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7|回复: 9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四)】


这篇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第三个条目:【示三遍: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


问:这“示三遍”是依什么而立的?


答:还源观原文说:“三、示三遍者,谓依前二用”,也就是依据前篇说的二用“海印森罗常住用”与“法界“法界圆明自在用”而引申出来而成:示三遍: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


问:首先,什么是“一尘普周法界遍”?


答: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说:“一尘普周法界徧”华严演义钞谓:即大经偈云:充满法界无穷尽也。文中先释“一尘”后释“普遍”。
还源观原文说: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问:“尘无自性”,这怎么讲?


答:首愣严经疏说:尘无自性。纔生即灭。


问:尘无自性,那,尘有体吗?


答:疏说:体是幻有。性相本空。


(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问:尘从那裡来的?


答:当我们的六根对着境时,就产生六尘。
愣严说通说:未来境。如是虚习。皆是意识用事。


问:我们面对眼前的境,这个境是虚习的,故说“未来境。如是虚习”,这些都是意识的作用,那,这个意识有什么作用呢?


答:愣严说通说:此意识性。发生妄觉。此意识相。容现六尘。


问:意识产生妄觉,就成为尘,但当我们发觉这个尘时,那会如何呢?


答:我们一发觉这个尘,我们就离尘了,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尘原来是无相的。
愣严说通说:觉离六尘。则觉无自相。


问:那,为什么说“尘无自性”呢?


答:愣严说通说:尘离妄觉。则尘无自性。


问:法藏大师的还源观原文说:“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什么是尘无自性揽真成立?


答: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说:尘无自性揽真而成
(揽者,包揽、包括也)


问:为什么说:尘无自性揽真而成?


答: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说:真性既遍,尘亦随遍
(这就是揽)


问:原来如此:我们的真心是週遍法界的,真性既週遍,尘亦随週遍!对吗?


答:对!


问:为什么说“真性既遍,尘亦随遍”呢?


答:真性者“真”也,尘者“妄”也,妄不离真,真性既遍,尘亦随遍也!


法藏大师说:“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真性既遍,尘亦随遍也


问:师兄,你说得对!愣严疏说:笺云。谓真不离妄。妄不离真。真妄一体。


答:对!真妄一体也!


问:法藏大师的“还源观”接着说:《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答:对!一一尘中见法界也!


问:什么是一一尘中见法界?


答: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华藏颂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问:对呀!法藏大师就是这样引经说的呀!但,什么是一一尘中见法界呀?


答:佛的法身包含一切,就如虚空般能够包含各种像一样。
刊定记说:妙严品,初显佛法界身德云。譬如虚空具含众像。


问:六十华严经就是这么说的。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旧经(指六十华严经)性起品云:三世一切劫。佛刹及诸法。诸根心心法。一切虚妄法。于一佛身上。此法皆悉现。是故说菩提。无量无有边


答:对极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法藏大师说完“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之后,就引经说:一一尘中见法界。这是为什么呢?


答:一一尘中见法界,就是一一尘中见一切心的意思。
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说:
古德云色何以遍色,即心故。慈云云一念既然,一尘亦尔,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復互周,重重无尽如帝网是也


问:为什么说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心呢?


答:见色即见心也!见色明心也
舒州投子山妙续大师语录说:
师因谓众云。见色见心闻声悟道。绝色绝心,见色明心。


法藏大师的还源观说:
《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问:你说见色即见心也!见色明心,那心在那裡呢?


答:我们行住坐卧的当体,当下就是我们的心。
宗镜录说:故知心法妙故。当体即是。若向外远求则失真道。


问:你说行住坐卧的当体,当下就是我们的心,那要怎样见到我们的心呢?


答:只要直下和本心默契就可以见到本心了!
传心法要说: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


问:“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是怎样的境界呀?


答:那只有等你开悟见性后才能知道了,玄庄法师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问:还源观说: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復万差。
什么是一尘出生无尽遍?


答:答案就在以上这段
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復万差。


问:对哦!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復万差,故说一尘出生无尽遍!


