觉是闻性之体,观是闻性之用,闻性体用寂照照寂,不假思惟。眼鼻舌身,以及意根,俱不能于梦中对梦外五尘境,而有所觉。唯独耳根,能通梦外之声尘。梦中一呼即觉,为彼五根之身心,所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辰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分三。巳初示其合机
  初二句显耳门圆通,正对此方众生之机。佛出娑婆国,是以音声,而转法錀;众生因闻佛音声,而悟道者,不知凡几。如下文:‘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获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众生指九界圣凡,迷本闻性,循声分别,起惑作业,迷流生死。或狂慧学者,不能因言会道,闻教观心,而循所闻之声教,益增戏论,自取轮回。譬如阿难,纵然多闻而强记,十方如来清净教法,尚不能免摩登伽难。岂非随所闻之音声,而沦落三界,流转生死。若然不迷,而能旋彼闻根,反闻自性,便得无妄而证真实,可知众生流转与否,全在于迷与不迷一念之间。如十方诸佛,异口同音,告阿难言,‘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乐,亦汝六根,更无他物。’信然。

楞严经讲记海仁法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7-1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