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01|回复: 4

[佛教经藏] 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資生之物。心無貪惜。不求果報。於世富樂。無所希望。離妄想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子。菩薩摩訶薩布施一切資生之物。心無貪惜。不求果報。於世富樂。無所希望。離妄想心。善思惟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審觀一切諸法實性。隨諸眾生種種不同。所用所求各各差別。成辦無量資生之具。所有嚴飾。悉皆妙好。行無邊施。行一切施。盡內外施。
諸位佛的弟子!修布施法門的大菩薩,他布施各種的資助生命的生活必需物品——錢財珍寶飲食湯藥,不計多少貴賤,他都不生慳吝的心,也不求別人對他的報酬。對於世上的名聞利養富貴爵祿,他一點也不希求。他早已遠離了妄想心,只是常常思惟諸法。他為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他仔細審辨觀察一切法的實性、實相和真性。隨著一切眾生根性不同,他們所需用的、所要求的,也是各個不同。菩薩採辦無量的資生物品,樣樣具備周全。一切用以作莊嚴的飾品,件件都是最上最妙的稀世之物。菩薩行這種無邊的布施,一切都布施,把內外財盡量施捨。
行此施時。增志樂力。獲大功德。成就心寶。常能守護一切眾生。皆令發生殊勝志願。初未曾有求反報心。所有善根。等三世佛。悉以圓滿一切種智。     
菩薩這樣作布施時,他滿心歡樂,精神旺盛,願力無形增長,獲得大大的功德,這就是無所求的感應。不僅獲得無窮無盡的功德,更成就了最殊勝的智慧心寶。並且常常保護著一切眾生,令他們也能立大志發大願力。菩薩從發願普徧布施開始,他就不曾希望過眾生有報酬的心。他修積的種種善根,已經相等於三世諸佛了。所修的法門和所積的善根都已圓滿,種種智慧也已具足。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布施所有善根迴向眾生。願一切眾生清淨調伏。願一切眾生滅除煩惱。嚴淨一切諸佛剎土。願一切眾生以清淨心。於一念中周徧法界。願一切眾生智慧充滿虛空法界。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普入三世調伏眾生。於一切時常轉清淨不退法輪。願一切眾生具一切智。善能示現神通方便。饒益眾生。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菩薩,用他修布施所積的無量功德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身心調順,六根清淨。願一切眾生消滅種種煩惱,以清淨的功德莊嚴十方諸佛的刹土。願一切眾生以清淨心,在一夜之中就能周徧遊行十方法界。願一切眾生的智慧,能充滿盡虛空徧法界。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一切的智慧,普徧深入三世,教化眾生調伏眾生。在所有的時間都轉清淨法輪,弘揚正法,永不疲厭,永不間斷,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具足種種智慧,善於運用神通,觀機逗教,隨順眾生方便攝受,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願一切眾生悉能悟入諸佛菩提。盡未來劫於十方世界。常說正法。曾無休息。令諸眾生普得聞知。願一切眾生於無量劫修菩薩行。悉得圓滿。願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若染若淨。若小若大。若麤若細。若覆若仰。或一莊嚴。或種種莊嚴。所可演說。在世界數諸世界中。修菩薩行靡不周徧。願一切眾生於念念中常作三世一切佛事。教化眾生。向一切智。     
