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已,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 像前邊所舉出來十種觀法之後。①於身無所取:在自身上來觀察,也找不出梵行的所在。②於修無所著:若是修行,不應該住在梵行上。若是心中有一個執著:啊!我修的是梵行。這就是沒有到人空和法空的境界。③於法無所住:對於一切法也沒有執著。④過去已滅:過去世已經滅了,而不存在。⑤未來未至:未來世還沒有到來。⑥現在空寂:現在世甚麼也沒有了。⑦無作業者:既然三世都空,身也空,心也空,世界也空,一切所有皆空;當然沒有作業者。⑧無受報者:既然沒有造業,又有誰去受報呢?所以沒有受報者。⑨此世不移動:這個世界也不移動。⑩彼世不改變:其他世界也不改變,還是那個樣子。 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 在這裡邊詳細去推求,那一種法叫做梵行呢?沒有的,都是空的,一切法都不是梵行。那麼,梵行是從甚麼地方生出來?這個梵行是屬於誰所有呢?誰是它的主人?皆沒有的。這個梵行的本體到底是誰?誰造出來這個梵行?再觀察這個梵行是有?還是沒有?這樣輾轉的推求,推求到極點,就發覺本來是空的。色受想行識是五蘊法。色屬於色法,受想行識屬於心法。梵行是不是屬於色蘊?在色蘊中沒有梵行。梵行是不是屬於受蘊?在受蘊中沒有梵行。梵行是不是屬於想蘊?在想蘊中沒有梵行。梵行是不是屬於行蘊?在行蘊中沒有梵行。梵行是不是屬於識蘊?在識蘊中也沒有梵行。 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這樣來觀察。①梵行法不可得故:梵行法是空無所有,這種法是了不可得的緣故。②三世法皆空寂故: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一切法都是空寂,沒有一個實體的緣故。③意無取著故:在意識中也沒有一個所取,也沒有一個執著的緣故。④心無障礙故:心中也沒有一切障礙的緣故。⑤所行無二故:所修行的都是不二法門和中道了義的緣故。⑥方便自在故:這個法既方便又自在的緣故。⑦受無相法故:一切的一切,都是無相。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都是空的緣故。⑧觀無相法故:能觀察無相法的緣故。⑨知佛法平等故:知道佛法、心法、眾生法都是平等的緣故。⑩具一切佛法故:一切眾生具足一切佛性,一切法性,無欠無餘的緣故。像這樣沒有執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這才是真正清淨的梵行。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達到一念不生。一念都沒有了,又有什麼法可得呢?如果一念不生,就具足一切法。一切法都是空寂,這就是清淨的梵行。 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處非處智、過現未來業報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界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 在前邊所說梵行是虛妄沒有實體的。菩薩所修的梵行,是清淨光明而無形相。可是明白這種道理之後,又應該修習十種智慧的法門。這十種法門又叫如來十力。因為有了這種智慧,所以才有這種力量。有了這種力量,才能斷惑證真。能斷惑證真,就因為有這十種力量的緣故。什麼是十種智法?就是所說的: ①處非處智:處有多種的講法。佛是處,地獄是非處。佛是覺處,地獄是迷處。在覺處就得到光明,在迷處就得到黑暗。又有一個講法,在大智慧照了諸法實相,這是處。無智無慧的愚癡人,在三界中不知出離,這是非處。又有一個講法,處就是覺悟的處所,非處就是迷惑的處所。總而言之,證得聖果,就是處。墮落三惡道,就是非處。明白一切諸法實相是處,不明白一切諸法實相是非處。斷妄證真是處,迷惑不悟是非處。一個智慧能分析無量的道理。佛有能知道是處非處的智慧。 ②過現未來業報智:菩薩應該修習這種法,觀察在過去世造惡業,今生受惡報;過去世造善業,今生受善報;現在世造惡業,來生就受惡報;現在世造善業,來生就受善報;未來世也是同樣的道理。換言之,造甚麼業就受甚麼報,是絲毫不爽。為什麼造業?因為起惑。為什麼起惑?因為無明作祟。無明一念不覺,就生出業相、轉相、現相,這是三細相。三細生出之後,就造種種的業,就要受種種的報。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是最好的說明。佛有能知道三世該受的業報的智慧。 ③諸禪解脫三昧智:諸禪就是所有一切的禪那。禪那譯為思惟修。思惟修就是參。怎樣叫作參?