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4|回复: 1

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讲记21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讲记21集


普贤行愿品  (第一集)  1980前  台湾图书馆大专  文件名:04-011-0001

  这一部经在大乘佛法里面通常称之为根本珐輪,从这个称呼上看,我们也就晓得这部经在佛法里面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既然称之为根本珐輪,由此可知,一切经都是《华严》的眷属,好像一棵树一样,它是根本,其余的一切经都是枝叶。学佛法最聪明的方法就是求根本,从根本里面来深入。但是这一部经是一部大经,中文的译本有八十卷,我们通常称之为《八十华严》,将来讲到翻译的时候再给诸位细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只是八十卷当中的一卷,是最后的一卷,也是全经的总结。首先我要告诉诸位,这一部经里面,理论、方法,以及修学的示范,都完全具足。所以过去方东美教授对于《华严经》是赞叹备至,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学书。他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华严经》,晚年曾经在辅仁大学研究所里面讲「华严哲学」,就是根据这一部经所讲的。

  在讲解之前先要跟诸位介绍经题。这是《四十华严》里面的最后一卷,经题的部分是在第一卷,所以诸位今天展开这个本子里头没有经题。但是我们也发一个小册子给诸位,这是谛闲法师的批注。谛闲法师是近代人,民国初年的人,清末民初,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他的著作里面有经题、品题的解释,提供给诸位做参考,这是比较浅显一点。《四十疏》是唐朝清凉大师的批注,当然无论在文义上都是比较深一层,但是这一部书值得我们终生去研究它,是一部非常好的书。题目,经题,要依照梵文完全的名称翻过来,应当是「大方广觉者杂华庄严经」,这个完全的名称应该是这样的。大方广是所证之法,佛华严是能证之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简单明了,题目太长了,就把它省略掉了,大方广三个字保留下来,觉者用佛代替了,佛是音译,觉者是意译,佛这个字就是觉者。杂华,杂字就不要了,用一个华就可以了。庄严,庄也省略掉了,用一个严就好了。所以这个题目简略的称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

  在这个经题里面,刚才给诸位说过了,大方广是所证之法,这个法究竟是什么?佛法里面常讲的真如本性,就是本性。要说本性我们还不大容易理解,好像说到本性感到很玄,摸不到边际。净土法门里头同《大乘起信论》都讲一心,一心就是本性。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修证,他修的是什么?证的是什么?无非是一心而已。一心之体没有法子形容,也没有法子说,不得已强名为之「大」。所以这个大不是大小之大,是实在不得已用这个字来做代表。大就是一心之体,方是一心之相,广是一心之用,大方广三个字就是一心体相用而已。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所用的心是杂心、妄心,决定不是一心,如果要是一心,我们就叫成佛了。一心就是觉者,二心、三心就是不觉。诸位如果在这几句话当中要能够领会了,我们七天在此地说听都用一心,诸位就可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入了《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了。只有一心才能入一真,你要是用二心、三心就不得其门而入,这个是一定的道理。佛法之难,难在我们自己不能用一心,如果要能用一心,佛法比什么法都容易。为什么?他所说的、所修、所证都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不是向外求得来的。

  华严两个字是比喻,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所以它的原名是杂华,可见得这个花园是一切品种统统具足。我们就想这个花园实在是美不胜收,决定不是清一色,清一色的花没有什么好看的,一看就完了,不想再看了;所以品种太多太多了,无量无边。严是庄严,拿我们现在来说就是美,实实在在是太美了、太好了,庄严就是美好的意思。这两个字,实在是形容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觉者的生活;换句话说,这是佛菩萨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太好了。你们如果要是学佛菩萨,你们的生活真美,西方人讲的真善美,他那个真善美是有名无实,学佛的真善美是名符其实,确确实实是能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在这卷经里面它特别侧重的是方法,正如同《四书》里面的「大学」一样,「大学」是讲方法,「中庸」是讲本体。理论的部分,这一部经有九会七处,理论是在前面七会,三十九品里面,这个经一共是三十九品,前面的三十七品是讲理论,后面两品是讲修行方法,第八会,也就是第三十八品「离世间品」,是讲修行方法。最后一品,我们这个地方的题目叫「普贤行愿品」,这也是略称,在《八十经》里面称之为「入法界品」,就是这一品经文,这一品经文相当的长。可见得到这个地方是讲入了,入就是证得。所以清凉大师判本经四大部分,信解行证,到这个地方已经是证得境界了;换句话说,真善美的生活我们已经获得了,已经证实了,绝不是在空谈理论,到达了这个境界。末后一章,清凉的科题叫「重释土因」,就是我们今天读的这一卷,再把前面修行的方法重复提纲挈领的再说一遍。而它的大意,确实与《大学》的「经一章」是相同。《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三纲八目,本经的基础也是三纲,就是菩提心;而提出十个修学的德目,就是十大愿王,十个德目。所以诸位仔细去看,儒与佛是圆融的、是会通的。

  这个《大学》三纲,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乘佛法修学的三纲是菩提心。菩提心第一个是直心,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至诚心,可见得至诚心就是直心。究竟怎么样才算是至诚?曾国藩以前解释这个诚字,一念不生就叫诚。我们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就不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是诚心,这个心是直心、是真心,决定平等。所以直心就是平等心。第二个是深心,深心是自受用,清净的。第三是大悲心,慈悲心,是他受用。待人接物是大慈大悲,自己享受是无比的清净。清净与慈悲都是从平等心建立的,所以平等是基础。这与《大学》的三纲完全相同,明德就是直心;亲民就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止于至善就是清净心,唯有自心清净才是至善的享受。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儒家的基础跟大乘佛法的基础可以说是完全相通,在德目上互相贯通的地方更是多。诸位把《华严》读了之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其味无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圣贤人他们的用心。

