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1|回复: 3

[其它]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一0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5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0卷)  2008/2/7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是戊子年的元旦,正月初一,我们有缘在此地学习,「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这个缘分、瑞兆希有难逢。在须弥顶上赞颂如来的大智、大德、大行。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开示,他解释这品经分为四大段。第一段来意,「来意者,既明化主赴感,今辨助化赞扬,将演住门,先陈体性,性即佛智,先赞如来,故品来也」。这是把这品经的来由,为什么要说这品经,把这个理由给我们说出来。前面升须弥山顶这是化主赴感,这个化是教化,教化众生的主持人是释迦牟尼佛。忉利天宫的缘成熟了,忉利天宫,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我们要记住,忉利天是代表我们居住这个地区的最高峰。所以它代表我们这边这些学生,修学、德行、智慧、成就已经达到顶峰,是这个意思。达到顶峰跟佛就有感应,你不求也有感应,缘成熟了。为什么会有感应?因为整个宇宙是一体,任何一个部分有感,如来自然就示现,这个示现此地叫赴感。实在讲有没有赴?没有,楞严会上讲到最彻底,讲到最圆满、最究竟,「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随缘示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量字用得好,量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所以现身说法不是佛预先想定的,我要给他讲什么,没有,自然的。所以世尊在忉利天宫现身说法,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现在我们要辨别助化赞扬,佛来示现教化众生,众生根虽然成熟了,根成熟还得要缘成熟,才真正能够受到利益。而缘要谁来促成?缘还是要诸佛菩萨来协助。就好像唱戏一样,这台戏如来释迦牟尼佛担任主角,他还得配角,没有配角这戏唱不成功,要许多的配角。这里头现在主要的配角就是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他是最重要的一个配角。另外还有菩萨众、声闻众、诸天大众,全是属於配角,这些大众缘都成熟了,所以佛来了。佛来,一定要这里面一些菩萨也在里面示现,担任配角的,帮助佛教化众生。怎么帮助?首先对佛的赞叹,赞叹佛的智慧、赞叹佛的大德,这个很重要。就好像我们请一个人到这里来弘法,请法师大德,请他来之后,这个道场主办单位,负责的人先要向大众介绍法师,让大众对法师认识,对法师的德行、智慧有所了解,就产生信心。佛到这个地方来也是一样,也不例外,有忉利天主,有十个代表的菩萨,就是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有这些代表来赞叹。让与会的大众对老师有更深刻的认识,真正能得到老师教化的利益。「将演住门」,你看他不是说将说,将说十住,不是的,将演住门。演比说意义深刻,演是表演,要把十住做出来给大家看,所以这是身教。如果说,说是言教,你能说你未必能行。佛菩萨教化众生是先表演出来,先都做到,能行而后能说,所以大家没有话说,真的是五体投地。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注意,你看用这一个字,他做出来。所以我们读了经,也就学会助化赞扬,我们对汤池的中心助化赞扬,赞扬老师们,赞扬中心全体的职工,职员、义工,赞扬汤池所有的居民,赞扬政府的领导,面面都俱到。为什么?这个成就是集体的成就,不是某个人,缺一个都不能成就。没有老师不能成就,没有职工也不能成就,没有当地居民的合作,接受教诲,依教奉行,你也不能成就。没有政府各级领导的护持,还是不能成就,少一个都不行,所以助化赞扬很重要。你看十住这一会,一开端我们先看到是这些介绍,前面先说佛没有离菩提树,在忉利天宫出现,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桩事情。所以祖师大德们很用心,为我们详加解释,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信心不但坚定,信心清净。
  赞叹的内容,赞叹些什么?「先陈体性」,陈是呈现出来,也就是展示出来,陈有这个意思,把十住的体性展示出来。体性是什么?体性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诸位听到这个,不要想到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德相,没错,但是你不得受用,你没有理解真正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是我们自己本性的智慧德相,那就对了。我们本性智慧德相显不出来,我们迷,不觉;释迦牟尼佛觉悟了,破迷开悟了,他的智慧德相展现出来了。那我们要知道,他的智慧德相就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德相,如果我们觉悟了,我们把迷惑颠倒放下了,我们的智慧德相跟他是一样。你这么体会你才得受用,这样体会你才会自重,你才会自爱,原来我有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所以你不知道自己智慧德相,你自己把自己看轻了,你自己没有法子生起自爱的心。人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人必须自爱而后爱人。谁自爱?佛菩萨真正自爱;声闻、缘觉自爱还差一等,不圆满。六道凡夫不知道自爱,把自爱变成什么?变成自私自利,这错了。自私自利的反面是自爱,所以见性才真正自爱,不见性自爱都谈不上。知道自爱之后会爱人,知道自重,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看重自己,才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看现前社会,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毛病,但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看到别人什么?