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55|回复: 0

[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此观经一部之内。先作七门料简。然后依文释义。第一先标序题。第二次释其名。第三依文释义并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第四正显说人差别。第五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第六和会经论相违。广施问答释去疑情。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

第一先标序题者。窃以真如广大。五乘不测其边。法性深高。十圣莫穷其际。真如之体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无边边体则元来不动。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恒沙功德寂用湛然。但以垢障覆深。净体无由显照。故使大悲隐于西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三檀等备。四摄齐收。开示长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乐果。不谓群迷性隔乐欲不同。虽无一实之机。等有五乘之用。致使布慈云于三界。注法雨于大悲。莫不等洽尘劳。普沾未闻之益。菩提种子藉此以抽心。正觉之芽念念因兹增长。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

注解: 对这部《观经》的义理先作七门料简,即分成七个部分来阐示本经的要旨。然后依据经文,逐句解释其义理。第一、首先标出序题,即宣说本经的缘起;第二、其次解释经题的含义;第三、依文释义并辨明本经宗旨不同,教之大小(即判定本经以“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为宗;属于大乘顿教菩萨藏);第四、显示说经人的差别(即本经由佛亲自宣说);第五、料简定善和散善两者通别之差异;第六、和会经论相违之处,广泛设立问答,释除疑情;第七、料简韦提希夫人闻佛正说本经后在何时获得无生法忍的利益。

首先标出序题,即宣说本经的缘起。我(善导大师自称)认为真如极其广大,五乘行人都不能测其边际。法性甚深高广,连十圣(别教十地菩萨)也无法究竟明了。真如即理体,它有无法测度的体量,但这个“量性”并非是离开众生蠢蠢妄动之心而独立存在的,换言之,真如本性就在众生当下妄心之中。法性无边,边体(即实相本体)本来如如不动。在清净无染,离诸客尘的法界中凡夫圣者只是现相上存在虚幻的差别,实际上本自一如,凡圣同具佛性,本来圆满,无欠无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种垢染本来是虚妄分别的,在实相中并没有客观存在性。因此,就在这一切现相的当下,本身就是如如法性,从来都没有什么改变。因此在一切有情众生的心中,都有着同样的如来藏或者说佛性。从本来无生灭,清净离染之体自然产生妙用,因此有着超过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但由于众生本具的佛性被烦恼垢障重重覆盖,使得本具之净体无法发挥其功能(照用)。所以释迦如来哀悯沉沦苦海的众生,法尔自然地以大悲之力,随顺着众生的善缘,示现于古印度。惊入三界火宅之门,遍洒甘露法水滋润众生的心田,使其善根萌发。又用智慧之火炬照亮漫长轮回暗夜中众生内心的重重昏暗。以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布施来平等利益一切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摄受一切众生。给众生开示长劫以来生死轮回巨苦之根源,然后宣说离苦得乐的正道,使一切有情悟证涅槃之乐果。但众生因迷惑本性,久远劫来流转三界六道,累世形成的习性各有不同,好乐千差万别。本没有一个实在的“根机”,如梦如幻。但为了引导众生回归自性本源,就要如幻的法来度如幻的众生。因此,针对于无量众生的根性,相应地就有五乘所摄无量妙法的大用。这也就是说,如来随顺众生的无量根性,施设无量法门,应机施教。兴起无尽大悲,广演无量教法,以甘露法雨普润一切有情。所说之法无不契合众生的尘劳之心。众生听到了闻所未闻的佛法以后,都能普沾法益。内心的菩提种子经过如来教法的启迪得以生发萌芽,正觉之新苗正由法雨之滋润而念念增长。众生各自依心起行。如来所施设余门的八万四千教法,无论是“顿教”还是“渐教”都适合不同群体的根机。善根未熟者需要通过渐教逐步地引导,善根已熟者通过顿教迅速圆成。总而言之,应机施教,依机择法,各随其缘都能够得到解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