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56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3-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近距离我现在看我的毛端,不是这个。我们看他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看每一个众生的毛端、看每一个世界的微尘,就像在眼前一样,这么好的眼!我们现在眼的能力看远方要用望远镜,把色相放大我们才能看见,甚至放大几十倍、几百倍,天文望远镜放大的能力就更大,让我们看到外太空,所谓外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七卷) 200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67》)
...省事,心是定的,对自己大有利益。佛所说的哪里会有错?我们能做到,不是做不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五句:
【念念中,一一国土,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
这一句对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重要,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句就是教我们求明师受戒,世出世法老师第一大。古时候中国与印度都懂得尊师重道,所以历代都有圣贤人出现。如果是师道没有了,这个社会必定动乱不安,人民一定受尽灾难。师是人天眼目,佛在经典上把它比作苦海的明灯,像灯塔一样,指示我们趋吉避凶,灾消福来,所以事奉善知识,这是众福的根基;「众」是众多,所有一切福德的根基,我们一定要懂得。佛门里面讲得很多,儒家也讲得不少。前清陈弘谋先生编了一本《五种遗规》,把古圣先贤教初学都把它会集在一起,对我们后学非常便利。特别是童蒙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这部书,中华书局有单独流通的,排版跟校对都相当完善。过去我们在台中修学,李老师指定这本书做为我们修身的课本,我在此地介绍给大家。第六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於无上菩提之心。】
诸菩萨助佛弘法利生,这十句是他们弘法利生的目标。像前面所讲的事奉老师,做老师的人说不出口;孝养父母,父母对儿女也说不出口,必须第三者来开导。所以教学生尊师重道这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怎么教法?要做示范给他看。现在没有了,现在人也做不出来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像我这个年龄大概对於古时候那种教学沾一点点边,我这个年龄以后大概就没有了,很少见了。我生长在农村,农村有私塾,这一个村庄或者几个村庄合起来请一个老师,找一个公共场所设立学校,就是私塾,多半都是利用祠堂。一个老师大概教二、三十个学生,这是最多的,少的六、七个学生,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大的有十七、八岁,小的有六、七岁,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每一个人念的书不一样,这是一个很特殊、很特别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对於童蒙只是教句逗,就是教你读诵背书,每天背几遍,对大的学生、十几岁的学生,多半是教授古文、《四书》,老师有讲解。这么一个学校,一切都还是遵守古礼。
我们上学的那一天,因为这个学校并不是定一个日期开学,学生有先来后到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净公上人讲修身集第七卷
...个学法门,这是好善好德。断烦恼是好德、德行,学法门是好善。所以求学,世出世间的学问都是讲断烦恼学法门。但是现代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讲断烦恼;不但烦恼不断,还要让烦恼继续不断增长,这是现代教育。儒家的教学,《大学》里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句话把儒家教学的宗旨全说出来了。儒家教育教的是什么?就这三句。第一个教明明德,明德跟佛家讲的明心见性很接近,明德是个名词,上面又加一个「明」,那个明是动词。你要明明德,可见得你明德不明,不明就是佛家讲的无明;换句话说,一定要破无明,明德才能现前,明德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教学的目的在此地。
明德恢复之后要起作用,作用在亲民。亲民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你学成之后如果不能为一切众生服务,你的学问不就白学了?不但要知道为一切众生服务,而且这个服务还要做到尽善尽美,「止於至善」。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后头又有一句「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止於至善?前面这是三个纲领,后面具体说了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的意思你好懂,什么叫平天下?天下太平。那个平是平等,以平等心对待天下一切人事物叫平天下,这是大学问,造诣到极处了。他从哪里做起?从格物致知,什么是格物?物是物欲,就是佛家讲的七情五欲烦恼;格是要跟它格斗,就是佛家讲的断烦恼、断习气,从这里开始。跟佛家四弘誓愿里面讲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一个意思!格物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致知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都断掉了,你的性德现前,菩提心就发起来了。
儒家菩提心只讲了两条,诚意、正心,诚意跟《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至诚心是一个意思,诚意就是至诚心。它起的作用是正心,儒家只讲一个,佛法讲两个,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对自己好善好德是正心,对别人大慈大悲是正心。世出世间的圣人,所说教学的理论、方法、境界都相同。孔夫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见过面,彼此并没有听说过,孔夫子没有听说过西方印度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听说中国有孔子,这就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纲领,这么相似。我们读了之后当然有很深的感触,他们教学为什么这样的接近?没有别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一卷) 2002/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1》)
...演。一次是一个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