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6|回复: 2

[其它]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第一二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二0集)  1991/1  台湾华藏讲堂  檔名:04-003-0120



  请掀开经本,二百九十九面第六行,当中看起,从《疏》这个地方看起:

  【疏五周等者。即显大经一部通有五周因果。】

  这部大经就是指八十卷《华严》。在这部大经当中,清凉大师把它分为五个大段落,称为『五周因果』。依佛说经的处所,一共是有七个处所,讲这部经不是在一个地方讲的。要算次数(就是法会的次数)总共是有九会,七处九会,五周因果,这都是介绍这部大经的内容。

  【初会有六品十一卷经。名所信因果。】

  这里面有因、有果,这是说『所信』的。《华严》一开端,就把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好像博览会一样,把这个成果统统展示出来,我们看到是依正庄严。这个庄严实在讲,我们看不到,经上也没有图画,我们也体会不到。从什么地方晓得?从这许多的菩萨赞叹当中知道的。所以这『十一卷经』,不能体会里面意思,就好像看神话故事一样,而且有一点教条式的,读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华严》最难读的是前面『初会』这部,经文又长,十一卷经,这么长的经,这很有耐心的去念它。《华严经》的讲解,这一关也是最难过,如果不善于讲的,会把人统统讲跑掉,枯燥无味。其实真正能够领会,那里面境界是其味无穷;不能体会的话,那你看起来枯燥无味。清凉跟李长者的批注注得非常简略,就是关于这一部分,这是所信的。

  【世界成就品。及华藏世界品。】

  这里头六品经特别提出这两品来,说明那是如来的果报。果报,这是依报很惊人,从这两品里面能看得出来,果德。

  【毘卢遮那品明往因行。】

  『毘卢遮那』是法身如来,是《华严经》的教主,这是正报。世界是依报,这是正报,显示他在过去劫中所修的因行。他是怎样修,今天才得这样的果报?所以这一会都是讲所信。毘卢遮那是所信之因,『世界成就、华藏世界』是所信之果。总而言之,世尊在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华严》五周因果,《法华》也离不开因果。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希望果报殊胜,你一定要修殊胜的因行,因果一定是相应的。绝对不会说善因得恶报,没有这回事情;恶因得善果,也没有这个事情,这是真理。

  可是我们凡夫看到我们现实的社会,某人确实是做恶事,是个坏人,但是他有大福报,好像因果不讲因果,相违背了,怎么坏人得的是善报?好人反而潦倒一生。真正有德行的好人、有修养的好人,一生都不能发达,贫穷潦倒,自古至今,中国、外国在现实社会上我们都看见过。因此许多人对佛法讲的因果,他不能接受。那他看这个现象,到底看得是对还是错?还是他看错了,佛没有说错。为什么?他今生享的这个福报是前世修的,不是他这一世修的。今生所做的因行,来世果报,你只看这一段,那怎么行?因果不是这一段的,因果通三世。所以佛给我们讲这个报有三种,一种叫现报,我们讲现世报,这一生所造的,这一生就受到果报。现报一般都是这个因的力量特别强,恶的因就有恶报,善因就有善果,现在世就看到了。如果不是特强的,果报都在来世,来世叫生报,就是来生,这是占大多数的。还有一类是后报,后报就是来生之后,不一定是哪一生、哪一劫,但是你只要有因,因要遇到缘,一定就会结果。遇不到缘,这个因不会消失,这个种子不会坏,不会消失,哪一生、哪一劫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果报就现前,所以果报通三世。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这一生受的果报不如意,我们想改进,希望这一生能把我们的命运扭转,这个果报就是俗称的命运。这个命运不是注定的,是自己造的自己受。自作自受,也可以自己改变,这个改变命运是自己,不是别人。那有真正高明算命、看相的,确实能看得很准;他只能看得准,他不能帮助你改命运。如果有人看相、算命,说他有方法给你改命,问你要多少钱,那是骗人的,没有那回事情,这我们要知道。

