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75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9-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没有不说法的。佛是怎麽个说法?佛是应机说法。像《普门品》裡面所讲,应以什麽身说法,他就现什麽样的身;应该说什麽法,他就说什麽法。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没有身。没有身,才能够现无量无边身;没有说,才能够有无量无边说。这就很奇妙,我们就很难懂。我们因为有身,执着有个身,就不能变现很多的身。什麽时候你会分身,你也会像佛菩萨那样变无量无边身?几时你把那个身忘掉了,你就会变了。你这个身没忘掉,这是我,我只有一个,不可以有两个。等到我忘掉了,那就可以分身了,可以变无量无边身。几时把知见忘掉了,那你就无所不知,你就可以说无量无边的法。今天所以不能说法,就是因为我们有知,这坏就坏在有。有,就是有分别、有执着,就坏在这个地方。离一切分别执着,就叫佛,就叫菩萨;有一切分别执着,就叫凡夫,就叫众生。所以佛是无处不现身,无处不说法的。像《愣严经》上所讲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由此可知,佛没离开我们,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佛菩萨都在我们身边,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有感,我们有心去感,佛菩萨无心而应。这是说的愿,这个愿很重要,没有愿就不能起感应的作用。再看底下一句:
【行周遍者。】
『行』是修行。
【主山神偈云。】
这都是在大经,前面这十二卷。
【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闢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华严经》上教给我们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是什麽?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法界。一是什麽?一就是自己,一切即一,统统是自己,自己就是虚空法界依正庄严,这个事实很少人知道。佛给我们说了,也很少人相信。但是告诉你,这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就说不通。确实,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禅宗,禅德悟入这个境界,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隻眼,就是这个意思。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切,沙门一隻眼是一,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这个意思。
『主山神』是谁?主山神就是普贤菩萨,就是毘卢遮那如来。如果诸位还不能够体会,这不得已再说个比喻。这部《华严经》所讲的华藏世界海,《华严经》前面十二卷是讲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那个看起来很热闹的。就像我们作梦一样,梦中的境界。作梦的时间不长,醒过来之后,还能记得很清楚,刚才我做了个梦,想一想,梦裡的境界还没有忘掉。那你再想一想,那梦中的境界从哪来的?全是自心变现的,心外无梦,梦外无心。当你作梦的时候,你整个心就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你的一个心,你把这一个理推广,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梦境。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心,这一个心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也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你说主山神是普贤菩萨讲得通,你讲主山神,就是毘卢遮那如来,也讲得通。为什麽?一切即一,怎麽讲不通?所以主山神所讲的这些话,就是普贤菩萨说的,就是毘卢遮那佛说的。我们在这裡不要给他分别,这是个山神,还不如佛菩萨,那就错了。我们初看《华严》,也是看到经上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裡面怎麽会来了鬼神?是不是?鬼神是六道裡面的,怎麽会有这些东西?这就是不懂一与一切的道理。那这些,不要说鬼神,比我们这些人。我们凡夫是不会说偈,不会说偈也不要紧,杂心閒话,也就等于这个偈颂一样。是不是本性变现出来的?当然是本性变现出来的,没有例外的。所以善财童子眼光裡面看我们,都是大善知识,大善知识就是诸佛菩萨。这是《华严》跟《圆觉》上都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切众生,包括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这是《华严》圆满的境界,经上常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往修胜行无有边』,这个往是指往昔,统统是从因地上讲的。菩萨在因地上修胜行,胜是殊胜。行,哪有胜与不胜的道理?我们随便举个例子来说,布施、持戒,菩萨行归纳起来通常是六度。《华严》讲得比较详细,把六度展开来,说个十度,菩萨行门的十大纲领。什麽叫殊胜?什麽叫不殊胜?简单的说,我们讲六度,前五度是事,第六度是理,般若是理。事当中没有理就不殊胜,事裡面有理,这就殊胜了。理是般若,就是智慧。我们再说得浅显一点,因为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还是不太好懂。我们这个事,做事,心要是带着感情的就不殊胜。如果做事,这个事是依靠理智的,那就殊胜。感情跟理智,大家听起来比较顺耳,比较好懂。佛菩萨是理智的,不用感情,感情统统变成了智慧。凡夫迷惑颠倒,迷在哪裡?就是把你的理智统统变成了感情。理智跟感情是一桩事情,觉悟了就叫理智,迷了就叫感情。
所以诸位要知道,情,决定是迷;智,决定是悟。悟的行持、行为就是殊胜行。行,实在讲,没有两样。没有两样,为什麽说胜与不胜?诸位要知道,感情,基于感情的,他造业,他要受苦;基于理智的,他不造业,所以他也没有果报。譬如讲布施,感情的,我对你不错,你看我布施给你,我帮助你。我没有忘掉,对方也没有忘掉,我帮助你这些钱财物品也没有忘掉,那你就得受果报。这就造业,业牵后有,来生要受果报。那个觉悟的人,他虽然行布施,他晓得没有我,也没有你,也没有布施之物,三轮体空。为什麽?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什麽也没有。什麽也没有,他的心清淨,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所以他不造业。同样是事,所以佛菩萨修布施不造业,我们凡夫修布施,裡头造善业、造恶业、造无记业,总不外乎造这三种业。佛菩萨布施,心地清淨,三轮体空,他不造业。不造业,不得已,勉强给它安个名词,叫淨业。淨业就这麽回事情,三轮体空,心地真正清淨平等,那这个行就殊胜了。殊胜行才无有边,不是殊胜行,有界限的。为什麽?你心有分别,有分别就有界限。这个殊胜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