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9|回复: 1

南师:《楞严经》:“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明心见性就如此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正文: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这八个字是离幻境界的结论。最后达到无所离,放下放到无所放,空到无所空,再也空不掉,“即除诸幻”,而到了真实不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
      在《楞严经》上也有一段与此同样的道理,阿难与佛研究讨论心在哪里?七处证心,八还辩见。心在身内?身外?在生理神经里?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在思维上?心在身体中间?或说一切无着就是心?这些都被佛所否定,如此反复辩论了七次。最后,佛骂了阿难,佛在教育的时候也同样发脾气,不过,佛经里形容得漂亮,“咄哉阿难”只此四个字,实际上佛也是瞪起眼睛,拍了桌子,大骂:“阿难,你真笨!”
      七处证心以后是八还辩见,再一次寻找心性在哪里?例如我们张开眼睛能够看见东西是什么道理呢?原因之一是因为有阳光,所以我们看见光明。夜里没有阳光,我们看见什么?看见黑暗。门窗因有空隙,所以看见内外通达的空间。因为有墙壁的阻挡,所以看见障碍。能够观察环境,分辨各种现象的是思想分别的作用。我们也可看见渺茫虚无的虚空,尘雾浓时,则见昏暗,尘雾消散,视线又为之清明。佛说把光明还给阳光,把黑暗还给夜色,通达还给门窗,障碍还给墙壁,观察还给意识思想,空间还给虚空,昏暗还给尘雾,清明还给晴朗。把这些都还掉了,但是,有一个还不掉的。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说不定各位因此悟道,我们把眼睛张开,看见光明。眼睛闭起来,看见什么?看见个看不见的,一片黑洞洞的。再张开,又看见了。再闭起来,又看不见了。见明见暗,看到光明,看到黑暗,这些是相。光明来了,黑暗跑了;黑暗来了,光明跑了,两者互相交换。
       我们那个能够见明见暗的,不在光明上,也不在黑暗里,明暗有代谢,那个能见之性不受影响,没有动过。注意,这个能够看见的不是指眼睛,例如我们把眼睛挖出来捐给人家,这个挖出来的眼珠本身能不能看见东西?不能。这个能见之性乃是我们的心性,这个是还不掉的,这个还不掉的是什么?就是自己,所以《楞严经》上讲:“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个还不掉的就是你的自性,明心见性就是这么容易。
        我们在座的诸位,包括年纪二十几岁,以及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用了一辈子的幻想,我们都被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等所欺骗了,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其中唯有一个东西是始终没有变易或衰老的。你现在坐在这里,心中没有烦恼,没有思想,知道自己本来清净的这个东西没有动过,这是“不汝还者”,你先认得这个。如此认定之后,至于烦恼思想,你不要去除掉他,那是幻境,你不理他,他自然会澄清下去,如此清净下去,偶尔又飘来妄想,那怎么办?没关系,飞来飞去还是在那个境界里。 你只要时时保持清醒,念头来时,能觉察念头的升起,看着它,它一会就消失了。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眼见还给眼神经,光明还给太阳,一切可还的都还了,剩下一个还不掉的,无处还的,那个不是“你”又是谁啊?
当然,你可以说:“佛不是说无我吗?”是的,佛说的无我,是无四大,无假我。自性的我没有抛掉。有一位天目礼禅师悟道时,作了一首诗:
    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落满钓鱼矶。日斜风动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
    落花掉在地上,归于本位。好似打坐时,妄想来就来,你知道时它就走掉了,不必去管它,就是这个境界。“残红落满钓鱼矶”,他把当时自然界的景象,很自然地摆在那里,很现成的。就好比你的心境,自自然然的,慢慢地静下去。太阳下山,风微微地动,就是比喻还有一点轻微的妄念。“无人扫”,不要去管它,扫不得,你不要管。“燕子衔将水际飞”,轻微的一点妄念,毫不相干。下面我自己加两句:“啧!啧!是无上咒,无等等咒。”告诉你,这不是诗,你懂了这一首,你就悟到这一点了。

