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25|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三研《普门品》【87】∣入海求宝的真正涵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因为追求种种珍宝,进入到茫茫大海之中,假如遇到了黑风吹,令乘坐的船漂流到充满罗刹恶鬼的地方。”
为求种种财宝进了大海,大海里盛产这几种宝吗?
对于金银而言,大海里绝对会有,地球上陆地占表面积30%,余下巨大面积都是水域,所以理论上海洋的矿产应该是陆地的两倍多。
古代的生产技术是没办法勘探和挖掘海洋矿产的。
金银这种重金属肯定沉底,不会漂在水上,包括琉璃、玛瑙、琥珀这些珍宝,也是古人无法在海洋里开采的;把真珠当成珍珠,或者龙珠、砗磲、珊瑚等等是可以在海里获得的。
所以,入大海并不可以获得如经文提到众多宝物,那么这句“入于大海”是什么意思?

前文提到贪心招感水灾,贪爱生水,大海就可以比喻为巨大释放贪欲的场所:人们为了追求各种财宝,为了追求种种欲望,进入到充满欲望的场所,这就合理了。
在这样的场所遇到更加恶浊、充满贪欲的罗刹恶鬼,就是正常的了。
人获取财富、滋养色身是份内之事,毕竟要存活,所以难免要进入到充满诱惑的场所去工作,就像难免进入大海去寻宝,可是因为愚痴的鼓动、业力的牵引,遇到了“黑风”。
这“黑风”就像是强烈鼓动、深重牵引的无明愚痴。
人们本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内心的欲望或许还在理智范围,或许超越了理智的驾驭,来到巨大的、充满诱惑的、可以释放贪欲的场所,随无明愚痴的吹拂、业力的牵引、贪欲的鼓动、诱惑的招感,让人们自己鼓动起黑色的风,就不能自己控制了,遇到的事情也不在控制范围,遇到了更愚痴、更贪心、更恶浊的罗刹,如是因就如是果了,没什么奇怪和不对的。

佛教的智慧往往用大海来比喻,如《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经文就像通往智慧大海的通道走廊,你走得过去,就走到智慧海中;走不过去,不能深入经藏,想获得智慧就稍微难一点,那就需要走“戒定慧”的老路,要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去落实清净禅定修行,最后获得清净智慧。
想获得智慧就两条路:一是戒定慧;二是深入经藏,但是明显难度相差很大。
戒、定走到什么程度能获得智慧?
过去分享四个罗汉的阶段:
初果入流须陀洹,没有智慧,但有相似智慧;
二果一来斯陀含,没有智慧,但是要保持一果的相似智慧;
三果不来阿那含,才算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仅是开始,不是终点,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有了这个智慧能帮助修行人突破生死界限,达到忍法,达到真正的不再投生生死、不再轮回的效果,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才有收获;
四果世第一阿罗汉,突破获得了无生的法忍,就可以彻底的自我选择入或不入生死了。
三果阿罗汉才算有智慧,这是戒定慧获得智慧的路子,我们在平时修行获得的那个仅是智慧的受用,并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
到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获得智慧?
要达到登地的四地菩萨位。
三地菩萨还没有智慧,到达七地菩萨了就是一个分界点,八地菩萨到十地法云地,包括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算满月菩萨,这几阶位的菩萨才算是真实获得了智慧,而不再是受用智慧。
所以,各位想一想:“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的历程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0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