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6|回复: 3

[其它]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七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七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二十四页第四行,「叹佛」。请看经文:
  【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注解说,「下曰,于虚空中,共奏天乐。表诸菩萨复以天乐供佛」。前面是散花,这是以音乐供佛。「天乐之中,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是表诸菩萨于礼供中,兼修赞叹。佛德者,如来所具之功德。《俱舍论》曰:佛德者,诸有智者,思维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圆是圆满,三种圆满的功德。「其三者何」,第一个是「因圆德」,修因圆满功德,第二个是「果圆德」,第三个是「恩圆德」。
  这三种,《法相辞典》里头有简单的资料,就是《俱舍论》上所说的。《俱舍论》二十七卷第五页说,「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德」。「初因圆德,复有四种。一、无余修。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修无遗故」,这是第一。无余修是将福德、智慧修圆满了,这才无余。二种资粮,修无遗故,这叫无余修。我们在三皈依里头常常念的「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是什么?一个是福德,一个是智慧。足是圆满的意思,满足了,无欠无余,就是这个意思。有很多初学的,看到这个名词产生误会,这个误会实在讲很久就有,望文生义。皈依佛,二足尊,两只脚里头最尊贵的,这个说法,这个说法还在外国的佛学字典。
  曾经有个外国人,学佛的,到台中来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他说的,他都摇头,都不能接受。老师看他手上拿了一本书,问他,你那是什么东西?他说佛学字典,英文翻译的。老师就叫他查一个「二足尊」,里面注解果然是两只腿里面最尊贵的。老师就说,行了,不必谈了,既然字典上都这样写,那还有什么好谈的!所以一笑了之。回来告诉我们,佛法就连这些普通的名相,都被一些真的所谓专家学者误解了,这是修学学习,叫粗心大意。叫他查了几个,意思都是有问题的,这才提到中国的翻译可贵。佛法传到外国,外国人翻译出来的完全走样子了。这种状况我们要知道,李老师给我们说这个话,五十年前的事情。所以,这个二是二种资粮,就是两个条件,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这就叫成佛了。换句话说,菩萨福德智慧有,还没有圆满。这第一个,修因。
  第二,「长时修。经三大劫阿僧只耶,修无倦故」,这是长时间修行。三大阿僧只劫,我们知道三大阿僧只劫对谁说的?对法身菩萨说的,我们现在修学都不算,都不在内。什么时候开始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那一天起开始算。三大阿僧只劫,无始无明的习气才断干净,这法身菩萨。你说学佛不容易!一般讲凡夫修成佛要无量劫,这个话很有道理。第三种,「无间修。精勤勇猛,刹那刹那,修无废故」,也就是说修学没有中断过。这统统讲的是法身菩萨。我们六道凡夫寿命短促,纵然一生精勤,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个人身,至少耽误十几年,这中断了,不能够相续不断。所以这是法身菩萨。
  第四,「尊重修。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修无慢故」。这就是印光大师常讲的诚敬心,真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没有圆满的恭敬,真诚恭敬,这个没有办法,他学不到,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很难受益。最后修无慢故,没有傲慢心。这个骄慢,严重烦恼。初学佛的人都还很谦虚,能有一点点佛法了,或者讲经教学了,别人这一赞叹,傲慢心生起来,就退转、就堕落了。所以修学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太少了,什么原因?懈怠、堕落,我们讲淘汰掉了。淘汰里头第一个因素就是傲慢。这个傲慢他知不知道?有的人知道,有的人还不知道,没有觉得他傲慢。古人从小有很好的扎根教育,有基础,懂得孝亲尊师,所以学东西容易成就。现在太难了!佛菩萨来教,很不容易折伏他的烦恼习气。这是今天学佛困难的地方,我们都必须要知道。
  第二个,「果圆德」。前面说因,有四种,果也有四种。第一种「智圆德」,第二种「断圆德」,第三种「威势圆德」,第四种「色身圆德」,有这四种,下面有解释。「智圆德有四种」,第一个是「无师智」,没有老师教你,自己开悟了,这是无师智。我们从惠能大师那里能看到,惠能大师没有到黄梅之前,你看《坛经》上讲这故事,他卖柴,偶尔听到窗户里头有人念经,他也不知道念的什么经,但是他能听得懂,能听出味道出来。那念经的人还不懂,他能懂,这是无师智,他没有学过。他在逃难的时候,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受持《涅盘经》。《涅盘经》有两个版本,分量都很大,一个是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大部头的经典。比丘尼天天读诵,他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了,他把这一段的意思讲给她听,这比丘尼非常惊讶,他讲得好!捧着经本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比丘尼说,你不认识字怎么会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这无师智。
