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43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2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自己反省,让我自己检点,改过自新。这样的修行,才叫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永远是清淨平等的。成就自己真实的功德,这是持戒的原理原则。
持戒在生活上就是守法,守老师的教诫,守佛菩萨的教诫,守世间的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乃至于一切善人、恶人所表现的,我们统统要遵守。善人的学习,恶人的反省,全是在戒律裡面。戒律不是那几条条文,死在那个条文裡头没有用处。这绝对不是我们把一切人都看作佛菩萨,把一切人看作佛菩萨,你就起了一个念头,我把他看,他不是真的,把他看作佛菩萨,你能不能成就?你不能成就。一切众生是确确实实佛菩萨,我才会真正觉得他是真佛,是真菩萨,他示现给我看的,我这个平等清淨的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我把他当作佛菩萨,我的恭敬心生不起来。所以普贤行不容易修,这是真实的智慧,真正的觉悟。菩萨道上,学生就是我一个,没有同伴。同伴,他跟我一样,差不多,轻慢心就生起来了,礼敬诸佛,这一句就做得不圆满。没有同伴的,没有同学的,全是老师,全是诸佛,全是菩萨,圆满的礼敬才生出来。
普贤行是圆满行,清淨心是没有缺失之心。希望同修在这裡留意,要在这个地方认真修习。这是戒学。定学是什麽?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如不动。在一切法裡面,见色闻声还会动心,还会起念,定就没有了。于一切法中,起心动念了,这个外境是魔。魔怎麽样?折磨自己。如果在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是佛。所以佛与魔,心外没有,心外是无佛亦无魔,佛与魔是在自心。心,禁不起外面诱惑,境界就是魔境。能够在一切境界裡如如不动,这外境是佛。所以自己是佛,外境是佛。为什麽说成佛了,看大地一切众生同成佛道?道理在此地。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大地众生还没有成佛,没有这个道理,那就变成二法。六祖大师说得很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像这些经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这叫定。慧是一切明瞭,十法界依正庄严,样样清楚,样样明瞭,这是智慧。戒定慧这三德是真如本性裡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虽然是性德,也要用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来修,但是要记住,性修不二,这就对了。性德跟修德是两回事情,永远不能契入;换句话说,你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性修不二,这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下面大师引用经文来说:
【故经云。不如说行。于佛菩提。则为永离。】
这是佛说的。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如」,『不如』就是违背了。我们学佛的人,天天念经,天天讲依教奉行,怎麽违背?因为你所依的教是文字、是语言,那个不如,那不是佛教。岂不闻,经典上常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佛是什麽意思?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面讲得很好,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这就是佛的意思,佛不叫你着相。不着,执着就没有了,不但我执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这就是佛的意思。你这一有执着,我执、法执全具足,你哪一天才能解如来真实义?可以说永远没有指望。你执着!所以这个如说,太重要了。违背了这个原则,『于佛菩提』,佛菩提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是自己的圆满自觉,那你就愈去愈远了,『则为永离』。
【又法句经言。虽诵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闻。勤修得益。为明胜行。故说此经。】
《法句经》裡面两句话,『虽诵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闻,勤修得益』,这四句是《法句经》上的话。所以念得再多,实在讲没有用处。佛一生说这麽多法,不是叫我们统统学的。诸位仔细去读经,你就知道了,佛说法都有一个当机者,当机是什麽?就是为他说的,他来问,给他说的。所以我们晓得,他不是为我说。我要见了佛,我去问他,佛一定对我说出跟他们不一样的。跟大夫看病一样,你来了,我看了你的病,给你开个方子,处方,你拿这个处方,一用就好了,药到病除。第二个人来了,我再给他开个处方,不会是相同的。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医生先把药方开好了,来看病?方子没开错,你吃了不好,是你病害错了,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哪有这种大夫?所以要晓得佛这一部《大藏经》,是当年他的处方。现在佛不在了,这个《大藏经》处方,不是对我们的。但是对我们有一个处方,就是持名念佛法门,这是给后世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佛在不在世都没关係,这个药方是药到病除,是治一切病的,不是其他的处方,其他的处方要对症。对症,那个病马上就除掉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
所以学东西,自己要记住,决定不能违背戒定慧,这就是如说修行;违背戒定慧,就是「不如说行」。戒定慧是总纲领,六度也不出戒定慧。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般若是慧,忍辱跟禅定是属于定,其馀都是戒,布施也是戒,持戒也是戒,精进也是戒。所以六度,不过是三学展开细说而已,绝对离不开这三大纲领。所以你看佛法,不要把它看得那麽窄小,不要把它看得那麽狭义,它是广大圆满无边。我们学习,这是看个人根性,我不是利根,不是上智,老老实实学一部经典能成就,心是定的,不散乱。广学多闻,那是根性很利的人,自己要认识自己,根性不是那麽很殊胜的,就老老实实学一样东西。一门深入,死心塌地,这个戒定具足了,定裡面自然生智慧,还能成就。如果同时学很多东西,你的心很难定下来;换句话说,你所得到的,在佛法裡头来说,是世智辩聪,没有智慧的。
今天下午,有四个出家人来看我。他们在念佛学院,念的课程很多。我就跟他举一个比喻,我说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十年学一部经,一个人十年学十部经。从广博这一边来说,学一部经的,不如学十部经的;从专精上来讲,学十部经的,不如学一部经的。一部经专,一部经,他十年当中没有妄想,他不想看第二部,他心定,他有智慧。学十部经的,心散乱,没有智慧。所以真正修学,抓住这个纲领,戒定慧三学,定在一部经上,依照一部经来做,三学就具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