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5|回复: 2

[其它] 净公上人讲闻思修三慧集第一八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闻思修三慧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思。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我们中国人呢,还是穿中国衣服,没有穿印度衣服。现在出家人穿这个圆领、大袖子,这个衣服是汉朝的衣服,名字叫海青,汉朝的衣服。这个衣服设计得很好,穿起来非常舒服,所以从汉朝一直流传到今天,那么这个样子还是保存到现在。在家人的衣服绣得很多的花纹,绣的花纹;出家人呢,朴素,不绣花纹,就是这一点差别。除这一点的时候,其他的没有两样啊。明朝亡国亡给满清,清是满人。满人入主中国之后,对这个服制啊,它有它的服装,所以把这个服装呢,就改革了。那么现在我们讲的长袍、马褂,这是满人的服装。中国人的服装,是明朝以前的,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衣服,完全是明朝的服装。连我们里面穿的小褂,平常穿的长衫,全是明朝时候的服装。如果满清没有入主中国,我们相信我们的服装,一直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老百姓还是穿这个服装。所以满清入主中国之后,还穿明朝服装的,这是出家人。
那么这就是说明了,我们这个服饰制度、仪式是要求进步的,是要求日新又新。原则、精神,永远是不变的。什么原则呢?学佛求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变了就是不是佛法了。佛法的教学在三学三慧,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这一个原则,是永远不会变更的。所以这个增长的意思,实在是非常之深呢,我们应该要明了啊。
西面天王叫「广目」,北面天王叫「多闻」。这也是在最初级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看,多听,才能够成就学问,才能够长见识。那多看、多听,有疑是不是可以要问呢?没有叫你多发问,所以四大天王里面没有一个多嘴天王。有问题为什么不必问呢?你看多了,听多了,自己就开悟。所以有些时候,这个问题提出来问老师,老师不答复,这个不答是很有道理的,是一种教学,教学的艺术。
编号042-b/133–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到时候,你自己当然就明了了。那个初学佛的人,那个问题太多啦,问不完的问题。每个人都这样子来问老师,那个老师可累死了啊。初学的时候用不着问,什么都不要问,就是叫你多看、多听,三个月、半年之后自然就明了了。能够提出个问题出来,总得要住个三、五年,才能提出问题。那么这两位尊者啊,代表是求学的态度。初学一定要多听、要多看,在这个里面才能够学习到智慧、德能。这是把四天王略略给诸位介绍出来。
我们再看看经文,经上说,这些种种形象,有情的是动物,陆地上走的、水里面游的、空中所飞行的,无情的是山河大地,气象...(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42-a/133–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我们一般所说的这个眼识、五俱起意识,确确实实是有留碍的。如果要用见性见,给诸位说,见性没有留碍,眼识、五俱起意识有留碍。下面佛就教阿难尊者了: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
「于此」就是于能见、所见之中,在这个里面呢,去辨别哪是自?哪是他?自就是指的见性,见性是自,物象是他。佛的意思,先教阿难在一切境界相中,希望阿难能够随着佛的教导,自己在物象里面去观察、去分别。那么这样呢,才能够达到如来教学的目标,明心见性。诸位必须要记住,见性啊,是要自己见,不是别人能够帮助你见的。这个事情谁也帮不上忙,是要你自己见。
讲堂里面呢,常常提到见性,有一位同修写了一封信给我,信写得很好,答复不费事。他列出好几条,让我哪一条对啊,勾一勾,呵呵,这就答复他了。我也答复他了,好像昨天寄去的。他问什么呢?他说见性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出家人能见性?在家人能见性?在家人当中啊,又有已经结过婚的人能见性?还是没有结过婚的人能见性?哦,写了好多条。我拿着红笔条条都勾上了,呵呵,都可以见性。见性实在讲不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也不是已婚未婚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