答:还源观还有给一个答案: 《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这两句都是出自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1.佛刹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馀”,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2.“一切法门无尽海”, 同会一法道场中, 如是法性佛所说, 智眼能明此方便。


宗镜录说:
如来唯以“一箇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经颂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理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也”


问:什么是真如?


答:还源观说:《起信论》云:「真如者,自体有常乐我淨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恒沙功德,乃至无有所少义故。」


问:“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就是一尘出生无尽遍?对吗?


答:对!宗镜录说: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问:还源观说:《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
【请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这怎么讲?】


答: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说: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经云。一切宝铃网。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宝楼阁。无着善根无生善根所生。乃至衣盖幢座等。莫不皆然。


问:对!但我的问题是:“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这怎么讲?


答: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说:又云。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若山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是故当知淨土唯心。更无外境。


问:这样子说,答案是一切唯心,心外是无境的?但为什么说心外无境呢?


答:首愣严经义疏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离心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若知“心外无法”则驰求自亡。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对!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心外无法呢?


答:因为大乘起信论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问:这怎么讲呢?


答:既然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那,何来心外有法呢?
愣严经文句说:
若谓心生法生,则心外无法,法本无生,法生心生,则法外无心,心亦无生,心法当体无生是名因缘即空.。


问:小乘知道心外无法这个道理吗?


答: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夹颂集解讲义说:谓小乘人。不知心外无法。(因为他们)执(着)心外有境故。


问:华严判教不是说有五教吗?


答:对!五教就是小乘教,始教(又称初教,终教,顿教,圆教。你要问什么问题?


问:如果根据始教,始教如何说心外无法?


答:广圆觉脩多罗了义经夹颂集解讲义说:若始教。以第八阿赖识为一心。谓心外无境故。


问:那,终教又怎么说心外无法呢?


答:讲义说:若终教。以如来藏为一心。理事无二故。


问:那,顿教又怎么说心外无法呢?


答:讲义说:若顿教。以泯绝染淨。但是一心。破诸数故。(数者,心念也)


问:那,圆教又怎么说心外无法呢?


答:讲义说:若圆教。以总该万有即是一心。谓理事本末无别异故。今此心乃是泯绝染淨。但是“一心之心”也。


问:总的来说,基本上,心生法生的概念是如何的?


答: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菩萨应当先观色欲犹如水月,水动月动、心生法生、贪欲之心亦復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灭”


问:还源观说:《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
我们上面已经谈了“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请问:
【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如何解释?


答:还源观不是说吗?: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


问:什么是即理即事?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故出现品云。佛智潜入众生心中。又云。众生心中念念常有佛成正觉。十圆通无碍。


问:这样子说:“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无㝵法界身云”,就是上面说的【圆通无碍】的意思?


答:对!十圆通无碍,谓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深即广。即因即果。即三身即十身。同一【无碍】法界身云。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么说圆通无碍呢?


答:还源观说:何以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


问:什么是普眼?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普眼明彻者。释观境自在义。无境不观。故云普眼。
疏又说:
慧眼遍观一切境界。是普眼用。


问:还源观原文说“普眼”,疏说:慧眼遍观一切境界。是普眼用。请问,基本上普眼的定义是如何的?


答:贞元新译华严经疏说普眼者。略有五义:
1.一诠普法故。
2.二普诠诸法故。
3.三得此法者。一法之中见一切故。
4.四唯是十眼之所见故。
5.五非唯十眼圆明方见。能所不异。方能见故。


问:因此,还源观原文说:如上事相之中,一一更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法性佛所说,智眼能明此方便。」


答:对!一一更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因此,经说:《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法性佛所说,智眼能明此方便。」


问:还源观原文也说:
「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答:对!世主妙严品说:
““佛刹微尘法门海, “一言演说尽无馀””, 如是劫海演不穷, 善思慧光之解脱。


问:还源观原文这么说: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
请问“理无不显”是什么意思?