不知道爱人,不知道尊重人。通过学佛,学得虽然不多,这些道理、事相稍稍明白一点,我们对於六道众生许多的错误、过失,自然就不计较了,为什么?回过头来想想,我自己还不是一样吗?怎样去迷归悟?这三皈,翻邪三皈,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回到性体那就对了。所以赞如来实在讲就是赞自性,赞自己的性德、赞颂自己本来面目,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赞佛,你要是真的把这个推到佛的身上去,我们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佛是我们的代表,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觉悟的形象,凡夫是佛迷惑的现象。这是来意,所以这品不能不来,不能缺少。这整个活动项目就安排在这里,不能缺少,也不能移动,刚刚好就安在这里。
  第二段「释名」,解释品题,就是「须弥顶上偈赞品」。「释名者,须弥约处,赞称佛德,依处有赞,故立此名」。这就事上说、就法上说,这是表法。须弥是梵文音译过来,意思叫妙高,这个山是娑婆世界最高的一座山,中国的意思叫妙高山。高好懂,为什么加个妙?加个妙就真妙。这个妙实在讲只有佛菩萨才加得上,我们世间人加不上,为什么?妙这个意思说明事实真相。妙在哪里?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还真有,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忉利天主的宫殿,真有。你说它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确实是一种虚无幻化的假象。《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当然也包括须弥山,也包括三十三天,「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叫妙!妙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这才叫妙。我们常讲,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叫妙。人要是认识这个妙字,他的心就定,他不会有分别执著妄想。就是不知道这个妙,著了相,六道凡夫著了相,以为这个相是真有,所以见相不见性,执著这个事,不知道道理,这是六道凡夫的过失。
  所以先就处讲,须弥是处所。「赞称佛德」,这是高峰,达到顶处了。就像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很有这个味道。我们跟老师是学哲学,他把佛经介绍我,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先赞叹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那个时候我年轻,我二十六岁,头一次听到这句话,释迦牟尼佛是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那不就是须弥山顶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样介绍给我。我们学习的人,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看很有这个味道,我们念到山顶品。「赞称佛德,依处有赞」,这个依处有赞不但在此地,还连著下面两会,「十行品」也有赞,「十回向品」也有赞,十地没有了,为什么?十地是入位,就是拿到最高的学位。这在学习过程当中有赞,帮助你慢慢向上提升,所以立这个名字。
  最后这两句非常重要,「亦顶上之赞,拣余处也」,说明这个赞是最高的,至高无上的,顶上之赞,绝不是须弥山以下的。以下很多,你看十信位也赞,人天善法也赞,那不是顶上。这个地方是顶上,为什么是顶上?十信圆满是贤首菩萨,贤首菩萨是十信心满的菩萨,在这个地位上把妄想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自性上没有任何障碍,所以自性现前了。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这是达到顶峰,没有比这个再高了,什么地位?十住,十住就是这个地位。虽然十住后面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些地位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个地位到底有没有?在事上讲、在理上讲,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叫妙高!我们细心想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这是平等境界,没有高下,这真的,事实真相。
  为什么佛还说四十二个位次?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好,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所以这个四十二位次是拣别无始无明习气的厚薄,是从这儿来的。无始无明与自行化他有没有妨碍?没有,决定没妨碍,这要知道。所以他们的智慧、德行、能力,佛家讲的善巧方便、相好、福报全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禅宗里一句话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初住菩萨见性了,他成佛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在他身上显示如来究竟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所以一一的赞颂全是赞颂性德。我们明白之后,你一定会发心我要证得、我要恢复,不再甘心情愿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这些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你自然就把它放下,放下就不那么困难!今天放下困难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不知道放下有这么大的好处!
