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5|回复: 3

[其它] 无量寿经(第四十三集)南无阿弥陀佛202010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1992年无量寿经讲记全60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寿经  (第四十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3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这一品经是要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寿命长久。首先介绍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大众,种种殊胜的状况,用意是劝勉我们要精进。在世间法里面,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明大多数人的根性都是不定性的。你亲近善人,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善人了;亲近恶人,也是如此,不知不觉的就染上一些恶的习气。十方世界可以说在人事环境里面,第一善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一切诸佛世界,善人、恶人都有,善人多,恶人少,这世界就好。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纯善,一个恶人也没有,恶人不能往生,所以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好环境。然后再说明物质环境的殊胜,劝勉我们往生。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这一句话是总说,下面就是详细说明。经文非常明显的给我们看出的,是从这一品起,弥勒菩萨当机了。前面都是「佛告阿难」,现在我们看到都是『佛告弥勒菩萨』。所以这一部经上半部,就是三十一品以前,阿难尊者当机;从这个之后是弥勒菩萨当机。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与这一个法门的关系非常密切;将来弥勒菩萨下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必定要宣扬这部经典,我们从以下能很明显的看出。

  『诸天人等』,这都是指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法会的大众。告诉这些大众说,『无量寿国,声闻菩萨』,这一句,它的含义实在讲就是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所有的菩萨统统都包括了;用「声闻菩萨」这四个字全部都包含了。他们的功德、他们的智慧没有法子能称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也许我们会问,如果真的是阿罗汉,回小向大,往生西方的;或者是此土他方这些菩萨发愿往生的,那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不可称说』。像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甚至于一生造作恶业,像张善和之类的,到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才听到佛法,发愿往生,这是我们在《观经》里面讲的下下品往生的,他有什么功德?他有什么智慧?那怎么也可以说「不可称说」?

  诸位一定要知道,西方世界绝对没有侥幸往生的,也没有偶然往生的,碰碰运气,这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临命终时,这个业障非常深重的人,临命终时这一念、十念往生,我们是看到眼前的迹象,这个人一生造罪业,不是好人,他也能往生;他的过去生我们不知道,他再过去生我们更不知道,他无始以来生生世世积功累德,我们没有看到,没有听到;如果看到、听到了,我们就不会怀疑了。

  这一生造罪业,实在讲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他这一生到人间来了,没有交到好朋友,没有遇到好因缘,这样造作罪业的,迷惑颠倒一辈子,在临命终那一剎那,他遇到善友,这一提醒,他立刻就相信,立刻就接受,立刻发愿念佛,这是他的智慧,这是不可思议的智慧。平常人肯接受吗?所以不容易。那些人,智慧、功德是累劫所修的,在这一剎那之间,这一回头,得到佛力的加持,所以一样的不可称说,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又其国土微妙』,这是讲的依报环境,这是物质环境。前面讲的声闻、菩萨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好,物质环境也好。「微妙」、『安乐』、『清净』,『若此』,像前面所说的。我们如果真正明白了,怎么能不去!不发心求往生,那就是李老师讲的,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句话说,他不是个正常人;正常人听了这个事情,哪有不发心求往生的!下面我们看佛劝勉我们的话: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是佛在此地劝勉我们,既然明了了、清楚了,就应当努力为善。这个地方「为善」是教你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儒家孔老夫子教我们「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实实在在说,儒家经典里面还找不到,佛法里头唯独西方净土是至善。真正发愿生到极乐世界,那就是止于至善,名实相符。

  『念道之自然』,这一句话在一般大乘经典里面,当然是指真如本性所流露出来的性德,这是自然的。在本宗里面讲,你真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自然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种种不可思议的成就,也是自然的,这就不可思议了。哪些自然?这一品经里面给我们说了八种自然,实实在在不可思议。下面详细介绍了:

  【出入供养。】

  这个『出入』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西方世界进出很自在,随心所愿,没有障碍。我们这个世间最民主的国家,出入海关还要办手续;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不需要有任何手续,也没有任何人来盘查,出入自在。

  他「出入」干什么?『供养』。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出去了,到十方诸佛剎土里面供养诸佛菩萨,他去修供养。「供养」是修福,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福报怎么不大!每一天都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真的一到那个地方去,智慧、神通、道力、福报就不可思议。