菩薩又願一切眾生都能開智慧,悟入諸佛的菩提覺道,盡未來劫常到十方世界,講解正法,永不疲倦,普令一切眾生都能聽到正法,也入於菩提覺道。願一切眾生在無量劫中,生生世世都修菩薩行——六度萬行,都能修行圓滿。願一切眾生在種種的世界:或清淨的世界、或小的世界、或大的世界、或粗的世界、或細的世界、或覆的世界、或仰的世界、或是一種莊嚴的世界、或多種莊嚴的世界,有名目可以說出的世界,在無量數世界中的種種世界。只要是一個世界的地方,都能在那兒修菩薩行,行菩薩道,沒有空過的地方,處處都有這樣發菩提心的眾生。願一切眾生常在念念之中,都在十方三世的世界,做各種佛事——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教化一切眾生,向追求清淨智慧的路上前進。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諸眾生一切所須。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為給施。為令佛法相續不斷。大悲普救一切眾生。安住大慈。修菩薩行。於佛教誨。終無違犯。以巧方便。修行眾善。不斷一切諸佛種性。隨求悉與。而無患厭。一切悉捨。未曾中悔。常勤迴向一切智道。   
諸位佛的弟子!修布施法的大菩薩,隨順著眾生的需要,以大喜大捨的心,把無量數的物資布施給一切眾生,滿足他們的需要。菩薩為什麼這樣作呢?為令一切佛法,永遠綿延不斷。本著大悲心,普救一切的眾生,令他們都能很安穩的,很自然的,發大慈心,勤修菩薩乘應修的六度萬行。對於諸佛指教開示的良言善行,虔心依教奉行,力行實踐,從不稍有違犯之處。依善巧方便的法門,修行各種善業,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遠離惡知識和惡業,成就佛種性的善根,使令諸佛種性不斷。隨來乞者的希望,一一令其隨心滿願,絕不厭煩,亦不覺得他求之不厭而生鄙視心,還是所求悉捨。更不至於中途後悔。常常都把自己所積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希望他們都能趣向於求一切智慧,早成道果。
時十方國土種種形類。種種趣生。種種福田。皆來集會。至菩薩所。種種求索。菩薩見已。普皆攝受。心生歡喜。如見善友。大悲哀愍。思滿其願。捨心增長。無有休息。亦不疲厭。隨其所求。悉令滿足。離貧窮苦。   
這時有十方種種不同形狀的國土,其中種種不同類別的眾生,六趣四生的眾生,和種種的福田——十方的佛的菩薩、二乘聖者、諸大善知識,真是海會雲集,都來到菩薩的大布施會所,各自隨心所需,向菩薩化緣求索。菩薩見到這份熱鬧的場面,他滿懷興奮,普徧攝受這些眾生。他心中歡喜得好像見到了久別的善友。以大悲心哀愍這些眾生,思想用最完善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願心。大捨之心油然增長,無輟無息,亦不感到疲倦。隨著他們所需求的,樣樣都令他們心滿意足,離開原來的貧窮困苦境況。
時諸乞者。心大欣慶。轉更稱傳。讚揚其德。美聲遐布。悉來歸往。菩薩見已。歡喜無量。
在這個時候,向菩薩乞求一切的眾生,生一種大欣慶的心,而輾轉宣傳稱揚讚歎菩薩的德行。菩薩為救眾生的苦,寧願自己受苦。將所有一切的物品統統布施給眾生,所得的功德又迴向給法界眾生,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由此觀之,菩薩也歡喜人的讚歎。可是這種讚歎不是菩薩求來的,是不求而得的。這種好的聲名,無論遠近的人都知道,所以都來崇拜他,都來皈依他。菩薩見到這種境界之後,心生無窮無盡的歡喜。



补充内容 (2020-12-4 17:46):
华严经浅释十回向品,宣化上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使百千億那由他劫受帝釋樂。無數劫受夜摩天樂。無量劫受兜率陀天樂。無邊劫受善變化天樂。無等劫受他化自在天樂。不可數劫受梵王樂。不可稱劫受轉輪王王三千樂。不可思劫受徧淨天樂。不可說劫受淨居天樂。悉不能及。
假使經過百千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劫,享受帝釋天的快樂。帝釋天又叫釋提桓因,譯為能天主。就是外道的天主、上帝、玉皇大帝等等。帝釋天住在忉利天(三十三天),在那裡作天主,管理其他三十三天。
今天講帝釋天的來歷。他在沒有作天主的時候,乃是一位貧窮的女人。有一天,她經過一所年久失修的破廟,佛堂的屋頂,破爛不堪,處處露天。佛像被風所吹,被雨所淋,實在不莊嚴。她看佛像如此的情形,乃發願重修寺廟,重新裝金。於是到處化緣,找親戚朋友大家共同發心,協力來做這件功德。日夜奔走,找到三十二位女人,她們都願做此功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久便將廟建好,佛身裝金,煥然一新。因為有這種善功德,所以這三十三位女人往生時,即生各天作為天主。忉利天在中央,四方各有八天,共計三十三天。這是她們修廟裝金的福報。
