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9|回复: 6

[其它]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四十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开示集12大方广佛华严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四十四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44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面第四行,看最后这两句: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性皆离垢。仁慈佑物。】

  这段经文是总结如吉祥主药神等,他们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都显示出经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会尽虚空遍法界,所以里面的大众都是无量无边。末后这一句是叹德,虽然只有一句,意思很深。『性皆离垢』,他们的性德说明都是离一切尘劳烦恼。主药神是表十住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十品,这个地位相当之高。所以他的位次在经里面讲,十住是灌顶住,也就是入佛位,证得佛的果位。『仁慈佑物』这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学习。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凡夫说实实在在话,没有仁慈,所以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名号要用「释迦牟尼」很有道理。释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仁慈,就是这四个字,照字面上来翻是「能仁」,他能够仁慈,对治六道凡夫缺乏仁慈,而且多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其次是心不清净,这是六道凡夫的病根。「牟尼」这个名号就是寂静,也就是心地清净寂灭;寂就是一个妄念都没有,妄想断尽了,清净寂灭,灭烦恼。这是在这一段里面,末后在叹德里面把这个意思表彰出来,这个用意很深。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段落。从前面我们看到异生众当中,实在讲,华严会上哪里会有异生众?都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示现、表演的身分,不是他本来的身分,他在此地表演、示现出来的身分,他们示现是异生众。异生众就是没有明心见性,表这一类。这一类总共有三十九个团体,佛法里面讲众,众就是讲的团体,这一类有三十九个团体。这里面也分三类,第一类是杂类诸神众,我们现在所读到的都是讲的杂类诸神;第二类是八部四王,这是佛家讲的护法神众;第三类是诸天,欲界、色界诸天。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从前面海月光大明菩萨众,一直到主药神,总共是十个团体,我们现在讲十个社团、十个团体都可以。这十类代表十住的因果,也就是从初住到十住。初住是发心住,由海月菩萨这个团体来代表,他们代表发心住。这一发心就是菩萨,所以它这个用意很深。初发心的都是菩萨,后面金刚神、身众神、足行神一直到主药神,怎么不是菩萨?从这个地方就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是大菩萨示现的神众,不是真正的杂神,是示现的。为什么示现?不示现行不行?给诸位说,不示现决定不行。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他这一示现、一表演,我们就明白了,知道从哪里学起,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使我们了悟最初方便,可见得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他是表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分,这么多团体都是佛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身分,这个要知道。

  更深一层的意思,让我们去体悟诸佛菩萨没有名号、没有名字,诸佛菩萨也没有身相,你要认为佛菩萨有一定的样子,错了,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没有身相,也没有名号,身相跟名号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讲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化现,所以缘聚他就现形,随机说法,法也没有一定的,随机说法;缘散了,这个相也就灭了,就消失了。缘聚缘散而已,哪里真的会有相?佛菩萨果地如是,我们现前凡夫因地,实在讲也没有两样。这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本来如是,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你体会得,有很大的利益。一切凡夫破身见最难,最不容易,几个人把身见看破?把我执放下?能破身见、能放下我执,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了,这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大乘圆教,《华严经》上讲,七信位菩萨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逐渐明白事实真相,确实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对於破我执很有利益。所以要晓得决定没有相,一切相缘聚而现,缘散而灭,这是我们凡夫眼里面所看的。聪明人在这个现象里面他就明了,缘聚相也不生,缘散相也不灭,这给你讲真实话,没有生灭,生灭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实际上决定没有。希望我们体会得愈深,受用就愈大、就愈殊胜。