  这一品是三十九品最后的一品,这一品它的完全题目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所以这个品题很长。「不思议境界」是所入,不思议境界在《八十经》里面就叫做一真法界,他翻得简单,叫一真法界,在《四十经》里面称作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是能入。题是一部经的纲领,特别的重要。如果我们自己要想证得不思议解脱境界,必须要修普贤行愿。刚才跟诸位说了,以菩提心为基础修十大愿王就能够证得一真法界,这是我们就本经说。如果用在念佛法门里面来说,就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念佛法门求一心不乱,证得理一心不乱。如果用在参禅上说,就能够明心见性。诸位想想,这不是根本法是什么?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都用得上。入的意思是有能有所,入通能所。

  其次要给诸位介绍的就是这一部经的内容,也就是说的大意。在没有讲大意之前,先要跟诸位说一说三宝,这个说法绝不是题外的,为什么?佛法是以三宝为依归。诸位同学,你们大多数大概都是皈依过三宝的,可是诸位同学的皈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真皈依还是有名无实?这个问题就很大了。所以首先我们要懂得什么叫三宝,怎样才是皈依。我们先讲讲三宝。三宝,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佛、法、僧,这是称为三宝,三是这三桩事情。这三桩所以能称宝,它里头含有六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稀有」,你像开经偈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实在是稀有,称之为宝,难得。第二是「明净」,光明洁净,称之为宝。第三,「有用处」,它有大用处,能够带给我们真善美幸福的生活,所以它有用处。第四个意思是「庄严」,譬如我们世间以七宝来庄严,佛法僧三宝能庄严我们的身心。第五个意思是「最上」,在一切物里面它是至高无上的。第六个意思,「不变」。所以它具足这六个意思,我们称它为宝。

  这六个意思,从佛法僧三桩事情何以见得它统统具足?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佛法僧的真实义。诸位要晓得,佛法僧三宝都是说我们自己心,绝不是在心外。佛的意思是觉,哪一个不觉?所谓不觉就是迷。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这个你们看见了没有?你们说见,这个见是觉。看见什么?「这是一本书」,你就迷了。懂不懂这个意思?你见,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清清楚楚,这是觉;你一分别,「这是一本书,这叫《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这迷了。再不了解这个意思,大概你们也念过《老子》,没念过也听说过,《老子》第一句「名可名,非常名」,我在此地给诸位讲,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你们如果把我所讲的句句话都记在脑子里,你们迷了,你要在这个地方迷七天七夜;你要能够听了,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你这七天就觉了、就开悟了、就不迷了。所以哪一个不觉?第一念是觉,第二念就迷了。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保持第一念,所以他叫佛菩萨;凡夫之所以凡夫,第一念才起,第二念就起来了,就迷了。第一念我们是用的直心、至诚心,第二念用阿赖耶识了,就落到心意识去了。

  这个三宝的意思大概了解了之后,在皈依里面来说也有次第。我们讲同体三宝当中,是以法宝最为殊胜,经里面说,「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我们要想修学成佛,换句话说,必须要依法来修学,所以说是法宝最为殊胜。在别相三宝里面讲,佛宝最为殊胜,经上所称赞的,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这个赞叹都是赞佛宝,别相里头佛是最胜。在住持三宝里面,我们讲佛像、经书、出家人,这是讲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是以僧宝为最胜。所谓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没有出家人来弘道的话,纵然有佛像、有经书也没有用处,起不了作用,这是我们应当要了解的。

  出家、在家,我们也一定要明白,佛与法可以说出家、在家是共同的,差别的就是在僧宝里头。我们分出家、在家,究竟在家能不能称僧宝?给诸位说,能称。你们诸位要是有机缘到台中去拜访李老师,你看孔德成送给李老师的那几个字,上面题的款,「雪庐大和尚」,李老师在家人怎么能称大和尚?诸位要晓得,这个「大和尚」是在家、出家都可以称的,你们要只称出家人为和尚,就外行了,在家人也称和尚。法师,在家、出家共同称的。只有比丘是出家人专称的,在家人不能称。所以诸位要晓得,和尚这两个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老师,直接教我课的这个老师,印度话就称和尚。因此凡是教我们的老师都称和尚、称阿阇梨,阿阇梨就是老师的意思,和尚是亲教师的意思。所以你们将来要是教别人,你的学生称你就称和尚。和尚没有男女,和尚也没有出家、在家。你从这一个意思就晓得,在家有僧宝的意思,何况僧宝称为和合僧团?一个家庭里面一家和合,这个家庭就是和合僧团;公司行号、团体里面能和合,这个团体就是和合僧团。所以僧的意思非常之广泛。

  就本经是圆教的大法,它里面所讲的法宝,实际上就是讲法界,一真法界,这个就是法宝。什么叫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法界原本是一真,着重在一字,一就是真,真就是一,二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了。我们在大众分你、我、他,这是假的,这就把一法界变成了十法界,一念之间就变成十法界;如果在一切法界不分别,就像《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法界是一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