就好像用錐子鑽窟窿一樣,把窟窿鑽透了,這叫做參,也就是參透了。參透什麼?參透本有的佛性。也就是把無明破了。破了無明,就見到智慧光明。無明就是無所明瞭,凡是所有來的境界,看不破,放不下,執著這個境界,就被境界所轉,這是沒有參破。若能轉這個境界,就是有定力。參到一念不生,本來無一物的時候,就有好消息,接近開悟的邊緣。 我們學佛,無論學多少年,若是不把執著打破,那麼,學多少也沒有用處,只成為口頭禪,所謂「會說不會行,就像石頭人。」修行就是不執著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皆要認識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無所謂,無動於衷。這叫當面關。當面關要打不破,就是沒有定力的功夫;若是能把當面關打破,就是有定力的功夫。什麼是當面關?就是有人當你的面稱讚你或是誹謗你,而你不動於心。這就是十住菩薩所有的境界。 禪有四禪的境界。證到初禪的境界,隨時隨地都可以入定。入定後脈搏會停止,好像活死人。證到二禪的境界,一坐就入定,不但脈搏停止,而且呼吸也停止了。雖然外部呼吸停止,但是內部呼吸却活動起來,也就是說鼻孔的呼吸斷了,在每根毛孔便開始呼吸。證到三禪的境界,連念也沒有了,可是還知道自己在靜坐。這個時候,真正一念不生。初禪很歡喜,二禪在定中很歡喜,三禪把歡喜捨了,得到一種非空非色的妙果。證到四禪的境界,把一切的念都捨了,分別意識也停止了。三禪叫離喜妙樂地,四禪叫捨念清淨地。這是在禪定中的一種境界,並不是證果位。有的無知比丘誤認四禪為四果,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觀念。因為不明白修行的步驟,未證果而言證果;未得智而言得智;未開悟而言開悟,結果犯了大妄語,而墮落在拔舌地獄。 解脫就是八解脫,又名八背捨,違背三界之煩惱而捨離之。何謂八解脫?(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定作證具足住。滅受想定能使令六識之心滅而不起。 三昧譯為正定、正受。離散亂為定,就是一心注意靜境,令心不散亂。無念無想,納法於心為受。佛有能知諸禪解脫三昧的智慧。 ④諸根勝劣智: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各有勝劣。佛有十種智慧的力量,能觀察一切眾生的諸根勝劣。一切眾生的根性,誰應該種善根,誰的善根正在增長,誰的善根已經成熟了,誰的善根應該解脫,佛都清清楚楚地知道,他有這種的智慧。 ⑤種種解智:一切眾生,各有各的智慧、思想、見解,有種種差別不同。眾生能明白什麼法,佛就用什麼方便法來教化。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先要知道自己,然後知道他人,這樣才能教化眾生。佛有知種種解的智慧。 ⑥種種界智:佛有種種界的智力。知道眾生有千差萬別的界限,各類眾生的境界有所不同。無論如何不同,佛都能認證,他有這種智慧的力量。 ⑦一切至處道智:佛知道修行什麼道,能到什麼地方去,也就是修那種法,能證得那種果位。這是一切究竟的智慧。佛有這種智慧的力量。 ⑧天眼無礙智:天眼通就無障礙,能普徧觀察三千大千世界,觀察諸天的眾生和人間的眾生,他們的根性是善是惡?或者是生是死?沒有障礙。佛有這種無礙智慧的力量。 ⑨宿命無礙智:宿命就是過去生生世世的因緣。善根種的深或淺,在一世學佛法或在多世學佛法,把種種因緣瞭解之後,便知道應用何法來教化眾生。佛有這種智慧的力量。 ⑩永斷習氣智:習氣就是毛病。在生生世世學了很多染汚的習氣,想斷也斷不了。為什麼?因為沒有智慧。例如,貪穿好衣服,貪吃好東西,貪住好房子,貪坐好汽車,凡是求享受,都是習氣。習氣在第八識田中,儲藏得很多,無法說盡。好像有人沒有好財的習氣,而有好色的習氣;有人沒有好色的習氣,而有好氣的習氣;有人沒有好氣的習氣,而有好酒的習氣。總而言之,雖然沒有衣食住行的習氣,但有酒色財氣的習氣。所有的習氣,都叫做漏。若有習氣,便是有漏。有漏就把自己的寶貝丟了。往明白點來說,就是精氣神。如果把精氣神三寶貝丟了,就不尊貴,就不值錢,不受人的尊敬,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修道人要謹慎小心,時刻嚴守保護自身的寶貝,不可遺失!佛有永斷一切習氣智慧的力量,不但自己早已斷了,而且又令一切眾生也學習佛法,永遠斷盡一切習氣。 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 菩薩修習清淨梵行,對於佛的十種智慧力量,要一一觀察,詳細研究。在每種智慧力中,都有無量無邊的義理。每種義理,都要自己來觀察來研究。應該諮問自己,也就是廻光返照,反求諸己。自己來研究諸法實相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