  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清净心来的。《往生论》上讲得好,《往生论》上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总共说了二十九种功德成就。二十九种这是广说,略说?一法句。什么叫一法句?清净句。什么叫清净句?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来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庄严,它的根本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从哪里来?从真诚心来的,只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就向外流。你看,看得懂,你听,听得懂,没有学过的,听了、看了统统生智慧。所以头一个是无师智。我们讲某人的天分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一闻千悟,都属于这一类的。
  现在这一类的人少了,为什么少了?他从小的心就不清净,他就被染污了。你看小孩一出生,现在看什么?看电视,电视里面这些影像他全都收去了。婴儿记忆力好,脑子里头完全是这些东西,先入为主,长大了拔都拔不掉,洗都洗不干净,你看这个东西多严重。从这些地方看,今天学佛多么难!我们有这个缘分,《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缘有了,能不能成就那就在善根福德,善根是智慧,福德是清净心。人心地清净,这个人有福。心地不清净,再高的地位、再大的财富都是假的。为什么?他烦恼很重,他忧虑很多,他不会快乐,他没有智慧,这种人我见过。
  「二、一切智。三、一切种智。四、无功用智」。这些在佛法里学的,一切智,小乘人学的;一切种智,大乘菩萨得到的。阿罗汉有一切智,菩萨有道种智,佛有一切种智。第四个无功用智,无功用智在哪里?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成就的是无功用智。断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这个习气没有方法,所以叫无功用智,说此处用不得力。稍稍用力就堕落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实报庄严土的菩萨,这四十一个阶层,统统都是不起心、不动念的。起心动念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破了。无明虽然破,有习气,习气就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习气只有让时间久了,慢慢自然没有了。多长的时间?三个阿僧只劫。这四种智慧他都圆满了,叫智圆德。
  断圆德里面也有四种,第一个「一切烦恼断」,通常讲的是小乘,声闻、缘觉,见思烦恼断了,缘觉见思习气断了。「一切定障断」,这是法身菩萨。一切定里头有障碍,用什么去断?智慧、清净心、平等心,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能断。第三个「毕竟断」,这是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毕竟断。第四个「并习断」,三种烦恼的习气。见思的习气,辟支佛断了;尘沙的习气,别教三贤位的菩萨断了,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习气断了的,才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毕竟断这是法身菩萨,习气断了这是妙觉如来。
  第三个威势圆德,也有四种。「于外境化变住持自在威势」,威势是起作用,有智德、有断德。断德是成就德行,智德是成就智慧,都是属于圆满的。威势自在,威势能够加持众生,能够利他。所以,于外境化变住持自在威势,这个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个地方是讲如来的圆满,这个如来是讲妙觉如来。如来住在哪里?住在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他就能现身,能现种种身。你看,在实报土现报身佛,在同居土、方便土现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应身。时间短促的,不是很长的,个人的,不是群体的,佛常用化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第二个,「于寿量若促若延自在威势」。佛菩萨寿量是自在的,寿命长短不是自己的意思,众生的缘分。有缘长住,缘尽了他就不现了。他自己没有意思,自己要有意思的话,他就不是佛。不但佛没有意思,法身菩萨就没有意思了。实报土的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你记住这个。他起心动念就没有见性,他就不是法身菩萨。还有起心动念,别教的三贤,圆教?圆教在十信位。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别教比较容易,别教三贤。别教的初地等于圆教初住,起心动念,但是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这见性了,见性的人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妄想是什么?妄想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有能力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都没有,怎么会有分别、怎么会有执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真正懂得,常常提醒自己就有好处。什么好处?