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屬。不可沮壞。離眾過失。見者無厭。福德莊嚴。相好圓滿。形體支分。均調具足。獲那羅延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得清淨業。離諸業障。 修迴向法門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安然住在這種無礙的功德裡,有無量無數眷屬臣民圍繞他、擁戴他。這些眷屬都是正知正見,正信正念奉行正法的佛弟子,所以稱為大眷屬。菩薩自身及他的法統,和他所有的眷屬,都有堅固的身,卓絕的心念,所以絕不會受外道的言論所誘惑,橫霸的勢力能破壞。菩薩早已三業清淨,眾善奉行,諸惡不作,沒有任何過失了,有這樣純潔清淨的身心。他的氣質和風度已達到極端斯文安祥,因之凡見到他的人,都希望能常親近他,那會生討厭的心。菩薩有如此的依正二報,都是他多生多劫在因地行菩薩道,所積聚的福德智慧,才能有如今的相好圓滿、國土莊嚴。佛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 轉輪聖王也有卅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和佛相差無幾,不過他的光沒有佛的光那樣圓滿,也不能徧照大千世界。他的形體是健壯而又斯文,四肢相稱,五官配合均勻。自頂至踵,無一處不均調具足而圓滿。獲那羅延堅固之身:這那羅延是梵天王的別名,端正猛健、堅固之意,借此譬喩菩薩所示現的大國帝王,有如那羅延的強健堅固的身體,不易被外力所損傷。菩薩因為修迴向法門,處處捨己為人,事事願代眾生受苦,所以得到金剛般的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菩薩在往昔所發的大願,他以堅強的深心,大願大力,一一都圓滿成就。在他修菩薩道的過程中,縱然遇到最艱難困苦的障礙,他也都把它克服。因他有堅定不移的意志,所以沒有能令他屈服的人和事,於是他得到了清淨的業果,離開了一切的染汚業障,能以早成佛道。 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飲食。及諸上味。或施車乘。或施衣服。或施華鬘。雜香塗香。床座房舍。及所住處。上妙燈燭。病緣湯藥。寶器寶車。調良象馬。悉皆嚴飾。歡喜布施。 菩薩修布施法門時,他不惜珍貴,盡量布施一切上好的物質,如種種最好上妙美味的飲食,或者布施各種的交通工具如飛機、輪船、火車、汽車以及各種大小的車輛(乘)。或者布施各種各色的衣服。或者布施用名貴的鮮花串成的花鬘。或者布施種種的名香、燒香、塗香、末香等。或者布施舒適的牀座。座——沙發、椅子、櫈子等。或者興建很多房子,布施給那些沒有房子住的人,以避風雨。或者用珍寶做的燈,最上好香味的燭,供養諸佛。或者以湯、藥布施給老人,和貧苦孤獨的病人。還有很貴重的器皿、寶車,及調伏馴良的名馬大象,統統都裝飾得完美齊備。菩薩用這些難得的物資,歡歡喜喜的布施給一切人。 或有來乞王所處座。若蓋若傘。幢旛寶物。諸莊嚴具。頂上寶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無所悋。 或者有人來向國王乞求他常坐的座位。或者有人來向他乞求常用的寶蓋、寶傘、寶幢、寶旛和其他各種寶物,種種的最名貴的裝飾用具。甚至有人來向他乞求他頭上所戴七寶造成的皇冠,久藏於髮髻中,不輕易示人。那顆夜間放光的夜明珠,乃至於他以一國之尊的帝王之位,無論來乞者乞求甚麼,他都毫不吝惜的布施於人。 若見眾生在牢獄中。捨諸財寶。妻子眷屬。乃至以身。救彼令脫。若見獄囚。將欲被戮。即捨其身。以代彼命。 這位大菩薩所示現的大國帝王,倘若見到眾生在牢獄中受苦痛時,他是不惜一切貴重的財寶,或以自己的嬌妻愛子,或以親屬,甚至以自己的身體,布施出來營救在牢獄中受痛苦的眾生,使他脫離牢獄的羈絆,恢復自由。倘若見到獄中的囚犯,已判死刑,即將受殺戮的刑罰,這時,他立即願意捨却自己的生命,來代替這個死囚,來接受被殺戮的刑罰。 或見來乞連膚頂髮。歡喜施與。亦無所悋。眼耳鼻舌。及以牙齒。頭頂手足。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皮薄皮。手足諸指。連肉爪甲。以歡喜心。盡皆施與。 菩薩發心行布施,他是本著有人無我、捨己為利人、視人如己的精神和懷抱,他為了救度眾生,教化眾生,他觸蠲除我見、我相、我執。把布施所包括的財施——內財、外財、法施、無畏施,無一不修行得徹底,達於圓滿究竟的地步。前面的一段經文,是說菩薩布施他的外財——國城妻子。這一段經文是表揚菩薩捨難捨能捨的內財——頭目腦髓、內臟和血肉等。 或者有人來向他乞求連著皮膚的頭頂上的頭髮,菩薩毫不猶豫,一點不吝惜,歡歡喜喜的布施給來乞者。不單如此,就是有人來向他乞求眼睛、耳朶,鼻子、舌頭,以及牙齒、頭頂、皮肉、手或脚。體內的血、骨頭、骨髓、甚至於布施他的心臟、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的皮、薄的皮、手指和脚趾,連著肉的指甲等,凡是人身體上不可缺少的四肢、五官、內臟、血、肉、骨骼,只要眾生需要,他沒有不歡歡喜喜,令所求者皆能滿願,一一布施給他們。 或為求請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護持如來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導群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 這一段經文是說菩薩為法忘軀,及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而換取一字半偈之偉大精神。菩薩如此犧牲自我,他却是為了化導眾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之故。 