  我们怎么修,就是多生多劫的修,比不上他们一、两天的修行。他一天能供养无量无边诸佛,我们在这个世间六道里有生生死死,要供养像前面阿阇王子讲的供养四百亿佛,那是多少生、多少劫才能做的到;西方世界去一天就圆满了,你说怎么能比得上!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相信世尊在前面讲的,「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句话是事实。

  【观经行道。】

  这是修慧。前一句是修福,这一句是修慧,福慧双修。这个地方不说是读经,也不说听经,用的是『观经』。「观」是什么意思?跟听经、跟读经有什么差别?读经、听经只能够帮助你了解事实的状况,不能契入,不能入这个境界;观是完全讲修行的功夫,他入这个境界了。

  不仅是禅家讲观,观照,其实任何宗派、任何法门,只是名词不相同,事实没有两样。禅宗用功也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照」;观照,功夫就得力了。他的观照相当于我们净土宗的「功夫成片」,像古德所讲的,永明延寿大师说的,「有禅有净土」。什么才叫有禅?真正有观照的功夫,那才叫有禅。没有观照功夫,实际上没有禅,哪来的禅?有净土,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功夫没有成片,没有净土,心不清净。所以观照得力了,心地就清净,这真的有了,这是功夫浅的,功夫刚刚得力。

  更深一层「照住」,这观照功夫得力,照住就是禅定,就是我们净宗的「事一心不乱」,他得到禅定。再高的是「照见」,见什么?见性,明心见性,这是最高的。像我们读《心经》,《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那个功夫是达到最上层,是照见,相当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所以我们是讲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们是讲观照、照住、照见,其实境界完全相同,净宗跟禅宗用的名词不相同,是一桩事情。

  所以「观经行道」,换句话说,要把经典的理论、经典里面的教诫,完全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就叫做观经行道。我们学佛,经上讲的是一套,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所想的、所看的、所做的又是一套,完全不相应,这个不行,这个是没有修持的功夫。修持一定要把经典变成生活,这就对了。

  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无量寿经》、《华严经》上所说的,说的就他们实际生活。他们的生活,你要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确实做到了;不但确实做到,实在讲他们是究竟圆满的做到了。

  我们也很想做,做不到,原因在哪里?我们这里障碍太多,所以业障、魔障障碍太多。那一边不但没有障碍,有诸佛菩萨协助你、帮助你,所以每一个人都能够究竟圆满的做到。

  【喜乐久习。】

  『喜』是欢喜,法喜充满;『乐』是快乐;『久习』,已经变成实际的生活了,这里面没有疲倦、没有厌烦,真正得法喜。

  【才猛智慧。】

  这一句就像前面世尊对法藏比丘的赞叹,「高才勇哲」,才能、智慧都现前了。这完全讲的是性德。一般他方世界菩萨修学要到这个境界,确实是要费很长的时间,要证得很高的层次,才能达到「才猛智慧」。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可以说他能够立刻就得到。

  【心不中回。意无懈时。】

  『回』就是后悔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退转。「心不中回」,信心坚定,决定没有退转,没有回转,勇猛向前,没有后退的。『意无懈时』,不懈怠,那就是一味的精进。所以那个地方修行,一生一定圆成佛道。而他们修学的态度,此地描绘得太好了:

  【外若迟缓。内独驶急。】

  我们看到那边人,他们日常生活的态度。从外表上看,好像每一个人非常悠闲自在;『迟缓』就是悠闲自在,安闲无事,一天到晚没事情;实际上,人家内心里面精进,一时一刻都没放松。他用的什么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声声唤醒自性。他用这个功夫!我们凡夫不知道名号功德之究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这一句佛号,就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妙法就统统都念到了,统统都圆满了,这个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念,怎么念也不行。我们念这一句佛号,《无量寿经》一样看不懂;念这一句佛号,《金刚经》、《法华经》也看不懂;释迦牟尼佛一生说的,我们这一句佛号还是有障碍。人家念这一声佛号,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佛法都通了?不是我们不通,是我们不会念。我们是口念,心没有念。口念,心还打妄想;口念,心里对这个佛号还有疑惑,还怀疑,那怎么行?如果我们念的得法,跟佛所说的就有几分相应了。