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尽量去学不分别、不执著,我们境界就提升了。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我们没有办法,不是我们境界。但是不执著、不分别,行,我的分别执著减轻一点。修行有没有功夫完全在这里,如果你分别执著一年比一年轻,你的功夫就一年比一年上升。如果学得很好,甚至于讲经教学,说得天花乱坠,分别执著跟去年没有减少,你的功夫没进步。如果分别执著比过去还要严重,那完全退转了,说明我们学佛没有收获。那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佛学,学的是佛学常识,现在人讲知识,佛教的知识,佛教里头的智慧、功德一点都没有,这个不能不搞清楚。如果拿佛教的知识当作学佛,就大错特错。这个可以拿到佛学博士,可以在学校里做个好的教授,与了生死完全没有关系。将来到哪里去?依旧搞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寿命长短统统靠缘分。缘分是什么?众生肯学,众生尊重你,你说话他听,就多住几年;众生不听,不想听你的、不欢喜你的了,你的缘尽了,缘尽就该走了。我们念佛的人到哪里去?求往生。什么时候缘成熟了再来,这就对了。
  第三,「于空障极远速行大小相入」,于空障、极远速行,极远这是讲距离。这是什么境界?时间跟空间破了,「大小相入自在威势」,时间跟空间破了。极远速行是时间,大小相入是空间,时间跟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讲神通,小的神通阿罗汉就有了。小乘里面讲六种神通,大乘里头还是这六种神通,但是小乘跟大乘不能相比。小乘的通不出三千大千世界,大乘通太大了,遍法界虚空界,远距离能够立刻就到了。为什么?没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大小相入,大入小,这很稀奇,小入大,这是我们常识上见到的。大入了小的,这叫芥子纳须弥,这个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能做到,因为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没放大,世界没缩小,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的。谁能够入进去?普贤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入微尘世界里头去供佛、去闻法,普贤菩萨能做到。这个普贤是说的当位普贤,当位普贤是等觉菩萨。大乘经上说,能入微尘境界,八地以上,七地以下还没有这个能力。
  第四,「令世间种种本性法尔转胜希奇威势」,这个是教化众生所示现的神通。他能够令世间种种本性,这个本性不是自性,是万物的体性,差别的体性,能够法尔转胜,他能够变化,这是神通的示现。在必要的状况之下,神通能度众生,帮助众生生起信心。佛对什么人现神通?不是一般人都现神通,对大威德的人。这个人有地位、有影响力、有大财富,他要相信了会影响很多很多人,所以对这种人才现神通。像我们中国过去,现神通的人不少,《高僧传》里头有一部《神僧传》,其实《神僧传》都是从《高僧传》里头节录出来的一些现神通的。像宝志公,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都有现神通这个事情。宗门里面家户喻晓的寒山、拾得、丰干和尚,还有我们布袋和尚,弥勒菩萨,都有这些事情,这教化众生。这是威势圆德。
  「威势圆德复有四种」。第一种「难化必能化」。刚强难化,为什么必能化?这个刚强难化的人过去生中在佛教里有很深的功夫,很深、很厚的善根,一时迷了。他在这个世间一定是大富大贵,要没有这种神奇他不相信。他能够度化他,得这个威势。第二,「答难必决疑」,遇到所谓是尖锐的问题,别人提出来,没有一样不能解决,这是智慧。第三,「立教必出离」。这是教学,教学必定是出世间的,这是佛法。如果这个教学不能出离六道轮回,这不是佛法,决定要出离六道轮回。小乘都出离了,大乘不但出离轮回,要出离十法界。第四,「恶党必能伏」。像世尊当年在世,提婆达多这一帮人,叫六群比丘,在僧团里面扰乱,佛能制伏他们,能降伏这些人。
  最后,「色身圆德有四种」。第一个「具众相」,就是三十二相。「具随好」,八十随形好,成佛一定有这个相,这色身圆满。第三个「具大力」,这说明身体强壮,我们说大力士。第四个,「内身骨,坚越金刚」,这是讲我们骨骼,现在讲骨骼,他的骨骼就像金刚一样,这证明身体强。我们的骨骼很脆弱,他的骨骼坚强。「外发神光,逾百千日」,光明外发。这说的果圆德。
  最后一个是「恩圆德」,也有四种,是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恩德。「谓令永解脱三恶趣生死,或能安置善趣三乘」,这是佛对众生的恩德。学佛了,在佛门受了三皈五戒,在家学佛,对于人天福报有恋着、有情执,还不想往生。佛能满你的愿,帮助你保住人身,教你修五戒十善,来生还得人身。断恶修善,来生的富贵比这一生还要好,这是佛对他的恩德。如果这个人觉性高一点,觉得人间还是苦,寿命短,听说天上不错,对于天,天道很羡慕、很向往。经常说忉利天,不要说别的,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它的一年是我们人间三万六千年,这个福报大。所以,很多宗教都希望生天,天上福报大。
  寿命是福报里头的第一德,如果没有长寿,再大的福报你怎么享?人间实在讲太短了。大富大贵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生下来是普通家庭,一生辛苦经营到发达了,发达了总是四、五十岁了,还得天天操心。多少富贵人家,七、八十岁就走了。所以你想想,人生真的是苦短。纵然富贵,真正享受富贵也不过是十几、二十年而已,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些,稍微头脑冷静一点的人会觉悟。人在年轻的时候比较难回头,五十以上很容易回头。为什么?人生过了一半,五十了,快退休了。这个时候遇到佛法,他能够学佛,很好,对他真的有帮助。如果遇到净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恩德就更大了!