  那改造命运从哪里改起?从心地改起。你看看,看相俗话不是说,「相随心转」,命也随心转。甚至于我们居住的环境,中国人一般讲风水,风水还是随着心来转,佛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毘卢遮那佛的心好,好到圆满一点缺陷都没有,所以他的世界美好,世界也找不到一点缺陷。世界是依报,这就说明了环境是随心转的,我们改相貌、改命运、改风水,统统在心地,不在外面。外面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唯独你的心地能改。我们要想福报,那你心地就要善良,心与道相应,你就会得福报。心地险恶,与道相悖,那你所得的这个果就不如意,这就我们常讲的恶报。由此可知,善恶报应总在自己一念的心行。我们在这里看到《华严经》,给我们展示这个事实的真相,这是我们所信的。这个第二,第二大段从第二会到第七会,这一共有六会,有多少品经?

  【总有二十九品。】

  这是《华严经》几个大段落里面最长的一段,最长的一段有二十九品,有三十七卷,这叫:

  【差别因果。】

  为什么叫『差别因果』?底下有说明,我们继续看这个文:

  【二十六品辨因。】

  『辨』是辨别,给我们详细说明,《华严经》到这里就有味道了,读起来有味道了,不像前面。前面完全看到这个现象看不懂,这个地方有人来给你解释,这一解释就明了,所以要给我们辨明业因。

  【佛不思议法品。】

  这以下有三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跟我们说明果报。

  【因历六会。】

  这个因讲得很复杂,复杂到哪些?《华严》是对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说的,前面还有十信位,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在这一大段里面。因此他们的心行不相同,他们的果报有差别,叫差别因果。因的六会。

  【果不该因。故名差别因果。】

  那他们的差别已经相当悬殊,我们凡夫的差别就更大,所以这一点要知道。凡夫同是一家人,父子、兄弟的果报都不相同。不但我们在历史上能够看到许多,即使在眼前这个社会里面,只要稍稍冷静一观察,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家庭,也许就是我们亲戚、邻里乡党,你去看,不一样,心不一样,行为不一样,果报不一样。因差别,果报当然就不相同,果也差别。这是讲众生法界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真相。到第三大段:

  【普贤行品下二品四卷。平等因果。】

  这是到等觉菩萨。前面是五位,这六品经里头有五位,从十信位一直包括到十地。普贤菩萨代表等觉,大家统统修普贤行,这因平等了,果也平等了,这叫『平等因果』。

  【普贤行品为因。出现品为果。因是得果不舍之因。果是大用性起之果。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故云平等。】

  这个道理简单跟同修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平等?这心里头没有分别就平等,有了分别、有了执着就不平等。离开一切分别执着,万法平等,这个时候无论你修的什么因,统统是平等的因。譬如修布施,凡夫布施,着相,我今天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着相。这个着相就不平等,你所修的这个功德有界限、有大小。大菩萨们他布施,不着相,确实不着相,没有能布施的我,也没有接受布施的对象,亦没有布施的这些财物,统统没有,三轮体空。布施他做不做?做,从来没有休息,遇到缘他就做,但是一丝毫执着都没有,这心里头没有印象,他这个布施平等的。

  心里面没有一丝毫念头,没有一丝毫印象,他这个心多大?是尽虚空遍法界,他布施一分钱,这一分钱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因为所做的是随他的心量来扩展的。那个有分别执着的,那就看他执着范围大小,他要执着为我自己求福,那范围很小,一点点大;保佑我一家,那也稍微大一点点,总不能等虚空法界,所以这个心量就小了。说老实话,今天讲爱国家、爱民族,我的心量很大,这一个国家多大?跟整个地球来比,太渺小了;跟太虚空那就不能比。这样你才晓得离念之心,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没有,那个心才大,要离念,不能有一丝毫的分别执着。你布施,这个布施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你持戒,持戒的功德尽虚空遍法界;你忍辱,忍辱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因圆满,果当然圆满,因果是相应的。修这种行门是谁?修这种行门的人,就叫他做普贤菩萨。为什么?心量普,普就是没有界限,有了界限就不普。所以你就晓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怎么样修也不普。怎么不普?我们有界限,礼敬诸佛,佛我们要礼敬,不是佛才不敬,这就有界限;释迦牟尼佛是我的本师,那个佛我不认识他,这就有界限,你的心量就不普了。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我们把我们最恭敬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对释迦牟尼佛这一分至诚恭敬,要把他普遍到一切众生、一切法界,同等的恭敬,没有分别执着,那你这个恭敬、礼敬就是普贤行。如果你还有分别、有执着,那你就不是普贤行。所以大经上教给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你们总明了、明白!为什么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哪一个佛有分别执着?哪一个佛还打妄想?没有!所以修普贤行才能成佛。因此这些菩萨们,他们修普贤行,所以他们的因果跟前面不一样,叫平等因果。在这个地方还要提醒同修们,佛门常讲十法界,十法界是差别因果,十法界里有佛,佛还是差别因果。那我们修普贤行,成佛,那他在哪个法界?他不在十法界,他在十法界之外,那叫什么?那不得已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一真法界。一是真,十不是真的,十法界里头佛也不真,何况其它!

