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大概是四、五年,没有想到七年没去了。过去这些老同修们大半都散掉了,有很多移民到国外去了。这些移民人在往年,我也曾经劝过他们,我劝他们不要移民。我的看法,香港回归之后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果然如此,所以回归之后,香港的物价猛涨,移民出去的人再想回来,非常非常困难,他们过去把房子卖掉,现在在香港买一个停车位子都买不到。实实在在讲,没有移民的必要。
我在同修们当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法门不相同,彼此存了很深的界限。日常法师有不少的信徒,在香港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他们也有一个组织,修菩提道次第广论,毁谤净土。也有念佛的同修,就不服气也毁谤他们,彼此互相对立。有些念佛的同修说:「他们批评我们,我们对他也反驳!」我就告诉念佛的同修,我说:「你们不是弥陀弟子,你们念佛也不能往生。」他面孔很沈著,问我:「为什么?我们护持净土,我们反驳他,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呢?」我就告诉他,菩提道次第论是密宗的前方便,这部论典是宗喀巴大师作的,是属於宗经论。论典里头有两大类,一类是宗经论,一类是释经论,释经论是解释经的,就是经的注解;宗经论是采取经典里面意义,并不依照经文,发挥里面一些道理。菩提道次第论是属於宗经论,根据佛所讲的原理、原则、修学方法。这是佛教的经典,你毁谤这个东西,你不叫毁谤三宝吗?这个东西佛菩萨说的,你毁谤佛菩萨;经典是法宝,你谤法;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成就的人很多,你谤僧。你是个念佛的人,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罪过,戒经里面讲,堕阿鼻地狱,你怎么能往生?你佛念得再好,修一点福没用处的。
他问我:「那怎么样办呢?」你要尊重别人,为什么呢?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就好比一个大学,你念的是文学院,他念的是法学院,你文学院批评法学院,骂他错了,法学院骂你错了,你这成什么学校!各人的根性不相同,喜欢念佛的,你老实念佛,喜欢菩提道次第论,你就依菩提道次第论修,个个都有成就,个个都可以拿到学位,这才是正理!决定不能毁谤,要学《华严经》五十三参,自己谦虚,恭敬别人,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真诚的,心净则佛土净,才能往生。所以他问我:「那以后怎么办?」以后他们要骂你,你合掌阿弥陀佛接受,他骂我可以,我决定不骂他。为什么呢?我要求净土,我不毁谤三宝,他谤三宝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决定不谤三宝,你才能往生!人家侮辱我们,毁谤我们,我们不回一句话,合掌恭恭敬敬跟他行礼,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都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连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都是这样教导我们。他不能接受或者他毁谤,我们合掌令欢喜。我们根性不一样,我修这个能成就,他那个法门比我高,我没有资格修他那个法门,所以我们对他那个法门,我们恭敬供养,怎么可以毁谤呢?这是要很细心去观察,你才能辨别邪正,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
另外一个问题,他说:佛经上常讲「三轮体空」,是不是我们每做一桩事情都要回向呢?
三轮体空跟回向要辨别清楚,它是两桩事情。三轮体空是讲理,回向是讲事。三轮体空是观慧,也就是智慧观察宇宙人生。什么叫三轮呢?譬如你修布施,有能施,我布施、我能施;一定有对方接受我布施的,他是接受,当中一定有布施的物品,这叫三轮。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这叫三轮。体空是这三桩事都不可以著相。我们做好事,绝对不著相,我做了多少好事,人家接受我的布施,我对他有恩惠,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那你这三轮就不空了。不空怎么样呢?不空就是世间有漏的福报,是属於福德边上事情,不是功德。如果你修布施都不著相了,布施完了之后干干净净,心里面痕迹都不落,给诸位说,那你修的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证菩提果;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享受来世的福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只不过如此而已!所以三轮体空的意思要懂得。
回向是扩大自己的慈悲心。我们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动念都为自己,很少替别人想,更难替社会大众想。心量小是很大的过失,所以你修行不能开悟、不能证果,最大的障碍,你心量太小了,这是错误。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的心量很大,经论上常说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周是周遍,周遍恒河沙数的诸佛世界,那是我们的心量。现在我们这个心量小得可怜,两个人都不能相容,夫妻都打架,还要闹离婚,你说你这个心量多小!
回向真正的目的是拓开心量。无论你修的是功德,无论修的是福德,果报我自己不享受,我将这个果报贡献给一切众生,这叫回向众生。贡献给法界,这个范围就更大了,真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自己希望求的就是无上菩提、明心见性,实际就是心性,我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标,求明心见性。所有一切果报都希望能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回向的用意是拓开心量,恢复自己的真心本性,是这个意思。那么一般人回向达不到这个目的,他那个回向心量还是很小,做一点功德回向父母,回向我将来升官发财,还是搞自己,还是小心量,没有佛菩萨这样开阔的心胸。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功德与福德有什么差别?
这前面说过,简单的讲,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讲是相同的,用心不一样,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如果三轮体空那就是功德,三轮不空那就是福德。譬如你修布施,这是最简单的例子,修布施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
问:学佛是离苦得乐,他说这个乐是永远存在的吗?如何才能得到呢?
没错,佛陀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乐是永恒的。绝对不是你现在乐,将来不乐,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这一生乐,来生不乐,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佛教给我们得乐,现在乐、来生乐、生生世世永恒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