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7|回复: 2

[其它] [学诚法师]体悟世间无常珍惜出家暇满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学诚法师]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学诚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家!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到第七天,王子害怕死后堕落,去求佛出家,清净持戒,一日一夜后果然就死了。阿难问佛,鞞罗羡那比丘死后生到哪里?佛说:“此鞞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厌世出家……成辟支佛。”又说:“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大宝集经》也说:“舍利弗,菩萨成就一法,令愿不退,严净佛刹。何谓一法?是菩萨应当乐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本所修行立弘誓愿:我当所在生处初生之时,若不出家,则为欺诳十方诸佛。如是舍利弗,是诸菩萨应随顺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生处皆悉决定舍家出家。何以故?而诸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 舍利弗,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叹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若菩萨常乐出家,获得如是十种功德。是故舍利弗,菩萨志求菩提、欲度众生,常当出家。是名菩萨成就一法。”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说:“诸法欲为根本。”譬如说我们内心里想要一支好的钢笔,一块好的手表,一台好的电脑,就会想方设法去买,去借钱或让别人寄钱过来等等,把电脑、手表买回来后,我们会很认真地收藏保管,生怕它丢掉。而我们在出家学佛的路上,在寺庙里面,对于佛法是我非常需要的,善知识、同行道友 是我非常需要的这个概念,却很不容易培养起来。师、法、友在自己心里面可能还没有一部笔记本电脑重要,没有一部手机重要。久而久之,我们内心里面就没有佛法的影子,没有善知识、同行善友的概念,心里面有的只是无明、只是无知、只是黑暗,如果这样的话,何必要到寺院里来受苦,何必要穿这身衣服,又何必名为出家人!
  所以,一开始出家就要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我为什么要来寺院?为什么要读佛学院?出家的目的何在?然后要怎样出家、怎样学习?有人也许会说我自己学,如果自己学的话,那你在家也可以学,能不能学得下去?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我们学佛法干什么?学佛法有什么好处?学佛法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帮助?我们学佛法不是为了要在现世生活当中过好日子,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三世诸佛都是以苦为师,他真正体验到人生是痛苦的,真正体验到世间是无常的,因为无常所以看破。世间上面的一切都是痛苦的,痛苦本身是痛苦,快乐很快过去,也会变成痛苦,《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说:“死皮筋作乐,令众有欢喜,无常急若轮,智者知非乐。……一切璎珞等,庄严身受重,作舞动形躯,皆是虚诳摄。歌咏作戏者,譬如号叫声,此等皆无常,思之有何乐?……树若欲倒时,枝叶不相济;死时亦如是,受用不能救。”我们对这个世间的真相能真正地认识清楚,内心里面就会觉得世间上的一切都不值得留恋,都是痛苦的,就不会去追逐世间上的五欲六尘。所以,我们常常谈到要弃舍对现世种种快乐幸福的追逐。如果我们出家人,还是天天去追逐世间的利益和快乐,就跟学修佛法的目的,跟自己的初发心相违背。《大庄严论经》说:“禁制于恶马,禁制名善乘,不制名放逸。居家名牢系,出家为解缚。汝既得解脱,返还求枷锁,牢缚系闭处。……出家之标相,心与相相应,为不相应耶?”我们只有认识到世间是无常、痛苦的,才会真心信敬三宝,真切想到要去持戒修善。《法苑珠林》讲述一个故事:“昔佛涅槃一百年后有阿育王,信敬三宝,常作般遮于瑟大会。王至会日香汤洗浴、著新净衣,上高楼上四方顶礼,遥请众僧,圣众飞来凡二十万,王之信心深远难量,见诸沙门若长、若幼、若凡、若圣,皆迎问讯、恭敬礼拜。时有一臣,名曰夜奢,邪见炽盛,无信敬心,见王礼拜而作是言:王甚无智,自屈贵德,礼拜童幼。王闻是已,便敕诸臣,各遣推觅自死百兽,人仰一头,唯使夜奢独求人首,得已各敕诣市卖之。余头悉售,夜奢人头,见者恶贱,都无买者,数日欲臭,众人见已,咸共骂辱,而语之言:汝今非是旃陀罗人、夜叉罗刹,云何乃捉死人头卖?夜奢尔时被骂辱已,来诣王所而白王言:臣卖人头反被骂辱,尚无欲见,况有买者。王复语言:若无买者,但当虚与。夜奢奉教,重赍入市,唱告众人:无钱买者,今当虚与。市人闻已,重加骂辱,无肯取者。夜奢惭愧,还至王所,合掌白王:此头难售,虚与不取,反被骂辱,况有买者!王问夜奢:何物最贵?夜奢答王:人最为贵。王言:若贵,何故不售?夜奢答王:人生虽贵,死则卑贱。王问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不?夜奢惶惧,怖不敢对。王即语言:施汝无畏,汝当实答。夜奢惶怖,俯仰答王;王头若死,亦同此贱。王语夜奢:吾头若死,同此贱者,汝何怪我礼敬众僧?卿若是吾真善知识,宜应劝我以危脆头易坚固头,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今日止吾礼拜?夜奢尔时闻王此语,方自悔责,改邪从正,归敬三宝。”
  《六度集经》也说:“寿命甚促,无生不死,宝非己有,数致灾患,不如布施以济贫乏。世荣虽乐,无久存者,不如弃家,捐秽浊、执清洁,被袈裟、作沙门。……人命至短,恍惚无常,当弃此身,就于后世。无生不死,焉得久长?是故当绝悭贪之心,布施贫乏,捡情摄欲,无犯诸恶。”