  所以讲成佛也得要搞清楚,不能含糊笼统,佛有很多的差别。天台家讲佛,四教,藏、通、别、圆,是藏教佛、是通教佛、是别教佛,还是圆教佛,成佛到底成哪一种佛?不一样。藏、通、别都是十法界的佛,圆教的佛就不是十法界的,是一真法界的。贤首家讲五教,小、始、终、顿、圆,都要把它分辨清楚,不能够含糊笼统。我们学佛,四教、五教我们学的是哪一教?自己有没有搞清楚?四教里面,当然是圆教最殊胜。圆人的根性是什么样子?对于一切世出世间法都不分别,也不执着,这一类根性是圆教根性。样样都清楚,是样样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用这个方法来培养自己圆顿的根性。

  圆人修行,说实在的话,障碍少,菩提道上比较顺利,他不执着。所有一切障碍从哪来的?都是分别执着来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不是圆教根性。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自己对事、对物、对人有没有分别执着?别人有没有,与我没有关系,不重要,要紧的是自己,要常常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这个很重要。如果有,要改。改不容易,不是一下就改掉的。总而言之,分别执着能够轻一点就好,一年比一年轻,有个十年、二十年,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熏习成圆顿的根性。那个时候,我们讲的往生这是净业大道上,你自然就一帆风顺,就有成就。

  这后半段所讲的,诸位想想,这里讲因、讲果,如果离开一切分别执着,那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有一个因、有个果,就是分别,就是执着。普贤行里面说因、说果,是对那个分别执着人讲的。你执着这个是因,我就告诉你这是因;你执着那个是果,我就告诉你那是果。其实他有没有?他没有,他没有分别执着,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说『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才是事实真相。你执着这一个一定是因,那一定是果,往往你就看错了。你在一个阶段,可以能看出这个是因、这个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展开,这个果是前面的因,前面那个因是后面的果,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然后你才可以看出来因果不二,因果同时,这才看出真相,所以这叫平等因果。

  第四大段是第八会,八会一品经。这一品经很长,它有七卷,就是「离世间品」。清凉大师把这部经分成四大分,信、解、行、证,初会是信,从二会到七会是解,是解门,第八会这一品是行门,也就是行经,教给我们怎么修行的。这里面总共给我们说了两千多个法门,修行的方法,品题叫「离世间」。换句话说,不要说两千法门,两万法门、两亿法门、无量无边法门,只有一个原则,要离世间。你不离世间,你怎么能超越六道?你怎么能够脱离生死?所以无论法门多少,一定要了生死出轮回,这叫离世间。

  离有身离、有心离。这两种离,心是主宰,心离了,身当然就离了,心要不离,身是想离也离不了,没办法,心是主宰。所以佛在一切经里面,教给我们出离之法,都是讲的心离,这一点同修们要特别注意到。有些人把佛所讲的意思错解了,误会了,变成什么样?身离了,身离开家,不要这个家了,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修道去,这实在是逃避责任,这大错特错。身离了,心里还有罣碍,还有烦恼,还有忧虑,这是错误的。佛给我们说出离,是心离,虽然在家,虽然在社会,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社会上这个工作样样都做,做得比别人圆满。为什么圆满?因为别人心不清净,所以见事就见得不圆满,他有障碍,见解不圆,他做得就有缺陷。菩萨心地清净,没有障碍,对于一切事他看得周圆,因此他做得就圆满了。