  海月光大明菩萨他们代表初信位,初信叫发心住。十住住在哪里?住佛之住。佛住在什么地方?初住菩萨告诉我们,佛住菩提心。如果我们发菩提心了,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你就是海月光大明菩萨一流的人物。菩提心的体是真心,《观无量寿佛经》上佛给我们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得很好,与佛法相应,「一念不生是谓诚」,你心里面才起心动念就不诚。儒家讲诚是这个标准,佛法比这个标准还高。儒家的起心动念,说老实话是见思烦恼而已,尘沙、无明他还不知道,所以佛家讲菩提心的标准高。但是儒家所讲的我们都不容易做到。要怎样才能做到诚?《大学》里面八目列得清清楚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什么叫格物?物是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是欲望,把欲望断得干干净净叫做格物。人有欲望,欲望常常牵动你的心;格是格斗,是跟它打一仗,要把它战胜,换句话说,你要把你自己的欲望战胜,这才叫格物。所以格物等於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格物是断烦恼。致知,致知是智慧生起来了。你看儒家也讲这个道理,它讲的没有佛法讲的那么明显,也懂得一切众生都有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没有智慧。你现在的智慧跑哪里去了?你现在智慧被烦恼盖覆住,说个老实话,你的智慧变成烦恼了;你要能够克服你的烦恼,你的智慧就现前。所以致知就是佛法里面破所知障。两种障碍破除了,你菩提心就现前。这两种障碍破除,你最低限度的位子,发心住的菩萨,海月光大明菩萨这个社团你就参加,你就入他们的社团。发心住,住佛之住,这是你的菩提心现前,所以菩提心一定要断烦恼障,一定要破所知障。通常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烦恼障破了(烦恼是指见思烦恼),你超越六道轮回;所知障要是破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住一真法界。

  在这个经上我们看到,海月光大明菩萨是初住,圆教初住,金刚神众是二住,身众神是三住,一直到现在我们念的主药神是十住。地位愈来愈高,分破无明,进入一真法界之后就是破根本无明。四十一品无明,破一品,地位往上面提升一阶,这些都是法身大士。我们不发菩提心怎么行?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常讲,我们这一生想真正成就,只有用唯一的真心。我们对一切人,对人、对事、对物都用真心。别人欺骗我们,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一定用真心待人。为什么?我这一生要证果,我这一生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得那么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要不发菩提心,单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这个要懂得。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二、三个。为什么那么少?他做到一向专念,他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是他心不清净,他心里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这个与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相应。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佛号念得是没错,念得很好,一天念十万声,可是你心不善,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怎么能去得了?所以实在讲,发菩提心比念佛还重要。真正发菩提心,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为什么?他已经是上善之人,已经够资格了,只要动一个念头想往生就行。所以经上讲的话,我们要仔细去思惟,不能够含糊的念过。这是讲菩提心之体,真诚。

  菩提心的样子、菩提心的作用你要知道,它的作用,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浅而言之,好善好德,对自己常常存这个心,自受用,好善好德;对一切大众是大慈大悲,就是此地讲的『仁慈佑物』,这是菩提心表现在事相上。好善好德,仁慈佑物,这不是勉强的,不是做作出来的,自自然然流露。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平常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在想怎么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没有替自己想。还有一念为自己想,诸位要晓得,你的我执没破,你还有坚固的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你轮回的根没有拔掉,你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所以现前就要放下,我们只为别人想,只为众生想,绝不为自己想。我在讲席里面,这些话不知道说多少遍,世尊在经上也重复了千遍万遍。为什么世尊不厌其烦的重复?众生还没有醒过来,还要多叫几声,没醒过来,所以总是不厌其烦,无数次的在唤醒我们。这是你发心了,一发心就是住佛之住,佛就是这个心,现在我们这个心跟佛心一样。

  金刚神众这个团体,他代表的是守护那些住佛之住的菩萨,他要守护。实际上不是金刚神守护,金刚神是表法,表金刚般若,智慧。二住菩萨叫「治地住」,地是什么?心地。才入佛家,刚刚才入佛家,才证得一真法界,刚刚脱离十法界,才证得一真法界。心地里面烦恼是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习气还在,你还需要对治,要对治无始无明习气。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金刚般若。诸位要晓得,金刚神是表自性般若智慧,这个时候已经破一品无明,自性智慧透出来了。愈透愈大、愈透愈明,这样能够破除无始劫来的习气,叫治地住,这是又破一品无明。