經過其數量那樣多的劫,享受夜摩天的快樂。夜摩天譯為善時分。此天雖然沒有日月之光,可是晝夜有自然的光明。因為晝夜不分,所以用蓮華開合為標準。華開為晝,華合為夜,所以叫善時分。
夜摩天的快樂,一言難盡,無法形容。總之,思食食至,思衣衣至,恰到好處。食物不多不少,衣服不大不小。天人所住的房子,比人間的宮殿還要豪華,這種境界妙不可言。各位!誰想到天享受這種快樂?首先要把情情愛愛放下,否則,是沒有希望的。
今講個公案,作為大家參考。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弟(同父異母),名叫孫陀羅難陀,譯為艶喜。他娶一位非常美麗的太太,名叫孫陀羅。二人的感情如膠似漆,行住坐臥,寸步不離。有一天,佛想度他弟弟出家修道,了脫生死。故意來到弟弟門前乞食。難陀一看哥哥來乞食,一定要供養齋飯。乃對太太說:「我要供養於佛,片刻即回來。」孫陀羅一聽,便吐一口口水在土地上,對難陀說:「不要等這口水乾了再回來!否則,不准你進我的房間。」難陀立即答應她的條件,於是給佛送齋飯去。
佛用神通的力量,令二人的距離始終有一尺多遠,難陀想把齋飯送到佛的缽中,可是總也辦不到。佛向後退,難陀向前追,追來追去追到祇桓精舍。佛即為他落髮,作為佛的弟子。可是難陀無心修行,時時想念家中的艶麗的太太。身在精舍,心在王宮。總想找機會回家,夫妻團圓,享受人間的快樂。
有一天,佛和所有的比丘出去乞食,只留難陀一人在精舍,命他打掃清潔的工作。難陀認為這是回王宮的機會,不可錯過。於是無心工作,心在想:「佛向來是走平坦的大道,絕對不會走崎嶇小路。我走小路,一定遇不到佛。」乃決定走小路,豈知走到半途,竟望見佛從小路而來。難陀急中生智,將身藏在路旁小樹叢中,以為佛看不見。可是佛却偏偏走到小樹叢裡,說:「難陀!你來這裡作什麼?」難陀打妄語:「我來迎接世尊。」佛說:「跟我回去吧!」難陀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回到祇桓精舍,天天愁眉不展,悶悶不樂。
有一天,佛對難陀說:「難陀!你天天愁眉苦臉,不知修行。今天我領你出去散散心。」於是二人來到山中,看見漫山徧野是猴子,約有五百隻。佛問難陀:「難陀!你覺得猴子漂亮,還是孫陀羅漂亮?」難陀說:「當然我太太漂亮,她是最美的女人。」
佛又領難陀到天上去觀光。難陀看見天宮中有五百個美麗莊嚴的天女,在那打掃清潔,乃生非非之想,便偷偷去問天女:「妳們在做什麼?」天女恭恭敬敬的回答:「我們將宮殿打掃乾淨,準備迎接佛的弟弟難陀尊者來住。他現在跟佛出家修行。等待他將來生天時,就住這裡,我們五百天女作為他的使女。」難陀一聽,心花怒放——將來可以享受如此的艶福,決定修行,再不想回王宮。佛知其意,乃問:「難陀!你覺得現在諸天女美麗,還是孫陀羅美麗?」難陀說:「當然諸天女美麗,我太太好像猴子一樣的醜陋。」又說:「世尊!我決定跟你修行。」佛有他心通,知道難陀心中所打的妄想,為來天宮同諸天女同享快樂而要修行。
佛又領難陀到地獄參觀。走到油鍋地獄時,見兩個小鬼在油鍋旁打瞌睡,停止燒火的工作。難陀見之,覺得奇怪,為何這兩個小鬼不認真做事?乃問小鬼:「你們為什麼不把油鍋燒沸,而在睡覺?」兩個小鬼睜開眼睛說:「因為佛的弟弟難陀尊者,現在跟佛修行,他希望升天作天主,能有五百個天女陪伴他作樂,只能享五百年的天福。等天福享盡時,便墮落地獄,受油鍋煎熬之苦。不過離現在還有五百年的時間,所以我們不急著燒熱油鍋。」難陀被嚇得全身發抖,毛骨悚然,魂飛天外,急問小鬼:「請問鬼先生,能有什麼方法不下油鍋?」小鬼不耐煩的說:「除非修行出三界的法。那麼,我們就管不著了!」
難陀一想,還是不要升天享天福,將來也就不會隨地獄受油鍋被炸之苦。要專心一致修出世間法,這是根本解決生死之法門。於是勇猛精進,很快證阿羅漢果,為儀容第一。
我們聽了這個公案,要覺悟世間法一切無常,夫妻的感情也是無常,用美色來維持感情,是不會長久的,來日如果遇到再美的女人或男人,就很容易移情別戀,愛情起了變化,感情就會破裂。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自私心在作祟。好像難陀尊者,他的愛情不專一,見異思遷的思想太重。他太太那樣的美麗,他又愛天女的美麗,而忘了對太太的恩愛。當他見到油鍋的厲害,生出恐懼心,又不想再升天作天主,而忘了天女的美麗。這次的經歷,當頭棒喝,使他猛醒過來,決心修道,超出三界,永不受油鍋之苦。