菩薩或者為了求請從來沒有聽聞過的正法,就是投身下深大的火坑,也不吝惜生命;或者為護持正法,護持道場,他能受人不能受的苦,忍人不能忍的無謂閒氣,讓人不能讓的損失,吃人不能吃的眼前虧。總之,只要是為護正法,他可以受一切的苦難毒害;或者為求正法的一字,他能夠捨掉四海之內的一切所有。菩薩如此,他是為化導眾生,希望眾生都能依正法修行,習行十善道,捨離一切的惡業,成就眾善行。 從前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有一天來了個羅刹鬼,在他面前自言自語的念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下面他就停住不念了。老修行等了一會,忍不住問道:「你所念的是佛說的一首偈,為什麼你不接下去念完全呢?」羅刹說:「是的!因為我餓得很,沒力氣念下去了。」老修行說:「你要吃甚麼?念完我給你吃。」羅刹說:「我要吃活人的肉。」老修行說:「可以。你把下半偈念給我聽了,我就以我的全身供養你。」羅刹說:「好!一言為定,你可不要失言啊!」於是他就念道:「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老修行聽了,非常高興,這是他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微妙法。這偈的意思就是說:世間上一切的事,都是不常,生了又滅、滅了又生,只有寂滅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空寂無相,一切無著了。老修行為了不使這法語失傳,所以將它深刻在磐石上,以便後世眾生依法修行,雖然犧牲了自己,也是值得的。老修行把偈語刻完後,就請羅刹來飽餐他,誰知他閉上雙眼等了好一會,也不見羅刹來動口,於是他睜眼一看,却沒有了羅刹的影踪。再擡頭向空中一望,只見一位莊嚴的天人,站在空中對他說:「善哉善哉!你真是個真修行者,能為半偈而為後世眾生捨生命。」這位帝王菩薩也有如佛的為法捨身的美德。 若見眾生損敗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業。 這一段經文是說菩薩行無畏施。又教化眾生捨棄殘害人的罪業,也包含了法施。社會上有一種職業,就是專門損敗他形的。在專制時代皇帝的宮裡所用的男僕,名叫太監,就必須損敗他的男形(割除男根),才能入宮為帝后嬪妃服侍。現在這種無人道的事沒有了,但是損敗畜類雄形的事仍然留存。菩薩若是見到眾生做這種損敗他形的事,他就發大慈悲心,去營救那個被害者,即使是個最卑微的生物,他也會去救它脫離生命的危害。另一方面他還要勸導那個施損害者,捨離這種造罪業的行為,改惡向善。 我們聽到經文說菩薩有如此平等普徧的慈悲心,就應該學菩薩的仁慈,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捨己為人,一心修善業,改掉自己過去一切不好的貢高我慢,盛氣淩人的習氣毛病,這才不辜負聽佛法、學佛法的心。否則,只聽不依法修行,那只能說是飽了一下耳福而已。 若見如來。成最正覺。稱揚讚歎。普使聞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處。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來乞者。或施於佛。為求法故。歡喜踊躍。為眾生故。承事供養。 菩薩倘若見到有大菩薩的功德圓滿具足了,成就最上正等正覺的時候,他打心的深處歡喜讚歎,到處稱揚佛的圓滿功德,普令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一切眾生都知道。菩薩或者會施捨出一塊土地,用以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大僧坊——一座佛寺,作為供佛修道的道場。另外還建造許多房舍,供給修行人居住。還建造一座講堂,作為法師講經說法度生之用。還建一座莊嚴的大雄寶殿,供養佛像,以作眾生瞻仰禮拜。有如是設想周到的建築,令四眾佛弟子都有安心修行的住所。還布施許多勤懇忠誠的僮僕,以供承事道場的事務。菩薩甚至不惜以自身布施給來乞求者。或者捨身在佛前作種種布施。總之,菩薩為求無上佛法,為度一切眾生,所以他歡喜踊躍,真心作種種布施,誠心承事供養諸佛。 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所乞求。悉滿其願。或捨一切資生之物。普設無遮大施之會。 菩薩一心行布施,不分等別,難捨能捨,即使有人來向他乞最尊貴的帝王之位,他一樣不加考慮就施給其人。至於城池、通都大邑、鄉村聚落、自己居住的宮殿園林別墅,以及最難捨的妻、子和眷屬等等,無論來乞者需要那樣,他決定能令其遂心滿願。或者施捨各種資生的物品——資生就是幫助人的生命成長不斷,如錢及其他的物品。無遮是沒有限制之意。普設無遮大施之會,就是設一所大布施的場所,陳滿各種生活必需的物品,令所有的眾生來各取所需,不加限制,讓他們個個得到滿足。 其中眾生種種福田。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賢或愚。或好或醜。若男若女。人與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異。等皆施與。悉令滿足。 這些來乞求布施的眾生,有的是來種福田,有的是來乞福田的。他們或者來自很遠的地方,或者是在附近的居民。其中或賢而有智慧的,或為愚癡顢頇,有的相貌生得圓滿俊秀,有的却生得相貌醜陋。男女都有,不單是人,而且還有其他的非人——別類眾生,如此種種形色的眾生,他們心中所要求的欲望不同,根性行為也不同,所乞求的目的也各自不同,雖然如此,但菩薩還是以平等心,歡喜心,不擇賢愚妍醜,普徧布施給來乞的眾生,令他們每個都能心滿意足,遂心滿願。 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