  再往上升是身众神,身众神是随侍承事。我们到哪里去随侍承事?诸位想这是做佛的侍者,常常照顾佛陀。佛在哪里?找不到。一切众生就是佛,我们以什么身分对一切众生?我们是他的侍者,要常常照顾他,常常伺候他。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佛,你如果把他看作众生,自己以为是法师,以为高高在上,你就错了,你到哪里去找佛,去随侍承事?你找不到。佛告诉我们,你自己成佛的时候,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成佛了。你还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众生,你也是众生。众生眼睛里面看一切是众生,佛眼睛里面看一切是诸佛如来。我们学佛,要问问哪一天我能成佛?哪一天这个境界现前,你就成佛了,这个境界不现前你没成佛。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不是把一切众生当作佛来看待,这里头还是隔一层;他就是佛,他是真佛,他决定不是假佛。你们大家能相信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从性上去观察,他怎么不是佛?相上他是众生,性上他是佛。就像此地表演一样,从性上讲他们是诸佛如来,从相上讲他们是杂神一类,这是示现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修行用功就有下手之处。我对一切人都把他看作佛一样看待,我对佛恭敬、对佛赞叹、对佛随顺。

  如果我们以傲慢的态度对众生,那就是傲慢态度对佛,何况还让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这大错特错。你一念生欢喜心,欢喜是烦恼,一念懊恼之心也是烦恼。中国人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个欲望,统统是烦恼,你的心不清净。佛菩萨喜怒哀乐爱恶欲是示现的,事有理无,相有性无,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自在,事有理也有,相有性也有,糟糕不糟糕!其实性相、理事统统没有,事相是什么?梦幻泡影。《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自己的心地,让自己的心地放光。这是身众神,身众神讲到修行,金刚神是用智慧启发我们的心地。用随侍承事来修行,因为身众神是表三住菩萨,三住叫「修行住」,你们看这个意思多深。佛法里面讲修行,总纲领、总原则跟儒家讲的也类似。儒家的修行是讲守礼,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的精神是什么?自卑而尊人,这个人懂礼,这是礼貌,决定没有傲慢的。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老夫子,上面所记载的,夫子无论对哪一类人,善人、恶人,年老的、年少的,没有不恭敬的,没有不谦虚的。这个表演是修行,将自己行为里面不善的都给它修正过来,欠缺的都弥补成为圆满。佛家常讲开悟、修行,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开悟?我说得很简单,你知道你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开悟了;你知道自己毛病,你能把你的毛病改过来就是修行。所以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过失,你在行门上无从下手,你怎么修法?

  因此,古圣先贤教我们读经,读经目的在哪里?拿经来对照自己的心行,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展开经本对一对,佛怎么说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如佛所说的?如佛所说,那我们的行是正行;如果跟佛所说的相违背,我们的行叫邪行、恶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教我们,他说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佛的学生,必定是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就去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就不做,佛叫我们去我们就去,这才叫随顺佛的教导、随顺佛的意思、随顺佛的愿望,那才是佛弟子。如果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不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偏偏要做,这不是佛弟子,这个人不是学佛。不是学佛,也研究佛的经论,也上台讲得天花乱坠,那是什么?现在人讲的佛学,他不是学佛,他是佛学。佛学不管用,讲得再好依旧搞六道轮回,於事无补;要紧的是真正要学佛,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所以随侍承事,讲到修行那真是讲到极处,真正是把一切众生如同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奉事,我们在这个经文里面看到表法,它是这个意思。