我們修道的目的地,就是了生死,達到究竟涅槃的彼岸。如何修行?首先要斷欲去愛,要認清愛欲是生死之本。斷了愛欲,才能永離輪迴之苦。總而言之,不要自私,不要專為自己著想,要把自己布施給全世界,要發廣大心,以虛空為量,以法界為體。若能這樣就很快會成佛。
經文上說,經過無量那樣多的劫,享受兜率天的快樂。兜率天譯為「知足天」。此天的天眾,時時知足,沒有貪求無厭的心,所謂「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我們為什麼不能常快樂?就因為不知足的緣故,所以自找煩惱。
兜率天的內院,是候補佛位的菩薩所住處,將要成佛的菩薩,都來此天宮居住,等因緣成熟時,下降人間成佛,故此天又稱補處天。現在彌勒菩薩住在內院,等待釋迦牟尼佛退位時,他來作佛,名號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專修忍辱波羅蜜,誰不能忍的,他能忍,誰見這種事情會生煩惱,他不生煩惱;不但不生煩惱,而且常生歡喜心。所謂「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彌勒菩薩還在兜率內院等著成佛,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佛?據外道說,彌勒菩薩已降人間成佛。其實沒有那回事,彌勒菩薩出生的時間,離現在還有若干年。
人的壽命有八萬四千歲。從減劫十歲開始,每隔一百年增加一歲,身材的高度加一寸(人壽十歲,身高一尺)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再減。也是每隔一百年減去一歲,身材高度減一寸,減到十歲為止。這時候的人,一出生便有婬欲的思想,人人互相殘殺,用草葉作為殺人的武器。因為人心太壞,便有大災難的降臨,或是水災,或是火災,或是風災,把人類差不多全消滅了,只剩下幾個有善根的人沒有死。這些人便生大慚愧心,共討論研究,為什麼遭受這樣的災難呢?於是趕快改惡向善。因為一念之善,壽命又開始增加。
現在是減劫六十多歲,減到十歲時為止。然後又開始增加,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又開始減,減到八萬歲時,便是彌勒菩薩降生人間成佛的日期。各位注意!要認清外道的詭計,不可上當受其害。
這樣一增一減為一劫,一千個劫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釋迦牟尼佛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我們若依佛教誨來修行,便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如果認真修行,可以開悟,即刻成佛。為什麼這樣的容易成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將成佛的道路替我們打通了,修成一條平坦光明的大道,只要我們勇猛前進,依教奉行,便能很快成佛,直達究竟涅槃彼岸。
地球的壽命是一個大劫,分為成住壞空四個劫。成時經過二十個小劫。住時經過二十個小劫。壞時經過二十個小劫。空時經過二十個小劫。所以共有八十個小劫。 地球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人有生住異滅四個階段。生長時經過二十年,事業時經過二十年,變異時經過二十年,消滅時經過二十年。也就是生老病死四大苦。我們在世上,若要超出造化的力量,就要修行。修行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不為成住壞空所變化,不為生住異滅所搖動。
經過無邊那樣多的劫,享受善變化天的快樂。此天之天眾,憑著自己所修的福報,得到自在神通之力,可以變化五欲的樂具,自己受用。也就是心想什麼音樂或什麼歌曲,便自動變現出來,令其欣賞而得無窮的快樂。
經過那樣多的劫,享受他化自在天的快樂。心想什麼音樂?不需要自己去變化,他天自動送來。此天雖然快樂,但是波旬魔王所住處。他常到人間擾亂修道人的心身,令其退轉菩提。修道人如果定力不足,對境界認識不清,以假為真,便很容易入魔。