  怎样念叫得法?清净心念,真诚心念。真诚心就不是妄心;清净心念,就不是污染的心;恭敬心念,就不是懈慢的心。你念就会有感应。什么感应?佛号念久了,经典自然通达。不但《无量寿经》通达了,《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一切大小乘经典都通达了。你要问为什么会通达?所有一切经教都是佛清净心中流出来的,你的心清净跟佛心一样,佛心流的东西跟你自己心里流的没有两样,所以自然就通达了。今天就是我们的心跟佛心不一样,他心里头流露出来的东西,我们不懂。所以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是大总持法门。

  这是说西方世界的菩萨,他们用功必然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除非是不知道这个法门殊胜,知道这个法门殊胜,决定选择这个法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让我们从这一句经文里面领略到,原来登地的菩萨,这个智慧差不多快圆满了,他才真正明了佛号功德。所以在过去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到这个时候都采取念佛,把自己所修的放下了,专修念佛法门。你要问为什么?认清楚名号功德,他才会选择;没认识清楚的时候,不会选择的。所以能选择这个法门,就是「功德智慧,不可称说」了。

  【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

  这三句也是极力形容西方世界那边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容容虚空』是讲他们的心境,「容」是讲包容,心量大。大乘经上常说,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西方世界的人各个都是这样的心量,能够容纳虚空法界,你说这个多自在!这个多快乐!所以西方世界没有一个冤家对头,为什么?都有大心量,都不会计较,这就是西方世界人和。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能够和睦相处?每一个人都是大心量,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怎么不和?当然和。「六和敬」里头,第一条「见和同解」,就是说的这个;心量都大,都清净,一点污染都没有。

  『适得其中』,这是讲用心。这个心起作用的时候,恰恰好在中道,不偏不倚。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实在讲的时候,我们是不得已讲起心动念,西方世界的人绝对不可能会起心动念。那这个「适得其中」怎么个讲法?最好的讲法是感应道交,哪个地方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适得其中。

  『中表相应』,「表」是外面,「中」是心。「中表相应」,内外一如,表里一如。这是显示他们能够样样都是中道第一义,真正显示出万法圆融,事事无碍。

  儒家的教学,实在讲跟佛法很接近。儒家在用上讲,也就是儒家讲世间法,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什么原则?中庸。儒家讲中庸,《四书》里头有中庸,跟佛家讲的中道非常接近,都是用中。会用中的人,没有不自在,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换句话说,恰到好处,这就自在了,这是真正的智慧,是真实的功德。会用中的人,这是真智慧,真正的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收获,你所得到的,这真实功德。

  【自然严整。】

  一丝毫不勉强。『严』是庄严,『整』就是整齐,一点都不乱。庄严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美好,真正的美好,这都是自然的。

  【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是说出诸菩萨的德行,要让我们现前就要效法,要学习。像在前面,我们要学菩萨生活的态度,身心悠闲自在,功夫绵绵密密,永无间断,这就是学他们「外若迟缓,内独驶急」。我们要把心量拓开,能容人、能容物、能容事,要能包容。

  所以在中国佛教,确确实实有许多地方非常殊胜。一进山门,诸位所见到的第一个建筑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你第一眼看到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像是造的布袋和尚像,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他跟岳飞同时代,他究竟是姓什么?名字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他每天扛着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人家就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特征是满面笑容,人肥肥胖胖,肚皮很大;到以后知道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所以中国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特别明显的表征,肚皮大。

  肚皮大表示什么?能包容,大肚能容,取这个意思。满面笑容,欢欢喜喜,无论对待什么人都是笑面迎人。所以把他的像摆在门口,就是告诉我们,学佛要什么条件才能入佛门?像弥勒菩萨那样就可以入佛门,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这个条件就可以入佛门,取这个意思。

  这个是在其它地区的佛教里面看不到的,所以中国佛教特色非常之多,实在讲真正保存了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的本来面目,就是佛教教育。所有寺院里佛菩萨形像,如果用现在教育的名词来讲,可以说都是教具,教学的工具,让你见到这个像,你就会开智慧,你就晓得我要怎么个做法,不必说一句话的,你就知道了,提醒你应该怎么做法。

  这个地方非常明显,也可以落实在生活当中,提出这纲领,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检敛端直』,「检」是检点,「敛」是收敛。凡夫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放任惯了,我们讲随随便便,放逸惯了,这个是过失,一定要收敛。收敛的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威仪,要用世间法讲,就是礼节;样样要合乎礼节,用礼节来规范我们的身口行为,要端正,端庄正直。

