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0|回复: 4

净公上人关于信理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219203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信理的讲记敬摘点滴


...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就是念头都没有。破四见是放下起心动念,破四相是放下执著。放下执著容易,放下起心动念太难。那个放下起心动念,惠能大师的境界,那他要念佛往生净土,直接往生实报庄严土。
他说,「设於此经信解受持」,对《金刚经》真的信,真明白了、真正接受了,依教修行,「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无相就是涅槃,无相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无相就是圆寂,他就成佛了。「可证能信之妙德,举体即是无相智慧」。所以你能信,能信信心从哪里来的?从无相智慧来的,无相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从哪里发生?从自性本定上生的。惠能大师开悟,第四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
自性本定就能生智慧,所以他末后一句说「能生万法」,这一句妙!我们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万法都从相上想,殊不知,他不是讲相。讲相,不大家都知道?那不是佛的境界,凡夫境界。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无相智慧,这见性了,在相里头见性,这个体会才圆满。真正见到万法一如,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无有一法不是无相智慧。加个无相,是因为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心理现象(就是念头的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它做无相。自性里头没有相,自性能现一切相,所以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一样也不缺少,它能生万法。但是性相决定是一,不是二。性在哪里?性在相中。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万法才一如。这个才契入少许。
净宗这个地方所说的,跟《金刚经》的境界、义趣完全相同。「盖此净宗乃最极圆顿,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不用《金刚经》这一段话来说明,这句话我们很难懂。《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净宗圆满具足。「若人於此法能生实信,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这个此法就是净土,信愿持名,往生不退的法门。实信,你真信了,真信就是六桩事情具足了,相信事、相信理、相信因、相信果、相信自、相信他,这前面我们都曾经学过,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所讲的。「如是六信具足」,六信真正具足,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当知其人」,你应当晓得这个人,「亦必超情离见,与无相智慧相契」。那这个人,这人入佛境界了。不入佛境界,这个六信决定不能够圆满;六信圆满,决定是契入无相智慧。「是故经中《独留此经品》曰: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这个也不是虚言、虚说的,这话是真的。所以这个经、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我们相信,乐是欢喜,受是接受,持是依教奉行,真难!为什么?这四个字做到了,信乐受持,你决定得生净土。不但决定生净土,你的品位一定很高,你成佛一定很快,果德不可思议。无过於此难,这难中之难。
前面说,「取相分别,虽种大福田,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这讲取相之过,就是著相。念老在此地又提醒我们一次。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期,这么多、这么重的灾难,我们一心求解脱,解脱的秘诀就是不著相。要真正知道,记住《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记住这一句话。然后一切境界相,随缘不攀缘,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做什么都好,你行善好,你造恶也好,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总是见面认识都有缘,有缘看他能信,可以劝他;不信,随顺他,不要让他谤佛、谤法、谤僧,这就是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各有因果。我们也真正知道,他将来会到极乐世界,为什么?他曾经见过阿弥陀佛的像,曾经听过这一句阿弥陀佛,这缘就很深。读过经、听过经,阿赖耶识有阿弥陀佛的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遇到缘,他可能往生。那我应该怎么看法?把他看作极乐世界的人,欢欢喜喜。我们今天去,我们比他早去,他比我们晚去,早晚都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他们毁谤...(●[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没有怀疑。第二种人,善根非常深厚,他对於佛说的他就相信,他没有怀疑。只有这么两种人,其他的人哪有不怀疑的道理?
尤其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好疑。现在学校读书都教你怀疑,从幼稚园到研究所,你能不怀疑吗?口里说不怀疑,心里真怀疑,学佛难就难在此地。所以这前后这么长的一段经文,重点都在讲信心。有丝毫疑情就障碍你信心,那一点点障碍会铸成大错。不如乡下老太婆,那个善根福德深厚,她不怀疑,不怀疑的人决定有成就,决定得生净土。怀疑的人往生净土,生到边地疑城。那是什么?他还是真干,带著怀疑的心真干。试试看,果然真有,我往生,没有就算了。抱著这种心态,这能往生,生边地。能往生是他真干,生边地是他有疑情,怀疑没断。所以说有少许我人等相,绝不能信此经。
「设於此经信解受持,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金刚经》难,难在破相,难在你真能放下,真正能放下的受利益很大。放不下的,念这个没用,就怕堕到恶趣空,认为是什么都没有,什么坏事都敢干。这样修般若的人,全堕地狱去了,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念懂了。设於此经信、解、受持,真相信,真的理解,真能做到,真正能做到也就是六祖所悟的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起心动念不住一切相,这就是金刚般若,起心动念著一点点相就不行了。所以说决能了达人我等相,当体即是无相,这样才入《金刚经》的境界,这是真的。如果还著一点点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入!
