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问:“爱的本质是觉性本体”,佛陀是在哪部经里有描述呢?从慈心的角度来理解您说的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是您说到通过爱,便与诸佛无别,如果您说的是慈心,而佛法里说的很清楚,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仅有慈悲还要有智慧,单单慈心能否成佛?显然是不够的。否则仅仅修慈心禅就成佛有余了,但似乎没有任何一部佛典说明仅修慈心就可以成就的。不知道有没有所依经论。 师:《六祖坛经》中,慧能言: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此二者本来一性一味,有所差异的仅仅是,诸心表象的差异。何为慈心?心离我相方为慈,心存我相,慈心即生死;何为慧心?心离众生相,方为慧心!心存智慧相,智慧即愚痴,心识分别即名轮回!因执迷心相而有法相,因分别众生相,而有寿者相,因分别凡夫相,而生出智慧相,因取舍智慧相,而生出慈悲相,故而依慈悲相,去归类爱,依爱的心相,将智慧与慈悲分开,却不知,智慧本体性空,空性无别,无生无灭方称智慧! 法师所说成佛,不知道您所成就的佛在何方?心外有佛,即非真佛,若心外无佛,何来通过某种慈心悲心而能成就? 法师倾听!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空则法灭,法灭则心觉,心法两寂,当下清净,无生无灭,圆满随顺,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如如不动,是名如来。法师,既然佛即是您本心,通过您任何一颗心,破心识分别,脱身心烦恼,自性本来面目即是十方诸佛,你又何来通过某一颗心,外求修行而证菩提? 慈心是心,恶心也是心,慧心也是心,心若落慈悲相,则慈悲即轮回,若心着智慧相,则智慧即生死。法师倾听!一念觉,众生是佛,一念迷,佛是众生,佛与众生只在心灵觉醒,不在心相名词上有所差别。 问:如果您说的不是慈心,那可就更加费解了。如果是慈心,似乎和自律也没多大关系,上帝在西方是爱的拟人化表征,但不仅仅是慈,还有悲。这似乎又是一个矛盾之处。您把上帝比做诸佛的心,这明显是佛所呵斥的外道理论。因为上帝,即神性,也就是普雷若麻(Pleroma),是万物的制造者,一切皆是神所造。圣经里是有清晰的描述的。这和六师外道的梵我之说,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主张有一个不变的神我,制造万物,主宰万物。他们的修行,信奉上帝的,身心灵三位一体,回归神的怀抱,有的信奉天国,他们内部也是有不同的观点的。梵我亦同样的理论,小我融入到大我梵我之中,即得解脱。而佛法是主张缘起的,并没有一个不变的神我,补特伽罗亦不是固定的,虽然部派之间有过争论,实有还是假有的问题,但只是从轮回的缘起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的。 师:耶稣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若了解那内在的真理,了解将会使你升华,若不能了解那内在的,不了解将会令你堕落。 您如何看待这句话?《楞伽经》中,如来言:“唯佛自证之智”,与耶稣所说的,去了解你内在的真理,与佛陀的自证圣智,有何不同? 耶稣是有名相的神灵,可是佛教诸大菩萨也是有名相的神灵,比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展现神迹,比如净土法门宣说的极乐世界、天堂国土,与耶稣所说的天国有何实质性的差异?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花经》中,以火烧庄园,父亲为了儿子们逃离火海,以羊车、牛车、鹿车为诱饵,促使众子出三界火宅的故事,来比喻人世间修行境界。后期又举例子,黄叶止啼,来说明诸种方便法门的本质,佛法本质上唯有一乘,所谓的罗汉、菩萨、佛乘,皆是因为众生根性不同,所现的不同方便教化方法,您说上帝是实有的,所以违背了佛陀教义,可是你如何解释极乐世界的展现?既然极乐世界可以作为佛教徒的归属,那么天堂为何不能成为基督教的中转站? 基督教的教义中,是一神论为主,可是在基督教的文明中,依旧可以找得到,上帝对于自性如来的描述。他曾说过,你若认识了心中内在的上帝,我就从未与你分离,这与即心即佛,是心作佛的禅宗,有何区别? 如果,您非要用基督教的一神论,来否定上帝对自性的描述,那么,我们也可以用极乐世界的种种景象,来彻底否定如来所说的,缘起性空,自心现量的佛义。基督教为何就不能是,觉悟者救赎西方人的另一种方便法门?
问:并非实有一个实有,假名安立而已。所以慧远大师的神不灭论,一直都是饱受诟病,因为违背佛陀的缘起法。众生因业结生,而非有不灭不变的神识之体轮回。您又把爱比做上帝,灵魂的心脏,比较让人费解,这个爱如果不是慈心,那到底是什么呢?还是仅仅是多数人根据提到这个字眼时内心的种种感觉,通过已有的体验描述出来?如果这样,那就十分不可靠了。 师:觉悟者名佛,故而佛相仅仅是觉悟者为方便众生,随缘所现的方便相而已,若修行觉悟者,自证圣智,则山河大地齐说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宇宙世界无一不是,自性随心,随类各应,心识所化诸种因缘分别,一切分别心中,觉性无挂无染,所有因缘诸相,本来不生不灭。故而,法师一定要以某一种佛经名相,去恒定诸心性质,这已经是离佛义,心外说法,以外道边见断如来慧命,实属歧途。 何为爱?心离自我,无我接纳是为爱,爱并非世俗人情,爱是心灵离分别的付出与宽恕。耶稣说:宽恕你的敌人。试问,心有我相,自我执迷者能否达到无我宽恕?既然心中无我的宽恕,才是爱的性质,请问,这样的爱,与如来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何差异? 并非是上帝所说的爱,与如来所说的慈悲有差异,而是法师您,心中的觉受,对文字名相有分别取舍。取舍即轮回,分别乃生死,以分别心度如来义,如镜中取花,水中求月也。舟行岸移,云驶月运,故而如来拈花,迦叶微笑,文字语言只是指月之指,法师为何只看到指头,以指头作为月亮去分别思量?却不知,对于指头的揣测度量,既失去了月亮,也失去了指头原本的意义。
老师第一义谛全国巡讲录音、义理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