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7|回复: 3

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二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自己有一点才华。在我身边这么多年,虽然毛病习气没断,但是听经,给我准备这些资料,这个东西长时间的薰修产生了力量。她对净土、对极乐世界信心不足,所以她走的时候并没有往生。她的缘很殊胜,她在三时系念当中见到佛,见佛她才真相信。所以善根福德现前,一念十念往生,跟经上讲的状况一样,生实报土。如果不是这么多年受净宗经要,特别是大经,这《大经解》,没有受这些经要,《华严》、《法华》、《楞严》这个她都是听了的,薰习这个善根,那她就不行。虽然听得很零碎,好像是很杂乱,紧要关头得佛力加持,一下就统一就绪,它就产生作用,这是为什么品位这么高。她在我身边,我讲经的时候,这里头引用参考东西特别多,那是她替我找的,到往生的时候全受用了。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点点滴滴的功德对往生都有帮助。
  佛在这里教我们知足,物质生活必须要知足,知足的人才会精进,不知足的人天天生烦恼,傲慢、嫉妒常常会现前,这造业,全都是恶业。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这个贫富是什么?他对于财物不求了。不求就是真悟,真正的富贵,还有求,他还没有满足,这是显而易见。「又《法华经劝发品》云: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普贤行就是华严会上的菩萨行。《普贤行愿品》把普贤菩萨的大行归纳为十大类,叫十大愿王,华严会上统统都是修这些。净宗法门不例外,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修普贤行没有一个不往生,为什么?他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修普贤行的人念一声阿弥陀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真相应。普贤行里面的特色就是心量大,确确实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古人谚语所说的「量大福大」,普贤心量是最大的,没有不包容的。
  所以你看第一愿「礼敬诸佛」,诸佛是谁?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知道,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了一万二千多尊佛号,遍法界的佛,叫《万佛名经》;又为我们说贤劫,贤劫有千佛出世,这一千尊佛的名号也为我们说出来了,世尊是千佛里头的第四尊,第五是弥勒菩萨。现在佛、过去佛知道了,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蜎飞蠕动、蚊虫蚂蚁是未来佛,树木花草是未来佛,山河大地也是未来佛。《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无情都是,被现代的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我们相信,没有疑惑。那就是一切恭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物有一丝毫不恭敬,礼敬诸佛你就不圆满。你就想到礼敬诸佛之难做!什么人能做到?普贤菩萨,你能做到你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确确实实做到了,贪瞋痴慢疑断掉了,那种真诚恭敬心遍法界虚空界,这才是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心是圆满的,事有差别,不像前一愿,前一愿心跟事都是圆满的,没有差别。称赞有差别,因为称赞会影响众生,称赞善的,众生就学善,称赞恶的众生就学恶,所以一定懂得隐恶扬善。众生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称赞,不善的,不善的绝口不提、不说。不但不说,也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你就没有受影响;你以为真的有这回事情,那你就被影响了。为什么若无其事?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就若无其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如果真的常作如是观,你的心是定的,你对于恶人、恶行你都会生起清净平等的恭敬心。如果你有轻慢、有分别、有批评,那全是妄心,为什么?真心不动,你心动了,动了就是妄,不动就是真。普贤菩萨永远依真心,不依妄心。那凡夫?凡夫是永远依妄心,不知道有真心。天天在读、天天在看,他是他,我还是我,没影响到我。你看每天看「清净平等觉」,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迷而不觉。我们到底转变了几分,自己晓不晓得?如果完全没有转变,我们的学佛功夫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没有改变。一定要懂得。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必要人劝,勇猛精进。没有搞清楚,不能向上提升,这都是正常现象。要晓得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这个习气太深、太重了,不知不觉它都起作用。佛法,我们有意、刻意去做常常还忘掉,就这一句佛号,念念就忘掉了,杂念又来了,这就能看得出来。真看出来了,就给自己提出高度的警觉性,觉察到了,一觉察赶快回头,把佛号提起来。如果不是佛号提起来,别的念头起来没用处,依旧是岔路,正念就是一句佛号。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几个人能够做到净念相继?你一定要记住,净念相继你决定得生。换句话说,你根本没有灾难,灾难现前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与你不相干。这消灾免难第一法。是人少欲知足,则能修普贤行,欲望多是修普贤行的障碍。