  第三类足行神。我们在前面,足行神我把他说作现在的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在佛法表法,什么意思?指导我们成佛之道。这是第四住菩萨,「生贵住」。世出世间一切尊贵没有超过佛的,没有能够比得上佛的,生佛之家,住佛之住,这才真正叫生贵。道场神是守护道场,领众修行,这一类属於道场神。在此地所表的是第五住的菩萨,五住叫「具足方便住」,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领导大家修行。这个护法叫内护,对於一个修行人来讲,最贴身的看护。我们一定要知道,在这个道场里面,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表法里面来讲,具足方便就是执持名号,所以道场神也表这个法门,因为五住菩萨叫具足方便住。一切法门里面,讲到具足方便,无过於持名念佛。你看看这个经里头的味道,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我们信心才真正坚固,永远不退,那就是守护道场。这个道场在心里面,不是形式的道场。我们讲到这一段,也特别举《维摩经》上维摩大士所说的道场,直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不拘形式。道场是什么?是你修行证道的场所。修行证道场所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真正是在你心里,你心里面真的觉悟了,你在那个地方那就是道场。所以一切法,最后都归到心地法门。护持道场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具足方便住。每一类的神众扣紧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我们修行证果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主城神,这是代表六住菩萨,六住菩萨是「正心住」,诚意正心。主城护法王城,法王城是心城,这在前面跟诸位都做过详细报告。坚定意志、坚定信心,永远不退,这是六住菩萨,正心。七住菩萨,在这个地方是用主地神来表法,地也是心地。以甚深的弘愿护持一切众生的道心,这是主地神。这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区关心教育的这些人士,中国古时候常讲的地方士绅,有道德、有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这一类的人士,他们最关心的是教育。我们今天谈教育,这个名词大家都懂,哪一个不知道教育?而实实在在讲,我们对这两个字所知的有限,含糊笼统,不求甚解。如果真正教育要是办好了,它的果相一定是天下大治,世界太平,必然是这个现象,怎么会乱?社会怎么会动乱?社会之所以动乱,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真正懂得教育这两个字的意思,真的已经不多了,把这个意思扭曲了,正如同佛教一样。今天讲到佛教,大家一听到佛教,迷信,是宗教,把意思全搞错了,所以对佛教这个名词发生了误会、曲解。连教育这两个字都不例外,那还有什么话好说?

  古时候中国的教育,印度佛教的教育,都是真善美慧的教育,它确实达到这个目标。古代教育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安定繁荣、长治久安,所以国家施政,第一桩大事就是教育。正如「学记」里面所说,《礼记》里头有一篇「学记」,这篇「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时代的教育哲学、教育的理念。它教学的内容,为了要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教育的内容著重伦理的关系,伦理的关系从夫妇开始,现在人不了解这个事情。社会为什么会动乱?古人看起来很简单,家不家则国不国,你家不像个家,你这个国怎么能治得好?家要治得好从哪里开始?从夫妇。所以夫妇的结合是道义,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现在讲自由恋爱,恋两天又分手了,成什么话?那个自由不是恋爱是乱爱,简直不懂事!从前结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他们来帮助你选择对象,那是你一生的生活。所以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为什么要这样繁文缛节?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你这个家好,国才好,家是国的基础、根本。这是室,夫妻同一个室;室外面是家,有父子、有兄弟,成为一个家;家的外面是国,国里面有君臣、有朋友,中国叫五伦的社会。外国人讲团结,中国古时候没有团结这个名词,五伦就是团结,用不著再说团结。所以中国教育著重在伦理,说明五伦的道理,人与人的关系。五伦十义,每个人在哪一个地位上,应当要尽什么样的义务,你要做些什么事情,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再教你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这些万物,与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今天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从前教育是讲这些。然后你才明了,你自己应该怎样做人,顶天立地,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圣作贤。

  从前人读书在明理,读书志在圣贤。我们学佛志在作佛、作菩萨,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一定要志在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没有改变我们的工作,就在自己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现前工作岗位当中,你就作佛、作菩萨了。这就是《华严经》上这么多诸佛如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用意在此。这里面足行神、道场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改变生活方式,不必改变自己的行业,只要把你的念头转变过来。你现在的念头,凡夫的念头,凡夫就是对於这些道理不清楚、不明了,起心动念自私自利,甚至於说是只顾自己,连妻子儿女都不顾。社会上真有这种人,还有什么法子?所以要懂得什么叫教育,你才知道怎样去做人,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做个圣人,怎样做个贤人。