又經過不可數那樣多的劫,享受大梵天王的快樂。此天王修清淨行,名叫尸棄。他深信正法,在往昔曾經發願,凡有佛出世時,他是第一位請佛說法的人。他在行住坐臥的時候,有威可畏,有儀可仰。因為威儀不缺,戒定慧三無漏學圓融無礙,所以統治梵眾天和梵輔天的天眾。
經過不可稱那樣多的劫,享受轉輪聖王治理三千大千世界的快樂。轉輪聖王有四等:①金輪王,管理四天下。②銀輪王,管理三天下。③銅輪王,管理二天下。④鐵輪王,管理一天下。他們都享受七寶的快樂。何謂七寶?就是①輪寶②珠寶③象寶④馬寶⑤兵寶⑥臣寶⑦女寶。在轉輪聖王將死時,將七寶傳給太子,其他人不可繼承七寶。如果沒有太子,此七寶在七天之內,自動消失了。
經過不可思那樣多的劫,享受徧淨天的快樂。此天更為快樂,消滅一切歡喜心而得到純真清淨的妙樂。此天雖然快樂,可是能令修禪人墮落,所以修禪人,不願在此天永住,而很快到四禪天去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劫,享受淨居天的快樂。此天又叫五不還天。因為生到淨居天的人,不會再回到欲界去受生,所以叫五不還天。這天的天眾,已斷盡欲界的見惑,尚未斷盡色界和無色界的思惑。
一切諸天雖有那樣的快樂,但是還有窮盡的時候,故不及菩薩所具有的快樂。所謂「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六欲天就是欲界的六層天;也就是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善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在六欲天的天眾,等到天福享盡的時候,發生五種衰相,證明死期將至。五衰現象發生之後,如果善業成熟,就到人間作國王或作大臣等尊貴的人,如果惡業成熟,就到三惡道中受苦。
何謂五衰?①花冠萎謝:天人所戴的帽子,用鮮花編的,永不凋謝。等到五衰時,花冠自然萎謝。②衣著塵埃:天人所穿的衣服,非常清潔,沒有塵埃。等到五衰時,衣服有塵埃了。③體發臭味:天人嚴守戒律,行十種善業,所以身體放出清香的氣味。等到五衰時,體臭如屍味,其他天人,掩鼻而過。④兩腋汗出:天人的身體非常清潔,永不出汗。可是到五衰時,兩腋流出汗水。⑤不安本座:天人常在靜坐,這時發現花冠也萎謝了,衣服也骯髒了,體味也臭了,腋汗也流了,知道自己要命終,所以坐立不安,不久即墮落在六道輪迴中,按業報去投生。或在三善道,或在三惡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薩摩訶薩見乞者來。歡喜愛樂。欣慶踊躍。信心增長。志樂清淨。諸根調順。信解成滿。乃至增進諸佛菩提。   
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見到向他化緣的人來時,生大歡喜和愛樂的心,欣慰慶幸而情不自禁的踊躍起來。菩薩的信心增長,志願所愛樂的都很清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善良而調順,信心和瞭解的智慧,已成就圓滿。乃至增進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菩提覺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迴向。為欲安樂一切眾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大義利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清淨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求菩提故迴向。   
金剛藏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用前邊所說布施種種的善根,想要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才為眾生迴向。想要安樂一切眾生,所以才為眾生迴向。為使令一切眾生得到大好處,所以才為眾生迴向。為使令一切眾生得到清淨本源,所以才為眾生迴向。為使令一切眾生發心求菩薩,所以才為眾生迴向。