  我们再看第三小段「宗趣」,宗是这品修学的纲领,宗是讲修行,是说的因;趣是讲果报,我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得到什么,那就是趣。所以宗趣就是一个修行的因、修行的果,这就好懂。「宗趣者,以集众放光偈赞为宗」,这就是这品经里面他所说的,你看第一个集众,召集大众到讲堂来。众集之后佛就放光,佛放光,我们现在换个术语来讲,大家好懂,我们中国人讲氛围,外国人讲磁场,世俗人讲气氛,这个讲堂的庄严。佛已经坐上他的座位,在讲台上坐好了,大众也坐好了,你看这个讲堂的气氛、这个讲堂的磁场,无比的殊胜!感动这些十住菩萨,带头的这几个人他们来说明自己修行,就是修学的心得报告,提出来与大众分享,这就偈赞,这是这品的宗旨。趣向,方向、结果,「为成正说为趣」,这都是在事先让与会大众,也就是说刚刚升到忉利天顶,刚刚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的这些人,现在达到忉利天宫了,接受法身菩萨学习的功课。十住法是法身菩萨修学的基本法,只要世尊提一提,他们全都明白,为什么?他障碍没有了,他见性了。
  所以略略提一提的时候,就像惠能大师那样的人,很好教,跟他讲一部经讲个几句,讲个几十句,后头就都不要讲了,全懂了。我们在《坛经》里面所看到的记录,非常明显的,五祖忍和尚半夜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查查这个经本,《金刚经》的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大概只到三分之一,他就明白了,后头就不要讲了。法达禅师到曹溪去请教,见到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六祖看得很清楚,等他三拜拜完之后,六祖就说:你刚才在礼拜头没有著地,你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这傲慢!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就说他诵《法华经》三千部,这个不容易,《法华经》很长,七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卷文字都很长。一天诵一部《法华经》,大概要八、九个小时,三千部十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值得骄傲。六祖就问《法华经》大意,他说不出来,转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我不认识字,我没有念过《法华经》,也没有听过《法华经》,你念得很熟,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第二品「方便品」还没念完,六祖就跟他讲行了,不要再念,我都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开悟再拜的时候头著地了。然后你就晓得,十住菩萨各个都像惠能大师一样,是那个境界,一接触就通达明了。
  我们在古大德传记里面还看到一个人,印度人,龙树菩萨。这个人很聪明,他学习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部都明白通达。世间宗教也好,学术也好,他没有一样不通的,自己以为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我,我是世间第一人,生起傲慢心。所以小菩萨有了过失,大菩萨会照应他,这个很难得。大龙菩萨跟他起感应道交,大龙菩萨示现,告诉他世尊当年所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时候世间没有,这个经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华严经》收到龙宫里面去,收藏去了,这个世间没有。这个世间《华严经》从哪来的?是龙树菩萨跟著大龙菩萨到龙宫里面去,看到《华严经》带回来的,我们这个世间才有《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这经上有记载,讲多长的时间?二七日中,二七是十四天,定中讲的;也有经上讲三七日中,我们不必去计较这些。三七是二十一天;换句话说,不满一个月,定中讲的。讲的分量多大?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全经,全部的《华严经》,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印度人计算文字单位是偈,就是四句,四句是一个单位,叫一偈,不管这个句子长短,四句就是一首偈。多少首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没法子说了,世尊讲到数量多,在一切经里面多半引用恒河沙,因为他讲经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在恒河流域,举恒河沙大家印象很深刻。恒河沙很细,真的像面粉一样,你说那条恒河有多少沙?龙树菩萨就不能用恒河沙做比喻,恒河沙太少了,少得可怜,讲什么?讲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他的教化区,一个大千世界。
  黄念祖老居士这学科学的,他给我们说,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小千、一个中千、一个大千。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佛土。要用银河系来说,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里面所有的星球把它磨成粉,磨成微尘,你说有多少?无法计算!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个,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那就是说乘上四倍,我算句子,四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句,一句一句的句子。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一看到这个,那个傲慢心完全没有了。这就等於说到龙宫看看图书馆里头收藏的,世尊当年讲的《华严经》,一看到这个什么?阎浮提众生没有一个人能受持。大龙菩萨说还有中本,这是大本的,中本再去看,分量还是太大,我们这个世间六道的众生没有能力能受持。
