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38|回复: 2

净公上人关于不夹杂的讲记敬摘点滴202011219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不夹杂的讲记敬摘点滴


...到西方极乐世界修学一个阶段就做到了。这个通常我们讲一心不乱,这属于理一心。只要证得理一心之后,你念佛统统属于实相念佛;没有证得理一心之前,都是前面这三种念佛。

  【实相念佛,圆觉之性。】

  圆是圆满,觉是觉悟,性就是自性。圆觉之性,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

  【虽然众生本具。】

  心性,哪一个人没有?统统都具足。可是虽然具足:

  【但因妄心念念生灭,而不能观。】

  你的功夫为什么用不上,因为你有妄心,你有杂念。只要有妄心,只要有念头,这一种念佛的方法,你就用不上了。

  【故佛告父王,诸佛本德,真如实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

  这是什么人?法身大士。因为明心见性,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换句话说,初地以上,他们念佛是用实相念佛,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他念佛总不离开前面三种。

  我们显教的净宗跟密宗的修法不相同,这一点诸位要知道。因为在佛门里面所有的宗派,要把它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觉正净」,就是三归依里面的「佛法僧」,最后归纳这三个门。禅宗、性宗走的是「觉门」,走的是觉悟,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从这个地方入。禅宗以外的教下,包括像华严宗、天台宗(法华宗)、法相、唯识、三论等,这许许多多的宗派是从「正门」入。律宗也在其中,就是正知正见,从这个地方入门。净土宗跟密宗是从「净门」入,所以这两宗是同样的修清净心,这两宗是同一个原理。

  但是净宗跟密宗不相同的地方,净宗是依照《十六观经》观想,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想佛的自行化他、无量的功德大愿,观想这些;而密宗里面所观想的,多半是观想佛菩萨的神通道力,它观想这个,所以跟我们的观想不一样。那一种观想,如果没有真正好老师在指导,一下想错了、想岔了,就入了魔的境界。你看《楞严经》上讲的五十种阴魔,那个境界如果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知道它是魔境?往往把这个境界当作佛的境界,哪里晓得它是魔境。很难辨别!愈是往高的境界,愈不容易辨别。这个诸位要细读《楞严》,你就晓得了。

  佛在《法灭尽经》里面讲,将来佛法哪一部经最先灭?佛说《楞严》最先灭。我们想想,有道理!《楞严》要不灭,那个魔怎么样现,有一个标准在此地,拿到《楞严经》一对照,就晓得他是佛,还是魔,就知道了。《楞严经》没有了,这个标准没有了,魔来了,佛来了,没有能力辨别,它先灭是很有道理的;它要不灭,佛法不会灭。所以,我从前讲《楞严》的时候,我说《楞严经》是照妖镜,在《楞严经》指导之下,妖魔鬼怪原形毕露。现在我们看这个世间,讲《楞严》的也少了;纵然有讲,真正没讲错,如法如理的讲就更少了。

  【故劝父王持名念佛也。】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劝他父王采取实相念佛,而采取持名念佛,这个有道理。为他父亲选择法门,他父亲是我们娑婆世界所有众生的一个代表,为他选择法门,就是为我们大家选择法门,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使我们对他的选择深信不疑。

  【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最为方便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

  四种念佛是径路,是成佛快速的道路。四种念佛里头,又以持名念佛最直捷、最简单、最容易,成就最快速。你看,这个持名念佛七天能成功。观想七天不能成功,观像七天也不能成功,但是持名能成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四种念佛,难易悬殊,深浅似异,实则事理不二,浅深相即。若是圆人看来,称名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故持名念佛又何异于实相念佛。】

  这是会看的人看出来了,看出它的门道了。我们知道,佛在经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像念佛把佛的形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深深的印在自己的八识田中。如果求往生,没有问题,决定往生。如果想明心见性,那这个大有问题,这个妄想是障碍。观像是个妄想,观想还是妄想。所以观,很难观成;观成之后,也很不容易拿掉。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妄像、妄想拿掉,你才能够进步,才能够进入到实报庄严土。如果拿不掉的话,那你还是在同居土、在方便土,实报庄严土就很难往上提升,问题在此地。

  你这一想,不如念佛,要把那个名号拿掉很容易,那个名是假名,换个名不可以吗?换个名,行!那个假名叫你离开容易,这个形相离开不容易。

  所以,持名暗合道妙。道妙是什么?道妙是实相,持名是最容易契入实相的。你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劝你持名,不劝你观想,你就晓得了。如果诸佛菩萨不说持名,教我们观想,到了西方世界,还要费那么大的事情,还要吃那么多苦头,你就会责怪佛,原来那么好的方法为什么不教我,教我这么一个方法。一定要懂得、要明了,才知道这个法门妙绝!因此念佛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功夫就得力。

  真正念佛人,近代印光大师是一个榜样。印祖自己住的小房子,现在还是完完整整的保存在苏州灵岩山。你去看看印祖的关房,他自己修行的那个小房子,只有三间房,一个小佛堂里面,只供一尊佛、一个香炉、一杯水,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佛像后面,老人家写了一个「死」字,放在佛像后面,拜佛就看到,一抬头就看到那个「死」字,死心塌地念佛,没有什么香花庄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简单。简单,容易舍,容易放下。