答:华严疏说:以寂故能遍。后偈。以众生本来自淨故。是寂灭。


问:以寂故能遍,以众生本来自淨故。是寂灭?怎么讲?


答:华严疏说:是以智穷妄末。“理无不显”。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喜方满足。


问:什么是如来?


答:首愣严秘录说:至妙觉果体。惑无不尽。障无不除。““理无不显”。智无不成。故云明极即如来。


问:还源观说“事无不融”,什么是事无不融?


答:无教章通路记说:智与理冥。理遍通故。事无不融,四种法界。一尘全收。周遍自在。事事无碍。重重帝网。主伴具足。是故初地以后诸位。即是一乘


(因为智与理冥。理遍通故。因此就“事无不融”,关于“智与理冥”,前面已谈过了)


还源观原文说: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淨?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问:【何者是染?】


答:还源观说: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
(翳是遮盖的意思,六尘虚妄相遮盖了真相,这就是染)
华严演义钞说:
三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汙本性。不得清淨故也。


问:【云何名淨?】


答:还源观说: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淨也。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说:
1.一自性清淨。谓众生真如心体。性本清淨。无所染碍。故名自性清淨。
2.二离垢清淨。谓众生自性清淨心体。远离一切烦恼垢染。故名离垢清淨。


问:还源观说;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淨”也。什么是相空无所有?


答:妙法莲华经科注说:但有名字即性空,名字亦无,即相空无所有


华严义海百门说:
1.见“尘相空无所有”,然法是实。据此见为小乘。
2.悟尘从缘。息于缘虑。据此见为中乘。
3.了尘无性。无生空寂一味。据此为大乘
4。尘相空无所有。则缘心不起。息诸恼害。是羼提波罗蜜(忍辱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者为真?】


答:还源观说:由此尘性本体同如,即是真也。
(尘性和本体平等一如,就是真,愣伽疏说:平等一如为真谛)


愣伽阿䟦多罗宝经玄义说:一切法趣空不空为真也。
又说:
无漏为真。


问:【何者称俗?】


答: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是俗也。
愣伽阿䟦多罗宝经玄义说:乃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
又说:
有漏为“俗”


大乘法苑林章补阙说:
缘生幻有。如约诠说。依“俗谛”理。
华严演义钞说:
以喻俗有真无者。即中论意。“缘生幻有为俗”。无性空理为真。


问:还源观说:尘相缘生幻有,即是俗,关于这缘生幻有,依五教,也就是:小乘教(愚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这五教的看法是不相同的!


答:宗镜录说:
1.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师子可得。名愚人法。是声闻教。
2.二即此缘生诸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初教。(般若空)
3.三虽復彻底唯空。“不碍”幻法宛然。缘生幻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
4.四即此师子与金二相。互夺两亡。情谓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5.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像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问:【何者名生死?】


答:还源观说: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
唯识论说有两种生死:
1.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
2.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


问:【何者名涅槃?】


答:还源观说:由观尘相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是涅槃


问:什么是不生不灭?


答:言不生灭者。谓但空真理,本来不生名无。毕竟不灭名常。


问:从俗谛来说,“常”怎么讲?


答:或俗谛门中。常有生灭。


问:从真谛来说,又如何说呢?


答:俗谛门中。常有生灭。真谛无彼。故名无常。


问:不生不灭是何义?


答: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问:那,生灭是什么义呢?


答: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生灭即是常义。


问:还源观说:由观尘相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是涅槃。什么是“生灭相尽”?


答: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生灭、不生不灭)二义相成。生灭相尽。无常即常


问:但,问题是为什么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呢?


答: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生灭、不生不灭)二义相成。生灭相尽。无常即常,故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问:这“无常”怎么讲呢?


答: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随缘变易。常即无常。则生灭是无常义也。


问:从性和相来说,这怎么讲呢?
(以下的答案皆出自华严经疏谈玄决择,除非另说明)


答:性者心也,相者境也。华严经疏谈玄决择说:又性即相故。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相即性故。生灭是常义


问:请进一步说明?