  结果大龙菩萨说还有小本,小本是什么?目录提要。就好像《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大本,我们这里有一套《四库荟要》,《四库荟要》是中本。还有更简单的,《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目录提要》也像我们这个书,大概比这个厚一点,一共有五册,精装五册,堆起来差不多有这么高,五册。那是什么?那是《四库全书》的目录,但是有介绍这部书里头大概内容是些什么,很简单的一个介绍。这是从前送给皇帝看的,他没有时间看全书,让他看每本书的内容,他要看哪个,就把书找出来,《目录提要》。他看到这个小本的目录提要,一共有四十万句,这就比较容易,四十品四十万句。他聪明,他就把这个小本背下来,离开龙宫到这个世间来,由他把它重复背诵出来,听众把它写成文字是十万颂四十万句,四十万句十万颂,这个世间才有《华严经》。所以小乘人不承认,不承认这个事情,小乘人说《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是佛说。
  《华严经》实在讲失传了,现在印度梵文找不到了。最完整的本子是中文的译本,中文的译本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带回来的下本里头的二分之一。因为经太大,丧失了、失传了,在印度能找得到的也都找到了,所以现在经不完整。第一次传到中国来是东晋,传来多少?只有三万六千颂。你看,它一共是十万颂,十万偈只有三万六千颂,三分之一多一点。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实叉难陀到中国来,带《华严经》来,比上次多,有四万五千颂,就是比第一次传来的增加九千颂。当时我们中国这些高僧大德也把它翻译出来,这现在的《八十华严》。第一次来的是《六十华严》,六十卷,第二次来的翻译八十卷。第三次是乌荼国王,就是现在南洋一个小国,国王对中国皇帝进贡,就是送礼物,礼品里面有一部「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最后一品。非常难得,这品是完整的,没有欠缺,我们得来真的是珍宝。贞元年间翻译出来之后四十卷,我们称《四十华严》。这三个本子合起来,除掉重复的部分,总共九十九卷。
  这是近代弘一大师,他也非常喜欢《华严》,他的早晚课是念「普贤行愿品」,这个在他能够背诵。这个经也成为净土五经之一。所以他就教我们学习要念九九《华严》,就是九十九卷。九十九卷怎么算法?八十卷《华严》念到五十九卷,从第一卷念到五十九卷,念到「离世间品」。最后一品就念《四十华严》,这样接上去,五十九加上四十,九十九卷,这是我们中文译本最圆满。现在在全世界找不到,找不到像中国这么完整的经,找不到,实际上我们只有原文的一半。虽然不完整,但是《华严经》的意思已经圆满,非常之难得。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经的历史,要对这个经有信心。确实有大龙菩萨,大龙菩萨是等觉菩萨,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给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所以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了十法界,十法界的顶就此地比喻的须弥山顶,达到最高峰了。最高峰还是要学习,等於说他现在进入博士班,博士班还是要上课。正说就是十住法。
  末后有句话说,「又显佛德为宗,令知住体为趣」,显是显明,展现出佛的大德,这对老师的尊敬,尊师重道,这介绍老师。同时更深的意思要晓得,老师的道就是自己的性德,所以令知住体为趣,真正从老师的智慧德能明白、觉悟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无二无别。这把宗趣介绍出来。
  下面这一大段是李通玄长者,所以我们也是有两个指导教授,我们游华严世界有两位导游。第一位是清凉国师,《华严经疏钞》,领导我们游华藏世界。第二位是居士,李通玄居士他是唐朝的皇室,是李世民的后代,就唐太宗的后代,他对《华严经》也是契入华严境界,很了不起。在《合论》前面序文里面我们看到,他写《华严经合论》的因缘很不可思议。他写这部书想找个很安静的环境,因为著作要专心,到深山里面去寻找。在路上遇到老虎,他就跟老虎说,「我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你知道不知道这山上有好地方,可以让我在这个地方写书。」老虎就带著他,老虎带路,带到什么?带到老虎洞里面去。洞很大,里面住著有不少的老虎在那里,李长者看到这个地方是好,老虎搬家,把这个洞就让给他,他就住下来。到第二天早晨就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替他打扫环境,替他准备用具,样样都具足,不让他操一点心。李长者看这两个女孩子做事情,也没有跟她讲话,专心在著作,等到《华严经合论》写成,全书写成了,这两个女孩子不见了。他以为是山下村庄里面的人,总得要去谢谢,这么久的时候承蒙她的照顾,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也没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都没有。你就晓得李长者他的心多定,全部精神贯注在《华严经》上。结果下山去一打听,山下没有这个人,问不到;以后才晓得,天人来供养。这个事是真事,不是假事,很不可思议!