  「又义寂师引《般若经》云:云何菩萨少欲,乃至阿耨菩提尚不欲,何况余欲。是名少欲」。你看菩萨,无上正等正觉他都不会起心动念,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我有一个念头要求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念是杂念,这个念障碍你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没有念头。所以古大德常说,「动念即乖,开口便错」。正等正觉里头没有念头,有念就不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没有言语,所以言语道断,有言语不是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这个意思懂吗?世尊在经中说的,谁说释迦牟尼佛说法,叫谤佛。没有说法说了这么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法跟不说法他画了平等的等号。为什么说没有说法?他没起心动念。凡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有说、有为;佛不起心不动念,包括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他没有说。没有说怎么会说出来?是众生有感,自然的应。这个应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叫无说。我们凡夫说话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个话该不该说?这个话要怎么说?这有说,有为有说。佛是无为无说,法身菩萨都是这个境界,这个我们要知道。
  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怎么会说得出来?没有办法想象的。我们看江本博士的水实验看出一点门道,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没有起心动念?它的心在哪里?它的念在哪里?为什么它能看、它能听,它懂得人的意思?实验当中我们给它善的念头,它的反应是美好的;给它恶的念头,它反应很丑陋、很难看。十多年的实验,每年做上万次,一点都不差。从这个实验当中证明水能做得到,那佛做不到吗?法身菩萨当然可以做到。水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水有真心吗?有。为什么?它有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本体的反应就是真心。我们今天称真心还要通过一层阿赖耶,就变成妄心。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就不稀奇了。真搞清楚了,佛菩萨教我们远离虚妄。虚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虚妄,远离这个,远离这些东西就是真心。《楞严经》上交光大师告诉我们的就这个意思,我们用真的,不要用虚妄的。
  真的是用什么见?用见性见。真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舌身叫觉性,在第六意识叫知性。见闻觉知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功德,它透过阿赖耶它就不叫见闻觉知,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身识,它叫识;脱离阿赖耶它叫见闻觉知,性德。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来有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这个德能就是见闻觉知,无量相好,自性本具。虽然本具,这些东西它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有,它不属于这三种现象,所以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它。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见闻觉知起作用了。应该这个东西就是心心所里面所说,四分里头的见分,跟四分里面的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般若智慧,见分就是见闻觉知,这是自性本有的,通过阿赖耶扭曲了,还是它起作用。
  所以大乘教上常说真妄不二,阿赖耶是妄,自性是真,真妄和合。虽有真、虽有妄,妄离不开真,离开真,妄的就不会生起来。人站在太阳底下,人是真的,太阳底下照的影子,影子是假的,但是那个影离不开人,就是阿赖耶离不开自性。自性像人,阿赖耶是影子,它同时存在,一真一妄。你要是真正觉悟了,一点都不妨碍,真不碍妄,妄也不碍真;如果你迷了,你把影子当作真的,把自己忘掉了,这个就麻烦。六道众生人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形,认妄不认真,搞这个虚妄的六道轮回,在轮回里面吃尽苦头,这都是虚妄的。所以《般若经》上讲得彻底,真实智慧,佛给我们讲了,佛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菩萨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如果真有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麻烦可大了,自性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你怎么会有这个念头?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自性是什么样的?「言语道断」,说不出来;「心行处灭」,无法想象;「唯证方知」,只要你能把这八个字放下,分别、执着、起心、动念,这八个字放下的时候你就证得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证得了,你也说不出来,你也无法想象。
  「云何菩萨知足,得一切种智,是名知足」,这真的知足。「此意不求他境名少欲」,这个意思,上面这些经里面讲的意思,《法华经》、《般若经》讲的意思,不求他境这少欲,「安住自法名知足」。这是法身菩萨的少欲、法身菩萨的知足。下面还有个小注,「他境即是色等五欲」,色声香味触法,「自法即是现量之智」。现量是现前,我们现前的智慧、现前的知识,这叫自法,安住自法知足。需不需要求?不需要。为什么?定能开慧。如果有求,智慧开不了,你所求的全是知识不是智慧。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智慧开了。
  禅宗就是用这个方法,没有开悟之前不准你看经。你就想,经都不能看,其他的什么文字都不可以看,你只要看,它会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悟。修行的目的就是把心定下来,离一切虚妄境界,所有境界都是虚妄的。佛的教学,禅是个特别法门,所有的法门都要从经教,不能离经教,唯独禅宗不要经教。禅宗是先悟,然后再看经,大彻大悟之后看经。看经什么作用?自己所悟的跟经典对照,如果是相同的,真的,如果不一样的是错误,所以用经典来印证你悟的是正还是邪。显教里面,经教是教我们解悟,解悟之后你去修行,把你所知道的东西去证实,叫证悟。禅宗没有这个解悟,一下手就叫你守规矩,那就是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悟。教下也有很多用读经这个方法修定,像《无量寿经》它不长,每天读经至少八个小时,一遍一遍的念。《无量寿经》念一遍大概要一个小时,八个小时就是念八遍,十个小时就是念十遍。每天念十遍,不要想里头的意思,要知道没有意思,这是真的,你想经典里面什么意思完全错了,佛没有意思讲的经,你怎么会有意思?到你应用的时候,这个经里头有无量妙义,永远没有穷尽的。为什么?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真妙!这是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