「可证能信之妙德,举体即是无相智慧」。对於像《金刚经》这样大乘般若你能相信,能相信这是大德,这是自信本具的德相。为什么?这是无相智慧现前,举体即是,你才真正能契入境界。「盖此净宗乃最极圆顿」,净土亦如是,不能小看,「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若人於此法能生实信」,你能真信,相信事、相信理、相信因、相信果、相信自、相信他,具足这六信,「如是六信具足,当知其人,亦必超情离见,与无相智慧相契」。这样的人难得!有些人把净宗看浅了,认为这是老太婆的教,这都大错特错,经义很深。净宗无论是理是事都是非常深奥,看到是浅,其实里面有大道理,有真实智慧。单单经上讲的这三桩事情,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这三种真实就不可思议。不但它能跟《般若》圆融一体,跟《华严》圆融,跟《法华》圆融,跟世出世间一切法圆融,妙极、圆极了。我们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来证实,往生极乐世界就证实了,真的是一生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八集)  2012/9/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零三八页最后一行,看科题,「子二、愚痴不修难救」,这个小题目好像就是对现前环境所说的。请看经文: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这几句话是金玉良言,我们要把它记在心上,多念几遍,把它背熟,常常想到世尊这句话。『汝』,这是弥勒菩萨,你看见『愚痴之人』,这个话是佛对弥勒菩萨讲的。哪些是愚痴之人?世间愚痴的人那都不提了,这个愚痴之人全是佛门弟子。『不种善根』,什么是善根?世间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想想,我们贪瞋痴有没有断掉?我们每一天,这个要自己反省,是贪瞋痴在增长,还是不贪不瞋不痴在增长?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贪瞋痴是三毒根,我们每天增长的是善根还是毒根?这个要自己很认真细心去体会,你才能看出来。如果这三毒的根在增长,纵然因...(●[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的目标一定要知道。只有这个方法能帮助你很快成佛。烦恼不容易断,业障很难化解,但是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功德太不可思议了。老实念佛的人、常常念佛的人会开智慧,为什么?烦恼、业障不断、不消,自己没有了,这佛号的功德。愈是真诚心去念,就是没有疑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力量太大了,一心专念。学佛不麻烦,愈是大道愈容易。
我们看底下这一小段,「续念得生」。
【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个地方我们要留意了,念老的注解说,「信愿不坚,依据不专」,但是怎么样?他能念佛相续,他求生的愿没间断,念佛功夫不间断。你看,「以念佛力及发愿力,仍得往生」。但是怎么样?滞於边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不开。别人一到极乐世界,花就开了,花开见佛。他到极乐世界,花不开,这是什么?带著怀疑。但是他真念佛、真求往生。所以念佛的要诀,第一个就是不怀疑,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这个人念佛,这三个条件他有两个,不怀疑他不行,他有怀疑,但是他不夹杂、他不间断。所以他能往生,生到边地,也不错了,也非常难得。
底下一大段讲果。果里头分三段,第一,「道止边界」,他往生生到边界。我们看经文:
【是诸人等。】
就是指前面这一类人。
【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末后这一句说得好,这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所作,自己要受这个果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业因果报,佛不能改变。人造恶业堕地狱,阎罗王告诉恶人,你所做的是自作自受,我不能把你的罪加重,也不能把你的罪减轻,全是自作自受。修善亦如是,念佛往生还如是。所以蕅益大师讲六信,里面很重视因果,他六信的顺序,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摆到最后。
我们看注解,『是诸人等』,指前面所说的两类往生边地的人。一种是信他不信自,一种是信自不信他,对佛五种智慧有怀疑,这两类人都生边地。『以此因缘』,这个因缘是「以修善念佛、发愿求生」,「感得生於彼国边地」,他们生到极乐世界是生在边地。这个边地是比喻,不是真正边地,莲花还是在七宝池里头,不是在别的地方,就是花不开。隔壁这朵花开了,就是他不开,称它为边地,不是真的到边地。他在花里面,「七宝宫殿」,你看「宝池莲华」,他在七宝池,莲花在七宝池里头,花里头是七宝宫殿,这居住的环境。「乐如忉利天」,前面我们看到的乐如夜摩天,这个地方讲乐如忉利天,就是反正他很快乐就是了。「及永不退堕之果」,他不会退堕,不会退到六道轮回来,甚至说不会退到十法界,他就在极乐世界,等著花开见佛。什么时候花开见佛?时间没有一定,但是最长不超过五百年,五百岁这是极限,不会超过五百岁。这五百岁是我们人间的时间,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我们世间五百年在极乐世界很短促,不是很长时间,只要他觉悟了,一觉悟、一忏悔,花就开了。
「复因疑惑之过」,他感应得到的是『道止佛国界边』,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没有听到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於五百岁不能见闻三宝之果」,他的苦就苦在这个地方。这说明什么?说明见佛、闻法在遍法界这是至乐。方东美先生当年教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见佛闻法;离开佛,不闻法,这个享受就中断了。极乐世界这些人怎么办?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之后,就不离开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佛菩萨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不自由、不自在,他们那边是得大自在、得真解脱。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饮食,省多少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大概做鬼道里头有福报的鬼,因为他没有恶念,他做了很多好事。但是那个引业,就是牵他到哪一道去,牵引他到哪一道,那个叫引业。到这一道里面,你所受的报应,那叫满业。我们到人道来,同样的是中品十善,五常、五戒,是过去生中这个修得不错。这个业现前,我们到人间来投胎。在一生当中你所一切的享受,那是满业,是过去修的善还是造的恶。修善,你这一生过得很好,享福,善果;如果修的不善,这一生生活很清苦,活得很累,忧患烦恼很多。全都是自作自受,不能不知道。