  人的生命很有限,很无常,甚至年纪轻轻就死去也是常有的事,谁也不知道死亡哪一天会到来,所以要“念死无常”。这个无常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挂在心里,要时时想着可能我今天会死、晚上会死、过一个小时以后会死,这才叫作“念死无常”,不是说把这个“无常”读一遍,而是你内心里真正有死亡无常的感受和恐惧。《六度集经》说:“人命譬若织机经缕,稍就减尽,天(人)命日夜耗损若兹,忧多苦重,焉得久长?人命譬若牵牛市屠,牛一迁步,一近死地,人得一日犹牛一步,命之流去又促于此。人命譬若水从山下,昼夜进疾,无须臾止,人命过去有疾于此,昼夜趣死,进疾无住。”《佛说处处经》说:“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 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三十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因为无常随时会来临,我们有没有做好面对无常来临的准备?接下来怎么去准备?就是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我们要体会暇满人身的难得,如《龙树菩萨劝诫王颂》说:“如是无常亦非久,无归无救无家室,生死胜人须厌背,并若芭蕉体无实。海龟投木孔,一会甚难遭,弃畜成人体,恶行果还招。金宝盘除粪,斯为是大痴,若生人作罪,全成极憃儿。生中依善友,及发于正愿,先身为福业,四大轮全获。佛言近善友,全梵行是亲,善士依佛故,众多证圆寂。邪见生鬼畜,泥黎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哑性,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我们有什么样的暇满人身呢?《瑜伽师地论》说:“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其中“胜处净信”是指对佛法有净信心,如《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胜处净信?谓如有一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如是名为胜处净信。言胜处者,谓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能生一切世出世间白净法故。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处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很多人还没有净信,但既然出了家,对佛法至少有一定的信心,而且通过努力,在寺院中容易培养起净信。除此以外,对“自圆满”的其它四项,我们一般都是具足的。对“他圆满”的前四项,我们不具足,但我们在僧团中,有善知识和善友,大家都经常学修佛法,这四项可以算作随顺具足;而第五项“他所哀愍”,《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这个我们是具足的。大家想想看,我们具备这样的暇满人身有什么难得?就拿平常的情况来看,你能够认识字就很了不起了,世间还有很多人字都不认识;能够听懂法师讲的佛法 就非常了不起;你现在在寺里面能够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时间学习,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每天过堂的时候能够吃到饭菜,早晚我们在大殿里作功课,有人清扫卫生、点香、点灯,把供水、供花、供品都摆得好好的,我们在里面拜佛念经,还有人为你巡逻等等,这需要很多人去护持才能够达成。我们生活在世间,生活在寺庙里,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我们服务,我们每天要吃掉很多的菜,吃掉很多的米,如果没有人供养钱财,或者市场上面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行,市场上能长期提供充足的食品,这要有人去工作,同时社会也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如果社会不安定,经常闹饥荒、闹瘟疫,甚至发生战争,发生动乱,你还能不能住在庙里面安心学习佛法?不要说那么远,若社会治安不好,寺庙经常被偷被盗,经常有恐吓电话打到庙里来,你就不敢住了。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这里安住,其实有很多人为我们付出,很多人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如果我们天天住在寺里面无所事事,好像佛法学了没有什么味道,这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太不知道“暇满人身”的意义了。
  平时常常有很多居士从很远的地方坐车来到寺院研讨佛法,讨论完以后再坐车回去,他们本身也有工作,但他们对佛法都很渴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渴求?因为他们知道做人确实是很痛苦、很不容易,在家要交房租,要交水电费、取暖费、煤气费,小孩子读书、社会上应酬等等都需要钱,那就要去工作,工作也不好找,有 时报酬又低,只有拼命去工作!拼命工作不等于能够有好日子过,更不要说若是得了病,还要到医院去花钱诊治。所以他就能够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生的味道,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痛苦,什么叫做佛法。我们在寺院里住,一切都是现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不知道所有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功德 加持,是希望我们安稳地学修佛法。《大智度论》说:“问曰:若世无菩萨,世间亦有五戒十善八斋、刹利等大姓?答曰:菩萨受身种种,或时受业因缘身,或受变化身,于世间教化,说诸善法及世界法、王法、世俗法、出家法、在家法、种类法、居家法,怜愍众生,护持世界,虽无菩萨法,常行世法。以是因缘故皆从菩萨有。……世间诸富贵皆从二乘道有,二乘道从佛有,佛因菩萨有。若无菩萨说善法者,世间无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今日止吾礼拜?夜奢尔时闻王此语,方自悔责,改邪从正,归敬三宝。”
  《六度集经》也说:“寿命甚促,无生不死,宝非己有,数致灾患,不如布施以济贫乏。世荣虽乐,无久存者,不如弃家,捐秽浊、执清洁,被袈裟、作沙门。……人命至短,恍惚无常,当弃此身,就于后世。无生不死,焉得久长?是故当绝悭贪之心,布施贫乏,捡情摄欲,无犯诸恶。”
