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55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7-2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如果你再领导别人、教别人,那这个罪过就大了,这要负因果责任。
所以自己修行没有相当的把握,决定不能领众。领众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像过去智者大师他在往生的时候,学生都很想知道老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是什麽样的品位?就问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很谦虚的说,我因为领众,牺牲很大,只落得一个五品位往生,这他自己说的。那换句话,他如果不领众?他是上品上生。因为领众才五品位往生,这是给我们做模范。我们今天要领众,我们有没有把握在五品位往生?如果连这个都捞不到,那这个牺牲就太大了。为什麽?本来还可以能够往生,现在还搞六道轮迴,这糟了,这个事情不能做。所以他牺牲还是有个限度。那就是我下下品往生都行,这西方极乐世界我去得了,六道轮迴,我可以能够出离,牺牲的底线是设在这个地方,不能再下去。再下去,你来生还搞六道轮迴,那你帮助别人也有问题,的确也有问题。所以说是自利利他,这都是有个原则的,不能够违背了原则。
修学,诸位如果要想这一生当中真正有成就,还是走古人的路子,现代人想的这些花样很难。我学佛三十七年,我没有看到现在人的新方法有什麽样的成就,没看到。真正修行有成就的,还是古老传统那个原则方法,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我们已经看了三十七年了,向后再没有三十七年。这个时候要是不回头,换句话说,那就还是得搞六道轮迴,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一定要跟古人走,跟古大德走,才不至于走错误,真正在修行上扎根。
这个扎根,我们今天选择这个根是最上的根基,这就是淨土五经一论,从这上扎根。根要怎麽扎?最低限度,如果说五经裡面选一种,你得在一、二年当中,能够念上三千遍。如果五经统统都念,我们现在选的这个读本,五种再加上往生咒,分量也不多。如果说是每天都念的话,念这五种,五年,五年当中你去念满三千遍。这五年当中,对什麽听经、参学不重视,没有必要,老实去念这部经,念满三千遍以后再说。你这三千遍念完之后,给诸位说,你们的眼睛就放光了。
佛法,《愣严经》说得很好,现代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恆河沙,你有能力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真妄、是非、邪正你有能力辨别,这是你修学有根基。如果你现在没有能力辨别,你就乖乖在家裡念经,打基础。听多、看多了,决定没有好处。为什麽?你那个心被染污了。你每听一遍就被染污一遍,每看一遍又被染污一遍,已经染得够受的,天天还增长染污,这怎麽得了,明心见性没指望。不但明心见性没指望,连得清淨心的指望都没有,这怎麽得了。如果要想得清淨心,那你就要远离一切染污。读经,我们前面所给你讲的读经的方法,读经是修戒定慧三学,三学六度一次完成。换句话,这种方法就是去染污,把我们的染污用这种方法洗涤乾淨。这个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年,非常有效,希望大家要明白、要珍惜,要好好的认真努力。
佛法大海,自己一定要明瞭,我们能力只能够取一瓢饮,不能说佛法大海,我一口把它吞下去,你的贪心太大了,做不到。可是四弘誓愿裡头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没错,愿是要如此,想想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实在讲四弘誓愿要想做到圆满,到哪裡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四弘誓愿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做得圆满,《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没有必要求生淨土,那何必,我在华藏世界也圆满了。这些人都跟着普贤菩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由此可知,不仅四弘誓愿,十大愿王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所以文殊、普贤统统都是求生淨土。
这个法门才真真实实的是十方三世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第一经。你要不熟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念一本是决定不够的,现在我们这个本子有九种《无量寿经》,你统统念过一遍,你才恍然大悟,你才真正明瞭。以往九种本子你找不到,现在九种本子都送到你手上,你要是不肯去念,那过失在你自己。以前是我没有遇到,没有缘分;现在缘具足,因缘具足,你不肯念,就是你没福报。肯念是福报,念到完全明瞭,心裡头没有疑惑,那是善根。如何培养你的善根?老实去念经。所以实在讲,叫你在五年之内念三千遍,就是培养你深厚的善根,以这个善根做基础,你的佛道才能够在一生当中达到圆满,很要紧。这是讲佛为什麽开这麽多法门。
【既入法融通。二亦交彻。二门不二。】
『二门』就是性起、缘起这两门。这两门的确是圆融无碍的,性起不碍缘起,缘起也不碍性起。在我们这部经上讲的四无碍法界,四种无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它的确是圆融的。所以,这两门互相『交彻』,「二门不二」;二门就是一,一而二,二而一。
【统为华严圆宗所显真界生起万法之义门也。】
这就是《华严经》讲法界缘起,宇宙人生一切万物怎麽来的?这个大义说出来了,说出宇宙万有的缘起。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底下是第二段:
【明包遍离情者。】
这第二段有两桩事情:第一个事情讲『包遍』,包是包含,遍是普遍,这是一桩事情,这都是讲法界。第二桩事情,『离情』,情是执着,情就是迷,叫迷情;觉了就叫智。诸位要晓得,佛法裡讲智与情是一桩事情,体相作用还是一桩事情。觉悟了叫智,迷了叫情,换换名字就是了,名字不一样。可是,结归到结果不相同。迷情的结果是六道轮迴,製造的果报在六道轮迴;觉的结果是四圣法界。这是虽然好像造作上都是一样的,相用上是一样的,结果不一样。可见得迷悟有这麽大的差别,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下面就解释这句:
【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象而无迹。】
《疏》上用这两句话来解释「包遍离情」。
【上句包含所诠法。】
就是讲的法界,整个虚空法界『包空有而绝相』,绝相就是离相。下面,『入言象』,言是言语来说明,所以说:
【遍能诠教。】
教是教学。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介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