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94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9-9-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眼前这些花草树木是我们自己染污识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性。染污是识,八识五十一心所里头流出来的。
诸位一定要知道,法界是每个人不相同的。我看到,你也看到,这叫共业。虽然是共业,我看到的跟你看到的,我们两个感受不一样。我看到是我的意识变现的,你看到是你的意识变现的,不是同一个意识,不同的意识。因此纵然是变现一样的,这个叫同相,我们变现相同的这个境界相,但是那个能变的意识不一样,所以他感受不相同。如果是性德变现的感受,那就相同了,因为性德没有分别,那就相同。业是有分别,既有分别,每个人的分别执着都不相同,所以他不一样。这个光与净要从心地放光,心地离染,这个真相就能够见到了。为什么说这是真相?因为光与净的这个宝花永远不变的。不变的是真的,我们这个染污识里面所变现出来的这些花木,剎那剎那都是在变化的。凡是会变化的,就不是真的;真的是永远不会变,就是光净义。这是『智光明净』,智光明净是能变,这个光净之宝花是所变,所以这对前面本性佛。
【三微妙等者。】
这是微妙义,『一一诸行,同法界故』。这句里面包含着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叫一一诸行。法界有觉迷、有染净不同,那是相上不一样,用上不一样,体上没有两样,体上完全相同的,所以是一一同法界,是从体上讲的。迷了不一样,悟了是一样。迷了怎么不一样?迷了胡思乱想,每个人都胡思乱想,不可能胡思乱想想成一样的,这个不可能的。正知正见是一样的,连我们俗话都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正知见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觉了是一样的,迷了不一样。迷了是盲动,是妄动,不规则的动,这就不一样。悟了的时候,它这个动,它是有轨道的,是一样的。所以这是微妙,这个对前面涅盘佛的这个意思。
【四适悦等者。】
《疏》里面讲的,『顺物机宜,令欢喜故』。这个《钞》里头批注:
【即适悦物心。】
『物』,用现代话来说,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特别指的是有情众生。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把众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情,一类是无情。有情,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动物,范围包括得还小,只包括到我们人道、畜生道,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动物,人跟畜生道。其实在佛法里面讲有情众生,包括六道,包括九法界。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再来就是天、修罗、人、饿鬼、畜生、地狱,这都叫有情众生,这个是一大类。另外一类无情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植物与矿物,这是属于无情的众生。这个地方的「适悦物心」是指有情众生。适是很适合,悦是很欢喜。能令一切众生欢喜,这个适就是他真实需要,是他需要的,是他欢喜的,这叫适悦。我们要知道,有情众生,情,情是多变的,情是不定的。今天喜欢这个,明天他又喜欢那个,他变化了,所以情不是真实的,是假的。我们中国古人讲虚情假意,说得真好,它不是真实的。你要把情当作真实的,那你就苦死了,这是自找苦吃,你不明真相。明白真相,情是虚情假意,没有真实的,剎那剎那在变化,变化无穷。
所以古今不一样,中外不一样,甚至于自己一个人在一生的过程当中,少年跟壮年不一样,壮年跟老年不一样,都在变。佛的教化要适合他每个变化的时节,统统都能生欢喜心,这种教学活的,不是死呆板的。所以经有无量义,它都适合,不管你怎么变,都适合。适合古人,也适合今人;适合中国人,也适合外国人,它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的,它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佛才能够教化九界众生,能令一切众生接触到佛法都能生欢喜心。所以这个经典怎么讲法,我过去也曾经在讲席里面讲过很多遍,我说经没有意思,经不能研究。为什么说它没有意思?你说有意思,好了,这意思就定了,不能做第二个意思讲。唯独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在应用的时候就产生无量义。所以古人学佛,尤其是学讲经,从哪里下手?从根本智下手。这个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学讲经学什么?学无知,你这个经讲得才契机契理。如果有知,有知就是你有成见,纵然你讲经,只能适合于一类的机,另外一类机就不能适应了,原因在此地。
根本智怎么个求法?就是读诵,每天去念经,决定不分别经典里面的意思,经没有意思让你分别。那读经修的什么?修的真诚心,我用真诚心来读;修无分别心,修清净心。要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来讲,读经就是修清净平等觉。恭恭敬敬的念,经本展开,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一遍就是修一次,念两遍就是修两次。到你心地真正清净平等,就觉了。觉是什么?觉是大彻大悟,就觉悟了。这一觉悟就完全通达了,然后你再给人讲经,就无量义了。般若无知,到觉悟之后就无所不知,这个时候你讲经,你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任何不同的环境背景,你讲的都会契机契理,都讲得叫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适悦。适就是真是我需要的,听了高兴、欢喜。我们讲现代人,每个人在学校念的科系不相同,在社会上每个人工作岗位不相同,每个人需要的都不一样。一接触听经的时候,每个人,我自己需要的,这统统都得到了。他需要的,他也得到了,各个都得到,各个都欢喜,这是佛法。所以有发心学讲经,要从这个门路上学起,这就对了。换句话说,还是从心地上用功夫,从心地上去修学,这是第四个意思,对前面的随乐佛。随是随顺众生。
第五『引果义:行为生因,起正觉故』。经题七个字,总说,佛是果,花是因,佛代表果,花代表因。因是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然后你才晓得怎么修,才知道如何教别人修。就是刚才讲了,能够适合于大众。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名词定义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今天对人、对事,想错了,要把错误的想法修正过来;我们对事事物物看错了,要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我们在生活当中,言语造作做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