「身所趣向」,你趣向是到哪一道去,「唯是自业所牵。业由心生,故云心自趣向」。业、相、念都是从心生的,所以心是主宰。佛给我们做总结,「全体是心」,所以心重要!大乘完全是修心,小乘在事相上。所以小乘戒结罪论事不论心,大乘结罪是论心不论事。大乘,一个念头善恶就造成果报了,不一定要有事,杀盗淫妄,念头动了就结罪,所以大乘戒很难持。小乘容易,小乘讲不杀生,我没有杀他,我心里恨他想杀他,但是我没有做,不犯杀戒。大乘不行,你念头动了,动了念头要杀他,这就是破戒了。杀不杀不论那些,都起心动念处结罪,这是菩萨比小乘高,高在此地,结罪不一样。这是说明,一切得自己负责任,决定不能够去怪罪别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二十一页,我们从倒数第六行,从解这里看起:
「以上为另一类生边地行人,信他不信自者也。与上一类,同是信未具足」,重要是这一句,信未具足。「盖信有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具足六信,方名具信也」,具信两个字很重要。「本类行人知求佛智。下文普遍智等三智」,相当於前面所讲的四智。「勉强言之,威德广大不思议智」,相当於前面所说不可称智与不思议智。「普遍智相当於大乘广智。平等普遍运载一切有情,咸至无上菩提也」。无等智应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之简称。「前之诸智见《魏译》。今之普遍智等见於《唐译》」,这个交代得很清楚,经文从哪个本子里头节录出来的,都交代清楚。「译者开合不同,文笔有异,於是智名乃有出入。而两译所指之诸智实无有异。於上诸智,能知信求,故云希求佛智等」。这是讲这段经文出处,从《唐译》本里头节选出来的。这一类人他求智,你看希求佛智,他对佛智没有疑问,但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个都是信心不足,信心不圆满,都是生到边地疑城的原因。
六种智,我们从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里面节录出来,我们学习了。信太重要了,《华严》是大经,《大智度论》称为大论,大经大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这个道是成佛之道,成佛要具足一切圆满功德,成佛之道、圆满功德从哪里来的?都从信心生出来的,所以信为道元功德之母,能生一切功德,信心要失掉了就一事无成。我们要有真正的信心,不怕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只要有坚定的信心,最后一定成就。又何况佛法教学当中,决定没有自私、没有自利,我们一无所求。为什么还要这样干?完全是为众生好,为众生得利益,我们自己明白了,有义务、有使命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就这么个道理。一直做下去肯定有三宝加持,祖宗福佑。
中国传统文化过去禁得起五千年的历史考验,如果有问题早就会被淘汰掉了,为什么还能传承到今天,今天人为什么也不信?这些理事因果,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我们的信心就坚定...(●[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己做起。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先救了,我才能救人。不从我自己做起,到灾难来了自己不能得度,这就错了。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
所以这一类的众生,他对於自己善根有怀疑,很多。我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个同事,他的太太跟我同年,我学佛了,我劝她学佛,她不敢,她不敢进佛的大殿。我说为什么,她造的业太多了,没有脸见佛面。这个人能不能学佛?能。为什么?她有良心,她知道羞耻,只要她一回头,她就能得度。但是她怀疑,自己造重业不敢学佛。她不知道。这经上讲得很好,五逆十恶,毁谤佛法,只要能够认错,只要能够忏悔后不再造,你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摄受你,他还是来接引你。这些道理讲给她听,她明了佛的心量太大了,不会计较你这些过失。你迷惑没有人教你,犯的这些过失,佛不计较。只要你听闻正法,只要你肯回头,经上讲的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十念必生。我们相信阿弥陀佛愿愿都是真实,没有一愿是假的,所以求生净土不难。
这本经书太好了!这本书能救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末法一切众生决定因此而得度。我们先做个榜样给别人看,人家就更相信了。所贵的,经上教训要做到,要认真把它做到,你愈做到愈快乐、愈欢喜。不会说我做的时候会有难处,不会,愈做愈快乐,法喜充满,真正是常生欢喜心。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二十一页倒数第五行:
「六信」,我们有一份参考资料,节录《阿弥陀经要解》。前面我们学到第四信果,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后面还有两条,信事、信理。我们看信事,「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我们先看这一句。每一句里头都要求我们深信,这个深信非常重要。深信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信不够深,深是要见性,没有见性都不能算深信,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万法都是自性所生的,自性所现的,自性能生能现。万法,大的讲十方世界,小的是芸芸众生,这个众生,上面包括诸佛如来,下面包括了地狱众生,全都包括在其中,都是心现的,都是识变的。一切法不离心性,这个事一定要相信。说通达明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把我们的性德障碍了;放下烦恼习气,事实真相我们就见到了。