答:又远公用中边论意。解曰。不生不灭是彼无常实性。故名无常。又生公释云。常之为无。乃所以无无常故。即不生不灭矣。即诸行而不可得。故入中道。非常非无常也。


问:原来如此,不生不灭是彼“无常实性”。故名无常。


答: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小乘对无常的看法如何?


答:又肇公释淨名云。小乘观法以生灭为无常义。


问:那大乘对无常的看法如何?


答:大乘之士。以不生灭为无常义。


问:为什么说以不生灭为无常义?


答:无常非谓有无常。无常常无。故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前面说解曰。不生不灭是彼“无常实性”。故名无常。


问:我还是不太懂个中的意思,请再说明?


答:又大乘法师云。小乘以生灭为无常。谓不生灭为常。


问:这点我明白!


答:汝见有不生灭为常者。此常还是无常。故云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又说:
不生不灭是彼“无常实性”。故名无常。


【问:云何名烦恼?】


答: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是烦恼
华严经“光明觉品”说:
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


妄心分别,就是烦恼!


问:【云何名菩提?】


答:还源观说:由尘相体本空寂“缘虑自尽”,即是菩提


问:什么是“缘虑自尽”?


答:当湖普福大用显禅师说:知解绝时缘虑尽。觌体无依自现前


福源石屋珙禅师语录说:
道人“缘虑尽”。触目是心光。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


华严疏说
攀取缘虑。是惑病之本。若心境无得。则捨攀缘。
华严疏说:
分别缘所生者:一云虚妄义。二云缘虑义。


问:【云何名小乘法?】


答:由尘相体无遍计,即是小乘法也


大乘广百论释说:
世尊依彼说色等法自性皆空。无生灭等依他起性。由“无遍计”所执性故。亦说为空。
华严演义钞说:
无性。即无遍计妄执之性。法相宗中无于遍计。无即是空故。但空遍计


瑜伽论记说:
无遍计所执性故而说名“空”


还源观说“体无遍计,即是小乘法”
我的解读是:【小乘法是讲空。】


涅槃经说: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


问:【云何名大乘法?】


答:由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


大乘虽然说无生无灭,但又说好像是「有」的“依他起“,这就是大乘法!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依他起性。似有不无。


问:什么是“依他起”?


答:我就用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依他起性,“他”指因缘条件,依他起就是依““种种因缘””条件而生起,因而是虚假的。这也就是指““现象世界””.


问:以上的答案,法藏法师的还源观是以依什么言说来解释回答的?


答:还源观说;如是略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


问:唉哎哟!我的天!只以“一个尘”字,就解释了什么是染?什么是淨?什么是真?什么是俗?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涅槃?什么是烦恼?什么是菩提?什么是小乘法?什么是大乘法?
法藏大师真不愧是大师!


答:对!而且法藏大师是以非常简要的字说明这些“什么”的!比如,什么是烦恼?大师说: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是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再一次问:什么是小乘法?


答:小乘法讲“空”


问:什么大乘法?


答:大乘法虽然说无生无灭,但又说好像是有的“依他起“(缘起),这就是大乘法!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依他起性。似有不无”。


问:“还源观”那一段也能说明了什么是大乘法?


答:还源观说:、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


问:为什么这样说?


答:还源观说:【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者,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也
“幻相宛然即有也”,续华严略疏刊定记说:“依他起性。似有不无”也


问:要如何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幻相宛然”呢?


答:要悟到了不生不灭,开悟见性了才能真正明白的!
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说:盖悟无生之生。幻相宛然。生之无生。真性湛然。无生法忍。自然契矣。


问:还源观说: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
什么【幻色无体必不异空】?


答: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说:缘起无性之理,非取事外定空之理,如珠“幻色无体”之空,非太虚之空,故于“珠全色之时不碍空存”也。


问:“幻色无体必不异空”,幻色无体”之空,非太虚之空,不碍空存,不异空者,不碍空也?