為令一切眾生悉得平等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心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入摩訶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具普賢菩薩行願。滿十力乘。現成正覺故迴向。     
菩薩為令一切眾生,完全得到成佛的平等法性,所以才為眾生迴向。又為令一切眾生,完全得到賢善的心,所以才為眾生迴向。又為令一切眾生,完全入大乘的法門,所以才為眾生迴向。又為令一切眾生,都得到賢善的智慧,所以為眾生迴向。又為令一切眾生,都具足普賢菩薩的行願。圓滿佛的十力,這種大乘法,能成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佛,所以才為眾生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身口意業皆悉解脫。無著無繫。     
諸位佛的弟子!修菩薩道的大菩薩,用所積集的一切善根,這樣來為法界眾生迴向的時候,菩薩的身口意三業,皆已清淨,皆悉解脫,也沒有執著,也沒有繫縛。
無眾生想。無命者想。無補伽羅想。無人想。無童子想。無生者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   
菩薩所行所作都是沒有思想。沒有一切想,就是去妄,去妄就是真,真實的理體。所以沒有眾生想,沒有命者想,沒有補伽羅(數取趣)想,沒有人想,沒有童子想,沒有生者想,沒有作者想,沒有受者想。總而言之,沒有一切想。
無有想。無無想。無今世後世想。無死此生彼想。無常想。無無常想。無三有想。無無三有想。非想。非非想。     
菩薩也沒有一個有想,也沒有一個無想。也沒有一個今世想,也沒有一個後世想。菩薩沒有在這個地方死了,又生到另外一個地方,沒有這些想。菩薩沒有常想,也沒有無常想。也沒有常見,也沒有斷見,斷常二見都沒有了。沒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的想,也就是沒有一個有,也沒有一個沒有。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要除去眾生的執著。也沒有一個非想,也沒有一個非非想。
如是非縛迴向。非縛解迴向。非業迴向。非業報迴向。非分別迴向。非無分別迴向。非思迴向。非思已迴向。非心迴向。非無心迴向。   
像這樣離一切執著,就沒有束縛,所以迴向給眾生,迴向給菩提,迴向給實際。也不是說沒有束縛就得解脫,也不是這樣的。乃是沒有一切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境界,而迴向給眾生。也沒有個業來迴向,也不會有個業報來迴向。為什麼?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也不是有分別來迴向,也不是沒有分別來迴向。也不是思慮一下來迴向,也不是思慮之後來迴向。也沒有一個心來迴向,也沒有一個沒有心來迴向。就要在非有非無,非斷非常這樣來修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著內。不著外。不著能緣。不著所緣。不著因。不著果。不著法。不著非法。不著思。不著非思。不著色。不著色生。不著色滅。不著受想行識。不著受想行識生。不著受想行識滅。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為眾生迴向的時候,也不著於內,內無身心;也不著於外,外無世界。不著住在能緣的我相,不著住在所緣的境界。不著住在因上,也不著住在果上。不執著有法可說,也不執著非法可說。不執著有思慮,也不執著非思慮。不執著到色蘊上,也不執著到色蘊生上,也不執著到色蘊滅上。不執著到受想行識四蘊上,也不執著到受想行識四蘊生上,也不執著到受想行識四蘊滅上。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此諸法不著。則不縛色。不縛色生。不縛色滅。不縛受想行識。不縛受想行識生。不縛受想行識滅。若能於此諸法不縛。則亦於諸法不解。     
諸位佛的弟子!修菩薩道的大菩薩,若能對於一切法不執著,則不束縛於色蘊,也不束縛於色蘊生,也不束縛於色蘊滅。也不束縛於受想行識,也不束縛於受想行識生,也不束縛於受想行識滅。若能在一切諸法上沒有執著,就沒有束縛。既然沒有束縛,那麼對於諸法又有什麼不可解呢!
