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3-1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是在拘尸那城,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讲经有三百余会。他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所应该得度的弟子都已经得度了,还没有得度的,也给他们种了得度的因缘,我们现在讲给他种了善根。佛示现在人间,总是有个阶段的,跟我们一般人一样,因缘到了,他就走了。
第九,他就示现「圆寂」,或者叫涅盘。「世尊八十岁时,于拘尸那揭罗城(今印度伽西亚近郊,科拉库布尔东方五十四公里处)娑罗双树间,于时中夜,头北面西呈吉祥卧,为弟子作最后教诫后,安详入灭。世尊之最后教诫,南北传说法不同,北传为《大般涅盘经》,南传为《佛遗教经》」。这是讲佛说法,南北传的讲法有不同,大乘小乘讲的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中国地区是属于北传,北传是以大乘为主,南传以小乘为主。「中夜圆寂,表中道之义。头北面西」,就是头朝北面向西,「则有二种意义:一、北方为尊,南方为卑,故头朝北;二、示人求生西方之意。如《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证齐诸佛后,仍同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表示要求生西方才能圆满菩提。」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一般我们中国人讲盖房子坐北朝南,以前皇帝都是坐北朝南,在道家讲北斗是最尊贵的。所以他圆寂的时候头朝北,脚就向南,他的脸向西方,向西方就表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也符合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表法意义。好,佛说这两个字,我们依照广化老法师的集注,简单就跟大家报告到此地。下面我们接着看:
【优婆塞】
这三个字,「优婆塞:梵名,意译为近事男、清信士。即在家亲近奉事三宝之男居士,与优婆夷同系在家之信仰佛法者。」优婆塞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近事男,近是亲近,事是奉事,亲近、奉事,也就是学佛的男众叫优婆塞;女众叫近事女,就是优婆夷。
【五戒相经】
我们看『五戒相经』,这个地方没有把经题分为通题、别题。通题我们后面再来补充说明,我们先看别题。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条戒。「戒相:谓持戒表现之相状差别。如持五戒、十戒,乃至二百五十戒,一一戒中各有差别,按其持犯之轻重,各有不同之相状。而一般指切切实实遵守戒律之相状为戒相」。戒相就是戒律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相。「此乃南山《行事钞》所立戒四别之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一七云:相有形状,览而可别。前明戒法,但述功能;次明戒体,唯论业性;后明戒行,略示摄修。若非辨相,则法、体、行三,一无所晓。何以然耶?法无别法,即相是法;体无别体,总相为体;行无别行,履相成行;是故学者于此一门,深须研考。」这是讲到戒有戒体、戒法、戒行这三方面。但这三方面你没有从事相去分辨,那什么是戒法,什么是戒体,什么是戒行?我们就不知道了。这里给我们讲,「法无别法,即相是法」,法也没有特别的法,就在事相上就是法;体也是没有离开这个,「总相为体」;「行无别行,履相成行;是故学者于此一门,深须研考」,就是我们在学习戒这方面必须要深入去研究、考证。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先跟大家学习到此地,经题后面的通题,我们下一次再继续跟大家来学习。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七集) 2009/5/20 中国山东省海岛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07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请放掌。上一集讲到五戒戒相中戒体、戒行。最近有学院的同学提出,什么叫戒体;昨天也收到一位同学来信,想要受五戒,看学院有没有办三皈五戒。目前如果在中国地区的同学,你们有时间可以到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可以临时安排给大家传授三皈五戒的仪式。我个人建议,我们最好是把这部《五戒相经笺要》学习过一遍,对整个五戒的内容,它的受持、开遮持犯,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再来受戒也不迟。
讲到戒,如果依照南山三大部的《行事钞》,把戒分别为四个方面:戒法、戒行、戒相、戒体。戒法就是戒的条文、功能、作用、功德等,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五戒,或者沙弥十戒、具足戒,每一条戒有很明确的条文,这个就是戒法。戒体,如果受比丘戒,得戒体是做三番羯磨这个时候,这是讲受具足戒、比丘戒,三番羯磨这个时候是要登坛受戒。过去我们在戒场受戒,登坛,一坛三个人,这是讲具足戒是在三番羯磨时得戒;受五戒是在三皈依的时候得戒。因此我们要受五戒,必定先受三皈依,是在正受三皈的时候得五戒。因此我们上净下空老教授给人传授三皈五戒,皈依证前面印的是三皈依,后面就是五戒。有的人只受三皈依,就照前面三皈仪式来举行;有的人发愿受五戒,还是要从三皈依开始,不能没有三皈依就直接受五戒,因为五戒是在三皈依时候得戒体的,后面我们看到经文会有一些说明。怎么叫得戒体?「依法观想」。依什么法?佛讲的戒法,每一条我们都很清楚。依法观想,在正受的时候「纳受戒法于心」,纳是接纳,受是受持,接受过来了,这个时候就得到戒体。有关这些方面我们讲到经文还会提到,因为这又关系到忏除业障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进入经文再来学习。
戒行是受戒之后行为表现,表现在生活行为上,他的戒行清净,这个就是戒行。戒相,相是事相、相状,「五戒、十戒各有其相」,就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你做了就是犯戒,相状是不可悔还是可悔,相状就是事相,状就是当时的状况。在经文里面,佛也举出几个例子,我们读到经文就明了了。这是确定到底有没有犯戒,没有犯戒叫开缘,那个不犯。犯了戒,轻重、大小不同,犯了是可悔还是不可悔,可悔就是可以接受忏悔的,不可悔就是不可以接受忏悔。根据这些事相、当时的状况,来判定可悔、不可悔或者无犯,这个都是根据戒相,这就叫戒相,戒相也就是断定开遮持犯的。因此我们持戒、还是犯戒、还是无犯,这都必须在戒相上进一步去了解。所以明了戒相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