  我们世间凡夫,人不行,说实在话是什么?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你样样靠自己,有信心的人还是靠自己,不一样,怎么说靠自己?所有境界总离不开心性,心现识变。山河大地、虎狼狮子、天女来供养,唯心所现,你自己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山河大地唯识所变。所以信心的建立非常难,你看十信位头一个是信心,十住位,初住是发心住,真心现前了。十信还是妄心,不过妄心是什么?是纯善的妄心,没有恶,到十住是真心、不是妄心。所以妄心里头有染有净,染里面有善有恶,这不断提升。我们现在是染心位,染心位是什么?怎样断恶修善。再提升就是去染取净,染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净现前,四圣法界现前。最后那个净也舍掉,为什么?染净它还是对立的,还是二。净舍掉之后入不二法门,那就是初住境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到顶,到须弥顶,再往上升去,十行位就离开须弥顶,也就是你的基础教育圆满了,我们用这个来比喻,诸位好懂。所以长者《论》里面说得很好,介绍得也很详细。
  我们看他的《论》文,「将释此品」,就解释这品经。「约作四门分别」,这就是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释品名目」,第二段「释品来意」,第三段是「都会此十住六品之经意」,这是第三会,十住菩萨会总共有六品经,把这个大意介绍一下。第四「随文释义」,再解释经文,分为这四大段。第一大段解释品题,「释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个菩萨」,实在讲我们今天应当称十尊菩萨,他那个时候讲十个菩萨不要紧,为什么?每个人心清净,每个人心里头都有敬意。现在这个社会不行,现在社会大家,人与人之间没有敬意、没有谦虚,都是贡高我慢,都是不知道尊重别人。所以我们今天讲应该讲十尊菩萨,这都是帮助社会,帮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法慧,后面我们会看到十个菩萨的德号。「各以自己当位随位进修之法,还自以偈赞赞之」,赞这个目的何在?用意在哪里?「令信终菩萨仿之悟入,故此品名为偈赞品」。这说得很详细,你看这十尊菩萨,十尊菩萨就是初住、二住、三住到十住,每个菩萨代表一住。就好比,我们把它比作中学,或者把它比作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一直到十年级,这就毕业,十住就毕业了。「各以自己当位」,当位是本位,法慧菩萨是初住,他自己在初住位上,他修什么?他怎么修法?「随位」,随位是提升,我自己本位的课程要做好,还要加修提升,往上升级,初住升到二住,二住升到三住,所以要「随位进修之法」。他用什么方法来报告?用偈颂,赞颂,「还自以偈赞赞之」,赞叹自己所学的课程,赞叹自己所修学提升的进修课程。目的是「令信终菩萨」,这个终是终极,就是圆满的,就是十信圆满,十信到圆满就是贤首菩萨,我们前面念的贤首品,是教这些菩萨「仿之悟入」,看到法慧等这十尊菩萨,十尊菩萨向他们学习,所以这品叫「偈赞品」。先由他们十信菩萨来做报告,做修学学习的报告与大众分享,带动学习的气氛。这都是教学上非常高明的手段,一个好老师上课,没有上课之前,一定会找几个比较优秀的、很聪明的、有悟性的,先把今天修学的课程让学生出来念一遍,念完之后再让几个学生站起来把大意讲一遍,然后老师再讲解,这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是品题,这一品叫做「偈赞品」。
  后面有更深的意思,「明古今诸佛,同会此智殿悲宫」,忉利天宫的宫殿,代表是大智、大慈悲,大智慧、大慈悲代表这个意思。古佛如是,今佛也如是,古佛是已经成佛的人,今佛,今佛就是现在这些参与学习的,他们是现在佛。在这个地位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我们中国佛法里面所讲的分证即佛,他虽然不是圆满,他确实证得了佛果。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很有味道,把十五的满月比喻作究竟佛,你看看初二、初三的月牙,真月光,是月光不是假月光。比喻作什么?比喻作从十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比喻是初三、初四、初五、初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1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