  人的生命很有限,很无常,甚至年纪轻轻就死去也是常有的事,谁也不知道死亡哪一天会到来,所以要“念死无常”。这个无常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挂在心里,要时时想着可能我今天会死、晚上会死、过一个小时以后会死,这才叫作“念死无常”,不是说把这个“无常”读一遍,而是你内心里真正有死亡无常的感受和恐惧。《六度集经》说:“人命譬若织机经缕,稍就减尽,天(人)命日夜耗损若兹,忧多苦重,焉得久长?人命譬若牵牛市屠,牛一迁步,一近死地,人得一日犹牛一步,命之流去又促于此。人命譬若水从山下,昼夜进疾,无须臾止,人命过去有疾于此,昼夜趣死,进疾无住。”《佛说处处经》说:“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 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三十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因为无常随时会来临,我们有没有做好面对无常来临的准备?接下来怎么去准备?就是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我们要体会暇满人身的难得,如《龙树菩萨劝诫王颂》说:“如是无常亦非久,无归无救无家室,生死胜人须厌背,并若芭蕉体无实。海龟投木孔,一会甚难遭,弃畜成人体,恶行果还招。金宝盘除粪,斯为是大痴,若生人作罪,全成极憃儿。生中依善友,及发于正愿,先身为福业,四大轮全获。佛言近善友,全梵行是亲,善士依佛故,众多证圆寂。邪见生鬼畜,泥黎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哑性,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我们有什么样的暇满人身呢?《瑜伽师地论》说:“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其中“胜处净信”是指对佛法有净信心,如《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胜处净信?谓如有一于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得净信心,如是名为胜处净信。言胜处者,谓诸如来正觉所说法毗奈耶,能生一切世出世间白净法故。此中所起前行增上诸清净信,名胜处净信,能除一切所有烦恼垢秽浊故。”很多人还没有净信,但既然出了家,对佛法至少有一定的信心,而且通过努力,在寺院中容易培养起净信。除此以外,对“自圆满”的其它四项,我们一般都是具足的。对“他圆满”的前四项,我们不具足,但我们在僧团中,有善知识和善友,大家都经常学修佛法,这四项可以算作随顺具足;而第五项“他所哀愍”,《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他所哀愍?他谓施主。彼于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随顺净命资具,所谓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这个我们是具足的。大家想想看,我们具备这样的暇满人身有什么难得?就拿平常的情况来看,你能够认识字就很了不起了,世间还有很多人字都不认识;能够听懂法师讲的佛法 就非常了不起;你现在在寺里面能够有地方住、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时间学习,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每天过堂的时候能够吃到饭菜,早晚我们在大殿里作功课,有人清扫卫生、点香、点灯,把供水、供花、供品都摆得好好的,我们在里面拜佛念经,还有人为你巡逻等等,这需要很多人去护持才能够达成。我们生活在世间,生活在寺庙里,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我们服务,我们每天要吃掉很多的菜,吃掉很多的米,如果没有人供养钱财,或者市场上面没有这些东西都不行,市场上能长期提供充足的食品,这要有人去工作,同时社会也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如果社会不安定,经常闹饥荒、闹瘟疫,甚至发生战争,发生动乱,你还能不能住在庙里面安心学习佛法?不要说那么远,若社会治安不好,寺庙经常被偷被盗,经常有恐吓电话打到庙里来,你就不敢住了。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这里安住,其实有很多人为我们付出,很多人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如果我们天天住在寺里面无所事事,好像佛法学了没有什么味道,这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太不知道“暇满人身”的意义了。
  平时常常有很多居士从很远的地方坐车来到寺院研讨佛法,讨论完以后再坐车回去,他们本身也有工作,但他们对佛法都很渴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渴求?因为他们知道做人确实是很痛苦、很不容易,在家要交房租,要交水电费、取暖费、煤气费,小孩子读书、社会上应酬等等都需要钱,那就要去工作,工作也不好找,有 时报酬又低,只有拼命去工作!拼命工作不等于能够有好日子过,更不要说若是得了病,还要到医院去花钱诊治。所以他就能够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人生的味道,什么叫做无常,什么叫做痛苦,什么叫做佛法。我们在寺院里住,一切都是现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不知道所有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功德 加持,是希望我们安稳地学修佛法。《大智度论》说:“问曰:若世无菩萨,世间亦有五戒十善八斋、刹利等大姓?答曰:菩萨受身种种,或时受业因缘身,或受变化身,于世间教化,说诸善法及世界法、王法、世俗法、出家法、在家法、种类法、居家法,怜愍众生,护持世界,虽无菩萨法,常行世法。以是因缘故皆从菩萨有。……世间诸富贵皆从二乘道有,二乘道从佛有,佛因菩萨有。若无菩萨说善法者,世间无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2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