  世间法确实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出来的,言语、文章都是的,都从第六意识,唯独佛法不用心意识,所以它妙不可言。它完全从自性流露,佛法深奥就在此地,简单也在此地。如果不是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实验,我们很难相信,天下哪有这种事情?惠能大师真给我们做实验,真有这回事情,他真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这一开悟全通了,不但佛门经典去问他,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能把你讲得开悟。不但佛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你只要明心见性,一切法自然就通了。你不念《无量寿经》也能通,一句佛号就能通,这一句佛号,念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就通了。净宗的术语叫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用参究的方法,净宗用读经或是念佛。读经,读《无量寿经》、读《观无量寿佛经》,或者读《阿弥陀经》都可以,选一种,你天天读它,一天读十个小时,一遍一遍的读。开头读的时候要大声读,读出声音来,为什么?你有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会念错,冥阳两利。
  读经是什么?读经是修行,绝不想经里头的意思,用读经的方法修定;我一面读一面想它的意思全破坏了,这个要晓得。用读经这个方法来修定,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无量寿经》比较长,初学的时候念,大概念一部要两个小时;念到半年,大概差不多一部一个小时,这是你念熟了;念到很熟的时候,念一部大概四十分钟,会入定。入定还要这样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还用这个方法。我用读经,就用这个方法;我用念佛,就用念佛的方法,不要改,一直到大彻大悟。所以《金刚经》上讲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也就是说,哪一个法门都能帮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它是平等的。我读别的经行不行?读哪个经都行,念一二三四五都行,就是要专一,就是不能变。净宗为什么读净宗的经典?相应,与我们修的法门相应。别的经典一定也能达到,都可以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是不如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这个好!
  方法,佛讲得清楚,祖师大德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们都懂,问题就是没真干,所以你能怪人吗?老祖宗所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孟子讲的,孔子也讲。过失决定不在外面,决定与别人不相干,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世界的真相,一场空,《般若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事实真相,你还有什么留恋的?你还有什么想得到的?一样都得不到,真的是一场空。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就学菩萨那样,那么自在、随缘。于外面的境界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这就好,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平等心就是我们要求得的,为什么得不到?就是没有看破。虽然佛都教给我们了,我们对这个没有透彻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真正透彻了解;真正透彻了解,我们这个念头就断掉了。这绝对是真的,不是假的。
  假的,我们为什么还那么样认真来做?这个做是表法,这是属于大慈大悲,给没有觉悟的众生做个样子,让他们的生活有秩序,让他们的社会能够安定和谐,给他们带来现前的幸福,是这个。我这个表法是为他们的,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没事,我这样表法也是没事,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是用有为心去做。用有为的心去做造业,无为心去做不造业。为什么?天天在做,痕迹也不着,心里头干干净净的,一点没染污到,这就是你没造业。这个业,佛法里给它个名词叫净业,就是没染污。世间的业是染污的、着相的,心里头真有,阿赖耶里头落种子;你造的这个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这个本事很大!
  「不于心外取法,无一法当情者,名为少欲」。无一法当情,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没有一法落在阿赖耶里头。唯识里面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阿赖耶里头有落谢影子,《楞严经》上讲的,就是第八识里头的种子,这叫业因,有这个业因将来就有果报。菩萨有这个能力,没有落谢影子,做再多真的是作而无作,不落印象。用这个比较容易懂一点,做再多不落印象,这叫净业,这真正叫少欲。「体露真常,寂灭为乐,如如不动」,这叫知足。体就是自性,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常。真就不是妄的,常是永恒不灭。这是什么?真心,真心起了作用。真心怎么起作用?真心要变成现相它才起作用。会变成现相?会。怎么变的?众生有感它就有应,它就现相。水结晶就是体露真常,寂灭为乐,水结晶上这八个字我们就体会到了。