      现在我们解释了八还辨见,明心见性这一面,我们懂了。那个还不掉的,就是我的见,对不对?可是我要提一个问题,如果释迦牟尼佛来了,我一定要问问他:“师父啊!你讲了半天,那个还不掉的就是我,可是要有我这个肉体存在啊!我的肉体死掉时,那个东西会掉到哪里去?我还是找不到。”所以假如用功夫,仍然找不到这点来路与去路,你纵然证到心中真空,一“定”三百六十天,也是没有用的,还是不行,这也是个秘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你们那些功夫作得好的人会认为“好啊!很有进步。”老实讲,那是靠你们那个身体这个赤肉团,红彤彤的一块肉,肉坏了的时候,你到哪里去?怎么走?“我有一宝,秘在形山”,怎么跑出来?又怎么跑进去?怎么把它找出来?所以楞严经前面谈见地,后面一路下去,修证的秘密都告诉你了。
      佛在《楞嚴經》上說,障礙還給牆壁,光明還給太陽…等等這八個現象都還完了,有一個還不掉的。比如我們生病,知道痛苦、難過,把痛苦還給身體;我知道痛苦的,朱醫師講一定是腦的反應,那我又歸給腦;能夠知道腦有反應的那個東西,是還不掉的,還到哪裡去啊?《楞嚴經》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最後什麼都還完了,有個東西,沒有辦法還給虛空,也沒有辦法還給什麼。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千萬背來喲!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真的喲,比什麽咒語都厲害!佛都告訴我們了,這叫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在這一段。你們聽《楞嚴經》,這一段最重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汝還者”汝就是你,你的生命裡頭有一個無法歸還的那個東西“非汝而誰”佛當時就那麼科學地指出來,那個不是你的生命根本是什麼啊?就問阿難,你懂不懂。不汝還者,有個還不掉的,不是你能夠還得掉的,你想要送給人家也送不出去,就在你生命根本裡頭非汝是誰,那個不是你是誰?念佛是誰,就是這個,你還不掉的那個是什麼?阿難就是阿難啦,事非經過不知難,他好像懂了,好像沒有懂。
      後來有個禪師讀到這裡懂了,八還辨見,有個還不掉的,不汝還者,非汝是誰,這個禪師悟道了,做了一首偈子:
       不汝還兮復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磯。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
       我們這些畫家、大藝術家,還有文學家,好幾個都在這裡,你寫寫看,這樣的文學寫得出來嗎?這樣的畫你畫得出來嗎?畫是畫得出來,不是那個味道!假使能夠畫到那樣一個味道,就妙極了。你看《楞嚴經》那麼嚴重的生命科學,佛的經典,到了大禪師手裡就變成文學了。
      佛不是說,有一個東西怎麼歸還都歸還不了的,那個不是你生命的根本嗎?這句話給他拿來變成一句美麗的詩,“不汝還兮復是誰”,佛經的原文變成七個字,變成文學了;“殘紅落滿釣魚磯”,春天三、四月間在江邊上,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岸邊有一塊可以釣魚的石頭,一片片紅色的桃花落下來了,都鋪滿在釣魚石上,多美麗呀!就是這樣一個境界;“日斜風動無人掃”,一個人都沒有,太陽西斜快要下去了,一陣微風吹來,沒有吹動那些落花,也沒有人來掃它;“燕子銜將水際飛”,只有晚上要歸巢的燕子們,飛過來、飛過去,時而到釣魚石上拿嘴這麼一抓,銜一片花瓣又飛走了,飛一陣又回來,把花瓣又放下來。這是個什麼境界?這叫做禪,這叫做佛法。
        很多的落花掉在釣魚磯上,太陽又要下山了,清風吹來,花也吹不動,也沒有人來打掃,只有飛來飛去的燕子,偶然飛到釣魚磯上,嘴巴叼了一片花瓣飛走了,有時候又飛來放回去。這是什麼東西啊?你們看看,我們七天在這裡就是這個樣子,行香就行香,打坐就打坐,心裡頭那些念頭,像掉落的花瓣多得很,叫它不要妄想了,不好看嘛!坐在這裡就好好坐啊!妄想一來,好像花瓣又落下來,落下來也清潔不了,然後雜念如燕子一樣,飛過來、飛過去,是不是這樣?描寫那個內心境界好不好?
       中國的文化嚴重不嚴重啊?那麼偉大的佛學到了中國人手裡,二十八個字就變成很美麗的一幅畫面表達出來。這不能說,我們中國文化偉大,西方人做不到,不要吹牛了!人家也有人家的詩,也有人家的美,不過你不懂而已。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高明之處啊!你看《楞嚴經》的境界,就是這樣一回事。
       好好地修啊,放下呀!努力呀!
      让眼归于眼,看到前面,看到而不留意,让听归于听,聽到而不用心,让食,但不去品味。时时刻刻守护身口意,摄受身心,保持清醒,即心离心,即相离相,心不随境转、不被相迷,眼睛耳朵聽到聲音,妄想像遊絲一樣,不管它,慢慢地它就跑了。
        六根是六賊,你能用它,六賊就不是賊,變成了安邦定國之兵,都可以修定,都可以成功。聲色二根則更容易修,能做主的如帝王高高在上,但是他無位。“不汝還者,非汝而誰?”“不汝還兮復是誰,殘紅落滿釣魚磯,日斜風動無人掃,燕子銜將水際飛。”這說的什麽?我有一首偈子:“不汝還兮更是誰,兒時門巷總依稀,尋巢猶是重來燕,故傍空梁自在飛。” -----整理自《南禅七日》《楞严经讲座》《习禅录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