答:对!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说:镜里元无影,影(是)虚显(的)。镜明水因有月,方知淨。天为无云始见高。此颂真空中无实色也。幻色无体。以显真空也。


问:哦!原来如此!镜子裡本来没有影子,我们看到的影像是虚幻的,镜子裡是没有实色的,是幻化的,幻化的东西那来有体呢?


答:对!镜子,什么东西都能被照显现在镜子裡面,胡(人)来胡现,汉(人)来汉现。这样正好显示,这个镜子是真空的。如虚空能容万物故。
故说:真空中无实色也。幻色无体。以显真空也。


问:还源观说: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这如何说?


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显正记说:
1.观色即空以成“止”行
2.观空即色以成“观”行
空色无二,一念顿现即止观俱行方为究竟也。
止观俱行者,成大智而不住生死也!


问:原来如此!原止观俱行者,成大智而不住生死也!


答: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说:
在观行门中。以观空即色成止。以观色即空成观。又以观色即空成智。以观空即色成悲。


问:难怪还源观说: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


答:对!以上所说,就是还源观说的: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


★★补充:
问:什么是幻有?


答:清凉疏云:幻有。即是不有有


问:什么是真空?


答:清凉疏云:真空。即是不空空。不空空故。名不真空。


问:什么是中道?


答:清凉疏云:不有有故,名非实有。非空非有。是中道义。


问:为什么说“一尘出生无尽遍”?


答:还源观说:《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问:还源观就引用经论说:《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
【请说明::【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


答:圆觉疏钞随文要解: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以断之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疑空灭色,取断灭空”,用色即是空的概念,就可以破这个疑了?是吗?


答:首先,为什么说疑空?因为疑色不是空,既然疑色不是空,那你就会认为灭掉色才是空。这样的见解不是大乘的见解,是小乘的见地嘢!这个见解是取断灭为空嘢!师兄!
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显正记说:此疑色不是空,灭色方空义,若然者与小(乘)何别,故云取断灭空也。


问:为什么圆觉疏钞随文要解说: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以断之?要以色即是空的概念来破这个“断灭空”的见解,断灭空是小乘的见解。


答:对!因为大乘说的是“色见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概念是色空不二的概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若如是不学空,若学色空不二故,乃至学一切种智空不二故,是菩萨摩诃萨能学檀那波罗蜜
(檀那波罗蜜是指布施波罗蜜)


问:难怪圆觉疏钞随文要解说: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今明““色即是空以断””之!


答:对!华严悬谈记:
1.二乘皆有断灭
2.外道断灭归于太空
3.二乘断灭归于涅槃,灰身灭智,橃丧无馀,若谓入灭,(则)同于太虗合同外道故


问:哦!原来如此!愣伽云:若心体灭,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答:对!


问:师兄,请再说一次色即是空?


答:华严悬谈说:今意谓,诸经中言,色即是空者,不是即于此断空也。以即真空故


问:“以即真空故”,这怎么讲?


答:华严悬谈说:谓即于心体离念之真空也。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何者?谓诸色法,本从真心所现故。推之,一一无体理合,还归真心之空,不归断空,以本非断空所现故也。


问:原来如此!色法本是从我们的真心中所现,这色法是还归真心之空,不归断灭空。因为这些色法不是从断灭空中所现的,而是从我们的真心中所现的!


答:对!


问:还源观说:【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这怎么讲呢?


答:师兄,要破这个疑很简单嘢?


问:怎样破呢?


答:还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的道理,就可以“破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明“色不异空”。断空异色“疑”。


问:原来如此,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来断掉这“空异色”的疑惑。


答:对!师兄,还源观不也说吗?法藏大师的还源观说: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


问:原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空不碍色,色不碍空!


答:对!


问:那什么是那个疑惑““空异色”呢?


答:还源观说: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
也就是说“空碍色,色碍空”!


问:原来,“断空”的意思是如还源观所说的:若碍于色即是“断空”


答:对!


问:还源观说:【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这怎么讲?


答:师兄!有没有搞错呀?空怎么是“物”呢?
圆觉经大疏说:谓空若是物。物应是空。物非空理。
(没有这个道理也!)