  特别是在《华严经》末后这一会,第九会,就是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位菩萨,那个菩萨五十三位里面,只有六个是出家的,大多数都是在家的。在家菩萨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无论在哪一行业里面,都是那行业里面最殊胜的。用我们现代的话,在这个行业里头最成功的,成为这个行业的模范,这个行业的典型。他有没有离?离了,心离了,身没离。因为心没有分别执着,心地清净,所以他才把他的事业做成功,做得圆满。凡夫为什么做不到?凡夫有私心,有私心,念念考虑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利害,因此他就被蒙蔽了,看的就不真了。所以他做得就有欠缺,道理在此地,总没有菩萨做得那么圆满。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佛法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造福社会的,不是逃避现实的。这品经里面:

  【名成行因果。】

  成是成就,行是修行,成就修行的因果。

  【具五位行。总名为因。】

  这个因行由浅而深,从十信菩萨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五位。每一位子里面分成十个位次,就是五十位,加上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这都是因。我们今天学佛,必须要知道,学佛现前得不到受用,这个佛就是白学了。现前要如何得到受用?一定要适合自己的程度。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我是小学程度,进小学就得受用;小学程度去念中学,就不得受用。我是小学一年级的程度,叫我去念二年、三年,就不得受用,不懂。那我们今天究竟是一个什么程度?假如以佛法来讲,大概都是小学一年级的程度,那就乖乖的学一年级的课程,这才行,就会得到受用。

  所以有出家的同学来问我,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要怎么样修学?我就老实告诉他,不可以好高骛远,出家人能把《沙弥律仪》做到了,就是今天社会上的大贤人。在家居士也不要好高骛远,要知道菩萨戒是假的,你能得到吗?有名无实,受过菩萨戒,冒充菩萨是不是?总是有过失的,不是好事情。在家同修能把五戒十善做好,你就是这个世间真正的善知识,所以不要好高骛远。说实在话,出家人,你看明朝末年蕅益大师,他老人家是一个精通戒律的,明末对于戒律研究,就如同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一样,对于戒律真正下功夫、真正研究。他老人家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那个比丘戒都是有名无实,所以他老人家受了比丘戒之后又退戒。退戒,自己做沙弥,所以他有很多著作里头是菩萨戒沙弥,自己不敢称比丘,这是一个真正懂得戒律的人。

  蕅益大师往生,他的弟子成时法师,成时也是他的侍者,将他老人家一生的著作整理出版,这是成时了不起的功德。出版这些书里面,成时都有序文,都作了个序,做个简单的介绍。你看后面他具名,老师是沙弥,他不敢称沙弥,出家优婆塞。用出家优婆塞,我们第一次看到成时,这就是老实,这就叫踏实、认真来做。所以说个真实话,现代出家人可以讲统统是出家优婆塞,真的,沙弥都做不到。沙弥十戒,现在出家人几个人做到?十戒里面有一条,手上不能拿金钱,身上装一块、两块已经破戒了,日中一食,不容易做到,那十条戒很不容易做到。人总要老实,这念佛往生净土,古圣先贤教诫我们,秘诀老实念佛,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的身分,这就是老实。这是『五位行,总名为因』:

  【现八相用。名之为果。】

  八相,这是举一个例子,举佛做例子。佛在这个世间示现的八相成道,这就是他的果报,就是他的作用。那什么样的佛有资格、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在华严会上,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你看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统统都有这个能力,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人都有这个能力,也都有这个资格。什么时候示现?随缘。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如果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可见得法身大士没有定相,他那个形相是随缘变化的,众生喜欢看什么身相,他就现什么样身相。众生有心去求,他是无心而感,感应道交。菩萨要有心,那就变成凡夫,就有念头,起心动念了,那就变成凡夫了。因为他没有心、没有念,所以他随着众生感,自自然然现不同的身相,那是自然显现,绝对不是他作意,有意来显现的,那我们就想错了。

  【没彼位名。顿彰行法。】

  菩萨往前面进一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