  人必须具备基本的德行,这是决定不能缺少的,如果缺少就不叫做人。中国人常讲人格,什么叫人格?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人的资格。儒家讲五个,佛法也讲五个,意思都相通。儒家讲的五个是五常,常叫常道,不可以中断的,不能离开的,仁义礼智信,这是基本的教学。从小就要培养,养他仁慈的心,养成他懂得尽义务,应当做的事情决定去做,尽义务而不求报酬,这些观念从小培养。懂得礼节,讲信用,再培养他的智慧,这五条。所以古时候小学,小学就是训练基本的德目,完全以这个为教学的中心。古时候小学是从八岁到十二岁,八岁上学,生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背诵经典,古圣先贤的这些书背诵,不讲解的,只教你读,只教你背。我们现在明白,这是训练根本智,训练一个人的定力。小孩也是一样,不叫他背书,他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这个伤害太大了。所以从小就修定,用什么方法修定?用读书这个方法来修定,把你的妄想打掉。念上几年,妄想少了,正念多了,你背诵古圣先贤的典籍,正念多了,然后再上太学。古时候学制只有两级,小学跟太学,没有中学。太学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到大学里面念书,完全著重研究讨论、讲解,因为这些书你统统都背过。背书那个阶段是修根本智,入太学是修后得智。换句话说,小学训练的,《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到太学里面研究、讨论、讲解是修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两个阶段。

  太学里面读书自在,你看朱子,《四时读书乐》,世间什么事情最快乐?读书最快乐。现在人读书最苦,哪有乐!成天书包背得一大堆,你看多苦。所以我们看到学生每天背那么大的书包,我都想决定不能来作人,作人这么苦。从前上太学去亲近老师,一本书都不要带,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你全部都背过。老师也背过,学生也背过,所以都不要书本,说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背过的。所以你要说中国不讲科学,那是假的。太学的学生,从各个省县来的,不是一个地方来的。老师讲到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每个人记得都不错。从前那个书、课本,你们看过中国古书,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段落,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无论什么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它要不一样它就刻错了,这很合乎科学的观念。不管哪个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讲到第几页、第几行、哪个字,一定是一样的,所以他不要带书。那个教书是真有意思,讲到什么地方,哪些历史典故,老师还带著学生去旅游。学生侍候老师,替老师推车,替老师挑上这些担子,里面盛的什么东西?里面盛的是酒菜。哪里风景好,摆起来,老师跟学生围起来坐著,聊天就是学问,那个上课,你说他怎么不快乐?所以大学里面的上课是真实自由开放,任何人可以发表他的意见,大家来研究讨论。游山玩水,旅行,一次出去旅行二、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他怎么不乐?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是长见识,读书是成就学问。学问一定要跟事相结合成一体,学问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不是玄谈。所以我们在古代典籍里面记录看到,我们看历史这些传记,你看看古人,不满二十岁,考中进士的、考中举人的很多。不满二十岁叫童子,二十岁才叫成年。他考中进士,就有资格作县市长,举人里头优秀的也有作县市长,作地方官,现在看起来就是小孩。他能把一个地方治得很好,有学问、有经验。那叫做教育。现在教育教的是什么?现在教育里头没有教做人的,没有教你人与人的关系,没有。现在的教育,我们要不客气的说,教你怎么样赚钱,怎么样把别人的钱弄到我荷包里来,如何干一些损人利己的,干这个,现在教育教这个,天下怎么会不乱!古时候教育教你仁义道德。谚语常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面一句话说得没错,后面一句话说错了。你防人干什么?防人之心也不要,没什么好防的,你的心才真正定了。常常防人,你的心还是不安,你还是定不下来,你哪里有智慧?果然连防人之心都放下了,你就得大自在,你才真正能得大圆满。所以现在真的连「教育」两个字,懂得的人都不多。我过去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间很长,这个老人非常爱国,每一次提到教育,他一定拍桌子发脾气骂人,他的感慨很深很深。这里头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太少太少。