  总说,这个后头恩德的四种,怎么没有分别说四个?「总说如来圆德如是。若别分析,则有无边」,如来圆满功德确实无量无边。「唯佛世尊能知能说。要留命行经多大劫阿僧只耶,说乃可尽。如是则显佛世尊身,具有无边殊胜奇特因果恩德,如大宝山。有诸愚夫自乏众德」,自己缺乏,「虽闻如是佛功德山,及所说法,不能信重」。为什么?他没有看到过,他也没有听说过,在佛经上看到佛这么说法,不容易相信。我初学佛的时候,有一位严先生,台湾大学的教授,我跟他很熟悉。他读过一些佛经,对佛法一丝毫尊重的心都没有,批评。他说释迦牟尼佛确实是这个世界上,古往今来第一个会说大话的人,人家说不出来的他能说出来。他说释迦牟尼佛说大话,就是吹牛。这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批评《金刚经》,他说《金刚经》这个东西,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没有什么意思。惠能大师从《金刚经》开悟的,成佛的。这种人他影响很大,高等知识分子,会让许多年轻的学生听到这个老师说话,对佛经都怀疑。所以,佛经里面讲的是因果、恩德,说之不尽。这些人听不进去,不能接受。这就是底下所说的,有诸愚夫自乏众德,像我见过这位教授就是的,虽闻如是佛功德山,及所说法,不能信重。
  「诸有智者,闻说如斯,生信重心,彻于骨髓」,这是真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不能给他讲这些东西,你给他讲这个,讲大乘,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反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教人,应机施教,没有定法,完全看你的根性、看你的程度。佛能观机,无论哪个人跟佛接触,佛能看到他过去世、再过去世。阿罗汉能观察一个人五百世,过去五百世,说法就契机了。佛看一个人,那看得太透彻了,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佛全知道,所以佛说法契机。你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什么、曾经遭遇过什么,所说的法是相应的法,你会生欢喜心。所以善巧方便,能让人生尊重心。
  「转灭无边不定恶业,摄受殊胜人天涅盘。故说如来出现于世,为诸智者无上福田」。真的,佛出现于世,谁得最大的利益?有智慧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对于世间一切法看得淡薄的人,这种人容易接受。所以在今天这个社会,佛法难!难,有善巧方便,深的经可以浅说。初学讲经一定要回避甚深的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回避。为什么?你讲不清楚,人家反问你,往往就让人家问倒了。这个事情早年香港就很多。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那年我好像是五十岁,到香港来,住在畅怀法师界限街的中华佛教图书馆。晚餐,畅怀法师就给我介绍香港的情形。香港这个地区常常有外地法师来讲经,但是香港这边有一批人,高级知识分子,专门喜欢找法师的麻烦。提出一些尖锐问题来问,问法师,逼着法师面红耳赤,不能回答。所以,畅怀法师把这些事情告诉我,要叫我小心,要提防。
  而且告诉我,香港人对听经没什么兴趣,大多数头一天来,来捧场,你开讲,最后一天圆满,他们来参加,这就是有头有尾了。他告诉我,当中可能一个听众都没有。把这些状况都告诉我,我心里有数了。我跟畅怀法师讲,没有关系,有桌椅板凳在都行,我对桌椅板凳讲,不一定要有人听,有没有人听没有关系。他说那这行,这个没有问题,这就好办了。有些人听众少了他心里就很难过,就不想再讲下去。我说我不会,我讲经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尤其是《楞严经》,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主修的就是这部经,这部经过去已经讲过二、三遍了,驾轻就熟。我是为自己,有一些喜欢的同学可以在一起分享。
  这种情形是真有,常常会碰到。自己用什么心态?真诚、谦虚、恭敬。应付这些问题很简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给我们的。绝对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人家问我不知道的,我来乱答覆,这就错了。问的东西我不知道,我没有学过,这很简单。纵然是问到佛法,佛法经典这么多,很多经典我也没学过。佛门里面高人很多,我不能解答的,有人可以解答你,你向他们去请教。这就很圆满了。最重要是自己一定要谦虚、要恭敬、要真诚。好在我第一次到香港,讲四个月,每天不中断。可是四个月,几乎每天他那个小佛堂里面都坐得满满的。所以畅怀法师笑了,法师,你的法缘特别好,好像在香港还没有过这种情形,法缘好。所以,诸佛菩萨出现于世,真正得利益的是这些有智慧、有福报的人,佛是他们无上福田。