在六道、在十法界里头,甚至於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虽然明心见性,无明习气没有断尽,依旧是教学为先。所以我们看到诸佛国土里面,佛菩萨教学,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学。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我们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只有教学能解决。教学能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世出世间圣人不但深信、明了,他真做到。特别是在初学这个阶段,世尊开悟之后,前面二十年特重教学。后面那叫深入,深入要靠自己行证,佛还是加持,依旧不离大众,一直到众生圆满成佛。成佛,跟诸佛如来融成一体,这叫大圆满,这个事要相信。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前的社会,我们现前的状况,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还是恶缘,也是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真正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在心现识变的境界里面生起妄想。这个妄想包括分别、执著,有分别就迷惑,有执著就造业,业有善恶。如果不觉悟,如果不放下,这个...(●[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世法里头比什么都重要,成就事业全靠这个基础。不能跟人相处的人,不会成就事业,既然成就事业,后遗症难以想像。我们细心观察,冷静的去思惟,你全都明白了。所以,四德里头要求我们「柔和质直」,形象要柔和,心地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心。最后一条,总原则,就是「代众生苦」。我们所作所为要求自己很严格,为什么?给众生做榜样,代众生苦。《还源观》简单,就说这四样,这四样包括菩萨戒本里头的威仪,戒律、威仪都在其中。通达明了,心是定的,所有一切的演变,清清楚楚而不著相。为什么?一切法皆了不可得,前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他心是定的,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再讲到西方净土,「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假设的,真有。我们世间人真有,说真有,天空当中真有个太阳,八月十五到了,真有月亮。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有,也在太虚空当中,距离我们很遥远。这是唯识所变的,我们要相信,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跟我们讲的、介绍的西方世界,确实最极清净庄严。《往生论》,天亲菩萨给我们说了,居住环境有十七种庄严,无比的稀有。阿弥陀佛有八种庄严。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真的是无间地狱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具足四种庄严。总共二十九种庄严。「不同庄生寓言」,庄是庄子。庄子教学,喜欢跟大家讲故事,有不少故事是自己编的,不是事实,但是都能教人启发。释迦佛说的这个,跟庄子的寓言不一样,它是真事,庄子寓言未必是真事。「是名信事」,信事是大学问,一定心有主宰,才能真正相信。这个主宰在佛法里面就是讲三昧,在世法里面讲,他对於学问有功夫、有深入,才生智慧,才有这种观察的能力。
末后这一条,「信理」。事,有事一定有道理,没有道理,这个事不能建立。事相上千差万别,理只有一个,永恒不变,这就是我们一念的真心,真心是理。「深信十万亿土」,这是讲距离。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这当中多远?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乘一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乘一千,叫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个佛国土。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这个距离真是遥远。银河系从东边到西边,直径大概是多远?用光这个速度叫光速,光年,光一年走的距离,叫光年,大概要二十多个光年,银河系从东到西。现在十万亿个银河系,十万后头是亿,十万亿,这个距离太远了。换句话说,用光的速度来走要多久?要十万亿年,从我们这边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真的是太远了,可是它没有离开自性。
「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我们的心起一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多少念?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一弹指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说,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这个地方一念,就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弹指,不是秒。要用秒算,就得乘五倍,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心。十万亿佛国土不出我们一念心,我们念头才动周遍法界了,比十万亿土还大,十万亿土太小了。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这是说明什么?极乐世界距离我们不远,十万亿土很近,一弹指早就到达了,这是理。
所以念头,想哪里它就到达哪里,我们想太阳,太阳这个相,立刻就在我们八识田中这个相就现出来了。所以想,中国文字会意,你看,心里头有个相出来,这叫想。心里头有分别,叫思,思,那个田一格一格的有分别。想是相出现了。思想两个字连起来,你心里头有分别、有相现出来了,想什么就现什么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1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