那么诸位啊,好好地看看《六祖坛经》就明了了。见性是要修戒定慧、闻思修啊,不是这个出家不出家的问题。你出家了,出家了你不修戒定慧,不修闻思修,还是不能见性。在家人能够依教奉行,他也能见性。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佛,可见得,不一定要出家啦。
但是出家呢,真的有出家的好处。好在什么地方呢?出家人这个福慧双修啊,比在家人要来得方便一些,这个是确实的。你比如讲修福,这个修福实在是太重要了。诸位要晓得,没有福报的人不会有智慧。没有福报的人要有智慧,在佛法叫狂慧,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一定是从福当中求得来的。有福就有慧,福至心灵啊。在从前修福的机会是比较上多,现在修福的机会少。为什么呢?这个是与教育有关系。现在人不重视修福,而把修福当做什么呢,当做一种劳役,所以提到修福啊,谁都不愿意。因此,一昧向什么?向狂慧里面去追求。
那么唯有这个出家寺院里面,还能够说要求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是修福啊!所以出家,在这一个大的寺庙里面,清洁环境、烧茶烧水、招待四众,修大福报啊。而今天人什么样的一个观念呢?认为这些是寺庙主人把我当作奴婢、当作下人来用。要是请一个工人来做,一个月还有相当的报酬。出家人当然没有报酬,完全尽义务的,做的工作比请的工人工作还要重得多。这是什么呢?诸位不明了这个道理,他不晓得是修福。但是不懂得修福,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这一份工...(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42-b/133–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学佛,我也常常提供诸位同修,学佛的目标啊,一定要在开悟,而不是以记诵为目标。现在学佛的人,大多数在经教上啊,着重在,“啊,这一部经怎么讲法?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着重在这一点。这个学法呢,是不能开悟的。
如果要想开悟,一定要循开悟的路子去走。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指导我们这一个方向,达到悟明心地的目标。那么在楞严经里面,可以说章章都是指示这个方向,在此地尤其是明显。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一直到此地,阿难与诸大众,还没有悟,还没有开悟。那么这再更进一步,换句话说,换一个方法,来敲敲阿难与这个大众的悟门啦,总希望把这个悟门敲开,茅塞拔除。
那么前面半段呢,是集结经的人,叙说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你看看,这个一开端呢,就是怜悯阿难。什么事情值得怜悯呢?给诸位说,没悟,值得怜悯。因为他没悟,这再想方法,来开启他的悟门。凡是在事相上修学,一定啊,要先发智慧。为什么呢?慧能导行啊。智慧啊,引导我们修行;智慧啊,作为我们修行的依据。真正讲修行,是什么时候呢?是在讲闻思修三慧啊,这个时候才是修行。
那么换句话说,三学完成了以后,这才谈得上修行。三学常说的啊,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慧一开了之后,这里面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闻思修是一,不是三。如果闻思修是三了,那就没有慧了,那只能说闻思修,不能讲三慧。三慧是一啊,那个慧,就是戒定慧的慧。可见得,慧要开了,一定是定成就的,那个心不定啊,慧就不能够开发。所以要开智慧啊,先要修定。那么在此地,经上所讲的诸三摩提啊,就是定。