问:让我们来温习一下前面说的“,第一个疑惑是“疑空灭色”,要如何破这疑惑呢?


答:以“色即是空”的概念破解这“空灭色”的疑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说:一。疑空灭色。故以“色即是空”遣之


问:第二个疑惑“疑空异色”,要如何破这疑惑呢?


答: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概念,破解这“空异色”的疑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说:
二。疑“空异色”。故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遣之


问:那,第三个疑惑【疑空是物,取空为有】,要如何破解这疑惑呢?


答:“空即是色”,既然空即是色,那裡会再别有一个空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说:
三。疑空是物。今明空即是色。故非别有空也。
“次序当经传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呪经”也说:
三。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明空即是色。不可以空取空。以断彼疑。
(以空即是色的概念,破解“疑空是物。取空为有”的疑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显正记:
疑空是物取空为有。
1.此疑“色外别有实物是真空体”,故疏云是物及为有等。
2. 今明空即是色,不可以空取空,以断彼疑。
3.若以所执元无之物,为真空者,即是以“无”取真空也,决无此理故云不可等。
(如果把原来是“无”的物,当成是真空,那就是以“无”取真空也,决对没有这种道理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
“还源观”说:今此释云:,
1.色是幻色必不碍空,
2.空是真空必不碍色;
3.若碍于色即是断空,
4.若碍于空即是实色。
5.如一尘既具如上真空妙有,当知一一尘等亦尔。
5.若证此理,即得尘含十方无亏大小,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故得殊胜微言纤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逈超言虑之端,透出筌罤之表。


问:请简单的说什么是真空妙有!


答:庐山莲宗宝鑑念佛正报说:
乃不有之有。即是真空妙有也。真空者。即是实相。妙有者。森罗眩目法界交参。岂有东西之辨哉。


问:什么是真空?


答:佛说华手经说:若法及所得, 二俱不在空, 是名为真空


问:如果见到真空,那会如何?


答:妙法圣念处经说:若见真空, 即到彼岸, 永离生灭。
经又说:
轮转因烦恼, 了达证真空, 解脱烦恼离, 真实理非无。


问:真如是怎么样的境界呢?


答: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说:
实性真空, 本来寂静, 如海湛然, 无有增减, 虽遇风缘, 水成波浪, 即波为水, 动静一源。


问:为什么说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答:还源观说:
《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淨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等。若据理而言,即尘众生妄计经卷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等三千界。依此义故,名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问:什么是“一尘含容空有遍”?


答:还源观说: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


问:师兄,这段话,我们前面不是谈过了吗?


答:对!我们谈过了!


★★现以“大正藏77显密差别答问”的这段话,做为此篇的【结尾语】:
若能明察密号名字,深开庄严祕藏。则地狱、天堂:佛性、阐提、烦恼、菩提、生死、涅槃、边、邪、中、正、空、有、遍、圆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




待续。。。。。。


★★下一篇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第四个条目:
【四行四德: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




附录:
我们这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四)环”的还源观原文附录如下供参阅:


三、示三遍者,谓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云遍也。言三遍者: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復万差。《起信论》云:「真如者,自体有常乐我淨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恒沙功德,乃至无有所少义故。」《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


何以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如上事相之中,一一更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法性佛所说,智眼能明此方便。」


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淨?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答:「大智圆明覩纤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现处一尘而耀全身。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何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淨也。由此尘性本体同如,即是真也。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是俗也。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由观尘相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是涅槃。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是烦恼。由尘相体本空寂缘虑自尽,即是菩提。由尘相体无遍计,即是小乘法也。由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也。如是略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


《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馀。」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此释云,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如一尘既具如上真空妙有,当知一一尘等亦尔。若证此理,即得尘含十方无亏大小,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故得殊胜微言纤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逈超言虑之端,透出筌罤之表。《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淨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等。若据理而言,即尘众生妄计经卷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等三千界。依此义故,名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发表于 2020-3-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0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