  这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以苦为师」,生活简单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得痛快,走得潇洒,没有一丝毫牵挂。这是在平常生活当中要觉悟的,要锻炼的,使我们一点障碍都没有。

  【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

  莲池大师这个两句话说得很透彻,实相不是外面没有相,前面不是讲要离生灭相,离有无相,离能所相。生灭有没有?有,有无也有,能所也有,一切万相都摆在面前,不是教你离这个相。离什么相?离心里面的生灭相。外面的生灭相不相干、不碍事,你心里头那个生灭的分别执着碍事,妨碍你的清净心,要离这个;不是教你离外面,外面那个离不了,那就搞错了。

  底下讲「离言说相」,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在讲,一天没停过,那怎么个离法?不要执着他的言说相,这是教你自己心里头离言说相。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法相名词,持名念佛是名词,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也是名词,这都是佛学名词,不要执着,你执着就错了。佛怎么说,你明白意思就行了;意思明白了,他怎么说法,不执着他,他说些什么名相,也不执着他,也不要去思惟去想象,都用不着。为什么?我们想佛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全叫妄想。听佛的话,悟多少,就是多少;没有悟的,不要去理会它。为什么?保持自己清净心,不要让自己清净心被佛法染污了,这是佛对我们唯一的愿望。

  有些人学佛学得很可怜,佛菩萨看了都流眼泪。为什么?被佛的法语污染了。佛教他世间法离开。好,世间法他不染,他染上佛法了,还是污染。殊不知世间法我们把它离开,佛法也要离开,统统不染着,我们的清净心才能现前。清净心的作用就是般若智慧,这才能达到佛教学的目标,真正帮助我们,不但出离了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成就圆满的佛果。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有人认为念佛的人没有智慧,充其量可以得一点定。因为经上讲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属于定。念佛人愚痴,没有智慧,这是很多人对净宗的误会。往往我们听了这些话,我们的信心动摇了,还想得去参禅,还想得去学教,认为那个有智慧,那个有般若,我们念佛没有,不知道念阿弥陀佛是甚深的般若。

  【念得纯熟,万缘齐放。】

  这一句佛号念熟了,功夫深了,自自然然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

  【能所顿空,即是无住。】

  这个时候入了什么境界?入了《金刚经》的境界。《金刚经》就是金刚般若,用念佛这个方法自自然然达到,到达这个境界。

  【于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

  《金刚经》上顶重要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看看念佛人,他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就到了这个境界。依照禅修,依照教修,依照《金刚经》修,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念佛人往往很容易入这个境界。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

  这个话讲的一点都不错,确确实实是事实。可是诸位必须要知道,一定要念到不夹杂、不间断,就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念佛,入不了这个境界是有夹杂、有间断,所以这个境界不能现前。我们把境界不能现前的因素找出来,只要把这个因素消除,这个境界就有希望现前。这个境界现前,就是理一心不乱,给诸位说,那个往生是上上品生,那不是普通往生,上上品往生。

  【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

  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上有「一心不乱」。

  【今本不云一心不乱。】

  《无量寿经》上没有这个字样,《无量寿经》是「一向专念」。

  【而专主一向专念。】

  「一心不乱」跟「一向专念」差别很大。所以从前我介绍净土法门给一些同修,他们看到《弥陀经》上一心不乱,打电话告诉我,说「法师,做不到,一心不乱做不到,怕的是修学这个法门将来会落空」,被一心不乱吓坏了。我们这一部经里头没有一心不乱,是一向专念;看到一向专念放心了,一向专念我还可以做得到。

  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一心不乱不是《弥陀经》的原文,梵文本上也不是一心不乱,而是一心系念,跟此地讲的一向专念意思很接近,是讲一心系念。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知道了,玄奘大师是按照原文翻的。罗什大师是意译,他有没有译错?决定不错。如果翻译错误,玄奘大师一定会说出来;玄奘大师没有说,这就承认他所翻的正确。

  为什么说一心不乱正确?因为我们往生的人,一定是要念到功夫成片;这个功夫成片,就是此地讲的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实在讲,就是不夹杂、不间断;也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个意思。念要净念,夹杂就不清净,有妄想也不清净,有怀疑也不清净;间断,那就不是相续了。所以《楞严》这四个字,把这个念佛的方法、念佛的要领说绝了;要紧的就是「净念相继」、「一向专念」,这个才叫功夫成片,所以带业往生。

  【是所宗更为明确。】

  本经在经文上比小本《弥陀经》更为明白、更为确定。

  【更契众生根机。】

  使我们看到这个经文,就不会怀疑;看到这个经文,自己能够生起信心。

  【弥显慈尊恩德。】

  这个法门能够契一切众生之机,能够普度九界有情,原因就在此地。它实在是太方便、太容易了,只要你能够专就成功。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警惕我们,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这一夹杂就坏了,夹杂就不专,就不净。