那么我们再研究研究,这为什么心不能定呢?这个真正要用功啊,不得不这么追根究底啊。心之所以不能定啊,就是心向外攀缘,要拿金刚经上的话来说呢,咱们凡夫,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心就是定不下来了。那么佛在金刚经上屡次地教诫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么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心啊,从六尘境界里面收回来,心就定了。心定了,智慧才能开。那么这个定了的心呢,就是清净心。那么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才能够生智慧;智慧啊,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门。我们身口意啊,这个三种行谊,就有般若智慧的指导。那么这个行呢,就叫做菩萨行,就叫做佛行,行佛所行啊。
所以由此说来啊,这个佛法,并不麻烦啊,是既简又易。问题是我们信不信这个道理?信了之后,我们肯不肯这么做法?那么这就是关键的所在了。这一段的意思,刚才说了,修行,一定要先开智慧。智慧开了以后,那还再广开,我们教下里面...(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63-a/133–剖妄出真》)


...现前大众,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有份。
谛听两个字很重要,这在经典里面,我们也读过许许多多遍了,听起来也都耳熟了。可是,这闻法,悟与不悟,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上,所以世尊每一次开示,总要求大众要谛听。那什么样才叫谛听呢?我们现在这个听的时候,算不算谛听呢?那么谛听,你看到古人注解,要仔细地听,用心地听,我们现在是这么说法。实际上啊,这仔细听,用心听,都不是谛听的意思。那么古人注解当中的谛实而听,这个谛实,是有意思。虽有意思啊,要是粗心大意的人啊,还看不出真正的义趣所在。同时啊,这两个字对于初学的人来讲,那要不能讲太深了,讲太深了,反而讲迷惑了。所以对于初学的人讲,哎,你要用心地听,要仔细地听,这样就可以了,劝他专心。那么换句话就是说,凡是落在意识里面,用心意识去听,就不叫谛听。真正的谛听呢,那就像观世音菩萨那一章里面所讲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啊,那才叫谛听。用闻性去听,这才是谛实啊,谛实而听啊,也就是我们常常给诸位讲的三慧,是三慧起用啊。
三慧,如果我们心里头有一个三慧,早就不是三慧了。心里面明明白白,可是心里面决定没有迹象,这才是三慧啊。六祖说得好啊,本来无一物啊,你那个心里头还有闻思修,那不就糟了糕了吗?!那哪里叫三慧呢?!本来无一物,就是三慧现前。这个是要悟的,不能想的,越想就越糟糕了。你想,是用的心意识,分别执著,在那用事,第六识,第七识用事;离开心意识,是真性用事。那么在此地,我们可以说,三慧就是谛听,三慧就是微密观照,三慧就是观照般若。名词啊,有许许多多,都说的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呢?叫你不要执著,告诉你名是假名,名是指事的,事明白了,名不执著。所以名与相,都要离啊,这才是谛听。
所以说,只要能做到谛听,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呢?!听了不能开悟,则是有听无谛啊,没有那个谛字,所以听了不开悟啊。有那个谛去听,不会不开悟的。那么这是在这个地方,把这两个字,再深入地说说它的意思。
在一般讲起来,是因教观心呢,由言契理。宗门教下,无不是这一个原则。你看宗门里面常讲,言下大悟;教下常说,借教观心,这才是一个真正善于修学的人。
那么我们在此地,就世尊对阿难来说,阿难在现前这一个阶段,他已经承认了、明白了,见性是真的。前面这个十番显见呢,把他重重的疑情都破除了,知道见性是真。那么这个十番显见,我们讲得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前疑情有没有呢?这个疑情不...(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64-a/133–剖妄出真》)


...示第一义谛,也就是讲大乘当中的了义法门。我们回想一下,在前面,佛讲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是菩萨修行的大根大本。我今天在东山讲座里头啊,也给他们同学们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次讲座里面这些老师们,比过去几届啊,实在讲都更热心,很有善根,实在是难得,学习的态度啊,也很认真。那么虽然是很用心地学、很认真地学,呵,我今天说,我说你们还是学不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你们用的是妄心啊。换一句话说,全都是虚情假意,那怎么能学成功呢?!