  在现实环境里面,现实环境都是虚妄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体露真常。他的身体好像跟我们是一样的,血肉之躯,其实我们是真的血肉之躯,他不是的,你要把他看作血肉之躯的话,你看错了,他好像,但是他不是的。如果他要是的,真的是的,那他就堕落到凡夫,他就不是佛了。要记住,《梵网经》上他告诉我们,他到这个世界上来作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他常来,所以他真的是真常。真是什么?他做得了主,众生有感他就来了,感要没有他就走了。他也没有起心动念,有感就出现了,没有感就不见了。所以我们细心从这里头去观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
  在中国古书上也有记载,有很多人相信,唐朝浙江天台山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那释迦牟尼佛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现比丘身而来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我们在这句经文上把它引申,全世界各个不同族群里面的圣人,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我们都会想到佛菩萨来示现的,应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现基督身,应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现阿訇身。真身是一个,应身无量无边。应身看起来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在人道现人身,在鬼道现鬼身,在地狱道现地狱身,在哪一道现哪一道身,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头顶上有三十二个头,那是三十二相,应以什么身就现什么身。那三十二个面孔应该画各种不同族群的像,各种不同宗教创始人的像,那让人一看,表法就很清楚、很明白。画的相貌都一样看不出来,要画不同的像。
  去年十二月,澳洲净宗学院举办了个十周年纪念,请了齐素萍居士,带了一个团,杂技团,到图文巴去表演。我疏忽了,我以前讲了很多,疏忽了,杂技团里头有变脸,那个变脸可以把这三十二相变出来。那个很有意思,他一变,观世音菩萨,这一摇头,耶稣出来了,那是非常生动。这以后变脸要教给他们这一套,你看不但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它还在弘法利生,让人家晓得,各个不同族群原来是一家,各个不同的宗教也是一家,这个意思好!这个表演变脸的,以后叫他这个脸谱重新好好去画,画各种不同宗教、不同族群,这个很有意思。事实真相如是。所以这个三十二相,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读了没有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跟我们现前生活马上就接上,就衔接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有变很快乐的面容,笑咪咪的,也有变很生气的,把七情五欲都表现在面孔上,这个让大家看也很有趣。观音菩萨会变,你也会变,他也会变,人人都会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怒哀乐变在脸上。
  这几句是讲的应化,体露真常,寂灭为乐,如如不动为知足。自性住在清净寂灭,确实它如如不动,这是知足。「于此少欲知足一句,具如是妙意,足证佛经语深」。确实,佛经上一句说几天都说不完,这个里头的意思愈延伸就愈多,愈讲愈细,可以讲到我们日常生活上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要懂得少欲,要懂得知足。
  再看底下这一段,『专求白法,惠利群生』。「白法者,白净之法,指一切善法」。古印度,我们中国人讲善恶,印度人很少讲善恶,他讲黑白,黑就是恶,白就是善,这是他们的习俗语,白法就是善法。所以白净,清净,一切善法。《大乘义章七》里面说,「善法鲜净,名之为白」,这是解释白净的含义,它是善。鲜净,鲜是新鲜,净是清净,清净是没有污染,新鲜代表它不是陈旧的,它是新的,永远是新的。魏译本里面叫「清白之法」。「《净影疏》云:所显之法,出离邪谤,名为清白」,它不邪。谤,含义是批评,因为它太完美了,就是说没有批评的,完美,这叫清白。「《嘉祥疏》曰:是无漏明,故云清白」,这个意思就说得更清楚。无漏是什么?烦恼、习气断尽了叫无漏。这个清白里头没有染污、没有杂念,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叫清白。「《会疏》云:大乘法,名为清白」,这个意思也很好。大乘,法身菩萨所修的,不是权教、小乘,权教、小乘善恶没有了,但是他有染净。凡夫有善恶,有染净、有善恶。二乘善恶没有了,六道没有了,他看六道是染,他们自己是清净。所以四圣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染土。
  「惠利」,惠是惠施,施是给予。惠是一种恩惠,这里面要带着恭敬心,恭敬、有礼貌的帮助需要的人。利是利济、是利益,是救济他、帮助他。「故经义为:专求无漏大乘清净之法,用以普施有情,利乐群生」。这个意思很完全、很好,我们应当学习。但是这个标准很高,无漏大乘清净之法,这是法身菩萨们,他们在十法界用应化身帮助一切世界里头六道众生。每个佛世界多半都有六道,也有没有的,我们在《华严》「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读过,确实有些诸佛剎土它是净土,它没有六道轮回,甚至于有些佛剎土里面它十法界都没有,它只有实报庄严土。所以诸佛剎土也是差别很大,不完全相同,但是大部分的佛土里头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所以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主要就是要帮助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太苦了,他们都有佛性,他们本来都是佛,帮助他们回归到佛位,弥陀发这么个大心,他也认真努力去做。这个地方,专求无漏大乘清净之法,用以普施有情,利乐群生,用它来说明阿弥陀佛那是恰好不过了,阿弥陀佛确实是这样做法的。我们现在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无漏大乘清净之法,怎样能够介绍给大家,帮助大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众生如果接受了,能信、能愿,念这一句佛号,将来必定得生净土。真正利乐、无上的利乐,再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珐輪。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珐輪,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