  「依之引生不空可爱殊胜速疾究竟果故」,让所有亲近佛陀的人都能得利益,大根器得大利益,小根器得小利益,没有不得利益的。「如薄伽梵自说颂言」,这佛自己说,「若于佛福田,能植少分善,初获胜善趣,后必得涅盘」。你亲近佛,听佛讲经说法,看到佛生活威仪,你能受少分的感动,见到、听到生欢喜心。初获胜善趣,这个善趣是人天福报,这你得到的小的好处。可是后必得涅盘,为什么?连听到一声名号,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今生虽然缘很浅,佛在阿赖耶里头给你种了佛的种子。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永远不坏,来生后世再遇到佛缘,这个种子会增长。最后一定因这个种子修行证果,成菩萨、成佛,这个恩德就大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还国闻法」。这第一小段,「菩萨闻法得道」。请看经文: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这一小段经文,是说明极乐世界平常教学的状况,就是这个样子。「上文」,上面这段经文,「表菩萨众游行十方还归极乐,听佛说法」。这些菩萨到十方世界去参学,实际上我们了解,这些菩萨们的本身没有离开讲堂。如果我们参考《观无量寿佛经》,你再去读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你就完全知道了,他们的神通广大。纵然是同居土,甚至于同居土下品下生,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不是一个空的头衔,不是的,是真的。阿惟越致菩萨能够同时异处现无量无边身,一念一时现无边身,去十方世界供养如来、听经闻法。本身没离开,不是一个一个去参访。这个地方的说法,完全是随顺我们众生的,娑婆世界众生的常识,来给你讲,你容易懂。
  他们游行十方去参访,再回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经了多长时间?『须臾间』,「须臾者片刻也」。念老在此地还举了一个例子,「相当于四十八分钟」,他有根据,据《俱舍论》十二卷所说的。四十八分钟,不到一个小时,他已经遍历诸佛刹土。怎么去的?念头一动,人就已经到达了。那四十八分钟时间很长。不到一秒钟就到了,同时到达,能分无量无边身,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佛。供佛、听经闻法事毕,完了回来,四十八分钟,这不可思议。《唐译》的本子说,「晨朝供养他方诸佛。又云即于晨朝,还到本国。正是经须臾间之义」。这个地方让我们看到,极乐世界菩萨们生活的状况。他们也常常离开极乐世界,是不是真离开了?不是的。真的,我刚才讲了,他的身体确确实实是坐在阿弥陀佛讲堂之中,没离开。个个都有这个本事,化身无量无边,真起作用。供养是修福,听经是修慧,福慧双修。我们这个世间,一尊佛都不容易找到,甚至于一个善知识都难遇到,哪有极乐世界这么殊胜!不要说别的,单就这一点,我们对极乐世界就无限的向往,这能不去吗?
  「于是会聚于七宝所成之讲堂,听佛宣说大教妙法。大教者,《起信论》谓一乘法也」,这叫『大教』。一乘法是什么?是成佛之法。这些都是菩萨,菩萨终极的目标是想成佛,佛给他说成佛之法。世尊在我们这个世间,说一乘法只有三部经,其他的都不是讲一乘。这三部经,《华严》、《法华》、《梵网》。非常可惜《梵网经》没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梵网经》的分量很大,听说有几十品,只有一品菩萨戒经,「梵网菩萨心地戒品」,就这一品,两卷,传到中国来。再要说,《无量寿经》是一乘法,净土法门。一乘法就是你一生决定成佛,净宗确实是一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即身成就。一定要知道,往生没死,清清楚楚,这身体不要了,这个东西是个累赘。也要常常想到老子一句话,「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你看,我有这身多麻烦,这是个包袱、是个累赘,我要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往生到极乐世界,你亲眼看见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佛拿着莲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7-7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