  现在的教育是个技术的教育。在孔子四科里面,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这两个没有了。第三个是政事,现在的教育只注重这条,这个科目,培养技术,培养你办事的能力,人伦道德没有了。至於文艺,现在虽然有讲文艺,可是文艺跟从前古时候那个文艺不一样,古时候的文艺是教育。你看看诗歌,孔老夫子删《诗书》,标准是三个字,「思无邪」,你就晓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是诱导人正知正见。演变到后代,从唐诗、宋词、元曲,以后变成戏剧,像昆曲,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平剧(一般人叫京戏),再演变成一些地方戏曲,民族艺术,它的内容以四个字为主,忠孝节义,用艺术的方法来达到教化一切众生的目的。因为从前学校不普及,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从哪里学到这些东西?从歌舞、从看戏,戏剧里面学忠、学孝、学仁、学义,学这些东西,从这些艺术里面明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做为他一生处事做人的准则。所以从前的艺术是教育,是教人做好人。现在的这些艺术,我们真是落伍了,看不懂,叫我去欣赏,我一看我掉头就走。什么妖魔鬼怪,画的人不像人、物不像物,什么抽象派,真是佛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看到经里面这些表法的,才知道佛用心很深,用心良苦,这才叫做真正的艺术。《华严经》是高度的艺术,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表演的境界。我们能从这个地方欣赏,能从这里契入,得的利益当然是不可思议。

  主地神,这是七住菩萨,七住是「不退住」,甚深大愿,护持一切众生的心地。这个心地特别是要护持他的菩提心,他菩提心才发起来一定要护持。我上一次,前面跟大家讲地方上的士绅,他们关心教育、热心教育,对安定社会、繁荣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往往是潜移默化,明白的人很清楚,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

  主山神代表八住菩萨,八住是「童真住」。在形相上是一类隐居山林的高士,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他没有出来做事。没有出来做事,他没有这个缘,没有机会为社会、为大众服务;如果有机会,他们也都出来了。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诸葛孔明,孔明是高卧陇中,隐士,他也是以耕读为乐,自己耕田、读书,过他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盛情难却,才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没有机会,遇不到人家来请,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自己去找人的,不可能的。所以高人,他清高就在这一点,你去找他可以,他绝对不会来找你。这些人对社会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影响,教我们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有能力争,他不争;有能力求,他不求,这叫高。不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那就谈不上,他真有学问、真有能力,无争无求。我们现在看社会上,他没有德行、没有能力,他也争、他也求,拼命在争,搞成社会大乱。他们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代深远的影响就是教给我们,真正有道德、有学问,他能够一生过他平淡的生活,过他喜欢过的田园生活,读他喜欢读的书,交结喜欢往来的朋友,他的一生很自在、很快乐。不争名、不求利,真正是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这是主山神,童真住菩萨,童真就像一个少年一样天真无邪,这是真正高度的智慧。

  主林神是第九住菩萨,第九住叫「法王子住」。通常凡是九,这是第九住,将来九行、九回向、九地,都是代表法师,教化众生的。这里面主林,林是树林、森林,树代表建树、表建立;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建立起来,社会繁荣就像森林一样的茂盛。所以这一类里面表法的意思很广,智慧、财物、德行、利益几乎全都在这里面,像我们现在所讲社会各行各业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就是主林神所代表的。他在每一个行业是领导人,也是这个行业里面的老师。

  我在过去有一个专题讲演,内容就是讲君、亲、师,这三个是一体的,不能分开,分开麻烦就出来,这三个不能分开。你在社会上,你在这个行业做领导人,被领导的是你的员工,你的一些干部;你有大的企业,你有大的公司,你有许多干部,你有许多员工,这是接受你领导,这个关系,你是君,他们是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仅是这个关系,你要更深一层,把你所领导的这些人看作你的学生,你要教他,你要作师。你从事这个行业,你把这个行业的理念,这个行业的智慧、技能,统统能教给你这些员工,你这个事业怎么会不发达?当然有成就。所以你要教,你不教不行。你教他,你跟他们就是师生关系,这就很亲密。这个亲密还不够,还要作亲,把你所领导的这些人都看作你自己的家亲眷属,你要以亲情爱护他们、照顾他们,你的员工对你就有感恩戴德之心,决定会对你这个公司、对你这个事业尽心尽力,他要帮你做。为什么?他觉得这是一个整体,是一家,替老板做就是替自己做,老板跟自己是一体。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所以你一个人要具备这三种身分,君亲师这三种身分,你这个事业成功,你底下用的这些干部、用的这些员工得力,没有一个不尽忠、不效力的;换句话说,你用什么心对待别人,人家用什么心来报答你。这是伦理、这是教育。