何以故。無有少法。若現生。若已生。若當生。無法可取。無法可著。一切諸法。自相如是。無有自性。自性相離。     
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沒有一點法,或者是現在生,或者是過去生,或者是當來生。沒有什麼法可取著,沒有什麼法可執著。一切諸法的相是空寂的;既然是空寂,那又有什麼可執著呢!沒有自己的體性,自性相也沒有。
非一非二。非多非無量。非小非大。非狹非廣。非深非淺。非寂靜非戲論。非處非非處。非法非非法。非體非非體。非有非非有。   
不是一,不是二。不是多,不是無量。不是小,不是大。不是一個狹窄,不是一個廣大。不是深,不是淺。乃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也不是寂靜,也不是戲論。也不是有個處所,也不是有個不是處所。也不是有個法,也不是有個不是法。為什麼?因為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緣故。也不是有個體,也不是沒有個體。也不是個有,也不是有個非有。
菩薩如是觀察諸法。則為非法。於言語中。隨世建立。非法為法。不斷諸業道。不捨菩薩行。求一切智。終無退轉。了知一切業緣如夢。音聲如響。眾生如影。諸法如幻。而亦不壞因緣業力。了知諸業。其用廣大。解一切法。皆無所作。行無作道。未甞暫廢。
菩薩徹底研究究竟,觀察一切諸法實相,是非空非有,亦有亦空,非斷非常。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本來是空寂的。所謂「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凡是能說出來的,就不是法。在言語之中,是隨順世間的知見而建立一切法。可是這種一切法,非法為法。本來是沒有,而眾生執著有。一切的業道也不斷,還不捨離菩薩行。就在世間法來修出世法,不是離開世間法,另外有個出世法,也就是在世間裡來修菩薩道。不是離開世間,另外有個菩薩道。
菩薩在世間法中求一切智慧,不管求到或求不到,絕不退轉。菩薩明瞭知道一切業力的因緣,好像是夢。一切的音聲,好像是響。一切眾生,好像是影像。一切諸法,好像是幻化。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雖然如夢如響,如影如幻,但是也不壞這種因緣業力。明瞭知道一切的業,它的作用是廣大的。他瞭解一切法,皆無所作。就是修行無作用道,不加造作,自然之作用。一時一刻也不暫捨無功用道。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智。若處非處。普皆迴向一切智性。於一切處。皆悉迴向。無有退轉。   
諸位佛的弟子!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常住在一切智的境界。或者有處所,或者沒有處所。隨時隨地普皆迴向一切真實的智性。無論在任何處所,都是這樣的迴向,只有向前精進,沒有向後退轉的時候。
以何義故。說名迴向。永度世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蘊。至於彼岸。故名迴向。度言語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離種種想。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斷身見。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用什麼義理來說明什麼叫做迴向?舉出十個意思來說明。①永遠度世間的生死,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②永遠出離色受想行識五蘊,五蘊皆空,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③超出一切的言辭,就是言語道斷,也就是離言說相,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④離開種種想,就是心行處滅,沒有一切想,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⑤永遠斷絕身見,也就是我見,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名為迴向。
永離依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有。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捨諸取。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世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     
⑥永遠離開一切依賴處,到達無依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⑦永遠斷絕一切惡,到達一切善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⑧永遠出離三界二十五有,到達無三有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⑨永遠捨棄一切取著,到達無取彼岸,所以名為迴向。⑩永遠出離世間法,到達出世法彼岸,所以名為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則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隨順義住。隨順迴向住。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隨順真實住。隨順清淨住。   
諸位佛的弟子!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這樣迴向的時候,就是為隨順佛而住,隨順法而住,隨順智而住,隨順菩提而住,隨順義理而住,隨順迴向而住,隨順妙境界而住,隨順德行而住,隨順真實理體而住,隨順清淨本源而住。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則為了達一切諸法。則為承事一切諸佛。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違因緣道。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諸位佛的弟子!修菩薩道的大菩薩,這樣的迴向,就為明瞭通達一切諸法實相。就為承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位佛而不承事,沒有一種法而不供養。因為菩薩已經證到無生法忍的境界,所以沒有一法可滅壞,沒有一法可生起。沒有一法而互相乖違,皆是互相隨順。菩薩修這種迴向,沒有因貪求一件寶貴物品而捨不得布施。沒有一種妙法而厭煩,想離開它。為什麼?因為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一切皆空。沒有一點可滅壞的法,也沒有一點法可違背因緣道。也就是沒有和因緣道理不相合的。八萬四千法門的法力,都具足圓滿,沒有休息的時候。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諸位佛的弟子!在前邊所說種種的道理,就是修行菩薩道的大菩薩,所修第六種迴向,名叫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