  『身心洁净』,「身心」最重要的是心。心清净了,身没有不清净的;身清净,心未必清净。心是主宰。但是身能够影响心,所以佛教为什么对我们一举一动都有许多戒律的约束,因为它影响心理,慢慢从生活形式上,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心自然就会定下来了。所以戒律是帮助你得定的,它是一个方法,不是目的,戒律是方法,帮助我们得定,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是真清净。

  「无有贪爱」,这就是把那个污染明显给我们说出来了,心为什么不清净?有贪爱就不清净。所有无量无边的污染都从贪爱生的,所以贪爱是三毒的根本。因为贪爱,你才愚痴,你事实真相搞不清楚;因为贪爱,才有嫉妒;因为贪爱,才有瞋恚。统统是从这儿生的。所以能把贪爱断掉了,心就真的清净了。

  【志愿安定。无增缺减。】

  在世间,有世间的愿求;在出世间,有出世间的目标。心地清净,你的志愿就定了,不会再被外面境界动摇了;换句话说,外面境界能够动摇得了你,是你有贪心才会动摇。你心境里头没有贪念的话,谁能动摇你的心?不可能。所以内有烦恼,外头魔才有方便,才能够惹上你。内心清净,那个魔王有通天的本事,对你也是无可奈何,他没有办法,所以『志愿安定』。『无增缺减』,就是不增不减,这个才是定;有增有减就不定了,那就不是安定;到一切无有增减,这是真正得定。

  【求道和正。不误倾邪。】

  『道』是平等心,「道」是正直心。『和正』就是和平中正。我们这个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此地讲「和正」之意。

  『不误倾邪』,不会偏差,不会迷失,不会走上邪道。为什么不会走错路?由于前面基础好,修学的态度好,修学的方法好,所以这个世间,魔外纵然多,他也不会迷失;何况能够真正遵守佛的教诫,如教修行,这个就是最殊胜的保障。下面讲:

  【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

  这三句就是依教奉行。经典是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遵守、要随顺。『约』是禁止,『令』是命令。佛在经典里面,哪些事情禁止我们不可以做的,哪些命令教导我们可以做、不可以做,我们统统遵守。

  『不敢蹉跌』,这是决定不违背,不违背佛的教训。

  后面是比喻,『若于绳墨』。这个「绳墨」现在没有了,古时候我们中国木匠锯木材,要锯直,就用这个方法;用一个墨斗拉一条线,这一边钉个钉子,拉直了,弹一下,弹一个印子,那个叫绳墨。这个就是说一定遵守规矩,遵守规矩才不会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就更真了。这里面是原子、电子组成的,那不但连房子没有了,建筑材料也没有了,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看出叫「一合相」,所以看出它自然相了。这个自然相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一切万法的真相,他看出来了。所以「自然中自然相」就是指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自然之有根本』。这些现相不能说没有,有。有即是空,有不是真有,幻有、妙有。这幻有、妙有怎么来的?「自然之有根本」。这些妄相有根源的,从哪生的?根源是真心。根源就是我们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

  现在多少科学家、哲学家探讨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能找得到吗?找不到,找不出来。为什么找不出来?他们从相上去求,很不容易找出来。科学家不能说不聪明,相当聪明;但是他们是起心动念,用这个心来找;用这个心来找是有界限、有范围的。这个范围也相当的广大,在佛法里面讲,用这个心找的时候,可以找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再上去找不到了;阿赖耶识再上去,不能用这个心了,思惟想象不可以用了;用这个心,它有个界限,这个界限就到了。这个界限之内的,你能够找到;这个界限之外的,就找不到了。那个界限之外的要用什么方法找?要用禅定,把所有的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用清净心照见,那这个根源就找到了。所以这个根源用心意识,用思惟想象研究,是决定达不到的。

  『自然光色参回』,这正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明他自己开悟的那个境界,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一切万法互相参回,就像光一样,光光互照,整个大宇宙的万象就是这样的。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相互的,真的是一体的,此地用光与色。

  『转变最胜』,显示出十法界的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完全是自性变化。所以所变化的万物,它是交互融通的,它都不是独立的。佛法里面虽然讲界限,那个界限是勉强分的,真正不能有界限的;动物跟植物划不出界限;植物跟矿物也划不出界限。一切法里头本来没有界限的。这就是「参回,转变最胜」,这个转变是千变万化。变就是分别、执着所发生的现象。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7-6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