  如果老板跟员工没有这个关系,今天我需要你雇你来,明天不需要了马上把你开掉,你们想想员工替老板能尽心、能尽力吗?彼此是利害的结合,有利就一起干,没有利的时候马上就分开。古代教育教导我们,公司行号也是伦理道义的结合,彼此都讲道义。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公司非常困难,老板决定不会裁撤员工,一定要咬紧牙关,要度过困难;员工也不会埋怨老板,不景气的时候,不拿钱他也干,他也要支持老板,老板是恩人,报恩,怎么可以计较待遇?所以他的员工不会散,没有钱给他,只要有饭吃,他都不会离开。道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商场里面,他怎么不是第一?当然第一,菩萨商主。无论在什么时候,事业做得很好、很发达的时候,老板跟员工的生活也差不多,员工才佩服,老板真的是为员工,这是菩萨老板。事业是为整体、为大家,照顾大家的生活。他的生产、他的货物是服务社会、服务一切众生,货真价实,赚取最合理的利润,便利於社会大众。所以他的一生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而不是为自己,这是教育。我们读到这个地方,看看眼前,真的是感慨万千,古圣先贤这样圆满的教导,我们今天把它遗弃了;真正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这些学术,我们误会把它看成落伍、不合时代,应当要把它丢弃,冤枉不冤枉!所以九住称为法王子住,也称为法师住,道理在此地。

  末后这一位主药神,我们刚刚念过的,这个含义很深。主药神代表第十住「灌顶住」,这是在这一个阶段当中达到巅峰。灌顶就是成佛,我们现在讲毕业,这一个阶段毕业,十住里面他毕业了。这一段里面,它的内容我们看得非常明显,所有一切业障、习气都淘汰尽了。业障、习气是病,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示现在这个地方作药王,主药神。在我们佛法里面还有一尊药师如来,许多同修生病的时候都念《药师经》,去拜药师如来。拜能拜好吗?靠不住。一定要懂得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你要去做到,你的病才会好。像这段经文所说,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仁慈、清净。清净心不受病毒的感染,你当然会健康;仁慈可以解毒,再剧的毒物,仁慈可以能把它化解、把它分解掉。在佛法里面讲,最毒的病毒就是贪瞋痴,叫三毒,仁慈能把三毒化解,清净心、智慧心能把这个病根断掉。所以在灌顶住里特别著重清净、光明,仁慈佑物,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这些东西。

  以上这一大段的经文,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做这么一个总结,希望我们读诵、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华严》里面教给我们,任何一位都摄一切位,虽然是初住位,初住菩萨所修学的十住全修。不但十住位菩萨所修的他统统都修、统统都学,乃至於往后,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统统修,统统都学。证到等觉位了,等觉位菩萨对於发心、治地他们所学的,他也不舍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修学。这才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圆融是圆修,一法都不舍;行布是次第。有次第、有圆融,这才叫佛华严。不是在一个位次上只修他这一部分的课程,不是的,他统统都修,圆修圆证,我们在这里要深深去体会。不但要体会,一定要落实,我们得的受用真正是无比的殊胜。念佛往生净土,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信心十足,决定得生,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不能通达《华严》,《无量寿经》要讲得好,很难。你能够契入《大华严》,讲《无量寿经》就好比吃冰淇淋一样,不费事,自然会讲得很圆满,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得大自在。也难怪过去弘一大师劝导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他老人家介绍,从《华严疏钞》学起。非常有道理,从这上奠定基础,以后无论学哪一个宗派的经论都轻而易举,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过来人所说的话,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一生勤学,他做事情、读书都非常认真,这是普通一般人比不上的。所以虽然是中年出家,他的成就也是为佛门里面大家都肯定的,为世间人所赞叹的,绝非偶然。所以他的建议、他的教诲,我们应当要顺从。今天我们将这一段介绍出来了,向下的经文是第二个段落,是表十行位的菩萨。这是让我们体会到十住里面的因果。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云: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1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