  【弥陀无尽大悲胜愿。】

  「大悲」是大慈悲,「胜愿」是殊胜的大愿。这一句就是称扬弥陀的四十八愿。

  【方便至极,力用难思。】

  这两句是特别赞叹第十八愿「十念必生」。

  【凡圣齐收,利钝俱被。】

  「凡」是指六道,「圣」是指声闻、缘觉、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乃至于等觉菩萨;「利钝」是讲根性。

  【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

  可见得不难,只要真正发心。发什么心?发求生净土之心,要发这个心;还要发一个把这个法门普遍介绍给别人之心,要发这个心。专念,这是讲修行。前面这个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要专念。

  【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

  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了,发心专念做到了,就是如来度生的本怀;换句话说,就是如来对于我们的愿望,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我们只要发心专念,佛的愿望就达到了,才是究竟方便。这一桩事情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它叫做究竟方便。世尊四十九年,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那些法门众生修学,一生当中不一定能成就;换句话说,它就不叫做究竟方便。唯独这个法门,所谓「万修万人去」,这才叫真实的究竟方便。
无量寿经  (第十二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12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面第六行,这是第五个大段:

  【所被根机。】

  这一段里面,主要是说明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它所教学的对象是哪些人。明了之后,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适合于修学这个法门。

  【疏钞云:前三非器。】

  这个「器」,就是我们讲的根器;「非器」,就是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

  【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莲池大师这一句话,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他说哪三种人不适合修学这个法门?第一个是不相信的人,那当然没有法子;第二个是不愿,纵然相信净土法门,他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对他也没用处;第三个,虽然有信、有愿,不肯念佛,这个也没有法子。换句话说,能信、能愿、肯念佛的统统都是这个法门教学的对象,都能够往生,都能够成就。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

  信心要这样的建立,这个有理、有事,一定要相信。佛法,特别是净...(净公上人1992年无量寿经讲记全60集)


...,只供一尊佛、一个香炉、一杯水,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佛像后面,老人家写了一个「死」字,放在佛像后面,拜佛就看到,一抬头就看到那个「死」字,死心塌地念佛,没有什么香花庄严,非常简单。简单,容易舍,容易放下。

  这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给我们「以苦为师」,生活简单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得痛快,走得潇洒,没有一丝毫牵挂。这是在平常生活当中要觉悟的,要锻炼的,使我们一点障碍都没有。

  【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

  莲池大师这个两句话说得很透彻,实相不是外面没有相,前面不是讲要离生灭相,离有无相,离能所相。生灭有没有?有,有无也有,能所也有,一切万相都摆在面前,不是教你离这个相。离什么相?离心里面的生灭相。外面的生灭相不相干、不碍事,你心里头那个生灭的分别执着碍事,妨碍你的清净心,要离这个;不是教你离外面,外面那个离不了,那就搞错了。

  底下讲「离言说相」,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天天在讲,一天没停过,那怎么个离法?不要执着他的言说相,这是教你自己心里头离言说相。佛说了许许多多的法相名词,持名念佛是名词,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也是名词,这都是佛学名词,不要执着,你执着就错了。佛怎么说,你明白意思就行了;意思明白了,他怎么说法,不执着他,他说些什么名相,也不执着他,也不要去思惟去想象,都用不着。为什么?我们想佛这句话什么意思、那句话什么意思,全叫妄想。听佛的话,悟多少,就是多少;没有悟的,不要去理会它。为什么?保持自己清净心,不要让自己清净心被佛法染污了,这是佛对我们唯一的愿望。

  有些人学佛学得很可怜,佛菩萨看了都流眼泪。为什么?被佛的法语污染了。佛教他世间法离开。好,世间法他不染,他染上佛法了,还是污染。殊不知世间法我们把它离开,佛法也要离开,统统不染着,我们的清净心才能现前。清净心的作用就是般若智慧,这才能达到佛教学的目标,真正帮助我们,不但出离了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成就圆满的佛果。

  【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

  有人认为念佛的人没有智慧,充其量可以得一点定。因为经上讲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属于定。念佛人愚痴,没有智慧,这是很多人对净宗的误会。往往我们听了这些话,我们的信心动摇了,还想得去参禅,还想得去学教,认为那个有智慧,那个有般若,我们念佛没有,不知道念阿弥陀佛是甚深的般若。

  【念得纯熟,万缘齐放。】

  这一句佛号念熟了,功夫深了,自自然然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

  【能所顿空,即是无住。】

  这个时候入了什么境界?入了《金刚经》的境界。《金刚经》就是金刚般若,用念佛这个方法自自然然达到,到达这个境界。

  【于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

  《金刚经》上顶重要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看看念佛人,他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就到了这个境界。依照禅修,依照教修,依照《金刚经》修,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念佛人往往很容易入这个境界。

  【故暗合道妙,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念佛号即是念实相也。】

  这个话讲的一点都不错,确确实实是事实。可是诸位必须要知道,一定要念到不夹杂、不间断,就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念佛,入不了这个境界是有夹杂、有间断,所以这个境界不能现前。我们把境界不能现前的因素找出来,只要把这个因素消除,这个境界就有希望现前。这个境界现前,就是理一心不乱,给诸位说,那个往生是上上品生,那不是普通往生,上上品往生。

  【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

  小本是《阿弥陀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