修学大乘佛法,要从常住真心修起,那么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心?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真心呢,是不生灭心。真心呢,永远不变的心,就叫真心;凡是会变的这个心,就不是真心。所以我就给他们讲,我说不要说你们对外人,就是家庭里面来讲,父子,或者叫母子,更亲切,是不是真心?还不是真心。夫妻是不是真心呢?亦不是真心。如果要是真心,怎么会闹离婚呢?!今天好了,明天恼了,你这个心啦,常常在变化。这个心,就是虚情假意啊,不是真心啊。
学佛,首先要学的,就是学用真心。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我们对别人这个态度、这个心呢,不能够改变。什么心呢?大慈悲心。学佛,在纲领上来讲,无外乎戒定慧;高级的佛法,闻思修三慧。三学三慧啊,将大小乘佛法通通包括尽了。小乘,还不讲求常住真心,我们在楞严里面可以读到,也可以明了。就是说,他是由这个识心、第六意识心啊,可以修到声闻、缘觉。所以小乘呢,勿需要常住真心啊。
可是大乘就不一样了,离了常住真心,就没有大乘佛法了。常,就是永远不变呢。住,如如不动啊。由此可知,它是不生灭、不变异的,这个叫真心;凡是生灭变异的,都不是真心。我们自己要能够觉察,我们用的什么心?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了,别人对我们怎么好,自己要清楚,他那个心是假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欢喜。别人是怎么侮辱你、毁谤你、嗔恨你,你也不必生气。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心里面,没有好恶,好恶是妄心啊。所以为什么佛菩萨的心,他那么清净呢?就是人家用的是常住真心啊。
学佛的人,要记住,是修自己。三学三慧,都是要求自己修学的,而不是叫别人修的。那么今天呢,他们是额外地给我加了几个钟点,今天下午又把我找去了。找去做什么呢?去研究讨论会上答复问题,问了一大堆问题,要我一条一条的去解答。那么今天就有一个同学提出来,我们修行应该怎么修法?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会修的人,就如同六祖所说的,真正修道人,不...(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1-a/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那么你们同学们要是欢喜这个本子的话,我们就采取这个本子。这个本子一共有十册,就这么厚的十册。那么圆瑛法师那个本子要是喜欢的话,用圆瑛法师的本子也很好。这个嘛,你们在柜台里面大家看看,看看之后呢,再做决定,再告诉我,我们再统一本子。
好,下课。
编号107-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注:上一集老法师提到楞严经要开始选讲以加快进度,这一次直接就从七大的地大,跳到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间的很多经文都跳过了,就连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略过了。但是老法师另外专门有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请在如下网址下载:
http://www.amtb.cn/bt/amtbbtdw.asp?web_choice=5
另外老法师还专门讲过四种清净明诲,下载地址如下:
http://www.amtb.cn/bt/amtbbtdw.asp?web_choice=7  )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将经文先念几句,对一对地方: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从这个地方起。这是在我们这个本子,经文不分卷,在一般的经本,这是第六卷的开端。前面也曾经给诸位说过,《楞严经》的精华就在这一卷。这一卷里面包括了三大段。第一段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念的。这一章可以说是讲到修楞严大定一个最好的示范。
「大势至圆通章」是契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之机,所以那是特别的一章,不按顺序的。如果按顺序,这个「大势至章」是根大,七大里头,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见就是根,属于根大,它应当要排在弥勒之前,弥勒是识大,顺序颠倒就是说它是特别法门。
「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是六根里面的,在四科七大里面应当排在第二位,眼根接着就排耳根,它排在最后。这个意思是什么?显示观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换句话说,跟我们的确是志同道合。观世音菩萨在我们娑婆世界名气这么大,所谓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这是有原因的。我们与观音菩萨的确志同道合,他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我们。这是第一章,观世音菩萨他怎么修成佛的,这是提供我们修学最好的要领。
第二大段就是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这一章也很重要。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他的修行的方法,文殊菩萨代...(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7-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一不是二,师资道合啊,连名号都一样。刚才说过,这个名号里头含的有许许多多的意思,但是最重要的呢,是性德之称。
那么我看今天呢,只剩下五分钟,我们就提早下课,今天只跟诸位讲了一个「观世音」,「菩萨」两个字不要讲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圆通章」,观世音这三个字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听清楚。平常要给你讲观世音菩萨,像这么细讲很难得,机会也不多,今天诸位能够在这《楞严》第六卷上,能够把这个菩萨德号的意义真正听清楚了,这个缘也是非常之殊胜。
下个礼拜呢,我们再讲他的发心,这很重要,发心是修行成佛的基础。你看他怎么发心,再想想我们自己怎么发心,我们比照比照,看看一样不一样,就晓得人家为什么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好,那个阿弥陀佛诸位大家看看啊,如果有发心付印的,在柜台上登记。
编号108-a/133–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观音广陈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五面倒数第二行。实际上这个还不对,因为上一次只讲了一个「观世音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